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密不采用奇袭关中的上策的原因

李密不采用奇袭关中的上策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685 更新时间:2024/1/2 0:49:14

隋朝末期,李密主导的瓦岗军在当时属一流水准,而瓦岗军的崛起离不开李密的就让,翟让是无法让瓦岗军快速壮大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而李密也是在一段时间,接近于李氏父子所创造的局势的,当时谋士柴孝和就建议过,让李密派遣精兵,绕过洛阳,直袭关中,拿下关中则大事可定,这个计策堪称是上策,李密也是极其同意,但问题是李密没有李氏父子的先天优势,瓦岗军根基之地处于四战之地,加之内部派系繁杂。

所以说李密是有好计策,但是无法实施,并且最终在时局的安排下,走向了败亡。

当时的情况是,李密加入瓦岗军,翟让就采纳了其攻打兴洛仓和回洛仓两大粮仓的建议,并且占领粮仓后,大力赈济流民,以此收纳百姓,在中原打下根基,有粮有人,就能够组建起一支争霸天下的军队。

同时瓦岗军还可趁机西进,攻占隋朝的两都,长安、洛阳,可以说李密是个瓦岗军制定了一个统一天下的策略,也就是说经略关中,本来就是李密的主张的战略。

就后来,李氏父子攻取关中的过程来看,因为隋炀帝的出巡,关中守备力量的确空虚。

《旧唐书.高祖本纪》秋七月壬子,高祖率兵西图关中,以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癸丑,发自太原,有兵三万。

十一月丙辰,攻拔京城。

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先锋部队大概3万最有的规模,在大概四个月后就攻陷了长安,并且快速平定了关中,让关中成为了李唐统一天下的根基。

其一是关中隋军防备空虚,毕竟隋炀帝后期征讨高句丽,葬送了大量的隋军有生力量,加之其出巡,带走了大量护卫,关中守备空虚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李氏父子攻势顺利,也离不开关中士人百姓的支持。

《旧唐书.高祖本纪》三秦士庶至者日以千数,高祖礼之,咸过所望,人皆喜悦。

简单来说,就是李氏父子的大军所过之处,基本上依附着甚众,这反应出了关中士人百姓对隋朝的不满,那么如果是李密率先攻入关中,也极有可能发生类似的情况。

如果李密让瓦岗军占领关中,且不说对隋朝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单说瓦岗军可以从东西夹击洛阳一带的隋军,逼迫洛阳守军投降,瓦岗军的势力就连成一偏,提前获得了李唐争夺天下的格局。

同时柴孝和劝说李密的时候,恰恰是瓦岗军西进受挫的时候,洛阳成为阻挡瓦岗军扩张的坚城。

《旧唐书.李密传》柴孝和说密曰:「秦地阻山带河,西楚背之而亡,汉高都之而霸。如愚意者,令仁基守回洛,翟让守洛口,明公亲简精锐,西袭长安,百姓孰不郊迎,必当有征无战。既克京邑,业固兵强,方更长驱崤函,扫荡东洛,传檄指捴,天下可定。但今英雄竞起,实恐他人我先,一朝失之,噬脐何及!」

柴孝和的策略是,绕过重兵防守的洛阳,就像当初李氏父子攻入关中时,不去强攻坚守河东的屈突通一样。

柴孝和希望李密让人坚守回洛仓和洛口仓这两个瓦岗军的根基之地,之后李密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荡平关中,则天下可定,这是一条上策,而李密也知道,但就是迫于局势无法实现。

首先,李密放不开手脚,不敢孤注一掷,因为瓦岗军的地盘处于四战之地,如果分兵攻取关中的话,有后方根基被人家端了的风险。

《旧唐书.李密传》俄而宇文化及率众自江都北指黎阳,兵十余万,密乃自将步骑二万拒之。

这是后来隋炀帝被杀后,宇文化及被推举成为领袖后,带着急于西归的关中官员将士,和李密发生了正面冲突,李密不得已不接受洛阳方面的招揽,为的就是避免两线作战的尴尬。

因此,李密也是有所担心,毕竟自己带着精锐部队长远奔袭,万一后方根基发生类似的突发事件,瓦岗军就收尾难以相顾了。

同时李密更担心瓦岗军的内部问题。

不要忘了瓦岗军原本的领袖是翟让,只是说翟让认为自己能力有限,瓦岗军想要壮大,必须依靠李密,因此翟让才将首领的位置让给李密。

因此,瓦岗军内部是有着翟让派系和李密派系之争的,同时还有李密四处扩张之时,投奔李密的新势力集团。

《旧唐书.李密传》长白山贼孟让率所部归密,巩县长柴孝和、侍御史郑颐以巩县降密。隋虎贲郎将裴仁基率其子行俨以武牢归密,拜为上柱国,封河东郡公。

他们有的是其他义军,有的是隋朝旧部,柴孝和就是隋朝巩县长,总之他们都可大致归属于新派系,不可否认的是,瓦岗军的快速壮大,比造成了内部成分复杂,团结不足的情况。

尤其是眼看着瓦岗军的壮大,有争夺天下的资本了,原来的翟让派系成员,自然想要夺权了。

《旧唐书.李密传》翟让部将王儒信劝让为大冢宰,总统众务,以夺密之权。

也就是说翟让派系已经希望赶紧夺权了,而且翟让派系和李密派系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这不是李密和翟让两人就可以决定的,因为这是两个利益集团的争斗,只有生死,没有任何缓和的可能,因为权柄只有掌握在一方的手里。

后面及时李密先发制人,做掉了翟让及其心腹成员,虽然李密绞杀翟让势力集团是在柴孝和提出攻入关中策略之后,但是李密当时必然会考量这件事的,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翟让派系人的不满是早就写在脸上的,李密不会看不到。

《旧唐书.李密传》我之所部,并是山东人,既见未下洛阳,何肯相随西入?诸将出于群盗,留之各竞雄雌。若然者,殆将败矣!

