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的覆灭,真的和文官集团毫无关系?

大明王朝的覆灭,真的和文官集团毫无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81 更新时间:2024/1/16 20:59:51

当然,这些都是明史所记载的,作为明朝的正史,人们也往往以其为根本,去找寻明帝国时期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但是后来一些学者发现,这些记载甚至很明显的与明朝一些留下来的线索有很大的出入,所以学者们开始怀疑明史这部史书的可信度。

清朝明史的可信度有多高?

清兵入关后,顺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四月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也就是说,明史是清朝文官所编写。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史记》之外,其余大多数正史的记载,都是这个朝代灭亡后,另一个朝代继承前朝国祚之后所编写的。而这些为前朝编写这些书的时候,往往都是将这个朝代的一些帝王有针对性的黑一把的。

不谈别的,我们先说一下在汉朝史书之中所记载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汉朝史书之中记载,秦始皇是一位暴君,借以法家治国,对自己的国民手段残忍,不是割鼻挖眼,就是车裂流放等等,什么焚书坑儒、修建长城陵墓等等,总之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人们都有一个跟风的心态,也叫做羊群定律,都喜欢随风走,别人说啥就是啥,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想一想的话,你会发现不对呀,想要认识一个人,我们不要听别人说他是什么人,我们要看他做了什么,我们不如先堵上耳朵,看看秦始皇做了什么。

秦始皇修了长城,我们先不说修建长城浪费了多少民力财力,但是他却造福了后世千年,免遭北方游牧民族随意南下侵扰,同时期的欧洲农业国家饱受游牧民族的袭扰甚至于灭国皆是因为此。

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做法也给后来中原王朝的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想想没有秦始皇的话,如今我华夏境内或许会出现N个使用不同语言,不同文字甚至不同文化的国家,和欧洲一样那样分裂,想想都害怕。

至于修建陵墓,哪个朝代的帝王将相都会做,不做评论,因为证明不了什么,焚书坑儒,历史证明秦始皇反倒将六国的一些有用的书籍,编写成秦文,收藏在了咸阳宫,后被项羽攻入咸阳宫给一把火烧了,坑儒?法家治国,儒家本为依附,政见不和,难免会有杀戮,这还不说当时秦国是以严苛的法家治国的,然而事实证明秦始皇还杀了不少其他百家中人,但是大多数还是一些蛊惑人心的术士,这个也不多做辩解了。

我们再说说清朝的明史,后来史学家发现,明史之中记载,与明朝可见的发生事件联系起来,有很大的出入,而且明史之中发生的大事件,往往都会将这些大事件归功于帝党的人,似乎甚至于到了明朝灭亡,还将这些事件归于武将的无能,和崇祯皇帝的昏庸,几乎和文官没有什么关系。

好吧,明朝的错都是皇帝及帝党宦官的错,国家的灭亡都是武官的怕死无能,明史大体就是这个意思,回头看看,唉吆,原来是清朝官员编写的,清朝篡夺了明朝的国祚,黑明朝帝王帝党很正常,武官无用,也很正常,毕竟我们负责编写的都是文职官员嘛。

明朝中后期,为何会出现帝党?是谁在威胁皇帝?

说起帝党,估计这个词儿人们了解的也不甚太多,那么小编就先简单撩一把,帝党就是皇帝所结的党派,这帮人一心为皇帝分忧,为皇帝办事儿,经典人物曹少卿、王振魏忠贤及麾下的东西厂。

乍一看,唉?这帮人可都是影视剧之中的大坏蛋,但是史上这些人却不同,当然看你们站在什么位置上去审视他了。

王振,估计一说起来,大家都会嗤之以鼻,毕竟影视剧中,还有史书上记载,因为此人的蛊惑,明英宗带领二十万明军精锐征讨五万瓦剌军队,结果二十多万明军全军覆没,瓦剌军队将明英宗活捉,有传太监王振后来在军中被杀,后来明代宗即为,瓦剌军队将明英宗放了回来,再后来发生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再次上位,但是明英宗还亲自给王振设了祠堂。

要知道经过这一件事情之后,明英宗应该非常的憎恨王振的,但是明英宗为何还要怀念他呢?

后来抛开明史发现,当时的明朝文官集团相互勾结,经常集体搞明英宗,明英宗刚上位的时候,也不过二十几岁,土木堡事件是王振提起不假,原因是王振想借明英宗亲征,学一下明成祖朱棣,立威震慑文官集团,但是文官集团却从中作梗,致使土木堡之变大败,军中将士憎恨王振,将王振斩杀,但是站在帝王的位置上,王振没有错,只是这个计策失败了而已。

我们再说说曹少卿,这个人也是明英宗的属下,明英宗被瓦剌放回之后,协助明英宗发起夺门之变,再次上位,后来曹少卿又被明英宗所杀,因为他知道明英宗的事情太多了。

至于魏忠贤,也是助天皇帝镇压文官集团东林党,这个我也不必多说了,明者自明了。

更多文章

  • 你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厚颜无耻没有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穿越成朱祁镇的小说叫什么,张艺兴演的朱祁镇,朱祁镇对孙皇后如何

