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家错怪了欧阳修!欧阳修总弹劾狄青不是心胸狭隘,而是一种保护

大家错怪了欧阳修!欧阳修总弹劾狄青不是心胸狭隘,而是一种保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2619 更新时间:2024/3/11 9:28:36

北宋仁宗时期,欧阳修与狄青同朝为官。他们一个才华横溢、文章冠绝天下,一个骁勇善战、打仗所向披靡,看似毫不相干,却因忠君爱国的情怀而惺惺相惜,结为挚友。

狄青出身行伍,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太会留余地。一次,狄青打了胜仗归来,宰相陈执中为拉拢他而率百官前来祝贺。狄青很高兴,忙摆盛宴款待大家,但并没特别恭维陈执中,反而在敬酒时先与欧阳修碰杯。这个小小的无意之举激怒了陈执中,他认为狄青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于是怀恨在心。

众人散去后,细心的欧阳修提醒狄青,“你怠慢了宰相,当心祸从天降。”狄青一愣,随即哈哈笑道:“我哪里怠慢他了?圣上英明,而我身正,何惧之有!”事实证明,狄青的确无可指摘,在后来的日子里,陈执中总想伺机报复却抓不到任何把柄。

皇佑四年(1052年),狄青奉命征讨西夏。西夏兵将一听狄青大名,顿时吓得溃不成军,西夏王李元昊实在没法,只好送来降书顺表,正式向北宋称臣。这下狄青的威名更响亮了,他班师还朝时,百姓纷纷堵在路上欢呼雀跃,以致兵马不能前行。

这轰动的场面被陈执中得知后,他立刻进宫对仁宗说:“狄青军权在握又深得民心,如果不除,必成大患!”仁宗不以为然,摇头道:“此言差矣,狄青是忠臣。”陈执中阴险一笑,当即回道:“太祖当初何尝不是周世宗的忠臣!”这话准确无误地戳中了仁宗的痛处—万一有人撺掇,狄青会不会也像赵匡胤那样“被迫”黄袍加身呢?仁宗不由打了个激灵,暗暗生出打压狄青的念头。

可狄青并没犯事,且有赫赫战功,仁宗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正犹豫不决时,国家又出了大乱子。岭南有个叫侬智高的部落首领,因不服宋朝管束而煽动一些少数民族造反。叛军声势很大,没多久就控制了好几个州县,当地宋军抵挡不住,一退再退。战况传来,朝野上下慌作一团。这时仁宗想用狄青,但又不太放心,便与陈执中商议,最后决定由陈执中的心腹陈曙带兵迎敌。

狡诈的陈曙虽精于吏道,但根本不会打仗,刚一交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后来陈曙实在顶不住了,向朝廷紧急求救,仁宗只好再次重用狄青。陈执中心里很不痛快,派人给陈曙送去密令:狄青大军一到,侬智高必败,你一定要把头功抢到手里!

狄青出征时,欧阳修赶来为他饯行,忧心忡忡地说:“你此去千万要小心,尽量冷落百姓,如果他们还像以前那样围观你,你就鞭打他们,让他们心生怨恨。”狄青不解,欧阳修说:“当初韩信刘邦猜忌,在张良的建议下进行‘自污’,纵容手下掳掠,以致百姓怨声载道,刘邦得知后虽对韩信严加斥责,却不再猜忌他了。你如今的处境与韩信有何区别?”狄青恍然大悟,吓出一身冷汗。

不出欧阳修所料,狄青刚离京城就被一群百姓簇拥起来,他狠心命手下将百姓打散。就这样一连打了几次,狄青的名声彻底坏了,百姓骂他“升了官就忘了本”,一众将士也敢怒不敢言。

这事传到仁宗的耳朵里,他果然大喜,对陈执中笑道:“狄青再能打仗也只是个莽夫罢了!”陈执中点头称是,暗自嘀咕:这家伙怎么忽然变聪明了?

