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宗实当皇帝后举止乖张,大臣认为他疯了,韩琦无意间说出了真相

赵宗实当皇帝后举止乖张,大臣认为他疯了,韩琦无意间说出了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手工匠人 访问量:2664 更新时间:2023/12/22 9:25:21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终于迎来了大结局。在最后一集中,宋仁宗驾崩,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赵宗实,这段剧情和真实历史相吻合。那么历史上的赵宗实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在当上皇帝后的表现如何呢?

赵宗实是宋仁宗的堂侄、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早年宋仁宗因没有子嗣而将他接入宫中作为养子抚育,后来宋仁宗的亲儿子出生,赵宗实便被送回濮王府中。然而,宋仁宗可能是命中注定无子,连续3个儿子都早夭,此后再也没皇子出生。因此,赵宗实便成了大宋皇位的“一号备胎”。

嘉祐七年(1063年)八月,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宋仁宗最终决定立赵宗实为皇子,并改名赵曙。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驾崩,赵曙以皇子身份继承皇位,史称宋英宗

宋仁宗没有亲生儿子,但却有不少堂侄。赵宗实能从众多堂侄中被挑选出来,并让他继承皇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都是一份天大的恩情。虽然宋仁宗的这份“大礼”给的有点不情愿,但终究还是落到了赵宗实手中。出于人之常情,赵宗实应该发自肺腑对养父宋仁宗和养母曹太后感恩戴德,哪怕不是出于真心,至少表面上也得做做样子。可是,他的表现却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八日,这是宋仁宗大殓的日子,满朝文武跪在仁宗灵柩前哭成一片自不必说,可宋英宗却在养父的灵柩前来回乱窜,把葬礼搅得一塌糊涂。紧接着,他又打骂身边的下人,闹得后宫鸡犬不宁。宫里人都受不了这位新主子,纷纷跑到曹太后那告状,求太后出面干预。于是曹太后只好亲自前去规劝,可没想到宋英宗连曹太后的面子都不给,史书上记载了两个字“不逊”。古人最讲孝道,宋英宗刚登上皇帝宝座就摆出这样一副态度实在是说不过去,因此大家只能将他的这种反常行为理解成“上有疾”,说通俗点就是脑子出了问题。

嘉祐八年(1063年)十一月,大行皇帝宋仁宗灵柩送葬入土的日子,宋英宗却以身体有病为由拒不出席。此举实在是太过分,许多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书表达不满。在众臣的压力下,宋英宗只好勉强从深宫中走了出来。然而在整场葬礼上,宋英宗始终是面无表情,仿佛灵柩中的人与他没半毛钱关系。

宋英宗当皇帝后举止如此乖张反常,他是真的疯了吗?其实不然。宋英宗的铁杆支持者、宰相韩琦在一次与同僚的对话中道出了真相。当时宫中传闻说宋英宗疯了,外朝的大臣们对此事也都议论纷纷,有大臣找韩琦询问传言的真实性,韩琦说:“岂有殿上不曾错一语,而入宫门即得许多错?固不信也。”韩琦当年在宋仁宗面前力保让赵宗实继承皇位,因此他是宋英宗最坚定的支持者,自然要帮着宋英宗说话。韩琦无意间说出的番话至少证明了宋英宗当时在朝堂上表现是正常的,所以他在仁宗丧礼期间的种种乖张举止并非是脑子出了问题,而是良心出了问题。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实在是让人替宋仁宗感到心寒。

没过多久,宋英宗又闹腾着要给自己的生父濮王赵允让提升名分。韩琦等人投宋英宗所好,主张尊濮王为“皇考”,司马光等言官则认为宋仁宗才是“皇考”,濮王只能以“皇伯”相称。此事在历史上被称为“濮议”。在经过了长达18个月的论战后,濮王赵允让的名分被升格为“皇”,他的三位夫人名分被升格为“后”。而反对此事的言官或是被降职、或是被外放。

治平二年(1065年)八月,一场罕见的暴雨席卷京师。开封城内变成了水乡泽国,“地涌水,坏官私庐舍,漂杀人民畜产,不可胜数”,连地处高位的皇宫中也堆积了大量积水。这让宋英宗感到很不开心,于是他下令打开西华门让宫中积水泻出。结果西华门打开的一瞬间,宫中积水奔涌而出,侍卫营房被冲垮,沿途的士卒、百姓都被卷入水流中溺死了。事后盘点,这场天灾加人祸导致开封城内能查出姓名的死者达1588人。

宋英宗这才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写了份罪己诏,并让大臣将批评意见写出来。司马光第一个响应,他提出了三点:一、对太后不恭;二、放任宰执弄权;三、不听台谏善言。这几点批评基本都符合实情,然而随着水灾的退去,宋英宗很快就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事抛诸脑后了。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八日,宋英宗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在位仅4年时间。

参考文献:《续资治通鉴长编》

标签: 赵宗实韩琦宋英宗宋仁宗皇帝

更多文章

  • 电视剧《清平乐》中正色立朝堂的北宋名臣韩琦,为何声名不甚响亮

    历史解密编辑:青林知青标签:韩琦,范仲淹,清平乐,富弼,宰相

    电视剧《清平乐》中正色立朝堂的北宋名臣韩琦,为何声名不甚响亮韩琦:情绪空缭乱,不是稳重花北宋一朝是文臣的天堂,但声名显赫之人必是以诗文显天下,这一时代的文臣几乎个个都能诗能词,这同他们步入政坛的经历有关,因为他们都是通过科考入仕,而诗词是必考之科目,特别是在北宋前期所占比例还相当大。要当官必须先进“

