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名相-韩琦,从自信霸道到骄横妄为,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北宋名相-韩琦,从自信霸道到骄横妄为,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1243 更新时间:2024/3/17 11:48:49

韩琦

一、韩琦

公元1008年,韩琦出生,河南省安阳市人。

四岁时,韩琦的父亲韩国华病逝,他由几位兄长抚养成人。

史载,韩琦容貌俊美,端重寡言,极具才干。

韩琦

二、尽在掌控

公元1027年,19岁的韩琦参加科举考试。

结果临近交卷时,悲剧发生。

桌案上的墨汁被打翻,整份考卷顿时变为废纸。

旁边的人都吓呆了,以为马上就会听到韩琦的哭声。

韩琦

然而,韩琦镇定自若,重新拿过一份考卷,认真填写。

居然,在考试时间结束时,重新答完了考卷。

考试成绩公布,韩琦拿到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韩琦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切尽在掌控!

刚刚起步,韩琦就显露出了临危不乱、强悍霸道的性格特点。

韩琦

三、天降贤臣

金殿唱名,宋仁宗召见新科举子。

刚刚唱到韩琦,就见司天监急匆匆地走上金殿,口中高呼道:“陛下,太阳下面出现了五彩祥云。彩云托日,这是天降贤臣辅佐明君的吉兆啊。”

宋仁宗

这是宋仁宗和韩琦的第一次见面,也是韩琦第一次登上北宋朝堂。

韩琦是天降贤臣,顿时引起了宋仁宗和文武百官的重点关注。

四、片纸罢四相

宋仁宗

公元1037年,宋仁宗任命65岁的王随、75岁的陈佐为宰相,任命66岁的韩亿、66岁的石中立为副宰相。

结果,四位宰相不但年迈体衰、碌碌无为,而且任用私人,把子孙亲朋全都安排进入要害部门。

29岁的韩琦担任知谏院右司谏,对此深恶痛绝。

韩琦

韩琦上书宋仁宗道:“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四个老头,吃人饭不干人事,就知道以权谋私、祸乱朝纲。

太祖太宗辛苦创业,就是为了让这四个老头随意祸害吗?”

最终,宋仁宗罢免了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的宰相职务。

片纸罢四相,韩琦名震天下。

片纸罢四相

五、再生父母

公元1039年,四川遭遇了严重的旱灾。

宋仁宗任命韩琦为安抚使,前往四川救灾赈灾。

宋仁宗

四川各地有储备粮仓,然而没有皇帝诏命,任何人不得开仓取粮。

韩琦到达四川后,不等宋仁宗诏命,立即命人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韩琦

恰逢宋仁宗生了个儿子,全国各地都进献宝物,以庆祝皇子诞生。

韩琦拒绝进献宝物道:“四川本是灾区,此时哪能再向民间索取?天子责怪,我一人承担!”

之后,韩琦又裁撤官员,缩减开支,减免税收,严惩贪官,使得一百九十多万灾民得以存活。

四川百姓感激涕零道:“韩琦,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韩琦

六、边疆重臣

公元1040年,宋朝、西夏两国爆发战争。

三川口之战,宋军惨败,大将刘平自杀殉国。

宋仁宗无将可派,只能派出文官范仲淹、韩琦前往西北边疆,抵御西夏。

范仲淹

32岁的韩琦,成为宋朝的边疆重臣。

不同于范仲淹的稳扎稳打,强悍霸道的韩琦丝毫不把西夏放在眼中,他对西夏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争策略。

在韩琦心中,宋朝是大国,西夏是偏远小国,西夏既然敢入侵,那就率军打进西夏国都,吞灭西夏。

韩琦,一直都是这么自信高傲,强悍霸道!

韩琦

七、白豹城大捷

9月12日,西夏国主李元昊亲率大军攻打韩琦所在的镇戎军城。

韩琦一面率军坚守,一面抽调大军进攻西夏军事要地——白豹城。

韩琦

9月20日,宋军攻破白豹城。

放火烧城后,宋军又在撤军途中埋伏,成功伏击西夏追兵,取得大捷。

得知白豹城被毁,李元昊急忙宣布撤军。

李元昊

这是韩琦和李元昊的第一次交手。

韩琦以白豹城大捷告知天下人,宋朝还是大国,西夏依旧是偏远小国。

李元昊怎么也想不到韩琦竟然如此强悍霸道,竟然敢在西夏军重兵围城的情况下,命令宋军主动出击?

