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孝宗“弘治中兴”介绍 弘治中兴的表现

明孝宗“弘治中兴”介绍 弘治中兴的表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66 更新时间:2024/2/16 11:39:03

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生传奇色彩浓厚,而他的儿子朱祐樘的经历,也可以写成一部生动曲折的小说。因为宪宗宠幸万贵妃,而万贵妃心胸狭窄,容不下其他妃子为宪宗生下一儿半女,宪宗一直无后。

宪宗对万贵妃感情特殊,既爱她又怕她,但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宪宗作为堂堂一国之君,为子嗣之事忧心忡忡。

成化五年(1469年),宪宗朱见深路过内库,巧遇担任内藏典守的纪小娟。朱见深见小娟聪慧伶俐,而且长得美貌,就留宿了一晚。事后,纪氏竟然怀孕了。万贵妃有所耳闻,怕纪氏因生子夺宠,便派了一个宫女前去令纪氏堕胎。该宫女不忍下手,又有太监怀恩略施小计骗过万贵妃,纪小娟才得以保住腹中胎儿。

明孝宗朱佑樘像

为安全起见,怀恩将纪小娟藏在安乐堂废后吴氏处,后来纪小娟生下一子。这个小孩就是朱祐樘。万贵妃听说纪氏产子,命太监张敏去淹死这个小孩,张敏却暗中通风报信。纪小娟和吴氏把朱祐樘藏在地窖之中抚养,躲过了万贵妃的多次搜捕。

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一天,太监张敏给朱见深梳头时,朱见深发出感慨:“朕已经快老了,却还没有子嗣啊!”张敏听到后,连忙俯身叩拜:“奴才该死,皇帝是有皇子的,而且已经六岁了。”朱见深很奇怪,追问下去,张敏才说出事情经过。

朱见深悲喜交加,连忙派人去迎接皇子。次日,封立朱祐樘为太子,并封纪氏为淑妃。但不久纪氏便离奇死去,张敏也吞金而亡。皇太后周氏便将朱祐樘接到自己居住的仁寿宫内,以免万贵妃加害。

朱祐樘虽然生长于地窖之中,但母亲纪小娟却将他教得很好。纪小娟的父亲原是广西贺县土官,教过纪小娟诗书。因而纪小娟能识文断字,一手蝇头小楷写得极其娟秀。受母亲的教导,朱祐樘懂礼貌,有教养,还识字,是一个聪慧的孩子。

有一天,万贵妃喊朱祐樘去吃饭,周太后嘱咐他去后千万别吃东西。万贵妃本想拉拢朱祐樘,准备了各种好吃的食物。万贵妃先是端出美味的包子,朱祐樘咽了咽口水说:“吃饱了。”万贵妃接着端出美味的杏仁酪,朱祐樘还是坚持不喝。

万贵妃问:“为什么?”年幼的朱祐樘脱口而出:“怕有毒。”万贵妃大怒道:“这小孩现在就这样,长大还不吃了我。”一气之下竟然生病了。从此之后,万贵妃对朱祐樘怀恨在心,一直劝说朱见深废了太子。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朱见深被万贵妃逼急了,真的想废了太子。恰好这时泰山连续发生地震,钦天监适时上奏:“太子乃国之根本,如今泰山地震,正是上天传下旨意,太子不可轻易更换,否则国家必有动荡。”古代人迷信,朱见深也认为这是自己想废太子,老天爷在预警,吓得不敢提此事。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在洪武三年(1370年)封泰山为东岳,象征太子东宫。如若太子有事,泰山便会崩塌。朱见深自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赶紧下旨:“凡是以后敢说太子坏话的人,立斩无赦!”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见深病死,朱祐樘登基,改年号“弘治”。朱祐樘登基后,立即逮捕靠方术蛊惑朱见深的方士李孜省以及和他狼狈为奸的太监梁芳,又拘捕了外戚万喜等人,朝风为之一振。

接着朱祐樘改革吏制,罢免了以万安为首的“纸糊三国老”,将通过行贿、溜须拍马而升官的官员全部撤换,用了王恕、怀恩、马文化这些在成化期间被贬的忠义之士,又重用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这样的贤臣。

同时他注重民生,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有效地治理了黄河水患,并派工部侍郎徐贯历时三年,疏通了苏松河的淤塞,使那里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朱祐樘勤于政事,不但每日早朝必到,而且还重开了午朝,并开辟了文华殿议事,增加与大臣商议国事的机会,及时地处理国家大事。

