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 访问量:1542 更新时间:2023/12/22 19:10:47

在我国古代的朝代更迭中,不断有思想学派占领着思想高地。

自春秋战国以来,儒道法墨等等学家不断发展,南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兴盛。朱熹本人作为理学代表也在众多百姓面前开办学堂以“教化百姓”,让百姓们对世界万物有所认知。

朱熹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并不局限于简单的“念书本”,而是在日常事物中善于发问,引导他们的思维。

在一次教学中,朱熹因为“买东西”一词发问:为什么人们常说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当这个问题一出,在众多学生面面相觑的情况下,一个10岁的孩童却说出了“真相”。

东西的含义

在曾经一项“哪种语言学起来最复杂”的调查统计显示,排名前三的便有汉语。而大部分人解释汉语难学的原因,便是其字形和字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汉语言从甲骨开始,经历了隶书,小篆等演变,最终呈现为如今的简体。

除汉字的发展外,我们日常的交流中也包含不少含义丰富的词汇,这些词语多是来源于传说故事与历史古籍,其中一些词语也在人们的不断交流之下通过词语的字形或单个字的字义不断发展,丰富其本身的含义。甚至部分词语产生了字形的意义与隐藏于表层之下的深层含义。

其中,我们到现在都在提及的“东西”含义便十分丰富。“东西”一词,在我们的日常认知里,最常见的含义便是具体的方位与抽象的事物。例如《墨子·节用》中所写道:“古者治天下,南抚交址,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便是指的东方与西方。

而明朝的朱有炖在《豹子和尚自还俗》中说道:“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个甚的”便是指的抽象的事物。同是“东西”,但含义却迥然不同,而这样的拥有复杂含义的词语,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讲更是一场“灾难”。

巧妙问与答

而至于为什么我们常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在朱熹的一次授课上或许有某一种答案。

南宋的理学家朱熹,从小便十分机灵,19岁考取进士,此后也担任了朝廷中的重要职位。

待到朱熹晚年“退休”后,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中“安度晚年”,而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兴办教育,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乡里的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知识。

而当时的乡里邻居知道朱熹回来要兴办学堂时,都十分欣喜,立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学堂。

在朱熹给来到学堂的学生们上课之时,有一次一位长相貌美的女子提着一个竹篮从教室的窗外款款走过,顿时吸引了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当大部分的学生们不顾正在教学的朱熹时,看着纷纷望窗外的孩子们,朱熹并没有像其他的夫子们大发雷霆,而是从孩子们的心理出发,选择了更加巧妙的一种方法。

朱熹伸手敲敲桌子,当学生们转头,却看到了神情有些严肃的朱熹。当大家看着沉默不语的夫子时,心中都有些羞愧与惶恐,正当他们以为夫子要生气之时,却见朱熹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仅仅是随意用手指了一下那个长相貌美的女子,并问了在座的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位姑娘要去做什么吗?

在听到朱熹提出的问题后,大家虽然觉得有些古怪,但是也忍不住纷纷回答了起来,有的学生回答说这位姑娘可能是出门买东西,有的学生说这位姑娘可能是上山采药,还有的学生说这位姑娘应该是要回家。

虽然他们的回答多种多样,但看到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说这个女子要去买东西时,朱熹又紧接着这一个假设提出了他最想提出的问题:你们里面很多人都说她是去“买东西”,但为什么我们平常都讲“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因为习惯使然,“买东西”三个字是大家从小便说的,但却也从来没有思考这个问题。

课堂上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默,当很多同学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如比喻,如何解释之时,课堂上响起了一个稚嫩的声音,“少夫子,学生有一见解”。

只见一位十岁的孩童举手,在得到了朱熹的肯定后便讲述了自己的原因:五行里讲究“金木水火土”,而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

这位女子手提着竹篮,而竹子作为植物,遇到火会烧起来,装水则火装土则漏,只有木与金可以装,由此只能称为“买东西”而非“买南北”。

这样的答案赢得了全场的赞叹,也获得了朱熹的表扬,他没有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可以有这样的答案,虽然这样的理由站不住脚,但看到这个孩子可以从“五行”的角度解释,于是朱熹当众表扬了这个孩子。

东西的解释

只是关于“买东西”的说法,其中一种解释还是要从唐代的城市规划方案说起。自隋朝开始,我国古代的经济便持续发展,唐代“开元盛世”的出现代表其经济与文化都在持续增长与发展。

为了更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文化需要,唐代的长安城便进行了更优化规划。即长安城内以朱雀大街为分界线,并划为“东西”二市。

东市主要出售各类绸缎珠宝等奢侈物品以进行国内外贸易与国内富家政臣的需求,而西市则更偏向于出售平价商品,各类日常生活用品用以满足普通市民和胡商需求,由于胡商聚集,故西市又被称为“金市”。

东西二市在划分之时,人们经常提到购买货物以“买东”或“买西”来指代,但随着时间推移,不论是名门望族或是平民百姓,都因为需要购买不同的事物而往来于东西二市之中,因此“买东”和“买西”便统一说成“买东西”了。

在“买东西”这一事物的理解上,不同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还有不同的观点认为,这里的“东西二市”并不是指长安城内划分的两个区域,而是代表“东”的洛阳与代表“西”的长安两个城市。