  • 北宋名相-韩琦,从自信霸道到骄横妄为,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琦,宰相,宋仁宗,宋神宗,范仲淹,宋英宗,北宋名相,宋朝

    韩琦一、韩琦公元1008年,韩琦出生,河南省安阳市人。四岁时,韩琦的父亲韩国华病逝,他由几位兄长抚养成人。史载,韩琦容貌俊美,端重寡言,极具才干。韩琦二、尽在掌控公元1027年,19岁的韩琦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临近交卷时,悲剧发生。桌案上的墨汁被打翻,整份考卷顿时变为废纸。旁边的人都吓呆了,以为马上就

  • 有名无实的宰相韩琦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韩琦,宰相,仁宗,英宗,皇帝,富弼,宋仁宗,宋朝

    韩琦可谓是北宋政坛不倒翁三朝宰相,可以说是北宋一朝最成功的宰相之一了。神宗皇帝评价他是“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说白了就是“表彰”韩琦确定英宗一脉的帝系。并把英宗他爹的排位送进太庙吃冷猪肉。至于其他的功绩真的看不到韩琦有什么功劳。可以说仁宗朝的重臣韩琦,终究是负了仁宗,负了大宋,那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

  • 富弼、司马光、朱熹、王夫之,为何都批评宋神宗熙河开边的壮举?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司马光,朱熹,王夫之,宋神宗,富弼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八月,八十岁的三朝元老富弼去世。去世前,富弼“手封遗奏”,让儿子上呈朝廷。富弼在遗表中富弼“条陈时政之失”,再次批评了王安石的变法,更对宋神宗大力倡导的“熙河开边”表示担忧。“天地至仁,宁与羌夷校曲直胜负?愿归其侵地,休兵息民,使关、陕之间,稍遂生理。兼陕西再团保甲,又葺

  • “拆屋定律”在谈判时可占据主动,北宋丞相富弼,就曾吃过它的亏

    历史解密编辑:哪吒剪影标签:富弼,皇帝,丞相,辽国,宋朝,辽兴宗,拆屋定律

    古往今来,在各国使者进行谈判时,往往会利用一个特殊的定律,即“拆屋定律”,因为它在谈判过程中会具有奇效。拆屋定律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拆屋定律”又被称作是“拆屋顶定律

  • 宋神宗为何变法?北宋遗留问题严重,不变不行,富弼和司马光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宋神宗,司马光,富弼,宋仁宗,王安石,变法

    提起北宋熙宁年间发生的“王安石变法”,我们应该都不会陌生,这次变法的主角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然而,王安石只是变法中的一个执行者,幕后真正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则是宋神宗赵顼。宋神宗赵顼是北宋王朝的第六位皇帝,根据《宋史·神宗本纪》一书中记载:“赵顼出生的当天,宫里突然出现了一群一群的老鼠,群鼠吐

  • 与范仲淹相同,富弼如何文定朝堂,武御外敌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范仲淹,富弼,宰相,宋仁宗,宋朝

    前言叶清臣曾赞曰:今辅翊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富弼是宋仁宗统治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在当时他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进入朝堂为官,先后担任过监丞、直集贤院等官职。庆历二年,他奉皇帝之命出使辽国,要知道在当时辽国与宋朝关系极为复杂,若是辽朝一时兴起,那么富弼将会面临生命的威胁。但他仍然不畏惧,甚至为了国家

  • 富弼的庆历新政带来了什么影响?范仲淹玉侠给出了什么计策?

    历史解密编辑:无声告白PLUS标签:富弼,仁宗,西夏,宋军,元昊,诗人,乐器,宋朝,范仲淹,庆历新政,内阁首辅

    边关危机期间,富弼积极为西方事务献计献策,但他的意见大多没有被采纳。尤其是他关于练兵、防寇的建议,似乎并没有得到仁宗的认可。富弼曾坦言:“景佑元年,尝文数,《阅将》上有一篇文章道出了原委,没看到,被拒为空白石板。”《论西夏八事奏》中,富弼封杀西夏使节、赏赐对朝廷有功之人的举措不无道理,同时也表达了他

  • 清平乐:富弼做过什么,被晏殊看中做女婿,死后还让神宗辍朝3天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晏殊,富弼,范仲淹,宋神宗,王安石变法,王安石

    清平乐 富弼近日热播剧《清平乐》中,最帅“女婿”富弼的出场引得观众好评如潮,除此之外,他还有“洛阳才子”、“北宋外交大使”的美称。那么历史上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富弼及其生活的年代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

  • 与辽通好策略, 富弼两次出使契丹, 对其产生新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小吴体育记标签:富弼,契丹,西夏,宋廷,神宗,辽通,王安石,官宦世家

    熙宁七年(1074)二月,神宗大举备边,令王韶率兵执行开拓熙河策略,在此期间,出于对强辽的忌惮,神宗在与王安石讨论边事时数次流露出对辽的忧虑。适逢契丹将遣泛使萧禧来,不清楚辽此次遣使目的的神宗担忧的问王安石:若契丹坚持索要属地该如何应对?王安石回答道:不需要强争,遣使与其晓之以理即可。而神宗“又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