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梦华录》贱籍制度并非起源宋朝,那到底何时起何时止的?

《梦华录》贱籍制度并非起源宋朝,那到底何时起何时止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67 更新时间:2024/1/15 17:41:43

刘亦菲真的让人惊喜

先说说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元朝”的朝代,共经历十八帝,三百一十九年,共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但两者所处时期、位置、疆域皆不同。北宋由赵匡胤建立于960年,定都在东京开封府,也就是《梦华录》里面,赵盼儿开半遮面闯荡的地方,现如今的河南开封。而南宋,是在北宋覆亡后,由赵构在南京,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南商丘称帝。

东京可真富贵迷人眼

再说说宋朝的人风情,提到宋朝,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

可能绝大多数人会提到《清明上河图》,没错,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经典名作,《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高25.2厘,描绘了当时汴京和汴河两岸自然风骨和繁荣奖项,当然也有人说这幅画,并非北宋的写实作品,而是在南宋时期对开封的追忆,总之种种,既名皆迷。

清明上河图,来自百度

在这重文轻武的宋朝人才济济,不过今天暂且不谈,想聊聊《梦华录》中,那些在宋朝非常具有历史色彩的称呼。

第一个:勾栏瓦舍

这是宋代娱乐场所的统称,其实勾栏也叫勾阑,原意是曲折的栏杆,也称瓦舍中的演出棚,也就是戏院。而瓦舍也叫瓦子,意思是来时瓦合,去时瓦解,易聚易散,逢场作戏,所以用来指市民娱乐的演艺场所。但是演出难免就有其他非台面内容,所以勾栏瓦舍也是“风流场所”的代名词。

第二个:茶百戏

茶百戏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鼎盛于宋代。陆游曾在临安春雨初霁中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来赞誉茶百戏。其实茶百戏又被称为分茶、汤戏、水丹青等,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下汤运匕”手法,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有点现在的拉花,但是又别于它。《梦华录》中,赵盼儿就是凭借此等高超茶艺斗茶赢了茶汤巷的掌柜。

第三个:贱籍和良民

也可以理解为古代的户籍等级,户籍制度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贱籍制度更是自古就有,但每个朝代又有不同,沿袭千年,直到清朝雍正年间废除。户籍按身份分类,大多共分五等,第一等是世族大家的贵籍;第二等则是普通老百姓的良籍;第三等是行商之人的商籍;第四等是奴隶身份的奴籍;第五等便是贱籍;

那贱籍是指不属于士、农、工、商之列的中国古代的法定社会等级。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不得科考,不能做官,在当时备受歧视,而且贱籍具有世袭制,一般不能改变。

“历史懂或不懂,它都是如此有趣 “历史你知或不知,我都会持续科普 “懂得欢迎留言畅聊,不懂得同样期待留言探讨!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去大臣家做客,看到一个女子,大怒:天意如此,不得不杀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临死前叮嘱子孙,传奇皇帝朱元璋惩治大臣,朱元璋唯一善终的大臣

    朱元璋边走边感叹,一副老怀甚慰的样子,然而在此时却出现了不祥和的一幕,一个女子竟然在殴打乞丐,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不仅要管一管了......洪武皇帝朱元璋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也就是今安徽凤阳。当时,元朝将人分为四个等级,而朱元璋就属于最低等的,不配有名字,只能取朱重八这类代号而已。他的

  • 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却迁都北京,2人谁更有眼光?姜还是老的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是哪一年定居在南京城,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南京哪里,朱元璋为何建都北京

    可以说,虽然朱元璋长着一副瘪嘴塌脸的模样,但却有一颗充满智慧的大脑,以及一颗野心勃勃的心脏。且不说,他还未夺下这天下第一的丰功伟绩。朱元璋在位期间,为稳固大明江山颁布了多项政令,其中第一项便是将都城定为南京。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迁都为北京,公然在老子的脸上打了一巴

  • 朱元璋夜晚批奏折,细心的宫女送来热粥,朱元璋:粥留下,人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深夜宫女给朱元璋送了一碗粥,朱元璋真的不用别人代批奏折吗,朱元璋批奏折宫女端来热粥

