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是怎么集中皇权的?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是怎么集中皇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81 更新时间:2024/1/19 0:42:29

建兴五年(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东晋正式建立。东晋从建立那天起就是一个皇权不振的朝代,司马睿当皇帝时被评价为“王与马,共天下”。此后直到刘裕(南宋武帝)篡位,东晋的皇帝们大都存在感稀薄,朝廷沦为大臣斗争的舞台。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不过在东晋的十一个皇帝中,倒数第三个皇帝、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是个例外,也是东晋历史上皇权最大的皇帝。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在位期间,东晋的朝廷大权罕见地被控制在皇帝和司马氏宗亲手中。那么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为什么会成为东晋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呢?

东晋政权本质上是士族门阀的联合体,只是单个士族门阀没有实力统治其他士族门阀,才推举司马皇族为联合体的“盟主”,即东晋皇帝。士族门阀的强大是东晋皇权不振和皇帝存在感稀薄的根本原因,而晋孝武帝成为东晋权力最大的皇帝也是因为士族门阀的变化。

在晋孝武帝登基之前,东晋的士族门阀出现了一位在中国历史上都非常少见的权臣桓温。桓温内修政理,外讨贼虏,剪除政敌,还于旧都,东晋进入了鼎盛时期。东晋皇帝基本沦为傀儡,其他士族也在桓温的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而桓温则向着皇位稳步前进。

然而由于天不假年、北伐受挫和士族门阀的联合抵制,桓温在即将“加九锡(篡位必经程序)”的时候去世了,东晋皇帝和其他士族门阀大难不死。桓温虽然没能篡位成功,但他的统治对东晋产生了深远影响,东晋之后的各种大事件乃至南朝的建立都与桓温有关。

因为东晋是士族门阀联合体,所以桓温集权篡位的最大敌人不是姓司马的皇帝,而是其他士族门阀的“同行”。因此桓温对士族门阀的反对者毫不客气,诛杀殷浩、殷涓、庾倩、庾柔等人,显赫的颍川庾氏差点被灭族,连谢安当时也被吓得将在桓温面前称臣。

桓温还主持推行了东晋史上规模最大、贯彻最彻底的“庚戌土断”(“土断”的意思可见本鬼的前文《在东晋和南北朝前期非常重要的“土断”究竟是什么东西?》),沉重打击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控制力。桓温的“庚戌土断”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

经过桓温的打击,士族门阀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控制力遭到重创,人才也出现了断档,后世有观点认为桓温是导致士族门阀走向衰落的关键人物之一。桓温打击士族门阀是为了让自己集权篡位,但因为死的不是时候,所以桓温打击士族门阀的成果全都留给了晋孝武帝。

晋孝武帝确实有一定的能力和手腕,在桓温打击士族门阀的成果上加强皇权,成为东晋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不过晋孝武帝并没有改变东晋士族门阀联合体的属性,再加上晋孝武帝和桓温一样死的不是时候,所以东晋士族门阀在孝武帝死后又重振了。

标签: 东晋孝武帝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征服的版图如今有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吉思汗

    回看历史长河,只要一说起成吉思汗所打下的疆域,领土面积高达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古往今来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成吉思汗成为“世界第一征服者”当之无愧。成吉思汗打下这个国家的世纪让人敬佩,不仅创建了世界上叛徒最庞大的帝国,而且还先后率领着蒙古铁骑席卷了欧亚非三块大陆,前前后后有40多

  • 古代同姓不能结婚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

    关于古代结婚这个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父母来做主的,毕竟在古代封建思想还是很强的,不过也会有一些人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不过在古代结婚还是有一些规矩的,就比如说,这个同姓的男女之间是不能结婚的,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有这种说法,现如今早就没有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五代后周北宋职官:殿前都点检历史介绍 殿前都点检权力大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殿前都点检

    殿前都点检,五代时周世宗所置,主管殿前亲军,禁军统帅之一。建制沿革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太祖郭威以外甥李重进为殿前都指挥使[1]、女婿张永德为殿前都虞候[2],殿前司设立或自此始。显德元年(954年),世宗柴荣将李重进调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3],而以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使[4],韩令坤为殿前都

  • 中国古代“枢密院”官职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枢密院

    枢密院,中国历史上,唐代、五代、宋代、辽代、元代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功能,但大抵主管军事。中唐即设之,本为沟通中外出纳帝命的皇帝秘书机构,多以宦者充任,德宗以后以枢密院所属内使为神策军护军中尉与地方监军等军事职务后,开始逐渐转化为军事管理机构。五代后梁有心革唐代宦寺弄权

  • 宋朝“濮议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濮议之争

    说到濮议事件,相信很多人肯定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吧?这个濮议事件其实是宋英宗时代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但是这个事件还是反映了很多的问题。那么这个“濮议”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濮议之争事件是怎么回事由于宋仁宗赵祯的三个儿子先后夭折,膝下无子,于是濮王赵

  • 西周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周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从古到今,历史上一直都是存在等级差异的,毕竟这种等级能够清楚的划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那么在西周,五等爵制度是不是真的呢?这个五等爵制度为什么会这么称呼呢?其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西周五等爵制度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分别是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度。

  • 朱元璋称帝建国后为何实行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分封制

    洪武三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开设科举,制定王府官制,制定五等勋爵,设立钦天监等。其中还有一项举措特别重要,因为它影响了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那就是分封诸皇子为藩王。其实分封制自古有之,但历朝历代以来,古代分封一再出现问题,比较出名的就是汉朝的“七国之乱”、西晋

  • “节度使”称号的历史由来 节度使权力多大?节度使怎么消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节度使

    节度使,中国古代军事将领,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系地方军政长官,简称节度、节使、节帅。唐代驻守于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一般情况下也时常称持节的各镇守军官,如观察使、招讨使和安抚使等为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及隋改称总管。唐代称都督。唐初沿北周及隋

  • 唐朝“藩镇割据”历史事件介绍 藩镇割据的危害性及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持续百余年直至唐朝灭亡,但存在争议,因为藩镇不在中央政府控制之下的时期严格来讲只能算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前后各30年,合计约60年,而非持续百余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安史之乱。

  • 五代十国前蜀历史介绍 AD907-AD925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王建建立的政权,十国之一。前蜀疆域辽阔,东控荆襄,南通南诏,西达维州(今四川理县),北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占领了今天四川、湖北、陕西以及甘肃大部,重庆、贵州以及云南部分地区,方圆数千里。前蜀是唐朝的“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