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惠仙:给了梁启超她的一切,四处漂泊不离不弃,55岁因癌去世

李惠仙:给了梁启超她的一切,四处漂泊不离不弃,55岁因癌去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1 更新时间:2024/1/24 7:58:48

林徽因

林徽因是有名的才女,但是她感情的事一直被很多人诟病。但是林徽因的婆婆蕙仙虽然低调不为世人所知,但是她对感情之事的处理堪称完美。以至于她死后,她丈夫梁超和梁家的后代都写了很多的章悼念她,可见她在他们心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那李蕙仙究竟是如何处理感情之事的呢?

慧眼识人,与梁启超喜结良缘

李蕙仙在186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李朝仪是朝中重臣,哥哥李端棻是维新派大臣。她不仅从小锦衣玉食,父亲对她也是非常的宠爱。

李蕙仙

但是李父对她并不是溺爱她而且家教十分严格,李父对李蕙仙的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多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

所以李蕙仙长大之后不仅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品德高雅,以至于上门说媒的媒婆都快踏破了她家的门槛。但是李蕙仙一直到24岁还待字闺中,李父和她的哥哥李端棻一直都为她担心但也束手无策。

后来李端棻做为考官去主持广东的典试,有一位年轻人的文章吸引到了他,而这个人就是梁启超。李端棻见他才貌双全就想撮合他与自己的妹妹,于是他就充当起了媒婆。

梁启超

李端棻先李蕙仙介绍了一下梁启超,李蕙仙得知梁启超家境贫寒但文章写的很好,就表示很愿意一见。而梁启超对李端棻也很欣赏,他觉得李端棻的妹妹肯定也不差,于是也答应了。

2人见了几面之后,互相都很欣赏,李蕙仙仰慕梁启超的家国大义,而梁启超倾心李蕙仙的德艺双馨,2人相处了2年之后在北京完成了婚事。

在那个崇尚早婚的封建时代,李蕙仙能够拒绝了那么多提亲的人,尽管自己已经24岁也要等到自己心仪之人,可见她的婚恋观并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待感情的态度也是不会将就。

而她选择伴侣并不在意对方家世,而是非常看重对方本人,这一点也是非常明智的。李蕙仙之所以会有如此正确的婚恋观这与她的博学多才必不可分,而她的博学多才也离不开李家很好的家教。

排除万难,全方位的支持丈夫

李蕙仙虽然明知道梁启超家境不好,可是她依然按照礼节随着梁启超回到了他的家乡——广东新会茶坑村。李蕙仙在到梁启超老家之前就做好了适应全新环境的心理准备。

梁启超

而当李蕙仙真的到了婆家,她发现自己将要面临的生活与之前是天差地别,首先是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就是不同的,其次南北方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同,再次语言也不通,最后是家庭条件不好而且梁启超家是耕读世家。

但是面对种种的不适,李蕙仙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和不满。从前的她"十指不沾阳春水",可是到婆家之后不仅亲自挑水做饭而且还去田地里干农活。还充分地利用了在田里干农活的时间,积极地学习当地的方言。梁启超的继母仅仅比李蕙仙长了2岁,但李蕙仙并没有因此怠慢她,她对待继母礼节周到,甚得婆婆的喜爱。

梁启超

面对诸多不适的李蕙仙不仅没有让梁启超为家中事务分心,而且还常常用自己的嫁妆贴补家用,所以她从娘家带来的钱也渐渐地花光了。有一次他见梁启超想要买书但是没有钱,她就偷偷地当掉了自己的一些首饰,送给梁启超买书用。

李蕙仙

坚持学习的梁启超也渐渐地有了很多变化,当他有一次回家之后与李蕙仙谈论起自己的一些想法时,李蕙仙忽然意识到她自己长期在家操持家务,思想已经落后了,丈夫若向她寻求建议,她是不知如何作答的。于是她就向梁启超借了一些书籍,每天除了做家务之外还坚持学习,一直到她自己能和梁启超就新思想的话题侃侃而谈。

