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林觉民的诀别书是写给谁的?林觉民是怎么死的

林觉民的诀别书是写给谁的?林觉民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437 更新时间:2023/12/16 14:13:48

林觉民是辛亥革命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让林觉民出名的不仅仅是英勇就义的故事,还有就义之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书,时至今日,林觉民的诀别书似乎要比英勇就义的事情出名的多!林觉民的故事人们谈及的很多,无外乎就是反抗旧势力英勇就义的故事,其实更打动人心的是和妻子陈意映的爱情故事。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中,言辞句句催人泪下。往日夫妻之间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眼前。林觉民舍不得离开妻子,但是国家危难,必须有人起义来叫醒这只熟睡的老虎,只有这样才有更多像他们一样恩爱的人获得幸福。但是站在陈意映的角度,作为女人,当然可以问是谁给你这样的权利,选择这样的离去呢?

林觉民害怕妻子为自己担忧,从未和妻子谈及到理想抱负,就连英勇就义之前的行程都不想告知陈意映,每天让酒灌醉自己。其实作为女人,尤其是怀孕的陈意映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陪伴在丈夫身边,不管是生死,因为有孕在身,林觉民出于疼爱,一直没有相告。直到林觉民英勇就义之后,家人为了避难,将宅子卖了,逃离到偏远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林觉民的一位友人将书信送给陈意映,才知道他英勇就义!这就是林觉民的故事,感动着很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见证了英雄,见证了爱情,这样的感情能够以大局为重,感动天地,实在是可歌可泣!

林觉民是着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也是其中比较着名的人物,他早年受到先进的革命思想影响,一直积极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参加了同盟会,并在同盟会的支持下进行了最早的一次革命。那么林觉民怎么死的?关于林觉民怎么死的,历史上有记载。林觉民在1911参加广州起义,当时他是骨干,一直在广州和香港之间奔波,带领起义人员潜伏。这些人都是准备参加起义的,但是就在起义前夕发生了重要情况。当时的革命队伍中有人叛变,于是清政府开始广州增兵,同时也加紧搜捕革命党人员,直接导致部分秘密机关被破坏。当时的起义领导者黄兴不得不临时决定提前发动起义,将原有人员压缩。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正式爆发,林觉民就是革命党中的一员,他跟随黄兴参加战斗,对总督衙门进行激烈的功绩。在总督衙门防火后,他们转攻督练所,但是由于城中有大批清军,在他们转移途中与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于是双方展开激烈巷战,在这里,林觉民英勇战斗最后受伤力尽被俘。林觉民是决心为革命献身的,于是面对张鸣歧和准会审,他慷慨陈词,历数世界强国强盛的原因。他的一番言论甚至打动了李准,李准希望让他能为朝廷所用,但是张鸣岐却持否定态度。最终林觉民被枪毙牺牲,林觉民被枪毙的时候只有24岁。

历来才子和佳人都被世人敬仰,尤其是名人,众人都想盘问一清二楚。林家这一大家子在清朝末年可是出尽了风头,革命烈士林觉民,才女林徽因都是林家的有名人物。林觉民是辛亥革命的战士,还有很好的学问,在参加辛亥革命之前,写给妻子诀别书,展示了他的学素养。到了近代,由于林家太过出名,就有很多人来调查林家的事情,林觉民后人也渐渐的浮出水面。林觉民的孙女林兰表示不想接受采访,只想过最简单的平凡生活,断送了很多人的好奇心。

林觉民后人其中包括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是林依新,一个为林中新。老大儿子林依新在九岁的时候就夭折,幸好生下了次子,才留有林觉民这一后代。但妻子由于过于思念丈夫,不久便在抑郁中死去。林家的家境在林觉民牺牲就义之后变的非贫困,而且过着隐居流亡的生活,极其的悲苦。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之后竟然要过如此流亡的生活,让众人充满同情。新旧社会的更替,一定会有人牺牲,新事物最终将取代旧事物,但是在那个时候就是需要过程,更需要牺牲,林觉民就是为此牺牲,成为后人敬仰的烈士!林中新作为林觉民的儿子,在民国成立之后,也曾涉及于政治当中,但都是基层人员。林觉民之后的后人就成为谜了,他们不愿意接受世人的打扰。林觉民已经成为历史,对于林觉民后人的调查应该要就此停止,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生活。

林觉民是辛亥革命的烈士之一,文采也相当出众,尤其是给妻子写的诀别书都出现在课本中。林觉民生前留下的一切东西都被列入到国家保护文物里面,林觉民故居被列为重点保护!林觉民故居也是着名作家冰心的故居,这里曾经居住着林觉民这个大家族,后因林觉民英勇就义之后搬离此地,冰心父亲买下这里才得以居住,从此这里就成为了谢冰心的故居。冰心在作品《我的故乡》中多次提到自己的故居,描述自己的故乡,可见这个地方有着独特的一面。