到了阵前,狄青安营扎寨后传出命令:不许贸然进兵,违者一律斩首!他本想先查清敌情再一举破敌,但陈曙以为他是怕自己抢功,再加上陈执中的密令,他竟私自带兵偷袭侬智高,结果再次大败,被叛军牢牢困住,完全搅乱了狄青的计划。狄青大怒,亲率精兵冲入敌营,救出了陈曙的人马。陈曙正要致谢,不料狄青大吼:“把他拉出去斩了!”陈曙惊慌之下忽然心生毒计,对一众将士高声喊道:“狄将军是真龙天子,能死在他的手里,我毫无怨恨!你们还不跪拜?”说罢,他对狄青叩头并山呼万岁,大家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也忙跟着跪成一片。

狄青惊得脸都白了,一刀杀了陈曙,怒道:“狗贼怎敢逼我犯上!”又对跪着的将士流泪道,“诸位这是干什么啊?”大家这才如梦初醒,忙站起来,愣愣地看着狄青。接下来,狄青很快平定叛军,并逼死了侬智高。可他凯旋时仍很紧张,陈曙闹那一出还是沉沉地压在心头。

欧阳修出城迎接狄青,得知详情后大惊失色,“你怎能杀了陈曙,这不是落了杀人灭口的嫌疑吗?那时你应随他转身跪拜,只当一同跪拜圣上才是。”“大老粗”狄青哪能想到这些,不由怔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欧阳修想了一会儿,忙骑上狄青的马飞速回京,请好友刘敞打点一份厚礼送到陈执中家里,并设法缠住他,为自己抢先面圣争取时间。

这时陈执中正为诡计得逞而高兴,刚想入宫来个火上浇油,不料刘敞忽然造访。刘敞官居监察御史,陈执中不想得罪他,只好陪他唠起家常。

欧阳修匆匆赶到宫里,对仁宗说:“请陛下罢了狄青的官职。”仁宗一愣,说:“他刚打胜仗,怎能罢官?”欧阳修说:“狄青固然忠诚,但臣夜观天象,发现他的将星属阴,而西夏叛军与近年洪灾也都属阴,所以彼此牵连。如果罢了他的官职,天灾人祸便会消退。”

其实除此外,狄青还有一事让仁宗心生芥蒂—当时京城发了水灾,狄青一家为避水势而迁到大相国寺居住,据说他曾穿着黄袄在大殿上行走。黄袄的分量不言而喻,自然闹得谣言四起,当时朝臣分为“挺青”“倒青”两派,欧阳修属于后者,接连上了两份弹劾狄青的奏章,说他虽有威名但不善理政,还是尽早罢官为好。

两桩心事堆积,再加上仁宗非常迷信,而且向来敬重欧阳修的才学,便说:“这个理由倒是很充分,以卿之见,该把狄青贬到什么地方?”欧阳修说:“陈州属阳,可让他执掌陈州。”于是仁宗立刻降旨,以“狄青战后需要歇息”为名让他去陈州上任。

这时陈执中终于摆脱刘敞,气喘吁吁地赶来,请求仁宗处置狄青。仁宗笑道:“朕已将他贬到陈州了。”陈执中知道置狄青于死地的计划已彻底落空,只好强颜欢笑地说:“陛下英明。”然后悻悻地走了。

很多史家对欧阳修弹劾狄青一事颇有微词,认为他心胸狭隘,对武将有偏见。但明人茅坤在《论狄青札子》中说:明眼人都能看出,在当时的情形下,狄青若不引退必有性命之忧,欧阳修的“弹劾”其实是对狄青的保护。

标签: 欧阳修狄青宰相韩信刘邦

更多文章

  • 瀚大黎众|河北版狄青大败番兵故事连环画《风雪夺昆仑》汪玉山绘

    历史解密编辑:瀚大黎众连环画标签:风雪夺昆仑,汪玉山,连环画,印数

    连环画《风雪夺昆仑》汪玉山绘画,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定价:0.19元,印数:1——125500册。

  • 大臣:狄青欲谋反!皇帝:有何证据?大臣:他家狗头上长出了龙角

    历史解密编辑:半夏微澜史标签:狄青,皇帝,宋仁宗,范仲淹,韩琦

    论经济,宋朝是古中国封建王朝有史以来最为强盛的一个,但若论军事实力,它又是最疲软的一个。由于宋朝的重文抑制武,也使得宋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但凡是生在宋朝的有实力的武将,其一生也就这么被毁了。与生在乱世的岳飞一样,出生于盛世的狄青也没能逃过“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命运。狄青出生于1008年,年轻

  • 从狄青的军事活动来分析,拥有这3点,北宋第一名将就名副其实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狄青,张忠,将领,军事,智高,西夏军

