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梃击案、红丸案:明朝太子一步一惊心,登基29天死于虎狼之药

梃击案、红丸案:明朝太子一步一惊心,登基29天死于虎狼之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89 更新时间:2024/2/29 0:37:28

朱常洛的存在像是历史的一个玩笑,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一个意外。万历九年,朱翊钧一时兴起宠信了一名慈宁宫的宫女王氏,王氏怀孕后,没有子嗣的朱翊钧一点都不高兴,反而表露出深深的嫌弃,一句话都不愿意多提。李太后知晓后劝朱翊钧善待王氏,毕竟她老人家想抱孙子很久了,万一王氏生出皇子,母妃总不能没名没分吧。朱翊钧出于对太后的孝顺,在王氏怀孕5个月的时候才封她为恭妃。八月,王氏生下了长子朱常洛,朱翊钧却依旧对这对母子没有什么兴趣,对长子非常冷淡。

朱翊钧专宠郑贵妃,心里只有他和郑贵妃的儿子才配为太子。后来郑贵妃生下皇二子,朱翊钧很是高兴,谁知皇二子生下没多久就夭折了。此后,郑贵妃又生下皇三子朱常洵,朱常洵是朱翊钧心中唯一的继承人,朱翊钧甚至和郑贵妃签署了契约,保证把天下传给朱常洵,让她做皇太后。但无论是皇后、太后还是朝中大臣都竭力反对。朱翊钧和朝中臣子这一争就争了15年,他喜怒无常,不知有多少大臣为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命丧黄泉,朱常洛的太子之路,是无数良臣以鲜血铺就的。

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被封为太子。万历皇帝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一直仗着万历皇帝恩宠,以为自己坐稳皇太后的郑贵妃终于坐不住了。

万历四十三年,男子张差手持梃杖进入了慈庆宫想要刺杀太子,他逢人便打,伤数人后才被抓获。张差被抓获后,经不住严刑拷问,说出指使自己的就是郑贵妃的亲信庞保和刘成。刺杀太子就是刺杀未来的国君,这等大逆不道、动摇国本的事情立刻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郑贵妃苦求万历皇帝,生怕那两个心腹供出什么来。朱翊钧并没有对她过多责备,还为她指了一条明路,让她去求太子。郑贵妃果然跪到朱常洛面前求情,朱常洛善良软弱,也知晓万历皇帝实际上还是站在郑贵妃这一边的,他马上就回拜了过去,表示自己不会追究。

太子如此“深明大义”,万历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次月,万历皇帝将涉案人员全部处死,看起来是为太子报了仇,实际上是让这个案子成为悬案,永远查不出真正的幕后指使。

此案史称“梃击案”。梃击案对朱常洛的打击非常大,本来他在后宫之中小心翼翼,他背负着太多责任,生怕一个不小心给郑贵妃抓了把柄,丢了太子之位,让那些支持他的人失望。他看到指使凶徒刺杀自己的元凶毫发无伤,在宫中更是胆战心惊。

朱常洛的心理肯定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明朝后期几个行为反常的皇帝,或多或少都在童年经受过创伤。但朱常洛真的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到即便他坐上了皇帝,还在想着和郑贵妃处好关系,和自己的兄弟和睦相处。

朱翊钧死之前对朱常洛说,一定要立郑贵妃为皇太后。朱常洛同意了,但郑贵妃不是万历皇帝的皇后,也不是朱常洛的生母,朝中臣子一齐反对,再次将郑贵妃的太后之路给挡了回来。郑贵妃明明知晓朱常洛不会动她,但她还是不想就这样从历史的舞台上黯然退场,为了在朱常洛面前刷存在感,她向朱常洛献上了八名貌美的女子。

若是在过去,生怕做错一步的朱常洛定然不敢接受,但这会儿他当上皇帝了,天下都是他的,曾经敌对的人开始讨好自己,他一下子从胆战心惊的生活之中解放出来,纵情享受后宫之乐,当皇帝不过四天就已经一病不起。

