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富弼、司马光、朱熹、王夫之,为何都批评宋神宗熙河开边的壮举?

富弼、司马光、朱熹、王夫之,为何都批评宋神宗熙河开边的壮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738 更新时间:2023/12/21 21:26:06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八月,八十岁的三朝元老富弼去世。

去世前,富弼“手封遗奏”,让儿子上呈朝廷。

富弼

在遗表中富弼“条陈时政之失”,再次批评了王安石的变法,更对宋神宗大力倡导的“熙河开边”表示担忧。

“天地至仁,宁与羌夷校曲直胜负?愿归其侵地,休兵息民,使关、陕之间,稍遂生理。兼陕西再团保甲,又葺教场,州县奉行,势侔星火,人情惶骇,难以复用,不若寝罢以绥怀之”

《宋史》对富弼的遗表只是摘录了大略,而《续资治通鉴长编》几乎是抄录了遗表的原文:

“愿陛下廓天地之量,为生民深计,顾边疆小丑何足校得失胜负毫末哉?伏望速回天意,明下圣诏,谕以前日举兵之因,许其改心效顺,归其侵土,复其爵号,择忠信仁厚之将,使镇抚边部,严敕备守,以固疆场,申信敌国,使明知圣主休兵息民之意,则祸患可息矣。”

在遗表中,富弼希望宋神宗将收复的河湟之地归还给羌人。

这里我们要说一说“熙河开边”。

熙河开边,收复河湟

宋朝军事不振,这是众所周知的,而“熙河开边”几乎是北宋在军事上唯一的亮点,是北宋唯一的主动采取的军事行动。

从熙宁四年(1071年)开始,宋神宗任用王韶收复河湟,最终收复了熙州、河州、洮州、岷州、宕州、叠州,大大拓展了宋朝疆土,史称“熙河之役”。

宋神宗收复河湟,是效法汉朝“断匈奴右臂”之法,最终是为了对付西夏。

只不过从行动伊始,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人便纷纷表示反对。

宋神宗是北宋难得的一个有为皇帝,“励图治,将大有为”。

二十岁继位的宋神宗对大宋的处境极为不满,当时的情况是“幽、蓟、云、朔沦于契丹,灵武、河西专于拓跋,交趾、日南制于李氏,不得悉张置官吏,收籍赋役,比于汉、唐之境,犹有未全。”

辽宋夏地图

契丹、西夏、交趾纷纷侵夺大宋疆土,而大宋“戎狄掠之而不能抗”,以致于泱泱大国不得不卑躬屈膝,赂奉夷狄以换取边境安宁。

这在宋神宗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他“深用为耻,遂慨然有征伐、开拓之志。”

其实宋神宗在继位初,就曾向时任枢密使的富弼咨询过治国方略。

当时富弼给出的答案是“须是二十年不说着用兵二字。”

他也曾问过司马光,司马光给出的答复是“官人、信赏、必罚。”

然而这两个名臣的答案都不是宋神宗迫切想要的。

于是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任用王韶开边,以实现“聚财积谷,寓兵于民,而可以鞭笞四夷,尽复唐之旧疆”的伟大志向。

宋神宗

但是国内保守派的反对从未断绝。

如司马光多次上书,反对王韶在河湟用兵,对于王韶取得的成功,司马光认为是“徒以群羌散弱,乘俞龙珂内附之隙,徼幸以图功”。

即便已经收复了河湟,他们仍主张放弃这些地方。

比如富弼,死前上遗表请求宋神宗“休兵息民”,“归其侵土”。

对此,宋神宗当然没有答应,那些自从安史之乱便丢失的“汉唐故地”好不容易收回,又岂能轻易放弃。

看到富弼的遗表,宋神宗“辍视朝三日,发哀于后苑,羣臣奉慰,赠太尉,谥文忠。”

但是宋神宗绝对没有想到,在他死后,收回河湟的壮举还是遭到了非议。

宋神宗去世后,哲宗继位,反对变法的司马光拜相。

司马光

司马光拜相后即“将弃河、湟”,他在给哲宗的奏章中说道:

“废米脂、义合、浮图、葭芦、吴堡、安疆等寨,令延、庆二州悉加毁撤,除省地外,元系夏国旧日之境,并以还之。”

司马光幼稚地认为熙河六州是“夏国旧日之境”,应当归还西夏。

这些曾经的“汉唐旧疆”,在司马光等人看来竟然不是祖宗之地,反倒是是大宋侵夺来“夏国旧日之境”,要“还”给西夏。

司马光为何要这样做呢?

