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晚年的昏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唐玄宗晚年的昏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44 更新时间:2024/3/9 21:27:03

李隆基,即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是大唐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开创了唐朝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一共使用过三个年号,登基之初为“先天”,只用了两年,期间发动了“先天政变”,坐稳了皇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进入开元年间后,玄宗求治心切,他大力革除弊政,抑制奢靡。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说张嘉贞张九龄等名相,使大唐迅速踏入了良性轨道,史称“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统治者坚强的决心,加上强大的管理团队,大唐进入了经济繁荣、物阜民丰的开元盛世。

然而到了开元末年,在一片盛世的讴歌声中,在此起彼伏的万岁声中,玄宗志得意满,失去了励精图治的劲头,变得有些懒政。将大权放给了李林甫这个巧言似忠的家伙,开始优哉游哉的享受生活。

到了天宝年间,玄宗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彻底变得骄奢淫逸,昏聩不堪。从而导致了安史之乱,导致了大唐由盛而衰。

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奢侈令人咋舌。他专门设置琼林、大盈,两内库,任用王鉷、杨国忠等善于敛财的奸臣,充实府库,以便自己挥霍享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活更是奢侈,一盘菜的花费,竟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

天宝六载,玄宗与百官参观各地供物,一时兴起,竟将所有贡品全部赏赐给了李林甫。有这样的上级,百官纷纷效仿,都过起了奢靡腐败的生活。

然而,天宝年间,政治虽然昏暗,统治者虽然奢靡,但大唐经济却依然高速发展,社会并未引起动乱。人口总数开元二十八年时是841万户,到了天宝十三载达到了907万户。运输业与手工业也大幅发展,刺绣、瓷器的精美程度,均达到了唐朝的顶峰。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州县殷富,残酷积粟帛,动以万计。”直到安史之乱到来,也没有一起因民不聊生而造成的农民起义。

那么,唐玄宗晚年时,个人骄奢淫逸,政治昏聩不堪,为何社会经济却依然繁盛呢?

玄宗晚年的昏聩,主要表现在:重新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贪图享乐、荒废政事、偏信谗言,不纳忠言这些方面。虽然高层一团奢靡,但没有波及到中下层官吏,对黎民百姓的政策没有变坏。

虽然也任用了一些善于敛财的官员,成立了转运使、和籴使、支都使、户口色役使等名目繁多的职能机构,用以搜刮民脂民膏,但人民并未伤筋动骨,社会生产秩序依然有条不紊,黎民百姓的生活还可以,远没到揭竿而起的地步。据历史学家测算,天宝年间的人均粮食达到了700斤,相当于1982年的水平。

加之当时还有三大因素,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其一,消费刺激生产。

天宝年间,贵族们生活穷奢极欲,他们对于绫罗绸缎,精美瓷器等高档生活用品需求量大增。这些需求,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工艺进步与经济繁荣。

其二,货币政策的改进。

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货币的发展,唐代一直存在官铸铜钱不足,私铸铜钱掺假的现象。使市场流通上的货币严重短缺,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

天宝年间,唐政府意识到了这一现象,大量开采铜矿,增设钱炉。使市场上,官铸正牌铜钱的数量大增,极大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

其三,自然灾害较少。

杜甫《忆昔》一诗中写道:“百余年间无灾变”,虽然有些夸张,但天宝年间确实风调雨顺。开元年间尚且出现了几次蝗灾与水旱灾,但玄宗大兴水利,在灭蝗方面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天宝时期享了前期很大的利。

有了这三大因素的保障,使天宝政局的昏暗,虽然对社会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改变其上升的势头。

天宝十四载,诗圣杜甫有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路边偶然出现的冻死骨,虽然不足以激发大范围的民变,而“朱门酒肉臭”这一现象,显然是当时社会的主要弊端。试问,一个长期沉溺于奢侈享乐的的统治阶层,如何能够长时间保证天下安宁呢。

标签: 唐玄宗

更多文章

  •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格局中王敦为什么反叛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敦

    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西晋经历八王之乱以后,终至晋愍帝遇害而灭亡。随后西晋皇族司马睿在王导与王敦的帮助之下,于建康为都城,建立了东晋王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都说“王与马共天下”,但王敦为什么会对司马睿发起叛乱?在司马睿决定来建康建立东晋时,江东的各大家族是看不起他

  • 明朝内廷司礼监的权力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礼监

    朱元璋大搞冤案,在明朝全境掀起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其中以胡惟庸案最为庞大,一次便牵连3万余人,前前后后被杀者竟多达七万人!也正因此事,朱元璋巧废行中书省,并设立三司,将皇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上。此后,经朱棣等帝的重视及发展。朱元璋时期曾废除的锦衣卫被恢复,东厂也由此诞生。而这两处,更是成为了明朝官员的噩

  • 曹操建立的封国取名“魏”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亲信荀攸、董昭等人公开表示丞相曹操功勋卓著,爵位仅为武平县侯,有失天下所望。“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在他们的谋划奏议下,汉献帝刘协被迫遣御史大夫郗虑持节册封曹操为公爵,封国建号为“魏”,赐予象征权威的九锡之物。同

  • 唐朝“废王立武”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

    永徽六年十月,唐高宗李治不在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大赦天下,史称“废王立武”事件。这普天同庆的结果,经历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残酷斗争、经历了无数的人头落地,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已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皇后废立那么简单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

  • 唐高宗为什么要让参政的武则天单独摄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高宗

    参政与摄政虽然只差一字,但性质完全不同。参政是得到皇帝的允许,可以对政事公开发表自己的主张,最终决定权还在皇帝手中;而摄政是代替皇帝处理政事,可自行发布政令,决定权在自己手中。武则天参政始于显庆五年(660),是她成为皇后的第六个年头。当时,李治严重的风疾首次发作,头疼眩晕,言语不利,甚至出现暂时失

  • 中国还有色目人吗?还有多少色目人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色目人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色目人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色目人到底是什么人,话说在明朝还有这个清朝事情,这个色目人也都被阉杀干净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中国人还有色目人吗?或者说现在的中国还有多少色目人的后代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中国现在肯定没色目人了啊,色目人是

  • 清朝入关后封了几个异姓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藩王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虽然是狼狈退出历史舞台,但清朝在统治期间也有骄傲的政绩。就拿削藩来说,那是多少个朝代都头疼的事情,而清朝康熙皇帝一鼓作气镇压三个藩王。皇太极入关之后,想要攻打明朝,苦于自己又要应付明朝的军队,又要镇压农民的起义分身乏术。不得不依靠明朝投降的官兵,从事招抚以及武力镇压,皇太极

  • 汉末三国时期有多少位诸侯?刘姓诸侯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侯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较量,并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对于东汉末年的诸侯来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汉室后裔,或者可以说是刘姓诸侯,比如刘备、刘表、刘焉、刘璋等。二是非汉室后裔,比如曹操、袁绍、袁术、吕布、马超、韩遂、张绣、公孙瓒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室衰微,但是,在不少

  • 洋务运动为何没力挽狂澜反而导致清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訢、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亲贵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这里,既然说到了洋务派,那么,我们就不得

  • 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而不向西南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的人口总数,其实才不过100万。国力甚微,甚至不如秦朝时的十分之一。常备军与后备军倾国10万,也就是说90余万人口要养活10万兵力与近万官吏,导致内部不稳需要借助战争来维稳。即使向着西南进军,蜀汉的国力无法支撑后期的管理支出,包括军队驻扎、官吏任命、帮助西南地区开发土地,其扩张最好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