郑贵妃当时已经六十一岁了,在后宫之中打拼了大半生,数十年的宫内阅历不是开玩笑的。除了美人,她还让自己心腹太监崔文昇去服侍朱常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奈何朱常洛没有一点危机意识,他觉得这个曾经想要置他于死地的老后妈已经悔过自新,还给他送美女,对他好得不得了。

八月十四日,朱常洛身体不适,崔文昇送了大黄药过来,朱常洛服用之后腹泻了一夜。后来杨涟上书指控崔文昇“用药无状”,怀疑郑贵妃想要谋害朱常洛。朱常洛终于有所醒悟,将崔文昇赶出皇宫。朱常洛死后,崔文昇成了朝中集团斗争的话题,他犯了如此大错,直接搞垮了朱常洛的身子,竟然还能大难不死,后来魏忠贤执政时期,对崔文昇十分欣赏,重新重用他掌管潜运兼管河道。这就是后话了。

朱常洛被大黄药整得半死不活,他似乎已经知道自己大限已至,十九日召集群臣商量后世,定下了太子。洪胪寺官员李可灼在这个时候献上了一枚红丸,这一粒红丸让朱常洛好似回光返照一般,本已经躺着不大能活动的半死人了,竟然狂躁不止,大呼大笑,亢奋至极。药效过了之后,朱常洛又躺在了床上,他临终之前念念不忘的只有红丸,命令李可灼再献一粒。朱常洛吃下这粒药丸之后,还非常兴奋地夸赞李可灼是忠臣。然而第二天一早,他捂着心口,瞪着双眼,暴毙而亡。

朱常洛因为纵欲过度而被掏空,最应该做的应该是清心寡欲,静心修养。而在他身体最虚弱的时候,李可灼先后呈上两粒虎狼之药“红丸”,背后到底是何人在操控?

明熹宗朝,对于这桩红丸案追查、复查、审案、翻案……周而复始延续了数十年,杨涟认为将朱常洛推向死路的是崔文昇,朝中不少臣子支持将崔文昇判处死刑,而当时朝中绝大部分重臣都将矛头指向了首辅方从哲,这明显已经具有了朋党倾轧的色彩。李可灼是方从哲带进宫的,皇帝一死,他无论如何都洗不清。他为了保身,赶紧上书退休,甚至将请求熹宗将他削职为民,自愿被流放到偏远之地。

方从哲这一流放好似真的心中有鬼一样,朝中臣子根本不打算放过他,后来一位刚刚入阁,和两方集团都没有什么牵扯的韩姓官员说了句公道话,李可灼被流放,崔文昇被贬职,红丸案才到此告一段落。

年,魏忠贤当权,为了宦官集团的利益,想要为“红丸案”翻案;崇祯年间,为了理清魏忠贤的罪行,又将“红丸案”翻了出来;南明党争,也是以“红丸案”作为挑衅的话题……

红丸案给民间带来了无数的猜想,也给明朝所剩不多的岁月带来了无尽的风波。然而查了又查,朱常洛痛苦暴毙,害他的人却都侥幸活了下来。他是一个可怜的皇帝,活着的时候他想要讨好的人从来没有把他当回事,他善意对待的人只想着怎么置他于死地,他死后,这让他颜面尽失的红丸案还在一遍遍被朋党拿出来当作功绩敌对集团的对象……

没人关心过朱常洛真正想要什么,没人关心过一个帝王的心理健康,甚至没人想要知道真正的红丸案真相,他们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要信自己所信的就行了。

更多文章

  • 利玛窦留下一段话,颠覆传统认知:明朝不亡,中国近代不会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利玛窦偷盗中国科技,利玛窦对明朝的赞美,利玛窦中国史书记载

    晚明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留下这么一段话,内容颠覆传统认知,或许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从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逊位,中间一共有72年时间,但绝大多数时间中,中国社会各界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之中,拒绝改变拒绝接触西方,面对洋人、火车、电报等新事物时的恐慌、敌视、愚

  • 2500多年前,孔子在洛阳见了一位神龙一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最厉害的一张照片,历史上的孔子真实照片,孔子有哪些传奇故事

    [var1]孔子很早就想到洛阳"观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终于争取来一次公费旅游机会,当权贵族南宫敬叔推荐,获得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他千里迢迢到了洛阳,找到当时的大学问家、国家图书馆馆长老聃询问礼乐。[var1]《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时的楚汉之战,秦国为什么打不过楚汉,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