韩琦

八、好水川之败

韩琦

公元1041年2月,李元昊再次亲率大军攻打韩琦所在的镇戎军城。

韩琦采用了和上次一样的战法,一面率军坚守,一面命大将任福率军攻打西夏军事要地。

结果,任福不听调度,贪功冒进,在好水川被李元昊伏击,全军覆没。

韩琦因为用人不当,官降一级。

好水川之败

之后,韩琦和范仲淹同心协力,互相声援,一起抵御住了西夏的进犯。

最终,西夏国困民乏,不得不向宋朝议和称臣。

北宋疆域图

民间流传:

“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

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琦、范仲淹名扬天下,天下人称他们为“韩公、范公”。

韩琦

范仲淹

九、庆历新政

公元1043年,韩琦、范仲淹被征召入京。

韩琦

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任命韩琦为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

韩琦

九月,范仲淹、韩琦、富弼一起开了庆历新政的改革。

公元1045年11月,庆历新政因为官员们的强烈反对而失败。

韩琦被贬为扬州知州。

韩琦

十、拥立宋英宗

公元1057年,韩琦被征召返回开封,担任枢密使。

这是韩琦自庆历新政失败,贬斥地方十二年后,再次进入北宋中枢。

韩琦

公元1058年,50岁的韩琦被宋仁宗拜为宰相,开启了为期十年的宰相生涯。

宋仁宗无子,在韩琦、欧阳修的极力劝说下,宋仁宗立堂兄赵允让之子赵曙为太子。

公元1063年3月,宋仁宗病逝,韩琦宣读遗诏,赵曙继位,赵曙就是宋英宗。

宋英宗

十一、骄横妄为

赵曙举止荒唐,行为怪诞,不是明君。

百官奏请曹太后垂帘听政。

曹太后、宋英宗矛盾激化。

为了掩盖拥立宋英宗的错误,保住宰相之位,韩琦偏袒昏庸无能的宋英宗,逼迫曹太后撤帘,还政给宋英宗。

韩琦

文武百官一致认为韩琦谄媚宋英宗,欺负宋仁宗遗孀曹太后,愧对宋仁宗的信任重用,愧对大宋社稷。

韩琦则依靠宋英宗的信任,威压百官,权势滔天。

韩琦

大臣吕诲弹劾韩琦道:“观韩琦之才,不如霍光李德裕丁谓、曹利用,但是骄横妄为却超过了他们。”

霍光、李德裕、丁谓、曹利用,都是废立皇帝,欺压太后,威逼百官的狠角色,而韩琦骄横妄为更超过他们。

吕诲

十二、拥立宋神宗

公元1067年,即位不足四年的宋英宗病逝。

韩琦拥立19岁的太子赵顼为帝,赵顼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不久,百官弹劾韩琦:为相十年,专权跋扈。

韩琦知道百官的愤怒已经达到了顶点,不得不辞去宰相之位。

宋神宗再三挽留后应允。

韩琦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相,开始变法。

代表官员利益的韩琦反对王安石变法,使得宋神宗一度动摇了变法的决心。

王安石

十三、是非功过

公元1075年,韩琦病逝于河南省安阳市,享年67岁。

韩琦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拥立宋英宗、宋神宗两位皇帝,上定国策,下抚百姓,勤勤恳恳,尽职尽责。

他敢于任事,曾说:“大臣侍奉君王,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至于事情的成败,由天决定,怎么能够因为担心失败,而不去做事呢?”

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宋神宗评价他:“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司马光评价他:“韩琦对大宋忠心耿耿,但贪恋权力,掩盖错误,这是他的性格缺点。”

史学家评价他:“从庆历新政的激进改革者,变成因循守旧的保守派代表,这是十分可悲的!”

更多文章

  • 有名无实的宰相韩琦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韩琦,宰相,仁宗,英宗,皇帝,富弼,宋仁宗,宋朝

    韩琦可谓是北宋政坛不倒翁三朝宰相,可以说是北宋一朝最成功的宰相之一了。神宗皇帝评价他是“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说白了就是“表彰”韩琦确定英宗一脉的帝系。并把英宗他爹的排位送进太庙吃冷猪肉。至于其他的功绩真的看不到韩琦有什么功劳。可以说仁宗朝的重臣韩琦,终究是负了仁宗,负了大宋,那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

  • 富弼、司马光、朱熹、王夫之,为何都批评宋神宗熙河开边的壮举?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司马光,朱熹,王夫之,宋神宗,富弼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八月,八十岁的三朝元老富弼去世。去世前,富弼“手封遗奏”,让儿子上呈朝廷。富弼在遗表中富弼“条陈时政之失”,再次批评了王安石的变法,更对宋神宗大力倡导的“熙河开边”表示担忧。“天地至仁,宁与羌夷校曲直胜负?愿归其侵地,休兵息民,使关、陕之间,稍遂生理。兼陕西再团保甲,又葺

