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收复河西:阴谋与军事实力的完美融合

秦国收复河西:阴谋与军事实力的完美融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83 更新时间:2023/12/25 18:26:45

前因:

历史记载显示,在公元前359年,秦孝公聘用了商鞅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使得国家的实力迅速增强,并且有效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另外,在公元前342至341年期间,齐国和魏国在马陵地区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对于魏国来说是灾难性的,他们遭受到全军覆灭的重创,元气大伤。

公元前341年至328年间,秦国经历了三次重大战役,成功从魏国手中夺回河西地区。第一次战役发生在秦孝公统治时期,由商鞅领导完成;后两次则是在秦惠王统治时期实现的。

商鞅选择在前341年发动军事行动收复河西,是因为魏国在马陵之战中遭到惨败,元气大伤。随后,魏国又连续遭受宋国、齐国和赵国的进攻,处境困顿。这种“绝佳”时机对商鞅来说可谓等待已久。

此前,商鞅曾两次利用魏国与东方诸侯交战之际,发兵夺回部分河西地盘。然而这些劫掠虽然带来了短暂的收益,但同时引起了魏国的警觉。于是,魏国主动与东方诸侯和谈,并决定集中力量对付秦国。当时的秦国变法尚未完成,实力不足以抗衡魏国,只能求和并将刚刚夺取的河西地区归还。

然而崛起的秦国成为魏国的心头之患,魏惠王总是希望对秦国造成毁灭性打击。对于秦国来说,这绝非好兆头。因此,商鞅打起了小算盘。他知道魏惠王有称王的野心,于是前往魏国向魏惠王表示支持,并建议他立即称王、号令天下。商鞅告诉魏惠王,到时候谁不服从他的号令就会受到制裁。

果然,魏惠王被这个主意迷住了,放下了对秦国的进攻计划,开始准备旗帜和豪华马车等皇家仪式所需物品。随后,他召集其他诸侯举行逢泽之会,并试图发出统一指令。秦、赵、宋、卫、邹和鲁等国派遣使臣参会,唯有齐、燕和韩三国拒绝顺从。于是,魏惠王率军攻打了韩国,在马陵战役中却被援助韩国的齐国军队击败。

商鞅,一个聪明的策略家,曾经为秦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并且还成功地让魏国陷入困境。他趁机派兵进攻河西,迫使魏国别无选择,只能派遣公子卬率军迎战。

然而商鞅并不打算止步于此。在与公子卬共同拜师受教期间,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商鞅写信给公子卬,在信中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并提议放下武器,相聚一堂,一边畅聊往事,一边商讨是否可以停止战斗并和平解决问题。

面对四面楚歌的局势,魏国自然愿意接受和平谈判。因此当公子卬收到商鞅的信时,感到非常欣喜和满怀希望地前往赴宴。然而商鞅并没有怀念过去的意思,在预先设下的伏兵埋伏之下,公子卬被俘虏了。接着秦军趁机发起进攻,对于毫无防备、失去主将的魏军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魏国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最终不得不割让河西大片土地,并与秦国和解。

这是商鞅生前的最后壮举。两年之后,秦孝公逝世,秦惠王视商鞅为眼中钉,一上位便以谋反罪名将其处死。

然而,惠王深知秦国的崛起完全得益于商鞅的贡献。为了保持这股势头,他坚定地执行着商鞅所制定的政策,不重用亲近自己的贵族,坚持以军功来赏赐爵位。此外,他还广纳贤才,在手下集结了公孙衍、司马错、樗里子等杰出的文臣武将。

与此同时,秦国继续崛起之际,魏国却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境地。马陵之战之后,齐国和赵国连续困扰着魏国达六七年之久。由于实力削弱到无法承受之地步,在公元前334年时,魏国被迫与齐国和平,并承认齐威王是其统治者。

原本打算借和平休整恢复元气的魏国却未能得到喘息的机会。秦惠王连续发动了两场大规模战役,彻底夺回了河西之地。

第一场:公元前330年,公孙衍在雕阴(现今陕西省甘泉县)一战中彻底打败了魏国军队,令其损失惨重,斩获了四万五千敌人首级,并俘虏了魏国的重要将领龙贾。为了修复关系,魏国不得不将河西地区的大部分土地(除少梁之外)归还给秦国。

第二场:两年后的公元前328年,公子华张仪再次发起攻击魏国的行动,此时已经备受创伤的魏军只能节节败退。面对无法抵挡的势头,他们不得不求和并向秦国献上上郡(现今陕西绥德县周围)十五个县城。最终,河西地区最后一个据点少梁也被迫归还给了秦国。

自从公元前408年以来,河西地区就被魏国所占领。然而,在綦毋之、昭阳之、商山之三代君主的带领下,秦国历经艰辛努力成功收复了这片土地。此次胜利也使得魏国无可忽视、秦国势不可挡,令其自信满满地开始了称霸东方、统一万邦的壮举之旅。

结果:

公元前328年,秦国盛世之际,张仪怀揣胜利的信念,带领军队勇往直前,向着魏国进发。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攻城战中,魏国不得不低头求和。作为和谈的结果,上郡十五县以及河西地区的美丽少梁都被无私地献给了秦国。这份宝贵的土地成为了秦国繁荣壮大的基石。正是因为张仪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在这场辉煌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秦惠王深感他的价值与才干,遂亲自封他为秦国历史上首位相国。

结论:

秦国成功收复了河西地区,这一战略举措使得他们完全掌握了黄河天然屏障,并有效控制了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此举使得秦国在战略上占据了有利位置,为进军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秦国收复河西

更多文章

  • 马陵之战:增兵减灶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陵之战

    前因:逢泽之会:公元前343年,魏惠王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逢泽盛会。来自宋、卫、邹、鲁等国的君主们应邀参加,而秦国则派遣了公子少官出席。然而,齐楚韩等国并未莅临此次盛会。在公元前342年,齐国军队发起了一次远征,目标是魏国首都大梁(现今河南开封西北)。于是他们与魏军在马陵展开了一场决定胜负的战斗。这场战

  • 秦始皇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名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是秦国的国君,出生于秦国的嬴姓世家。秦始皇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的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他成功地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他通过征服其他七国并将他们纳入秦朝的版图,结束了长期的战国时期,建立起了中央集

  • 齐威王的改革:一鸣惊人的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齐威王改革,齐威王

    前因:齐威王继位:齐桓公驾崩之后,公元前357年,田因继承了齐国的王位,庄严地成为齐威王。在公元前355年,齐威王授予邹忌相位,开启了他在齐国的改革之路。起初,邹忌因其出色的琴艺受到了齐威王的赞赏,并留在宫廷中。然而,邹忌的才华远不止于此。有一次,当齐威王正在弹奏琴时,邹忌推门而入大胆地称赞道:&l

  • 商鞅变法:商鞅败了,秦国胜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鞅变法

    前因:秦河西地被魏国占领:在公元前413年到408年期间,魏国展开了一系列战争,在努力之下成功夺取了秦朝河西地区的统治权。这段时间里,杰出的将领吴起率领着魏国军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完全控制了河西诸地。公元前359年,秦国的孝公怀着推动国家富强和军事实力提升的雄心壮志,聘请了商鞅来进行一场变革

  • 韩国灭郑国:七雄中最弱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国灭郑国,郑国

    前因: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韩、赵、魏三大家族纷纷割据晋国,使得整个国家进入了战国时代的序幕。在公元前375年,韩国君主韩哀侯成功消灭了郑国,并将其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郑国的都城位于今天河南新郑)。尽管郑国是一个小国,但其背景非常显赫。首任君主郑桓公是周宣王

  • 楚悼王逝世:吴起改革不幸夭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楚悼王,吴起改革

    前因:阴晋之战:追溯至公元前389年,西河郡的魏国守将吴起,在一场名为阴晋之战中,以巧妙的策略战胜了秦军。然而,这次辉煌的胜利却引来了魏国大夫王错对吴起的嫉妒与忌惮,使得吴起不得不匆匆逃往楚国寻求庇护。在公元前381年,楚国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政治动荡。当时,楚悼王不幸驾崩,而他最亲近的令尹吴起也遭到了

  • 秦献公改革:秦国崛起的先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献公改革

    前因:1.魏国夺取秦河西:公元前413-408年间,魏国的吴起等将领经过一系列战争,成功地占领了河西地区。2.践行土地盟约: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秦国既是参与战斗的国家,也是最终获胜方。然而,在一个半月后的践行土地盟约中,并没有邀请秦国参加。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结束了他的流亡生活,回国并登

  • 田氏代齐:百载经营终谱华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田氏代齐

    前因:田氏的崛起:在公元前545年,齐国大夫田无宇勇敢地摒除了权臣庆封的干涉,随后又成功消除了政治对手栾氏和高氏的阻碍,使得田家族得以崭露头角,登上了齐国政治的舞台。在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授权齐国宰相田和为诸侯,从而承认了田齐政权的合法地位,这一事件标志着田氏代理齐国的确立。早在一百多年前,齐

  • 阴晋之战:魏国“特种兵”的杰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阴晋之战,特种兵

    前因:李悝变法:公元前422年,魏文侯聘任李悝为相位,旨在推动魏国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公元前389年,魏国西河郡守吴起以其卓越的指挥技巧击败了突袭的秦军,史称为“阴晋之战”。当魏军得知秦军入侵的消息时,士兵们立即整装待发,主动要求出战。吴起精心挑选了五万名从未立过功勋的士兵

  • 中山被魏国灭(魏灭中山之战):杀鸡要用牛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山被魏国灭,魏灭中山之战

    前因:李悝变法:公元前422年,魏国迎来了一位名为李悝的卓越政治家,他被魏文侯任命为国相,开始了一场深刻而独特的变法运动。这次变法使得魏国的实力大幅提升。在公元前406年,魏国的乐羊帅领导下,历时三年成功消灭了位于河北的小国中山国。最初,关于是否任命乐羊为主帅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议。因为乐羊的儿子乐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