“万一西人积怨愤之气,逞凶悖之心,悉举犬羊之众,投闲伺隙,长驱深入,覆军杀将,兵连祸结,天下骚动,当是之时,虽有千寨,能有益乎?”

司马光是在担心西夏的报复,寄望于“斥地与敌”,退避忍让来乞求西夏不要侵犯自己。

今日河湟地区

在他看来,主动将土地还给西夏,可以避免战争,“固不若今日与之为美也”,这正是儒家标榜的“仁”,“绥怀”,是美德美事。

在以今天的立场来看,司马光的做法无疑是绥靖政策。事实证明,绥靖政策从不会凑效,只会“取轻于外夷”,让西夏得寸进尺,更加轻视大宋。

对于司马光主动放弃河湟的决定,好在朝廷还有一些将领坚决反对,才使得司马光没有完全放弃河湟,但是米脂、义合、浮图、葭芦、吴堡、安疆等寨“送还”了西夏。

事实上,不仅当时如富弼、司马光等名臣良相反对熙河开边,后世的很多名人也反对宋神宗的军事行动。

如南宋朱熹在《朱子语类》评价此事道:

“西番小小扰边,只是打一阵退便了,却去深入侵他疆界,才夺得鄯州等空城,便奏捷。朝廷不审,便命官发兵去守,依旧只是空城。城外皆是番人,及不能得归朝廷,又发兵去迎归,多少费力!”

朱熹像

朱熹极度赞同富弼的做法,认为富弼当初所言的“愿陛下二十年不可道著‘用兵’二字”是“天下至论”。

朱熹虽然认为宋神宗“极聪明,于天下事无不通晓,真不世出之主”,但“只是头头做得不中节拍”,“好用生事之人”。

元朝人修《宋史》也是秉承宋人对宋神宗的一贯看法,“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帝终不觉悟”,导致“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

王夫之

几百年后,明末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在《宋论》评述宋神宗时仍对神宗收复河湟之举大加鞭挞:

“夏未尝恃西羌以为援,西羌未尝导夏以东侵,河、湟之于朔方,不相及也……则使宋芟尽群羌,全有河湟之土,十郡孤悬,固不能守,祗为夏效驱除,其能乘风席卷,进叩谅祚之垒乎?”

“今一矢不及于银、夏,而远涉沙碛河、洮之险,薄试之于羌,一胜一负,一叛一服,且不能制羌之死命,夏人睥睨而笑之。然且栩栩自矜曰:‘此奇策也。’安石之愚,不可砭矣。”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到国家层面也是要求国家行仁政。

儒家同时又有强烈的华夷观念,蛮夷的土地不过是“鸡肋”而已。他们要求统治者治理好华夏之地,以德服人,到时那些边境四夷自然宾服。

只是宋朝士大夫的道德标准,夷人并不认同。对于国家来说,夷人信奉的用拳头说话才是真正的标准。

富弼、司马光以及朱熹、王夫之,无一不是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待宋神宗熙河开边的壮举的。

这样的看法,今天看来是十分迂腐的。

“顾边疆小丑何足校得失胜负毫末哉?”

富弼遗表要求宋神宗不要和边境小国争什么得失胜负,这是自大心理和鸵鸟心态。

也正是这样的心理才导致宋朝在外交上活得毫无尊严,撮尔小国也敢恫吓威胁他。

标签: 司马光朱熹王夫之宋神宗富弼

更多文章

  • “拆屋定律”在谈判时可占据主动,北宋丞相富弼,就曾吃过它的亏

    历史解密编辑:哪吒剪影标签:富弼,皇帝,丞相,辽国,宋朝,辽兴宗,拆屋定律

    古往今来,在各国使者进行谈判时,往往会利用一个特殊的定律,即“拆屋定律”,因为它在谈判过程中会具有奇效。拆屋定律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拆屋定律”又被称作是“拆屋顶定律

  • 宋神宗为何变法?北宋遗留问题严重,不变不行,富弼和司马光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宋神宗,司马光,富弼,宋仁宗,王安石,变法

    提起北宋熙宁年间发生的“王安石变法”,我们应该都不会陌生,这次变法的主角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然而,王安石只是变法中的一个执行者,幕后真正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则是宋神宗赵顼。宋神宗赵顼是北宋王朝的第六位皇帝,根据《宋史·神宗本纪》一书中记载:“赵顼出生的当天,宫里突然出现了一群一群的老鼠,群鼠吐

  • 与范仲淹相同,富弼如何文定朝堂,武御外敌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范仲淹,富弼,宰相,宋仁宗,宋朝

    前言叶清臣曾赞曰:今辅翊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富弼是宋仁宗统治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在当时他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进入朝堂为官,先后担任过监丞、直集贤院等官职。庆历二年,他奉皇帝之命出使辽国,要知道在当时辽国与宋朝关系极为复杂,若是辽朝一时兴起,那么富弼将会面临生命的威胁。但他仍然不畏惧,甚至为了国家

  • 富弼的庆历新政带来了什么影响?范仲淹玉侠给出了什么计策?