  • “拆屋定律”在谈判时可占据主动,北宋丞相富弼,就曾吃过它的亏

    历史解密编辑:哪吒剪影标签:富弼,皇帝,丞相,辽国,宋朝,辽兴宗,拆屋定律

    古往今来,在各国使者进行谈判时,往往会利用一个特殊的定律,即“拆屋定律”,因为它在谈判过程中会具有奇效。拆屋定律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拆屋定律”又被称作是“拆屋顶定律

  • 宋神宗为何变法?北宋遗留问题严重,不变不行,富弼和司马光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宋神宗,司马光,富弼,宋仁宗,王安石,变法

    提起北宋熙宁年间发生的“王安石变法”,我们应该都不会陌生,这次变法的主角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然而,王安石只是变法中的一个执行者,幕后真正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则是宋神宗赵顼。宋神宗赵顼是北宋王朝的第六位皇帝,根据《宋史·神宗本纪》一书中记载:“赵顼出生的当天,宫里突然出现了一群一群的老鼠,群鼠吐

  • 与范仲淹相同,富弼如何文定朝堂,武御外敌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范仲淹,富弼,宰相,宋仁宗,宋朝

    前言叶清臣曾赞曰:今辅翊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富弼是宋仁宗统治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在当时他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进入朝堂为官,先后担任过监丞、直集贤院等官职。庆历二年,他奉皇帝之命出使辽国,要知道在当时辽国与宋朝关系极为复杂,若是辽朝一时兴起,那么富弼将会面临生命的威胁。但他仍然不畏惧,甚至为了国家

  • 富弼的庆历新政带来了什么影响?范仲淹玉侠给出了什么计策?

    历史解密编辑:无声告白PLUS标签:富弼,仁宗,西夏,宋军,元昊,诗人,乐器,宋朝,范仲淹,庆历新政,内阁首辅

    边关危机期间,富弼积极为西方事务献计献策,但他的意见大多没有被采纳。尤其是他关于练兵、防寇的建议,似乎并没有得到仁宗的认可。富弼曾坦言:“景佑元年,尝文数,《阅将》上有一篇文章道出了原委,没看到,被拒为空白石板。”《论西夏八事奏》中,富弼封杀西夏使节、赏赐对朝廷有功之人的举措不无道理,同时也表达了他

  • 清平乐:富弼做过什么,被晏殊看中做女婿,死后还让神宗辍朝3天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晏殊,富弼,范仲淹,宋神宗,王安石变法,王安石

    清平乐 富弼近日热播剧《清平乐》中,最帅“女婿”富弼的出场引得观众好评如潮,除此之外,他还有“洛阳才子”、“北宋外交大使”的美称。那么历史上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富弼及其生活的年代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

  • 与辽通好策略, 富弼两次出使契丹, 对其产生新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小吴体育记标签:富弼,契丹,西夏,宋廷,神宗,辽通,王安石,官宦世家

    熙宁七年(1074)二月,神宗大举备边,令王韶率兵执行开拓熙河策略,在此期间,出于对强辽的忌惮,神宗在与王安石讨论边事时数次流露出对辽的忧虑。适逢契丹将遣泛使萧禧来,不清楚辽此次遣使目的的神宗担忧的问王安石:若契丹坚持索要属地该如何应对?王安石回答道:不需要强争,遣使与其晓之以理即可。而神宗“又叹要

  • 北宋与辽之间的关系变化?富弼步入仕途后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富弼,仁宗,庆历,北宋,范仲淹,欧阳修,周世宗,官宦世家

    自北宋建立一直到宋太祖末年以前的宋辽之间,是一种偶有边境局部冲突,又无官方交往,但允许民间进行边境贸易的特殊关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开宝元年(974),辽向宋致书言:“两朝初无嫌隙,若交驰一介之使,显布二君之心,用息疲民,长为邻国,不亦修哉”,表达了修好意愿。从此,两朝之间互相遣使往来,建立起正式的

  • 范仲淹替有罪大臣说情,富弼想不通,后来心服:范仲淹,圣人啊!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范仲淹,富弼,宰相,宋仁宗,皇上,吕夷简

    范仲淹是文武全才,他在陕西做边帅时,抗击西夏多年,很得人心,后来接替吕夷简当了宰相,很得宋仁宗信任。但范仲淹很有谋略,处理政务有他自己的特点。从下面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一斑。在他担任宰相时期,宋朝因为连年对西夏战争,又对契丹增加了贡奉,朝廷国库空虚,对老百姓征敛更加繁重,以便引发多地叛乱。有的地方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