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清朝七十年代的围园杀后是否真的存在过?

揭秘清朝七十年代的围园杀后是否真的存在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59 更新时间:2023/12/23 6:03:38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遽然从颐和园返回紫禁城,发动“戊戌政变”,结束了为期103天的戊戌变法。慈禧在下令“训政”,收回光绪皇帝一切权力后,随即降旨,逮捕参与变法的维新党人。

在搜捕名单上,康有为、梁超师徒风闻事变,立即在外国友人的帮助下,逃往海外避难。而其他人等或自甘授首、或躲避不及,未能逃脱追捕。徐致靖、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谭嗣同、康广仁七人被捕下狱,被判斩立决。

徐致靖在当时官至礼部侍郎,是朝中的开明派人物。在变法之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这五名维新干将,就是由徐致靖向光绪上书保荐的。戊戌政变后,徐致靖因此受到牵连,但由于李鸿章出面为其求情,徐致靖最终保住了一条性命。

也正因如此,本应一同被杀的“戊戌七君子”,因徐致靖逃过了一劫,只留下了“戊戌六君子”的英雄传奇。

让我们回到正题。原本,清政府是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处决戊戌六君子的。根据《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对此事的记载,在戊戌政变后,光绪下了一道谕旨:

“主事康有为首倡邪说,惑世诬民,……前日竟有纠约乱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陷害朕躬之事。幸经觉察,立破奸谋。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实堪发指。……康有为学术乖僻。其平日着作。无非离经畔道非圣无法之言。”

清政府给康有为等维新党派公布的几条罪状,一是“妖言惑众”、二是“乱党谋反”、三是“离经叛道”,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谋反这条大罪。当时有传闻说,康有为等人曾得到光绪授意,谋划率众包围颐和园,绑架甚至杀害慈禧太后,让光绪重掌大权。仅仅是意图绑架太后这条罪名,按照《大清律例》,就足以诛他们九族了。

不过奇怪的是,在处决戊戌六君子之后,无论朝野中外,都有许多人对清政府的这套说辞表示怀疑。

尤其是戊戌六君子已被斩首,死无对证,康有为、梁启超又拒不承认有谋反之事,导致后来清政府的宣传工作极其被动。尽管清廷极力澄清,但大家都倾向于相信这是慈禧强加给六君子的罪名。

用最近很流行的一个词语来说,清政府在此事件中陷入了“塔西佗陷阱”中,公信力出了问题,无论说什么话,大家都不愿相信。

清政府在此事中失去公信力,基本上是咎由自取。首先,在办理此案的过程当中,清政府就没有走正规的司法程序。

在《花随人圣庵摭忆》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看守的狱卒所描述,六君子临刑前的一则小故事。

在处决当日,狱吏提六君子出监时,带他们从监狱的西角门走出。刘光第曾任刑部主事,知道从西角门出,意味着带犯人到市曹斩首,于是大骂道:“未提审、未定罪,即杀头耶?何昏聩乃尔!”

事实上,戊戌六君子处刑的确是“未审先斩”,没有经过正式的司法流程。对不审而斩的原因,在上面那道谕旨中,光绪解释说,

“旋有人奏稽延日久,恐有中变。朕熟思审处,该犯等情节较重,难逃法网,傥语多牵涉,恐致株连,是以未俟覆奏,于昨日谕令将该犯等即行正法。此事为非常之变,附和奸党,均已明正典刑。康有为首创逆谋,恶贯满盈,谅亦难逃显戮。现在罪案已定,允宜宣示天下。”

这一则解释非常令人困惑。朝廷对搜捕维新党人,明明是出动了雷霆手段,从严从重、顶格处罚。但在这里,又说害怕株连过广,因此不等审结就先将犯人正法。这于情于理,都是不太说得过去的。

此外,前面这道谕旨,以光绪的名义来发表,也让人疑窦丛生。诚然,慈禧用光绪名义发表这道谕旨,是想对外营造两宫和睦的假象,防止给洋人插手宫中事务的借口。

然而,慈禧回宫训政,天下皆知;光绪被囚禁,也是公开的秘密。此处用光绪的口吻,来痛斥他自己之前一直重用的臣子,反而坐实了皇帝已被太后控制的事实。清政府企图在谎言的基础上,来澄清一个真相,是绝难得到大部分民众的认可的。