    狄青(公元1008年一公元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是宋仁宗时期由一名青年农民成长起来的著名将领。狄青一生戎马,北战西夏军,南征依智高,有力地维护了宋的统治,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对巩固我国多民族的统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平定依智高后班师回京不久,狄青被提升为枢密使。一个只

  • 欧阳修陷害过名将狄青,致其死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欧阳修,狄青,宋太祖,宰相,范仲淹,宋仁宗

    说到陷害忠良,最著名的要数秦桧了,要说欧阳修这样德高望重的文坛领袖、士人表率,也干过这么龌龊的勾当,你一定会问:真的吗?怎么回事?欧阳修确实曾经连打三份报告,状告当时的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枢密使)狄青,导致狄青被降职外放,最后郁郁而终。狄青,北宋时期著名将领,出身贫寒,小时候在家里,因为与乡人发生冲

  • 大臣:狄青要造反!皇帝:有何凭证?大臣:他家狗的头上长了龙角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狄青,宋仁宗,皇帝,宦官,朱温

    宋代是个极端“重文轻武”的王朝,武将在社会上地位极低,经常要受文官的制约、嘲笑和诋毁。在文官们看来,武官就是不能身居高位,一旦让他们得势,就会像五代十国那些骄兵悍将一样,热衷于用武力颠覆政权。毕竟,大宋王朝就是通过武将政变而建立的。所以在宋朝,众多有才能的武将惨遭文官们的排挤和陷害,从而终生郁郁不得

  • 宋朝崇文抑武使狄青担任枢密使颇受非议,外放后抑郁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狄青,宰相,韩琦,仁宗,宋朝,枢密使

    狄青是北宋的名将,并一度担任枢密使,但是最终却抑郁而亡。狄青的悲剧在于宋朝“抑武崇文”的国策,使得整个社会乃至于官场从来就对武将有非议,所以就有宰执几乎从来没有从武将中选的惯例。而狄青的枢密使自然是众矢之的。官场的排挤让狄青郁郁不得志,抑郁成疾,终病死于任上。狄青的功绩狄青(1008年——1057年

  • 宋朝的武将有多惨?狄青与包拯齐名,素有武曲星之美誉却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狄青,包拯,宋朝,皇帝,宋军,宋仁宗,武曲星,中国传统音乐

    说起包拯,那可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说起狄青,认识的人可能就寥寥无几了。他也是宋朝的名将地位不输卫青霍去病,但是为何这位将领却很少被世人知晓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生活在重文抑武的宋朝,他的光辉已经被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掩盖了?今天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英雄狄青的悲剧命运。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

  • 狄青的功劳不在岳飞之下,为何他担任枢密使时,遭到无数文官围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狄青,岳飞,枢密使,宋仁宗,宰相,宦官

    狄青在宋仁宗时期,一路高升为枢密使,这本身就犯了大忌。这就好比五代后周时期,让赵匡胤担任了殿前都点检一样危险。你说宋朝的文人们能不亢奋吗?当然要把所有口水都喷在狄青身上了。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哪怕狄青什么都没做错,单凭他坐上了枢密使的宝座,那他就活该被人骂死。一、枢密使是干嘛的?为何这么重要?唐朝中

  • 从罪囚到军方第一人——北宋铜面将军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狄青,韩琦,宋军,宋仁宗,西夏,范仲淹

    狄青,字汉臣,北宋时汾州西河人。汾州地处河东,西临西夏,北接辽国,民风彪悍尚武,所以狄青从小就弓马娴熟。十几岁时与人打架被官府逮捕入狱,不仅“黥面”(在罪犯脸上刺字)、注销户籍,还被发配到汴京充军。狄青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骑兵,后被选为散直。公元1038年,西夏立国。朝廷选拔禁军充实边军,狄青被任命

  • 一代儒臣欧阳修,为何两次陷入家庭丑闻,又“陷害”名将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狄青,皇帝,秦桧,唐朝,欧阳修,宋神宗,宋仁宗,散文家,科学家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代领袖,“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人均是出自欧阳修门下,因为他喜欢提拔青年才俊,所以被誉为千古伯乐。可是这么一位在朝堂上、文学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儒臣,却曾因与外甥女有染的绯闻而遭到贬黜,晚年又传出与儿媳间关系暧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01.欧阳修与外甥女有染的传闻欧阳修有个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