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建立后刘秀实行了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

东汉建立后刘秀实行了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30 更新时间:2023/12/17 10:18:19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都城定在洛阳,因此历史上称此王朝为东汉或后汉,以与刘邦建立的西汉或称前汉朝相区别。东汉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朝代,它并非从废墟中新建起来的政权,相反,它延续了大部分西汉朝的典章制度,也延续了大部分西汉朝的社会矛盾。

光武帝不像王莽那样鲁莽,他希望用比较和缓的方式来改革社会,削弱矛盾。他首先需要解决土地严重兼并的问题,但不论何种解决方式,都必然会触犯地主、豪强的利益,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叛乱。

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光武帝为了笼络臣子,不得不给予丰厚的物质和土地赏赐。称帝初,他就封功劳最大的邓禹吴汉等人为列侯,食邑达四个县,超过了西汉初年对萧何的封赏。平灭公孙述以后,他又大封功臣365人,外戚等45人——这都是无可奈何之举。

为了避免功臣坐大,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首先是尽量不给功臣以实权,他们或者镇守边防,或者在朝中担任顾问,只有邓禹、贾复李通等少数人得以进入权力中心。西汉初年功臣转为公卿大夫的局面,东汉肇建后并没有出现。

光武帝检讨西汉中后期的教训,对于外戚尽量给予优厚待遇,却不允许他们参与朝政,外戚授官最高就到九卿。在统一战争中,马援的功劳很大,但因身为外戚,明帝时建云台张挂28功臣图像,马援竟然不能列入。

在行政制度上,光武帝不设丞相,以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平分相权,同时进一步采用汉武帝重用内朝官的方法,扩大尚书机构,正式称为“尚书台”,加重尚书的职权。三公任命官吏,全都必须经过尚书台的核准;国家大事常由尚书们商议决定,外朝官变成了纯粹的执行机构。尚书台的长官称为“尚书令”,副官为“尚书仆射”,下设六曹尚书——这是以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尚书台虽然权力很大,但名义上不过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已,尚书们的官职并不高,尚书令的俸禄是1千石,还不如一名郡太守,因此较易为皇帝所控制,很难擅权专政。然而这种行政制度,虽然表面上相权微弱,皇权强固,但在皇帝年幼无法主政,或者荒怠政务的时候,却很容易给外戚和宦官以可乘之机。东汉最终就是毁在外戚和宦官的抢权斗争中的。

地方行政方面,光武帝裁撤、合并了400多个县,把吏职裁去了十分之九,这样精简机构,有助于节省政府开支,提高行政效率。他还撤除了郡尉一职,由郡太守独掌民政和军政,各郡士兵一律复员,由既耕种也训练的民兵来代替。这样可以避免地方坐大,使军事调动和指挥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此外,汉武帝时代设置的监察机构“部”,到了光武帝时代逐渐演变为行政机构“州”。他把全中国分为13个州,州的长官称为刺史,刺史的主要职权虽然仍是考察各郡官吏的政绩,监视地方豪强,但可以不经上报中央就罢免地方官员,并且有了自己稳定的办公地点(治所),不需要回归京城直接向皇帝禀报地方情况。到了东汉末年,州刺史更掌握了军权,称为“州牧”,成为滋生军阀割据的温床。

在思想意识方面,光武帝继续崇尚儒家学说,同时也把儒学进一步神学化。他原本就是个极度迷信的人,相信谶纬之学——谶即预言,纬是对儒家经学的迷信解释——于是便将谶纬之学和儒家经学结合起来。儒家经学主要分为今、古两个派别,今文经学家大多同时也是谶纬学家,古文经学家则多不相信那些迷信学说,光武帝就大力抬高前者,而压制后者。

谶纬之学以天命论为理论基础,被皇权利用以后,就宣扬皇帝享有天下乃是受命于天,是人力所不能动摇的——这是封建纲常理论的滥觞。此外,谶纬之学还和阴阳学家的五德学说相结合,称王朝兴替都合乎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道德,光武帝因此相信汉朝秉承了火德,为怕首都洛阳的“洛”字带水边,有所妨害,改名为“雒阳”。

对外关系方面,来自北方的大敌仍然是匈奴。匈奴自呼韩邪单于臣服于西汉以后,数十年间不再成为边患,直到王莽篡位,要改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遂使匈奴内部和中原敌对的势力逐渐占了上风。趁着天下大乱,匈奴的势力又有所恢复,东汉初期的很多割据势力也都勾结匈奴,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实力。

卢芳于建武十三年(37)逃入匈奴,此后多次引导匈奴骑兵南下,侵扰上党、扶风、天水、上谷等郡。天下初定,东汉朝还没有实力大规模对外用兵,光武帝遂调动兵马,“固塞以拒匈奴”,也即采取消极防守策略。直到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形势才开始发生变化。

匈奴首领原为呼韩邪之子舆,称呼都而尸道皋单于,他封自己的侄子、前代乌珠留单于之子比为右日逐王,管领南方八个部族和东面的乌桓族。呼都而尸道皋单于死后,传位于其子乌达鞮侯单于,乌达鞮侯单于死后,传位于其弟蒲奴单于。比期盼着单于的宝座能够落到自己头上,多次失望以后,遂暗中联络汉西河太守,请求内附。因为事机不密,消息泄露,比干脆率所部4、5万人归降了东汉朝。