清政府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前面提到的,慈禧老太后出于担心洋人插手大清事务顾虑。担心拖延日久,洋人过问戊戌政变及囚禁皇帝之事,会使光绪倒向洋人一方,来与她分庭抗礼。是故慈禧决定尽快将这六人斩首,以免节外生枝。

但慈禧没想到的是,她这样直接将戊戌六君子公开处刑,也带来了许多副作用。由于程序不规范、澄清的公告逻辑不严谨,让国内外舆论指责大清皇权压倒法律。即便清政府对康有为等人谋反的指控并非无中生有,但人们都更愿意相信这只是清廷单方面的欲加之罪。

清政府对此事的处理不当,让康有为、梁启超师徒有机会撇清谋反举动,将自己塑造成受政治压迫的变法英雄,打着戊戌六君子为改革流血牺牲的旗号,在海外散播抨击清廷的言论,博得了许多舆论的同情,也给大清的国际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清政府指控维新党人谋反,但康、梁却拒不承认。那么,究竟纠众包围颐和园,绑架甚至杀害慈禧太后的计划,是否真的存在呢?

从遗留下来的史料看,尽管康有为等人曾试图掩盖真相,但仍有一些蛛丝马迹残存了下来。综合各方面的证据,应当认为维新党在当时,是有过“围园杀后”的意图的。

证据一:康有为篡改光绪密诏

在维新变法后期,光绪自知变法过急,已经触怒慈禧太后,自己的皇帝之位也是朝不保夕。为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光绪通过杨锐向宫外的维新党人发出了一封衣带诏。这份诏书,后来辗转于杨锐的儿子杨应昶、学生黄尚毅之手。1909年,他们将这份密诏交还给了清政府都察院。

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从这份诏书中可以看出,光绪的意图最多只是罢黜老谬昏庸之臣,推行变法,但前提是不能“有拂圣意”。可见,光绪当时的想法是比较保守的,其本人并未敢有劫持太后的念头。

光绪这份密诏,主要是发给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这军机四章京的,康有为可能也曾见过这份密诏。后来戊戌六君子被处斩,康有为流亡海外之时,以为这份密诏已经丢失,无人知道真实内容,于是对其内容进行了篡改。

“朕维时局艰危,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十分焦灼,不胜企盼之至。特谕。”

在这份诏书里,康有为不但把光绪的主要求助对象从杨锐换成了自己,而且还将光绪对变法之策的询问,变成了走投无路的呼救。这样一来,虽然康有为并不承认有“杀后”计划,但万一事情败露,也给自己铺好了后路。凭着这一说辞,康有为在海外募集了许多华侨捐款,说要杀回瀛台,救出皇上。但他却始终不肯把这份诏书的原件公布出来。

证据二:袁世凯的说法与梁启超的信件

关于维新党人意图谋反的举动,主要是由袁世凯抖出来的。后来,袁世凯也在《申报》上公开了他当年的日记。在这段戊戌日记中,袁世凯记录了在政变前夜,谭嗣同前来邀他共谋大计,劫持慈禧以归政光绪的过程。

“(谭嗣同)出一草稿,如名片式,内开:‘荣某废立弑君,大逆不道,若不速除,上位不能保,即性命亦不能保。……迅速载袁某部兵入京,派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守宫,人事可定,如不听臣策,即死在上前。’各等语。予闻之魂飞天外,因诘以:‘围颐和园欲何为?’谭云:‘不除此老朽,国不能保。此事在我,公不必问。’”

也正是基于袁世凯的指控,清政府才给维新党定了谋反之罪。对于袁世凯的说辞,康、梁二人均矢口否认。在1908年,康有为给光绪的同父异母弟,摄政王载沣写了一封书信。在书信中,康有为给自己进行了辩白。

“戊戌春夏之交,先帝发愤于中国之极弱,强邻之侵凌,毅然维新变法以易天下。其时慈宫意旨所在,虽非外廷所能窥伺,就令两宫政见小有异同,而慈孝感召之诚,终未尝因此而稍杀。自逆臣世凯无端造出谋围颐和园一语,阴行离间,遂使两宫之间常有介介,而后此事变遂日出而不穷,先帝所以备历艰险以迄今日,实惟此之故。”