    历史解密编辑:无声告白PLUS标签:富弼,仁宗,西夏,宋军,元昊,诗人,乐器,宋朝,范仲淹,庆历新政,内阁首辅

    边关危机期间,富弼积极为西方事务献计献策,但他的意见大多没有被采纳。尤其是他关于练兵、防寇的建议,似乎并没有得到仁宗的认可。富弼曾坦言:“景佑元年,尝文数,《阅将》上有一篇文章道出了原委,没看到,被拒为空白石板。”《论西夏八事奏》中,富弼封杀西夏使节、赏赐对朝廷有功之人的举措不无道理,同时也表达了他

  • 清平乐:富弼做过什么,被晏殊看中做女婿,死后还让神宗辍朝3天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晏殊,富弼,范仲淹,宋神宗,王安石变法,王安石

    清平乐 富弼近日热播剧《清平乐》中,最帅“女婿”富弼的出场引得观众好评如潮,除此之外,他还有“洛阳才子”、“北宋外交大使”的美称。那么历史上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富弼及其生活的年代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

  • 与辽通好策略, 富弼两次出使契丹, 对其产生新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小吴体育记标签:富弼,契丹,西夏,宋廷,神宗,辽通,王安石,官宦世家

    熙宁七年(1074)二月,神宗大举备边,令王韶率兵执行开拓熙河策略,在此期间,出于对强辽的忌惮,神宗在与王安石讨论边事时数次流露出对辽的忧虑。适逢契丹将遣泛使萧禧来,不清楚辽此次遣使目的的神宗担忧的问王安石:若契丹坚持索要属地该如何应对?王安石回答道:不需要强争,遣使与其晓之以理即可。而神宗“又叹要

  • 北宋与辽之间的关系变化?富弼步入仕途后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富弼,仁宗,庆历,北宋,范仲淹,欧阳修,周世宗,官宦世家

    自北宋建立一直到宋太祖末年以前的宋辽之间,是一种偶有边境局部冲突,又无官方交往,但允许民间进行边境贸易的特殊关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开宝元年(974),辽向宋致书言:“两朝初无嫌隙,若交驰一介之使,显布二君之心,用息疲民,长为邻国,不亦修哉”,表达了修好意愿。从此,两朝之间互相遣使往来,建立起正式的

  • 范仲淹替有罪大臣说情,富弼想不通,后来心服:范仲淹,圣人啊!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范仲淹,富弼,宰相,宋仁宗,皇上,吕夷简

    范仲淹是文武全才,他在陕西做边帅时,抗击西夏多年,很得人心,后来接替吕夷简当了宰相,很得宋仁宗信任。但范仲淹很有谋略,处理政务有他自己的特点。从下面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一斑。在他担任宰相时期,宋朝因为连年对西夏战争,又对契丹增加了贡奉,朝廷国库空虚,对老百姓征敛更加繁重,以便引发多地叛乱。有的地方官员

  • 北宋富弼:30岁才结婚,人称北宋最帅女婿,背后故事令人啼笑皆非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富弼,范仲淹,宰相,宋仁宗,吕夷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代词人晏殊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童,十四岁考取功名,仕途顺风顺水,如此传奇的人物,他的女婿也注定不平凡。富弼,就是那位不平凡的女婿。一代名相:富弼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对富弼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刻画,他端庄儒雅,丰神俊朗,一度让观众们对富弼这一角色十分喜爱,亲切的称呼他为“

  • 看富弼如何立足朝堂,得到宋仁宗赏识,赈灾得当成为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仁宗,富弼,宰相,范仲淹

    《议富弼配享状》中曾有言道:“秉心直谅,操术闳远。历事三世,计安宗社。熙宁访落,眷遇特隆。菲躬正色,进退以道。爱君之志,虽没不忘。”如这段文字中所评价的那样,富弼绝对是一位真正忠君爱国的国家栋梁。自从他进入朝堂为官之后,他便兢兢业业地为国家服务,先后历经过三任皇帝,可谓是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所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