他又重开经筵侍讲,让大臣轮流讲述儒家经典或者治国之道,君臣可以相互明义,辩论政事,从中领悟治国的道理。通过朱祐樘的不懈努力,弘治年间明朝吏治清明,国泰民安,人口稳定增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史称“弘治中兴”

然而,因为不断地操劳国事,加上幼年的悲惨遭遇,朱祐樘的身体一直不好。弘治后期,朱祐樘和大部分皇帝一样,相信修道能治愈自己的身体,长命百岁,于是他召集了各地方士进京炼丹。

明孝宗与张皇后像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偶感风寒,不慎误服药物,导致鼻血长流不止,在给大臣们交代了托孤之事后,病逝于乾清宫。

标签: 明孝宗

更多文章

  • 秦国兵役制度是怎样的?秦王靠兵役改革走向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国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变的富强,而兵役制度让秦国的兵力也突飞猛进。当时秦王靠着兵役制度改革,不仅让参军人数提升了胜多,而且战斗力和士气也上升了好几个台阶。其实历朝历代都没人想去当兵打仗,还不如在家种田,但只要给出的条件足够吸引人,还是能招到年轻士兵的。不过秦国的兵役虽然前期成效不错,但后期没有及时改变,亡

  • 历史上匈奴被打败之后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匈奴

    匈奴,在古代一直以来都属于一种游牧状态,最活跃的时期应该是秦汉时期,尤其是汉武帝出兵攻灭匈奴,给汉武帝的功绩添上了重重的一笔。不过,匈奴被汉武帝打败之后,他们又去了什么地方呢?匈奴属于游牧民族,即便是到了他们经常活跃的地方,也不见得就能够找到他们,那么在被打败之后,他们能去哪里呢?公元前3世纪兴起于

  • 南宋为何定都杭州?南宋为什么不选择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

    在现代的城市当中,有一些是古代很多朝代定都的地方,我们称其为古都。而研究朝代定都地点,我们会发现,一些地方偏向南方的朝代,定都地点很多都会选择在南京,然而南宋时期,选择的并非是大部分朝代选择的南京,而是杭州,这是怎么一回事?杭州与南京相比有什么优势,以至于南宋朝廷会选择在杭州呢?历史上南宋是唯一一个

  • 中山国简介_中山国的历史_中山国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山国

    公元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一起伐晋,获得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境内),将之列入中山国地图。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争逃奔鲜虞中山,荀寅原是中山的死敌,但此刻中山为了削弱晋国,将荀寅接收到新占据的晋国属地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为报复中山国,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

  • 清朝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_八旗制度是怎么来的_清朝八旗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朝最重要的制度。在八旗制度建立的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后金能够崛起,清朝能够推翻明朝,八旗制度功不可没。这种组织,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原来牛录制的基础产生的。牛录制也是一种生活和军事合一的组织。满族人原来出去打仗或者打猎,按照一定组织进行。每人出一支箭,十人为一

  • 明朝中期短暂盛世:明孝宗“弘治中兴”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孝宗,弘治中兴

    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生传奇色彩浓厚,而他的儿子朱祐樘的经历,也可以写成一部生动曲折的小说。因为宪宗宠幸万贵妃,而万贵妃心胸狭窄,容不下其他妃子为宪宗生下一儿半女,宪宗一直无后。宪宗对万贵妃感情特殊,既爱她又怕她,但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宪宗作为堂堂一国之君,为子嗣之事忧心忡忡。成化五年(1469年

  • 商朝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朝,九世之乱

    商朝的国都最早设在亳,但之后的三百年里,商朝却在不停地迁都。迁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王朝早期还是一个游牧国家,放牧“逐水草而居”是很正常的;他们的农业也还处于游耕农业阶段,在一个地方耕种数次,地力耗尽之后就要寻找新的肥沃的土地;而且自商代第十一位君王中丁开始,北方的鬼方、土方

  • 清朝文字狱的影响 文字狱杀害了多少读书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字狱

    在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都有因文字而获罪的人,这是历代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统治者从文人的作品中断章取义地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所造成的冤狱被称为“文字狱”。由文字狱而引发的冤狱,轻的下狱、流放,严重的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结局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义和团运动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大多数传教士也就留在了大城市,但仍有少数具有献身精神的勇敢传教士历尽千难万险深入中国内地,传播基督教义。只可惜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他们的努力几乎没有结果。百姓与传教士关系越来越紧张,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思想冲突。基督教义中的“无父无君”和&ldquo

  •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