    最经典的就是他们都在建立了王朝之后,选择屠杀身边的开国元勋,这和他们出身草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深知打天下难,所以他们很看重这来之不易的江山,对身边的一切威胁都要斩草除根。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的四大案件中,他不仅诛杀了一路跟随自己的将臣们,而且还株连九族,杀了将近一万五千多人。尽管朱元璋的多疑已

  • 朱元璋吃饭时,发现碗里有根头发龙颜大怒,厨师说了句话保住了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发现碗里有根头发龙颜大怒,朱元璋定下的这条规矩,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

    明朝,一个信奉“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这种崇高信念有气节的朝代,作为华夏子孙都引以为傲,直到今天都被世人津津乐道。而谈到明朝,就不得不说一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出身草根底层,和一众异姓兄弟一起打下江山,开创了大明,历经16位皇帝更迭,国祚276年。而朱元璋除了伟大的历史功绩,被后人所诟病的就是

  • 朱元璋发明的酷刑: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最残忍的酷刑,皇帝朱元璋发明的酷刑,朱元璋时期有哪些酷刑

    因为程朱理学的出现,就相当于是在那个时代下为女性,打造了一个紧箍咒,牢牢地将女性变成了男性的附庸。如果是双向的变化倒也无话可说,但问题就在于理学只是强调了女性的义务,男性的义务却并没有约束。可以说,这是赤裸裸的不平等,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这种病态的需求,在古代还因此而诞生出了,诸多针对女性的残酷刑罚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我要下跪吗?方丈回了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去寺庙问和尚用不用跪,朱元璋去少林寺要下跪吗,朱元璋跪拜和尚

    古语有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一句话完美地体现了君王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的心理,朱元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当皇帝时,手下的人稍有不慎,便会人头落地、命丧黄泉。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帝心难测。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朱元璋还曾去过他年少时生存的寺庙参拜,也就是皇觉寺。当时,

  • 朱允炆兵败后,看到朱元璋留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临死前见朱棣,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态度,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什么大将军

    明朝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叔侄相争”的戏码,那便是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大战了四年有余,最终以朱允炆落败结束,仓皇逃出了北京城。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朱允炆是有很大概率获胜的。可惜的是,他没有听从祖父朱元璋的意见,当看到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密旨时后悔不已,但也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只能痛哭地说:

  • 明朝让人胆寒的组织:官员看见先下跪,锦衣卫、东西厂看见绕道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灭亡后15万锦衣卫都哪去了,明朝各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明朝锦衣卫制度详解

    后来,为了制衡锦衣卫的力量,明朝后续的皇帝建立东厂,从此这两股力量分庭抗礼,成为了明朝最大的势力。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这么大,由谁来制衡他们呢?还真有,这是组织令官员、百姓都很惧怕,可惜只维持了五年就取消了。一个“能让官员下跪、厂卫都绕道而行的组织”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锦衣卫和

  • 明朝的国姓是“朱”,民间百姓吃猪肉如何避讳?老百姓想了个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克俭,为什么明朝的国姓不是朱,明朝怎么避讳朱姓

    于是,科举制成了束缚读书人思想的制度,诸如此类的还有实行八股取士等措施。不仅如此,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还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有很多,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因为文字犯忌讳处死了大量文人,且朱元璋的忌讳的文字很多,明朝的官员、百姓等取名都要进行避讳。例如“天、国、君

  • 明朝忠臣于谦被冤斩,锦衣卫抄家时落泪,太后得知后水米不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锦衣卫抄家感人片段,于谦被杀锦衣卫落泪,抄家时锦衣卫当场落泪

    实际上,在大明发展的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王朝甚至遇见过与宋朝靖康之难一模一样的危机,险些灭国。不过,这场危机被一位忠臣巧妙地化解了。可在经历了这次危机后,大明皇帝非但没有赏赐这位功臣,反而治了他叛国之罪,将这个拯救了国家的恩人给处死了。那么,这位不幸的大臣究竟是谁呢?而这一切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