林觉民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桥东路17号,建筑的坐落是坐西朝东,三进,房屋四周有风火墙。在第一个进入口和第二个进入口之间有一条长廊,长廊两边中有翠竹。在第三进大厅的两旁有前后厢房。天井的两旁分别为南院和北院。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住在西南的一厅一房中。在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厅有门通往紫藤书屋。当然从建筑上来看,像极了北方的四合院,但是这里是典型的福州民宅,每个院落当中都有井,而且种满了花草,很是清新雅致。而且像林孝颖这些封建文人,最喜欢这样的景色,满腹的墨水,只有在这样清雅的环境当中才能怡情养性。如今林觉民故居被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对象,供后人参观游览,缅怀先烈,由于这里还是着名作家冰心的故居,所以到这里参观游览的人很多,为了限制浏览量,更好的保护文物遗产,参观故居需要掏一定的门票。

标签: 是怎么觉民谁的

更多文章

  • 甲午之战:第四章 波涛涌,黄金剑戟_一、海战前的波涛暗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波涛,甲午,第四章

    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各支水师除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型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了海战以外,皆因实力贫弱,在战争期间无所作为,坐视北洋水师的覆亡。北洋水师,中国清末建立的新式海军。同治六年(1867年)创议,十三年(1874年)筹划。清廷每年拨出400万两

  • 三藩之乱中,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藩王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乱,是怎样,结局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藩之乱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之乱是比较常见的事情,比如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当然,到了清朝初期,又爆发了“三藩之乱”。对于清朝初年的“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

  • 同治与光绪皇帝为什么都没有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光绪,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没有儿子,同治以后的光绪皇帝也没有儿子。巧的是连个个皇帝都是幼年皇帝,更巧的是他们都和一个女人有关,就是慈禧。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

  • 历史揭秘:朱祁镇为何要杀救国第一功臣于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于谦,功臣,要杀

    于谦以“谋逆罪”被斩西市,百姓感激其救助恩情,夹道哭送想起于谦与袁崇焕,再查找西四那消失的牌楼——我看见了风波亭的倒影。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骑兵在土木堡(今官厅水库地区)大败明军,俘虏了御驾亲征的英宗(北宋钦、徽二帝的替身)。后以英宗为人质,兵临北京城下,逼迫守军开门迎接“圣驾”。群龙

  • 高楼寨之战:运动战成为弱小军对付强敌的“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强敌,杀手锏,运动战

    高楼寨之战清代中叶,在河南和安徽等淮北广大农村,出现了一种称为“捻党”的秘密组织。当时当地农村中迎神赛会要搓纸燃油,所谓“捻”便由此而得名,即一群、一组或一拨人的意思。参加捻党的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他们聚集在一起,与残酷压迫和剥削他们的封建

  • 甲午之战: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一、操控朝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朝鲜,炮声,甲午

    步步吞并既然有了侵略计划,对谁第一个下口?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离日本最近,且当时的朝鲜还是清政府的附属国,吞并朝鲜后就可以用它作跳板,继续侵略中国大陆。而汉城作为朝鲜王国的都城,在日本侵略的过程中必然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在侵吞朝鲜的过程中,日本为了避免重蹈当年丰臣秀吉失败的覆辙,放弃了直接采取武力吞

  • 杨锐生平简介,维新变法的志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志士,杨锐,生平简介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清末着名的维新变法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杨锐顺应时代潮流,日益慷慨谈论变法,逐渐强化救亡图存意识,积极投身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运动中去,敢于抗争,最后还为维新变法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杨锐在青年时代就取得科举功名,长期在张之洞幕

  • 茅麓山战役中李来亨点火自焚 为什么当地传说中李来亨却没有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传说中,却没有,战役

    茅麓山抗清基地最后一战,是大清统一大陆最后一战。历史上称其为茅麓山战役。关于茅麓山战役,历史资料介绍:在清军10万大军长期围困下,李来亨率领大顺军将士,严防死守,极力保护明朝最后一块净土。双方相持数月后,基地物资基本消耗殆尽。李来亨在六月曾组织两次突围,虽拼死奋战,但寡不敌众,无法突出重围。8月4日

  • 王夫之强调美感的直接性是受了禅宗影响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受了,禅宗,美感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着名的思想家,也是和黄宗羲、顾炎武合称的清代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王夫之画照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有反对禁欲主义、气一元论、均天下反对专制主义、反对人生而知之的观点,提倡正确逻辑、理势合一观点,讲人性变化论等,这些都是王夫之的主要思想结晶。而这些思想的提出,是

  • 两朝权臣又是雍正的舅舅 最后竟然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权臣,身败名裂,雍正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位高权重人物,雍正皇帝还要叫他舅舅的人,当时他是权倾朝野,两朝元老,是康熙、雍正权力交接的关键人物。他就是隆科多。隆科多,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年间的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姑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姐姐则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隆科多与康熙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