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纵览历史上的诸多皇帝,朱元璋的出身可以说是最低微的,然而他却凭着一股“敢闯敢做”的精神,打出了一片天地,塑造了自己的传奇故事。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吧,所以朱元璋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非常之多,有夸奖他的,也有各种贬低他的,总之将他的各种形象渲染的淋漓尽致。
比如,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去世了都没钱、没土地来安葬他们。当时,朱元璋曾向财主刘德借地安葬,不仅被拒绝了,而且还遭了一顿奚落。
多年后,朱元璋成了皇帝,并且衣锦还乡,而且还见到了昔日的地主老财刘德。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这个昔日地主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穷人家的孩子朱元璋
元朝末年,朝廷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再加上天灾不断、瘟疫加重,民族矛盾也非常的严重,所以汉族人受到了极大的剥削和压迫,朱元璋便是出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
朱元璋原名叫做朱重八,是安徽凤阳人,因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再加上元朝末年时期庶人不许起名,“朱重八”这三个字便由此而来。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家中的孩子还是很多的,古人虽然崇尚“多子多福”,但在灾难之年,多子无疑便要多一份口粮,这对于普通百姓之家是一种极大的负担。
为了贴补家用,在别人家小孩子上学的年纪,朱元璋百年去给地主家放牛去了。只是,他这样做依然改变不了局面,根本无法支撑整个家的开销。
后来,中原大地上又爆发了更大的旱灾、蝗灾、瘟疫,让许多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朱元璋的家便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的父母先后饿死,而他也成了一个孤儿。
身为穷人家的孩子,朱元璋连一顿饱饭都没有吃过,更不要说手里面有“闲钱”了。然而,即使没有钱,也得让父母入土为安,否则就是不孝。
无奈之下,朱元璋便去向地主刘德求助,希望他借给自己一些钱,并且施舍一块土地,让自己将父母安装,毕竟“入土为安”是古代人的一个执念。
可惜的是,地主刘德看朱元璋是一个穷孩子,如果自己借给他钱,他根本就还不起,所以便拒绝了他的请求。一时间,孤苦无依的朱元璋显得非常可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刘德有一位兄长看不下去了,他出面给了朱元璋一笔钱,又给了他一块土地,将他的父母给安葬了。
这个人名叫刘继祖,因为这一次善心的举动,他成了朱元璋心中的恩人。或许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会因为今日的善心之举而造福子孙后代。
朱元璋的崛起之路
安葬好父母后,朱元璋便离开了家乡,在此期间,他当过乞丐,也做过和尚,总而言之生活得非常不稳定。这样的生活一共过了3年多,彼时他刚好收到了发小汤河的来信,信中邀请他一起去参加濠州濠州郭子兴的起义军。
经过再三的考虑之后,朱元璋便去了,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战场上,因为朱元璋表现优异,很快受到了郭大帅的青睐,甚至还将自己的义女嫁给了他。
对于这一切,朱元璋并不满足,而后他便离开了郭子兴的庇护,拉山头、单干。凭借着一身的本事与韧劲,朱元璋在诸多的义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响当当的人物。
后来,他更是打下了南京重镇(当时名为金陵城),并以此为根据地不断向四周扩张、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个过程虽然很困难,但在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众人的帮助下,他还是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人。
天下大局稳定之后,于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而他自己也完成了从“放牛娃”到“洪武大帝”的华丽变身。
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功成名就之后,朱元璋也没有忘记那些对自己好的人,尤其是当年地主的哥哥刘继祖。
衣锦还乡、报答恩人
一年前,朱元璋带着自己的仪仗队回到了故乡凤阳,一方面有着“衣锦还乡”的小心思,另一方面便是为了报答恩人刘继祖。只是,朱元璋的愿望没有达成。
从朱元璋葬父开始算起,直到他登基称帝,这中间足足过去了近30年。葬父时,朱元璋还是一个小孩,而刘继祖已经是中年人了,可想而知,等到朱元璋回来报恩的时候,刘继祖已经去世了。
不过,刘继祖虽然去世了,但朱元璋还是报答了他当年的恩情,不仅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而且还赏赐了他的后代,可谓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恩惠是实打实的。
当然,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此时发生了。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建国后对诸多的功臣丝毫不留情,杀的人足足有十多万。
回首当年,朱元璋葬父的时候,刘德可是没少嘲讽他。然而,在面对刘德的时候,朱元璋却并没有提及这些“旧恨”,而是以一言带过。
当时的画面是这样的:看到朱元璋成了皇帝后,刘德温颤巍巍跪在他的面前,不断磕头请求原谅。但朱元璋却惩罚他,而是说了一句话:“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那样做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你当时也不知道我以后会成为天子”。说完之后,朱元璋便走了,而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民间的佳话,为朱元璋赚足了政治资本。
从这一点来看,朱元璋“杀人”并非是凭借自己的喜好,而是看是否“有利可图”。杀人有利可图,即使是开国功臣也可以杀,若是不杀人有利可图,即使是“仇人”也可以一笑泯恩仇。
能够将自己的情绪、心态控制得如此到位,这样的人不成功都很难,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