同时李密也说出了自己无法实施攻取关中策略的关键原因,恰恰是因为瓦岗军成分复杂,更多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在没有拿下洛阳之前,没有多少人愿意追随李密去攻略关中,毕竟万一发生意外,自己连退路都没有。

再者,万一某些人在李密带军攻入关中之时,割据自立,李密也是无可奈何的,那样的话,瓦岗军势必四分五裂,李密自己也难逃败亡,这是一个无解的局面。

因此李密只能选择稳扎稳打,寄希望于早日攻入洛阳,可是他没想过的是,洛阳尚未攻破,瓦岗军内部就发生火并,宇文化及西归,与瓦岗军爆发冲突,瓦岗军虽然获胜但是也有较大山王,并且最后李密败于王世充,一番大业就此落败了。

标签: 李密

更多文章

  • 明朝设立西厂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厂

    最近这一两年,内卷成了一个非常时髦和流行的词汇,以表明当下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以至于每个人都要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努力,才能勉强活下去。你要想功成名就,那基本上就是一运二命三风水了,最后才是你拼了老命的努力,不过在古代,一个人若是豁得出去,倒是还有一个成功的捷径,虽然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但却是一条不同寻常

  • 唐玄宗晚年的昏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玄宗

    李隆基,即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是大唐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开创了唐朝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一共使用过三个年号,登基之初为“先天”,只用了两年,期间发动了“先天政变”,坐稳了皇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进入开元年间后

  •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格局中王敦为什么反叛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敦

    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西晋经历八王之乱以后,终至晋愍帝遇害而灭亡。随后西晋皇族司马睿在王导与王敦的帮助之下,于建康为都城,建立了东晋王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都说“王与马共天下”,但王敦为什么会对司马睿发起叛乱?在司马睿决定来建康建立东晋时,江东的各大家族是看不起他

  • 明朝内廷司礼监的权力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礼监

    朱元璋大搞冤案,在明朝全境掀起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其中以胡惟庸案最为庞大,一次便牵连3万余人,前前后后被杀者竟多达七万人!也正因此事,朱元璋巧废行中书省,并设立三司,将皇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上。此后,经朱棣等帝的重视及发展。朱元璋时期曾废除的锦衣卫被恢复,东厂也由此诞生。而这两处,更是成为了明朝官员的噩

  • 曹操建立的封国取名“魏”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亲信荀攸、董昭等人公开表示丞相曹操功勋卓著,爵位仅为武平县侯,有失天下所望。“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在他们的谋划奏议下,汉献帝刘协被迫遣御史大夫郗虑持节册封曹操为公爵,封国建号为“魏”,赐予象征权威的九锡之物。同

  • 唐朝“废王立武”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

    永徽六年十月,唐高宗李治不在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大赦天下,史称“废王立武”事件。这普天同庆的结果,经历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残酷斗争、经历了无数的人头落地,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已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皇后废立那么简单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

  • 唐高宗为什么要让参政的武则天单独摄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高宗

    参政与摄政虽然只差一字,但性质完全不同。参政是得到皇帝的允许,可以对政事公开发表自己的主张,最终决定权还在皇帝手中;而摄政是代替皇帝处理政事,可自行发布政令,决定权在自己手中。武则天参政始于显庆五年(660),是她成为皇后的第六个年头。当时,李治严重的风疾首次发作,头疼眩晕,言语不利,甚至出现暂时失

  • 中国还有色目人吗?还有多少色目人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色目人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色目人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色目人到底是什么人,话说在明朝还有这个清朝事情,这个色目人也都被阉杀干净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中国人还有色目人吗?或者说现在的中国还有多少色目人的后代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中国现在肯定没色目人了啊,色目人是

  • 清朝入关后封了几个异姓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藩王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虽然是狼狈退出历史舞台,但清朝在统治期间也有骄傲的政绩。就拿削藩来说,那是多少个朝代都头疼的事情,而清朝康熙皇帝一鼓作气镇压三个藩王。皇太极入关之后,想要攻打明朝,苦于自己又要应付明朝的军队,又要镇压农民的起义分身乏术。不得不依靠明朝投降的官兵,从事招抚以及武力镇压,皇太极

  • 汉末三国时期有多少位诸侯?刘姓诸侯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侯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较量,并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对于东汉末年的诸侯来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汉室后裔,或者可以说是刘姓诸侯,比如刘备、刘表、刘焉、刘璋等。二是非汉室后裔,比如曹操、袁绍、袁术、吕布、马超、韩遂、张绣、公孙瓒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室衰微,但是,在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