这个解释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商人外出采购所需要的物资时便常常需要往返于“东京”洛阳与“西京”长安,由此人们便将去到这两个地方买卖物品的行为统称为“买卖东西”,“东西”一词便应运而生,到后来更是成为了物品的统一说法。

但不管怎样,这所有的解释都有自己的道理,从一个日常词语“东西”一词来看,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词语都可以延伸出众多不同的涵义,便可看出汉语的博大精深。

标签: 朱熹汉语夫子理学理学家

更多文章

  • 朱熹问学生, 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 10岁小孩一语说破

    历史解密编辑:战小七标签:朱熹,孔子,讲学,宋朝,白鹿洞,儒家思想

    国际汉语水平考试里面的考题,在许多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来,大多是非常小儿科的。然而这只是因为汉语母语者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潜移默化之下非常熟悉汉语的各种语法了,所以才会觉得简单。其实在很多外国人看来,汉语是非常难学且难理解的语言。就用一个“东西”举例,东西这个词不止能指代方位,还能表示物品、人物等

  • 从朱熹与吕祖谦丧葬观看“江南无族葬”辨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朱熹,吕祖谦,“江南无族葬”辨,家礼,家范,韩琦

    20世纪中叶以来,浙江及其附近地区清理的两宋墓葬,尤其是南宋墓葬,数目众多。但是,宋墓的系统整理和综合性研究并不为学术界所重视。《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是一部较为系统介绍考古发掘的南宋墓葬的学术论著。澎湃新闻经授权选刊《“江南无族葬”辨》一文。该文从风水、朱熹与吕祖谦丧葬观的差异来辨析古人说的“

  • 刘沁:“本体之体”与“体质之体”:朱熹体用论的辩证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朱熹,天地,本体,之体,道体,刘沁,宋朝,王夫之

    在朱熹哲学中,“体用”尤其是“体”这个概念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本体之体,其二指体段、体质之体。朱熹对“体用”的两层含义本身做出了清晰的分判:“若以形而上者言之,则冲漠者固为体,而其发于事物之间者为之用;若以形而下者言之,则事物又为体,而其理之发见者为之用。”可见,“体用”有从形而上者而言,亦有从

  • 南宋,61岁的朱熹刚到漳州任上,就下令缠足,女子无法正常走路

    历史解密编辑:东坡史话标签:朱熹,缠足,清朝,近思录,乾隆

    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61岁的朱熹在漳州知府任上,看到男女自由恋爱、“YIN奔”的现象时,内心无法接受,便颁布地方法令强制女子缠脚,让双脚束缚成很小的半残疾状态,以致于不能正常走路。这样女子哪都去不了,只能被囚禁在家里。(《中华全国风俗志》)就此而论,朱熹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政府法令,要求女性缠

  • 朱汉民:朱熹帝学思想的开拓:评王琦教授《朱熹帝学思想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宋朝,朱汉民,理学家,儒家思想,王琦(版画家),朱熹帝学思想研究

    朱熹两汉经学直接产生于帝国政治体制。因为汉学的兴起和发展,首先是由于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基本国策,并在太学设定“五经博士”,从而推动了两汉经学的兴旺发达。可见,汉代经学的建构基本上是在汉帝国主导下推动、发展起来的国家学术,如代表汉代学术典范的《白虎通义》,就是汉章帝主持的一场御前会议的

  •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车马行空说标签:朱熹,理学,孔子,岳麓书院,王守仁,程朱

    在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师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来形容当时学子们的求学态度,表现出惋惜之情。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家朱熹,在一次授课过程中,也曾遇到学生们无心向学,自以为是的情况,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买东西”为何不叫“买

  • 朱熹在翔安|鳄鱼屿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业翔民安标签:朱熹,翔安,宋朝,文昌鱼,刘五店,鳄鱼屿的传说

    叁朱熹在翔安|鳄鱼屿的传说朱熹同安任官,“三年之绩,有百年之思”,秩满去后,“土思其教,民思其惠”,官方和民间,便用多种方式来怀念这位平易近民,正直清廉,诲人不倦,勤政爱人的循吏。如香山寺、松山岩、西山岩、万家春、梅山寺、梵天寺、浯江书院、凤山书院、玉屏书院、华圃书院、徽国文公祠等,都是宣扬文公惠泽

  • 中国思想能飞多高——朱熹与书院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朱熹,道家,张载,周敦颐,陆九渊,苏格拉底,中国思想,儒家思想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九江市星子县内,紧靠九星公路旁,距星子县城9公里,传为唐朝李渤所创。1179年,知南康军的朱熹到任后予以重修;次年,书院修成并开馆讲学,白鹿洞书院扬名国内,朱熹离任后衰败。事实上,没有一所古代书院是连续办下来的。朱熹与书院朱熹是福建人,据说还在他四岁时,父亲教他学说话,指着头上

  • 朱熹在翔安|踏上同安的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业翔民安标签:朱熹,沙溪,绍兴,乾隆,马巷,宋朝,翔安区,朱毅力,同安县

    朱熹在翔安朱熹,字元晦,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常住于闽北武夷山、建阳,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海滨邹鲁之乡,声名文物之邦”,800年前,朱熹曾在翔安留下感人故事,如今遗址尚在。今日起,“朱熹在翔安”栏目开栏啦!本栏目将带大家探寻朱熹在翔安的足迹

  • 《千家诗》80《观书有感》朱熹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朱熹,观书有感,千家诗,明镜,方塘

    观书有感·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