    六国势力发动时,秦国尚有能力可以抵抗,说是六国势力,集结起来的军队人数不多,如果朝廷处置妥当,再次消灭六国不成问题,但打胜仗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领导人指挥,嬴政一死,被寄予厚望的扶苏也死去,接位的秦二世是个昏君,不仅听从小人谗言,还杀了忠臣、能臣,更是把耗费几代秦王心血的长城销毁,于是报应来了,好不

  • 战国狠角色——范睢,为报仇更名换姓,倾一国之力杀仇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名相排名范雎,战国后期范雎对外政策,范雎哪一年入秦

    [var1]范雎字叔,魏国人。他从小便胸怀大志,才华横溢,因此周游列国,想谋个一官半职,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在当时,如果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是很难当官的。范雎始终没有出路,只能到了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一个门客。由于范雎有着出色的才华,很快受到赏识,范雎也因此能够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须贾一行人在齐国进行了几

  • 老子不教孔子道德经,为何却教了尹喜:因为孔子读不懂道德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子如何评价道德经,孔子和道德经什么关系,孔子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

    《庄子》书中认为老子与孔子观点不同,孔子欲望过多,故而没有传给孔子道德经。老子是道家淡然处世的思想,孔子是儒家积极出世的思想,所以有不少学者解读这一原因时,认为孔子无法读懂道德经的精髓,于是老子就没有将之传给孔子。然而,春秋晚期爆发的一系列政治风云,却可能颠覆大家的传统认知,当初老子不教孔子道德经,

  • 秦国是如何发现郑国渠是疲秦计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郑国渠疲秦之策谁提出来的,郑国渠为什么灭秦国,秦国修郑国渠了吗

    [var1]秦国强大韩国不能坐视不管,否则便是给自己挖坑,韩国的发展道路十分简单,一方面君臣上下对秦国俯小,另一方面暗中给秦国使绊子,于是出现了郑国渠事件,秦国地处中原腹地,常年多晴天少雨天,因此有人建议,派遣水工进入秦国,为秦国修建一条可供全国人民使用的水渠,当然了这是个阴谋,古代科技水平低下,但

  • 秦赵之间长平之战打得火热,最终赵国惨败,其他国家为何不来支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var1] 经此一役,赵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战损失40多万精锐,赵国一夜回到解放前,沦为了二流国家。赵国原本是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也是六国能够对战秦军的底气。 山东六国抗秦排头兵,其他五个国家为何不助赵国一臂之力?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一旦赵国遭到灭顶之灾,那么其余五国肯定也不好

  • 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屏风,上面内容颠覆历史:孔子是一纤瘦正常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墓中的千年秘密,海昏侯孔子像图片,西汉海昏侯出土的孔子屏风介绍

    [var1]2011年3月,江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的一座古墓遭到盗掘,随后文物部门进行调查。令人意外的是,考古专家就此发现了一座罕见的汉墓,这就是汉朝海昏侯刘贺(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在位27天,帝位被霍光等所废,随后汉宣帝刘询继位)之墓。自2011年发掘

  • 秦灭六国后,嬴政是如何处置这六国国君的?他们的下场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灭六国后的嬴政,嬴政统一之战六国死了多少人,嬴政灭六国顺序和主要战场

    秦国灭六国用了差不多十年,先后按照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进行出击,秦国结束了长达五百多年的诸侯割据时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其实秦国在战国中后期是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毕竟地处西南边陲、经济发展并不算很好。只不过秦国得到了商鞅,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国力大大增强,开始东出中原逐

  • 秦国为何进行商鞅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鞅为什么帮秦国变法,秦国商鞅两次变法,商鞅变法与秦国有什么样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战国晚期秦国兵强马壮,以一敌六,将关东六国一一灭亡,但实际上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不算什么大国,更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var1]春秋中期,在秦穆公率领下,秦国成为西部地区的霸主,奠定了与晋国争霸的本钱。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恒强的国家,进入战国时期之后,秦国不可避免地开始衰落,在与强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