按康有为信中之意,维新党意图谋反,完全是袁世凯生造出来的。他还把光绪皇帝被慈禧囚禁十年的责任,全都推到了袁世凯一人的头上。当时载沣正想借机打击袁世凯,因此康有为的说辞,颇能中其下怀。

但是康有为的说法,却有一个疑点。因为当年谭嗣同想拉袁世凯下水,袁为保命而向太后出卖他们,道理上是说得通的。但若维新党没有谋逆之举,袁世凯却诬告他们谋反,不但对袁自己没什么好处,反而会因此担上巨大的风险。袁世凯乃精明绝顶之辈,断不会为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之事,赌上自己的政治前途。

近年来,学者杨天石在《万木草堂遗稿外编》中,发现了当年梁启超寄给康有为的一封书信,对破解上述难题颇为关键。信中说道:

“师所上监国书奉到时。袁贼已败,故措词不能不稍变易,已僭改若干,誊写递去矣。戊戌密谋,鄙意谓必当隐讳,盖投鼠忌器,今两宫皆殂,前事非复嗣统者所忍言。非伤德宗,伤孝钦,为监国计,实无从理此曲直也。故弟子写信入都,皆力辩戊戌绝无阴谋,一切悉由贼虚拟,专归罪于彼一人,则能够开脱孝钦,而事易办,师谓何如?望尔后发论,跟此一线,以免异同,为叩。”

原来康有为前面这封《上摄政王书》,原稿是先寄给了徒弟梁启超,再由梁启超代呈给载沣的。梁启超在信中说,自己对康有为的上书进行了一些修改,而修改的部分,就是当年的“戊戌密谋”。

从梁启超的字面意思理解,应该可以推断,在康有为一开始的上书中,是透露了些许当年维新党谋反的秘密的。但梁启超认为此事若公告天下,舆论将对己不利。于是梁启超对这封上书进行了“僭改”,并要求康有为和他统一口径,咬定“一切悉由贼(袁世凯)虚拟,专归罪于彼一人”,以免两师徒说法不一致,让人给留下了口实。

此封书信本意为掩盖戊戌真相,不料后来未被销毁,反而成了揭露真相的关键证据之一。

证据三:尘封多年的日记浮出水面

在当年的“围园杀后”计划中,谭嗣同对袁世凯说,“我雇有好汉数十人,并电湖南招集多人”。因此,这里面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即维新党雇佣而来,组织进行最后“杀后”这一步骤的实施者。他的名字,叫做毕永年。

毕永年是湖南长沙人,在“围园杀后”失败后,他逃到了日本,后来加入了孙中山的兴中会。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外务省公开了一批档案,其中就有毕永年当年关于这一事件的日记《诡谋直纪》。

在日记中,毕永年记录了行动开始前,康有为与他的秘密对话。一则为:

“或以百人交汝率之,何如?至袁统兵围颐和园时,汝则率百人奉诏往执西后而废之可也。”

另外一则是梁启超转达康有为的命令:

“顷梁君谓我云,先生(康有为)之意,其奏钢皇上时,只言废之,且俟往颐和园时,执而杀之可也。未知毕君肯任此事乎?”

若毕永年此日记不是伪造,从公布的资料来看,基本坐实了当年康有为等维新党策划“围园杀后”的阴谋。只是康、梁师徒为了自己政治上的利益,对此三缄其口,一直在竭力掩盖真相。而袁世凯公布的所谓真实记录中,其实也有为自己文过饰非,篡改史实的行为。因此,袁世凯和康有为等人在这段历史上纠缠不清,无非都是为自己一方的利益集团服务而已。

标签: 围园杀后存在清朝

更多文章

  • 盛宣怀简介:清政府倒了,就找袁世凯当靠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倒了,就找,靠山

    盛宣怀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字杏苏,号愚斋。1870年(清同治九年)入李鸿章幕。曾督办轮船招商局、总办中国电报局、督办华盛纺织总厂,又任山东登莱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天津海关道兼津海关监督。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起,相继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兼办萍乡煤矿,经办卢汉铁路,督办中

  • 虎门之战:关天培与守台将士四百余人壮烈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壮烈,将士,虎门

