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将岳父满门抄斩,6年后他自曝原因,百官们听后暗自庆幸

朱元璋将岳父满门抄斩,6年后他自曝原因,百官们听后暗自庆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72 更新时间:2024/1/25 13:44:47

在我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很传奇的皇帝,他出身卑微,最终却成就了“那样”一番大业,让无数人为之惊叹。

只是,或许是因为他的出身吧,多少对自己有些不自信、多疑,因此在建国之后大杀功臣,胡惟庸案、蓝玉案便是这么发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朱元璋的多疑,有时候大臣们连死都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洪武17年时,大将胡美被逮捕入狱,随后就被皇帝判死刑。

对于其中的原因朱元璋没有说,直到六年后,才说出来其中的缘由,但从种种现象来看,也只是表面。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大将胡美的发展史

元末明初,胡美虽然不如徐达常遇春等人出名,但也算是一位难得的将才。他原本是陈友谅的部下,陈友谅称帝后,他被任命为江西丞相,可见才华之高。

胡美与朱元璋的“缘分”,还得要从陈友谅、朱元璋大战说起。原本,陈友谅的实力要比朱元璋强大,但因为战略上的失误,导致了他陷入了被动。

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已经占据了巨大的优势,不久后还攻下了江洲,正是在此地他遇到了胡美。朱元璋见胡美是一个大才,便想要招降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手下,原本想尽忠而死的他选择了投靠。

胡美原本叫做胡廷瑞,在加入朱元璋的阵营后,为了避讳朱元璋的字字,所以便改名叫做胡美。就这样,他开始了在大明朝的生涯。

不得不说,朱元璋做招降胡美的措施很对。在后来的战争生涯中,胡美不断为他攻城略地,先后攻取了武昌、击败了陈友谅的儿子。

随后,他又在与张士诚的战役中,拿下了平江、无锡、建宁、兴化等十几座城池。可以说,胡美为大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所以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封胡美为豫章侯,食禄千石,在功臣中也是排名前列。

与此同时,为了拉拢胡美的投靠与忠心,朱元璋还娶了他的女儿为妃,而后很快生了一个孩子,胡美之女又被加封为贵妃。

开国功臣、皇亲国戚这两个身份,让胡美在明朝初期的地位非常高,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要给他三分薄面。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开国功臣,却在洪武十三年左右被杀了。当时,朱元璋派遣锦衣卫直接逮捕了胡美一家,并将其满门抄斩。

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胡美并没有犯多大的罪过,但依旧被朱元璋给杀了。很多大臣将其理解为“伴君如伴虎”,而对于此事,朱元璋则在胡美死后6年,才说了其中的缘由。

不遵规则、秽乱宫禁

上述咱们提到,胡美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朱元璋,而且还生下了一个孩子,从身份上来说,胡美算是朱元璋的岳父了。

或许胡美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经常带着自己的家人去后宫看胡贵妃和她的孩子。父亲看女儿,外公看外孙女这也不算什么大事,但朱元璋这个人很敏感,他并不这么认为。

比尔,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他就制定了严格的后宫规则,规则中写道:“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简单来说,除了嫔妃之外,后宫重地任何人不能进入,当然朱元璋是除外的。

如果从这个制度来考虑,胡美无疑触犯了朱元璋的法律,而且还是明知故犯,更甚至还带自己的女婿和儿子进去了,更是罪加一等。

因此,朱元璋告诉大臣们,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以“借其长女为贵妃之便与女婿秽乱宫禁”之罪名处死胡美。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后,大臣们无不噤若寒蝉,同时又带有一丝的庆幸,尤其是那些皇亲国戚,没有仗着自己的身份而擅闯后宫。否则,自己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去。

那么,朱元璋处死胡美的原因,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简单吗?如果从帝王之心的角度来考虑,“秽乱宫禁”只是表象,“敌国灭、功臣亡”才是根本。

朱元璋处死胡美的真正原因

纵览胡美的生涯经历,朱元璋说他“秽乱宫禁”只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罢了,而他针对胡美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其一,胡美是一个降臣,在打天下的时候,君王往往追求能拥有更多的武将,所以他们能够接受降臣,这样可以尽快扩大自己的势力。

不过,当战争结束之后,君王便会一改往日的作风,此时他们推崇的便是“忠君爱国”的思想,那些投降之人便被会君王们嫌弃,甚至杀鸡儆猴,胡美便是这样的情况。

其二,胡美的势力庞大,对朱元璋造成了威胁。他和蓝玉、胡惟庸等人一样,也是开国功臣。既然能够给朱元璋打天下,便也可以给别人打天下。

更何况,胡美手中还掌握着兵权,在朝中的影响力甚大,对于朱家的天下是一个隐藏的威胁,以朱元璋的性格又怎么可能会放了他呢!