梁启超

后来梁启超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家和人民,决心发起维新变法,当他告知李蕙仙后,李蕙仙表示要与梁启超并肩作战。她不仅支持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而且还大力支持梁启超成立保国会一事。后来她还与梁启超一同创办《时务报》去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更是成为了梁启超等人所办的上海女子学堂的校长。

李蕙仙快速而积极地融入到了新的家庭中,可见她人生态度非常的积极。她不仅把家事处理的非常好而且婆媳关系也是处理的很好,完全没有让自己的难处给梁启超造成困扰,可见她不仅思想独立,而且非常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蕙仙不仅用自己的财力支持梁启超学习,她还坚持保持与梁启超思想同频,为梁启超的发起变革提供支持与帮助。可见她是一位有先进思想的女性,不把自己的价值局限于柴米油盐的生活。

梁启超变法失败,四处为家,李蕙仙不离不弃

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逃亡到了日本,李蕙仙知道若要他拖家带口肯定很不方便,于是她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了澳门。在澳门的日子尽管凄苦,但她都一直坚持侍奉公婆,悉心照料孩子。后来梁启超表示有事情处理需要耽搁接他们回日本的时间,李蕙仙虽然觉得日子艰难,但没有对梁启超有任何抱怨并且让他以大局为重。

梁启超

后来梁启超准备接李蕙仙他们回日本时,李蕙仙把娘家和婆家无人照料的孩子都一同带去了日本。到了1912年,梁启超要到北京为袁世凯做事,李蕙仙又带着一家老小跟着他回了北京,还教会了梁启超说普通话,这就为梁启超扫清了后来四处奔波做事时的语言障碍。

梁启超全家福

袁世凯叛国后,梁启超决定南下去讨伐他,李蕙仙又带着家人去了天津避难。在跟随梁启超四处奔波的时候,李蕙仙也丝毫没有落下对家中孩子的教育,不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亲戚家的孩子长大后都成了栋梁之才。

1924年,陪伴了梁启超三十多年的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年仅55岁。梁启超悲痛不已,写下了《祭梁夫人文》多篇悼念文章。

有人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李蕙仙就是梁启超背后的那个伟大的女人。虽然梁启超所参与的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所进行的变革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梁启超是一个成功的男人。

李蕙仙与她的儿女

梁启超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完全离不开李蕙仙的支持,李蕙仙可以说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梁启超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同时李蕙仙也为国家培养很多栋梁之才。所以李蕙仙虽然是凭借着她教科书级别的感情处理成为了梁启超的贤能之妻,但其实她更是一位为国家做出了不小贡献的伟大却低调的奇女子,她完全称得上一个伟大的女人。

更多文章

  • 乾隆挖坑,问秦桧后人他的祖宗是谁,秦大士没跳,被钦点为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和秦桧的后人,秦桧子孙考上状元,秦桧的个人历史

    朱元璋当时还有追加规定,宋末状元留梦吉和泉洲蒲寿庚的后代,也被禁止参与科考,原因就是这两个人是朱元璋痛恨的投元大“汉奸”。前者投元后仍然当了宰相,还恬不知耻的劝说文天祥投降;后者剿灭南宋不遗余力,完全不留后路。就“历史污点”来说,秦桧比他们哥俩有名的多。蒲寿庚们可能纵兵杀害了千万汉民,可秦桧单只杀害

  • 顺治执意废掉自己的表妹皇后,为何对满朝文武的劝说无动于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顺治生平简介,顺治看破红尘的一首诗,顺治出家之谜完整版

    皇后扮演的身份不容小视,也代表了朝政的安定,因此在历朝历代,皇后被废黜的事迹很少,然而在清朝刚入关以后,却产生了清朝历史上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一位废后,也就是顺治帝的第一任妻子--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当时的顺治登基不久,因此在顺治帝打算废掉自己的皇后时,不仅孝庄太后阻止,满朝文武大臣都纷纷上奏折阻止,然