    17~18世纪,西方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攫取更多的财富,英、法等国纷纷伸出魔爪大肆扩张。他们把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视为一块大肥肉,蜂拥而至,企图用工业品敲开封建王朝的大门。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的工业品根本无法渗

  • 范文程:明朝末年第一大汉奸 大清开国军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军师,明朝,汉奸

    明朝末年第一大汉奸却成为大清开国军师,他在历史进程中注定不平凡。满清的前身是祖居东北的女人部落,在后来杰出的部落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完成了统一,后来的继承人在吸取了中原王朝的优秀成果后,建立了满清。一个落后的民族能够如此的发展,最后还竟然建立了大一统王朝,这与汉族中众多的能人为其效力是分不开的,在这

  • 清朝名臣索尼的生平简介,索尼的人物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事迹,清朝,索尼

    早年时期索尼(清朝初期重要大臣)索尼是满族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其父为硕色,是大学士赫舍里·希福的兄长,清太祖时,他们就自哈达携带家眷前来归顺。因为他们兄弟父子全都通晓满文及蒙、汉文字,所以命硕色与希福一起入值文馆,赐号为“巴克什”,授索尼为一等侍卫。之后从征界籓、栋夔。天聪元年(1627年)在宁

  • 在谋权上位的雍正面前不可作,作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上位,可作,雍正

    在明朝以前,关于皇位继承这个问题上,为了避免皇室子孙刀枪相向大致就那么几种,最常见的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到了清朝就一反常态,改变了从汉朝到明代一千多年的继承制。“改革”最彻底的要属雍正皇帝,直接就废除太子之制,实施密诏。也就是说,皇帝生前有权不册立储君,只要留有遗诏,待驾崩之日由

  • 清朝三代帝师祁隽藻传奇 辅政为官达46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代,之久,清朝

    讲述着名诗人、书法家祁隽藻一生的电视剧《天地民心》,在央视首播。本文记叙的历史上的祁隽藻政闻轶事。祁隽藻,字叔颖,一字淳甫,避讳改实甫,号春圃。山西人。清嘉庆十九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祁隽藻曾因反对肃顺重用湘军,以病辞仕。同治元年,授命复出,以大学士衔补授礼部尚书,后病

  • 清太祖或可能是被金人俘虏的宋朝徽钦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俘虏,太祖,宋朝

    如果有人问你,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什么?你可能会不屑一顾地回答:“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姓爱新觉罗啦!”不错,爱新觉罗确实是清朝皇帝的姓氏,至今清朝已经亡了100多年了,还有很多人以自己姓爱新觉罗这个皇家的姓氏为荣。可是,你知道吗?事实上,努尔哈赤到底姓什么,这个问题并不像你想得那么

  • 隆科多辅助雍正顺利继位,登位后的雍正,为何却要严厉打击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却要,隆科多,雍正

    先讨论一下雍正继位全过程中,隆科多有哪些贡献。康熙皇帝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忽然病危于畅春园,在临死前诏藩院尚书及隆科多,将拟好的即位遗诏交给隆科多,并任职他为顾命重臣,辅佐胤禛。隆科多本就支持胤禛,自然万死不辞,在胤禛继位的这件事上,他表现的尤为出色。他怎么表现的呢?第一,康熙病逝事发突然,他进言胤禛

  • 甲午之战: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二、朝鲜东学党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云,朝鲜,甲午

    民族危机与东学道日本的躁动跟国际形势也是有关的,欧美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标就是它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打败并强迫开放国门的亚洲封建国家,而重点目标就在东亚地区的中国(大清帝国)、朝鲜等地。欧美等列强已经对中国交锋过,他们在与中国的战斗中明白,虽然中国已被打败,但由于清政府的实力仍存,并且通过“洋务运动

  • 身陷政治漩涡的妃子——珍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妃子,漩涡,身陷

    在清末历史上,除慈禧之外,珍妃就是最具传奇色彩、最受人瞩目的妃子了。珍妃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情人,隆裕皇后最嫉妒的妃子,也是慈禧太后最痛恨的女人。她是维新变法中的弄潮儿,也是宫廷斗争中可怜的牺牲品;她曾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因多次违制而获杖责,她曾有过不同凡响的政治抱负,却因此而死于非命;她在幽禁多年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