    争夺皇位何来道德底线?且不论其他朝代如何,就朱祁镇的那几个老祖宗为了皇位不也是斗得死去活来吗?先说其曾祖父朱棣,他赢得光彩吗?朱棣屡次深陷建文帝大军的包围之中,而能成功脱身,是因为建文帝下旨军中将士不得伤害朱棣。朱棣并没有因此收手,反而趁着京师空虚,攻入南京,杀死效命于建文帝的大臣,建文帝从此人间蒸

  • 当年在明朝初期,所发生的胡惟庸一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胡惟庸和何芳草吻戏,胡惟庸女儿,明朝胡惟庸是个怎样的人

    明朝也是中国非常特殊的一个王朝,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故事,而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铲除异己,为了保全江山,也杀了很多功臣,而且当年还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案子,就是当年的胡惟庸一案,牵连的人数也是非常多。只是这个案子有很多的疑点,很多人都觉得那是一场冤案。当年胡惟庸的身份比较特殊,是丞相,而他是中国封

  • 高俅为何会发迹?其实施耐庵是故意出大宋的丑,细想一下真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施耐庵的资料,水浒传是施耐庵与罗贯中合作的吗,淮安施耐庵故居

    众所周知高俅是《水浒传》中最大的反派,同时也是作者施耐庵在书中精心塑造的一个人物。因为高俅这一人物对《水浒传》的创作有很大推动作用,原著中的高俅不仅与梁山上的许多人有着联系,甚至高俅牵扯着梁山整体的命运 。▲高俅卖艺被人欺负在原著中高俅是出场最早而且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一个反面人物,在高球刚出场时,他只

  • 都是清君侧,靖难之役能成功,朱高煦却惨败,是缺少了这一股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高煦立过什么功,大明靖难,明靖难功臣一览表

    这样子的做法固然是减少了众皇子之间的争权风险,但是同时也引发了另一个争端,藩王在各地为王,手里面握着一定量的兵权,割据一方。于是在公元1399年8月,燕王朱棣,痛斥建文帝违有违朱元璋的祖训,并且说建文帝听信谗言,非明君,便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声响,开始了自己的起兵造反之路,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役”

  • 崇祯刚登基的时候,李自成和张献忠发展如何?他们当时还是好青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献忠说李自成长得丑,张献忠李自成门神画,李自成和张献忠打过吗

    很可惜的是,崇祯元年,这两位都还是奉公守法的好青年。李自成当时是一名驿站的驿卒,大小也是个公务员,是吃官家饭的人。后来犯了人命官司,这才跑去参军的。而张献忠这一年也是正经工作的,最初参军,退伍以后在延安府做捕快,好歹是有编制的治安管理人员。被革职以后,又跑去参军了。所以说崇祯元年的时候,这两位乱世英

  • 成吉思汗西征之迦勒迦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成吉思汗西征详细路线,小说成吉思汗西征下载,迦勒迦河之战真实视频

    《成吉思汗西征之迦勒迦河之战》 李晓伟迦勒迦河之战,是成吉思汗的两员大将哲别与速不台对以南俄基辅公国为首的俄罗斯联军所发动的一次进攻,以诱敌入、各个歼灭的典型战例载入史册,因而成为世界军事战争史上的经典。 两宋时期的俄罗斯,地盘很小,东到伏尔加河流域,西到卡马河流域,境内分为70个公国。其公爵都是俄

  • 北宋名将杨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公元986年这一天,北宋悍将杨业殉国。有很多人从小都是听着《杨家将》评书长大的,没人不知道杨继业或杨老令公。世世代代人民对忠臣勇将的纪念,把这段历史变成剧场史,越说越玄乎。为什么杨家将里面,杨六郎被描写的最多?因为杨业只有杨延昭这一个儿子,就是评书里说的那个杨六郎。杨业的一生非常悲壮,他原来不是北宋

  • 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是谁?看看实际作为,其实并不是宋孝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宋最励志的皇帝,南宋皇帝墓,南宋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南宋九帝,最末三位皇帝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宋末帝赵昺,皆是幼年登基,幼年退位或早夭,赵4岁登基,6岁降元;赵昰7岁登基,9岁而亡;赵昺8岁登基,8岁而亡。想想看,三个小孩子有何杰出可言呢?剩下六帝,宋度宗赵禥、宋理宗赵昀二帝皆是毫无争议的昏君,且还是南宋排名前两位的昏君。赵禥就是一个傻子皇帝,没脑

  • 前朝多以土葬为主,为何两宋时期火葬却十分流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是土葬还是火葬,河北火葬土葬新政策,咸宁通山县是土葬还是火葬

    中国的丧葬习惯大部分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自古就有"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说法,并且土葬不管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中都占有很大的丧葬比例,但是现代社会是因为近代社会随着西方丧葬思想的传入。人们丧葬意识的进步,逐渐开始减少土葬的比例,开始使用更加方便的丧葬方式,而在古代,没有西方文化的冲击,丧葬风

  •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灭十族的人,方孝孺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方孝孺被灭十族为什么还有后代,唯一被诛灭十族的人,方孝儒诛我十族什么歌

    显然诛灭九族就是为了斩草除根,因为秦朝是被六国旧贵族起兵灭亡的。所以以后的统治者们往往热衷于诛灭九族,这样直接斩草除根,彻底除去了子报父仇、孙报祖仇的实力和人脉,不为自己留下一丝一毫的后患。明朝有这样一个人,他由于忠于建文帝朱允炆,不肯向朱棣就范,于是被朱棣诛灭十族(加上学生和朋友),这个人就是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