建武二十四年(48)春,匈奴南方八部大人共立比为单于,因为比的祖父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曾经归附西汉,所以他也自称为呼韩邪单于,匈奴正式分裂。光武帝闻讯大喜,于是重重封赏这个新的呼韩邪单于,还设置“使匈奴中郎将”一职,以监视之和保证联络,要他保障东汉朝北部边境,阻止北匈奴南下侵扰。

北匈奴蒲奴单于得到消息,大为恐慌,遂多次派遣使者到雒阳来请求和亲——北方边患至此基本停息。

南匈奴于建武二十六年(50)被允许迁居到西河美稷(今内蒙古伊盟东胜附近)一带,此后北地、朔方、五原等北方诸郡,到处都可以看到匈奴人的身影。这是匈奴族进入中原地区,和汉人杂居并逐渐融合的开端。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党锢之祸什么意思 党锢之祸的起因是什么 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延熹九年(166),李膺又办了一个案子,成为政治风暴的导火索。河内有一名善于预测吉凶的术士,靠着他三寸不烂之舌,和许多宦官都套上了交情,甚至一度被引见给汉桓帝。他从宦官们口中得知,朝廷不久就会颁布大赦令,于是就怂恿儿子趁机去杀死了仇人。案件被送到司隶校尉李膺处,李膺核实无误,正准备判决,朝廷的大赦令

  • 西汉与匈奴:汉武帝是如何开始反击匈奴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从建国以来一直受匈奴的欺负,因为打不过人家,所以一直都是和人家笑脸相迎和亲送东西。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个局面终于要改变了。汉武帝先是在马邑城设下伏兵要全歼匈奴主力,虽然匈奴人机灵逃走了,可汉匈之间也算是真正宣战了。后来汉武帝几次派兵攻打匈奴,在战斗中卫青成长了起来。公元前127年,卫青率领汉军一

  • 东汉统一战争:东汉什么时候完成了天下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赤眉军的主要成员都是失去土地的贫民,他们虽然拥立刘盆子做皇帝,却根本没有建立一个完整而巩固的政权的能力,进入长安城后更是重蹈更始帝的覆辙,将领内讧,士卒抢掠,搞得一团糟。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豪强、地主们只得联合起来,建筑坞堡自保,以对抗赤眉军。赤眉数十万大军很快就消耗光了城中的粮草,于是放一把火烧光了

  • 汉桓帝时期为什么宦官可以乱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政变就发生在梁皇后去世的当年(159)。虽是厕中密谋,梁冀也很快就探查到了蛛丝马迹,他立刻派中黄门张恽统率禁军,把守宫廷。具瑗指责张恽“擅自入殿,图谋不轨”,派人把他捉了起来。看到时机紧迫,桓帝就亲到前殿坐镇,把内朝的尚书们都召集起来,分派士兵守卫皇宫。然后派具瑗和司隶校尉张彪一起率领羽林军和虎贲军

  • 外戚是什么意思 东汉外戚势力是什么时候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炟是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生母贾贵人,是明帝马皇后的表姐妹。因为马皇后没有生子,明帝就把小刘炟托付给她抚养,并且说:“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孩子,但一定要自己来抚养孩子。”刘炟19岁继位,是为东汉孝章皇帝,尊马氏为皇太后。他一直把马氏当作亲生母亲一般孝顺,把马氏的娘家人当作自己关系最近的亲戚,给予无微不

  • 第二次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 和黄巾起义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二次党锢之祸的规模比第一次更大,所牵扯到的范围也更为广泛。年仅14岁的灵帝看了宦官们传递上来的奏章,疑惑地问道:“什么叫钩党?”宦官们回答说:“就是指的党人。”皇帝问:“党人做了些什么,而必须严惩?”宦官们回答说:“他们互相举荐联络,欲图不轨,必须清除!”于是灵帝准奏。大搜捕开始了。逮捕令下达到汝

  • 一代明君汉武帝为什么杀太子太子被冤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是一代明君,刚继位就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而且很想干出一番事业。他继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使汉朝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有了稳步发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结婚后一直没有儿子,大臣们和他都很着急,在封建社会,国君如果无子,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汉武帝心里也很焦急,但是妻妾就是

  • 刘秀“光武中兴”的另一面 刘秀为什么废皇后改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政权的重要支柱是豪强地主。光武帝刘秀本人就是南阳大族,南阳郡和河北诸郡响应他起兵的,也都是拥有宗族、宾客、子弟的豪门势力。这些豪族们为了在新莽动乱中保住自己的产业,很多都建筑坞堡,搜集装备,豢养自己的武装。动乱年代,这些坞堡还能起到保护部分百姓的作用,天下太平以后,却变成了横行乡里,称霸一方的恶

  • 大将军窦武最终为何命丧宦官之手?遇事不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羌族是居住在东汉西北边陲的古老的游牧民族。羌人最早称为西戎,据说周人的祖先就曾与西戎杂处甚至婚配,周文王、周武王都很有可能带有西戎的血统。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周人根本就是西戎的一支。不管怎么说,周人最终东进击败商朝,控制了中原地区,而仍留在青海、甘肃一带的西戎,和中央政权时战时和,最终大部分都被秦国

  • 匈奴为什么要迁徙 匈奴迁徙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晚期,匈奴分裂,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公元73年至91年,东汉联合南匈奴持续发动了对北匈奴的战争,将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北匈奴则逐渐向西后退,直至顿河、多瑙河流域,并以南俄罗斯大草原为基地,对罗马帝国发动战争,是致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