其三,胡美的政治觉悟很低。他是外戚,又是开国功臣,有着这两层敏感的身份,胡美最应该做的就是低调、再低调。

可惜的是,在建国之后,他却与胡惟庸、李善长等人纠缠不清、藕断丝连。回看胡美去世的时间,与胡惟庸案非常的接近,这也是他被杀的原因之一。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这是一个天下人都懂得的道理。皇权一直是历代皇帝的软肋,任何人触碰到这根弦,无疑都会遭到皇帝的反击。

在皇帝的眼中,皇权不可侵犯,谁要是触碰了底线,哪怕他是开国功臣,也一定不会有好下场,胡美便是没明白这个到底,所以才死于非命,而且还被朱元璋当成了反面教材。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这是朱元璋的一首诗,虽俗不可耐却又不不甘平庸,这便是朱元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对徐达说:你积有阴德,女儿日后必贵,多年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真实的朱元璋和徐达关系,朱元璋对徐达的态度,朱元璋对徐达的感人故事

    朱元璋在位时,经过洪武年间的发奋,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并不断发展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洪武之治了。大概就是朱元璋非常实在的原因吧,这才让他的人气居高不下,毕竟广大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朱元璋是个行动派,从未说过场面话,在嘴上吃了不少亏,他大概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不把自己当帝王的帝王,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帝王

  • 《大明王朝1566》:大明朝的病根,无人敢触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明王朝1566说的是哪年的事,大明王朝1566 嘉靖是罪魁祸首,大明王朝1566真实历史

    最近在补一些经典老剧。其中包括《大明王朝1566》。一部伟大的电视剧的标准至少在于能深深地引发观众思考,比如《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看完它们,你会一句话也说不出,但脑子里的想法已经翻江倒海。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时代。这就是我看完《大明王朝1566》后的感受。脑子里想法太多,故而写篇文章来抒怀

  • 《梦华录》贱籍制度并非起源宋朝,那到底何时起何时止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的良籍和贱籍,梦华录中的宋朝女性地位,梦华录讲的是宋朝哪年的事

    刘亦菲真的让人惊喜先说说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共经历十八帝,三百一十九年,共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但两者所处时期、位置、疆域皆不同。北宋由赵匡胤建立于960年,定都在东京开封府,也就是《梦华录》里面,赵盼儿开半遮面闯荡的地方,现如今的河南开封。而南宋,是在北宋覆亡后,由

  • 朱元璋去大臣家做客,看到一个女子,大怒:天意如此,不得不杀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临死前叮嘱子孙,传奇皇帝朱元璋惩治大臣,朱元璋唯一善终的大臣

    朱元璋边走边感叹,一副老怀甚慰的样子,然而在此时却出现了不祥和的一幕,一个女子竟然在殴打乞丐,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不仅要管一管了......洪武皇帝朱元璋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也就是今安徽凤阳。当时,元朝将人分为四个等级,而朱元璋就属于最低等的,不配有名字,只能取朱重八这类代号而已。他的

  • 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却迁都北京,2人谁更有眼光?姜还是老的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是哪一年定居在南京城,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南京哪里,朱元璋为何建都北京

    可以说,虽然朱元璋长着一副瘪嘴塌脸的模样,但却有一颗充满智慧的大脑,以及一颗野心勃勃的心脏。且不说,他还未夺下这天下第一的丰功伟绩。朱元璋在位期间,为稳固大明江山颁布了多项政令,其中第一项便是将都城定为南京。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迁都为北京,公然在老子的脸上打了一巴

  • 朱元璋夜晚批奏折,细心的宫女送来热粥,朱元璋:粥留下,人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深夜宫女给朱元璋送了一碗粥,朱元璋真的不用别人代批奏折吗,朱元璋批奏折宫女端来热粥

    最经典的就是他们都在建立了王朝之后,选择屠杀身边的开国元勋,这和他们出身草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深知打天下难,所以他们很看重这来之不易的江山,对身边的一切威胁都要斩草除根。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的四大案件中,他不仅诛杀了一路跟随自己的将臣们,而且还株连九族,杀了将近一万五千多人。尽管朱元璋的多疑已

  • 朱元璋吃饭时,发现碗里有根头发龙颜大怒,厨师说了句话保住了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发现碗里有根头发龙颜大怒,朱元璋定下的这条规矩,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

    明朝,一个信奉“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这种崇高信念有气节的朝代,作为华夏子孙都引以为傲,直到今天都被世人津津乐道。而谈到明朝,就不得不说一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出身草根底层,和一众异姓兄弟一起打下江山,开创了大明,历经16位皇帝更迭,国祚276年。而朱元璋除了伟大的历史功绩,被后人所诟病的就是

  • 朱元璋发明的酷刑: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最残忍的酷刑,皇帝朱元璋发明的酷刑,朱元璋时期有哪些酷刑

    因为程朱理学的出现,就相当于是在那个时代下为女性,打造了一个紧箍咒,牢牢地将女性变成了男性的附庸。如果是双向的变化倒也无话可说,但问题就在于理学只是强调了女性的义务,男性的义务却并没有约束。可以说,这是赤裸裸的不平等,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这种病态的需求,在古代还因此而诞生出了,诸多针对女性的残酷刑罚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我要下跪吗?方丈回了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去寺庙问和尚用不用跪,朱元璋去少林寺要下跪吗,朱元璋跪拜和尚

    古语有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一句话完美地体现了君王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的心理,朱元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当皇帝时,手下的人稍有不慎,便会人头落地、命丧黄泉。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帝心难测。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朱元璋还曾去过他年少时生存的寺庙参拜,也就是皇觉寺。当时,

  • 朱允炆兵败后,看到朱元璋留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临死前见朱棣,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态度,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什么大将军

    明朝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叔侄相争”的戏码,那便是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大战了四年有余,最终以朱允炆落败结束,仓皇逃出了北京城。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朱允炆是有很大概率获胜的。可惜的是,他没有听从祖父朱元璋的意见,当看到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密旨时后悔不已,但也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只能痛哭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