  • 《红楼梦》袭人尽心尽力对待宝玉,为何很多人并不喜欢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袭人比贾宝玉年龄稍大,行为处事也比较沉稳,服侍贾宝玉时也尽心尽力。袭人对待旁人都十分和气,也比较有大局观。所以在贾府的大丫头里面,也是比较得脸的。按理说袭人应该是一个比较沉稳,讨人喜欢的丫鬟角色。可是古往今来,读者却大都不喜欢袭人,这又是为何呢?在红楼梦第六回中,贾宝玉因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拉袭人

  • 此人是清末唯一上战场的王爷,打败英法联军,却被一无名小兵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末王爷,清末最能打仗的王爷,晚清打仗最厉害的大臣

    僧格林沁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蒙古科尔沁旗(今内蒙古境内)人,成吉思汗同母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26世孙,到父辈那代已家世中落,年幼时过继给科尔沁旗郡王为子,习骑射、修军事,公元1825年(道光五年),承袭科尔沁旗郡王,并在道光年间,历任朝廷要职。僧格林沁公元185

  • 李鸿章宠爱独女,却把她嫁给40多岁的三婚男人,生下外孙女闻名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鸿章婚姻简介,李鸿章晚年有几个子女,李鸿章一生的子女

    作为晚清名臣的李鸿章,后世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虽然他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面对外国列强的欺辱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内悦昏君,外御列强"的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建立起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竭尽全力的保卫国家。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曾外

  • 解读大清王朝历代皇帝的年号寓意,多为国家繁荣富强之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清帝王年号顺序表,大清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大清历代皇帝资料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一、天命,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历十一年,中国历朝历代开国皇帝都认为自己登基为帝都是受命于天,所以建元“天命”,因为努尔哈赤也深受汉文化影响,有这种思想就很容易说得通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二、天聪,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历十年,“聪”是聪慧,睿智的意思,可能是跟天命

  • 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做了哪些事激怒了乾隆?太庙优待失而复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大清是满族人政权,汉人要想当大官是很不容易的。大清历史上哪个汉人当的官最大呢?吴三桂,袁世凯,李鸿章,曾国藩都曾是大清顶梁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特别是吴三桂还是亲王级别,手握兵权。要说死后哀荣比较圆满的,当属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他是唯一享用太庙待遇的汉人。张廷玉出身于书香世家,官二代

  • 清朝内务府的盐商真的赚钱吗?为何部分家族还会因此破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八大盐商,盐商的兴衰史,清代真实的盐商

    王惠民家族是长芦著名的盐商家族,横跨康熙至乾隆年间,其出身内务府,在引地的获得和盐买卖的经营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其引地与引额的数量在长芦盐商中都是首屈一指的。王惠民家族作为富甲一方的盐商,通过正规的经营所赚取的利润并不能应对其繁重的支出,于是其不得不走上了贩卖私盐等违法犯罪道路,被发现后其又不得

  • 太平天国第二创始人,却屈居杨秀清之下,若非早死,灭清极有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杨秀清死后太平天国衰落,杨秀清简介,曾国藩和杨秀清谁厉害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雕像冯云山(1815年-1852年),汉族,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出身富裕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后来当了私塾老师,因他很关心和同情贫苦农民,所以深得周边邻里的尊敬,他与洪秀全是邻村人,两人志趣相投。公元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是最早入教

  • 官府引导的“秘密武器“团练制度,为何清朝后期登不上“大雅之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代团练,清朝的团练怎么样,团练相当于什么官

    清军入关,凭借的不仅仅是吴三桂给其带来的运气,还得益于清军的王牌军队——满洲八旗。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满洲八旗是一支改写了历史的军队,其不仅制度先进,且战斗力惊人。从称霸辽东,到称霸亚洲,不仅让明朝军队汗颜,也让新疆、蒙古等地的军队汗颜。正是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促成了清朝问鼎中国的历史发展。在清朝统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