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的存在像是历史的一个玩笑,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一个意外。万历九年,朱翊钧一时兴起宠信了一名慈宁宫的宫女王氏,王氏怀孕后,没有子嗣的朱翊钧一点都不高兴,反而表露出深深的嫌弃,一句话都不愿意多提。李太后知晓后劝朱翊钧善待王氏,毕竟她老人家想抱孙子很久了,万一王氏生出皇子,母妃总不能没名没分吧。朱翊钧出于对太后的孝顺,在王氏怀孕5个月的时候才封她为恭妃。八月,王氏生下了长子朱常洛,朱翊钧却依旧对这对母子没有什么兴趣,对长子非常冷淡。
朱翊钧专宠郑贵妃,心里只有他和郑贵妃的儿子才配为太子。后来郑贵妃生下皇二子,朱翊钧很是高兴,谁知皇二子生下没多久就夭折了。此后,郑贵妃又生下皇三子朱常洵,朱常洵是朱翊钧心中唯一的继承人,朱翊钧甚至和郑贵妃签署了契约,保证把天下传给朱常洵,让她做皇太后。但无论是皇后、太后还是朝中大臣都竭力反对。朱翊钧和朝中臣子这一争就争了15年,他喜怒无常,不知有多少大臣为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命丧黄泉,朱常洛的太子之路,是无数良臣以鲜血铺就的。
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被封为太子。万历皇帝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一直仗着万历皇帝恩宠,以为自己坐稳皇太后的郑贵妃终于坐不住了。
万历四十三年,男子张差手持梃杖进入了慈庆宫想要刺杀太子,他逢人便打,伤数人后才被抓获。张差被抓获后,经不住严刑拷问,说出指使自己的就是郑贵妃的亲信庞保和刘成。刺杀太子就是刺杀未来的国君,这等大逆不道、动摇国本的事情立刻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郑贵妃苦求万历皇帝,生怕那两个心腹供出什么来。朱翊钧并没有对她过多责备,还为她指了一条明路,让她去求太子。郑贵妃果然跪到朱常洛面前求情,朱常洛善良软弱,也知晓万历皇帝实际上还是站在郑贵妃这一边的,他马上就回拜了过去,表示自己不会追究。
太子如此“深明大义”,万历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次月,万历皇帝将涉案人员全部处死,看起来是为太子报了仇,实际上是让这个案子成为悬案,永远查不出真正的幕后指使。
此案史称“梃击案”。梃击案对朱常洛的打击非常大,本来他在后宫之中小心翼翼,他背负着太多责任,生怕一个不小心给郑贵妃抓了把柄,丢了太子之位,让那些支持他的人失望。他看到指使凶徒刺杀自己的元凶毫发无伤,在宫中更是胆战心惊。
朱常洛的心理肯定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明朝后期几个行为反常的皇帝,或多或少都在童年经受过创伤。但朱常洛真的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到即便他坐上了皇帝,还在想着和郑贵妃处好关系,和自己的兄弟和睦相处。
朱翊钧死之前对朱常洛说,一定要立郑贵妃为皇太后。朱常洛同意了,但郑贵妃不是万历皇帝的皇后,也不是朱常洛的生母,朝中臣子一齐反对,再次将郑贵妃的太后之路给挡了回来。郑贵妃明明知晓朱常洛不会动她,但她还是不想就这样从历史的舞台上黯然退场,为了在朱常洛面前刷存在感,她向朱常洛献上了八名貌美的女子。
若是在过去,生怕做错一步的朱常洛定然不敢接受,但这会儿他当上皇帝了,天下都是他的,曾经敌对的人开始讨好自己,他一下子从胆战心惊的生活之中解放出来,纵情享受后宫之乐,当皇帝不过四天就已经一病不起。
郑贵妃当时已经六十一岁了,在后宫之中打拼了大半生,数十年的宫内阅历不是开玩笑的。除了美人,她还让自己心腹太监崔文昇去服侍朱常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奈何朱常洛没有一点危机意识,他觉得这个曾经想要置他于死地的老后妈已经悔过自新,还给他送美女,对他好得不得了。
八月十四日,朱常洛身体不适,崔文昇送了大黄药过来,朱常洛服用之后腹泻了一夜。后来杨涟上书指控崔文昇“用药无状”,怀疑郑贵妃想要谋害朱常洛。朱常洛终于有所醒悟,将崔文昇赶出皇宫。朱常洛死后,崔文昇成了朝中集团斗争的话题,他犯了如此大错,直接搞垮了朱常洛的身子,竟然还能大难不死,后来魏忠贤执政时期,对崔文昇十分欣赏,重新重用他掌管潜运兼管河道。这就是后话了。
朱常洛被大黄药整得半死不活,他似乎已经知道自己大限已至,十九日召集群臣商量后世,定下了太子。洪胪寺官员李可灼在这个时候献上了一枚红丸,这一粒红丸让朱常洛好似回光返照一般,本已经躺着不大能活动的半死人了,竟然狂躁不止,大呼大笑,亢奋至极。药效过了之后,朱常洛又躺在了床上,他临终之前念念不忘的只有红丸,命令李可灼再献一粒。朱常洛吃下这粒药丸之后,还非常兴奋地夸赞李可灼是忠臣。然而第二天一早,他捂着心口,瞪着双眼,暴毙而亡。
朱常洛因为纵欲过度而被掏空,最应该做的应该是清心寡欲,静心修养。而在他身体最虚弱的时候,李可灼先后呈上两粒虎狼之药“红丸”,背后到底是何人在操控?
明熹宗朝,对于这桩红丸案追查、复查、审案、翻案……周而复始延续了数十年,杨涟认为将朱常洛推向死路的是崔文昇,朝中不少臣子支持将崔文昇判处死刑,而当时朝中绝大部分重臣都将矛头指向了首辅方从哲,这明显已经具有了朋党倾轧的色彩。李可灼是方从哲带进宫的,皇帝一死,他无论如何都洗不清。他为了保身,赶紧上书退休,甚至将请求熹宗将他削职为民,自愿被流放到偏远之地。
方从哲这一流放好似真的心中有鬼一样,朝中臣子根本不打算放过他,后来一位刚刚入阁,和两方集团都没有什么牵扯的韩姓官员说了句公道话,李可灼被流放,崔文昇被贬职,红丸案才到此告一段落。
天启年,魏忠贤当权,为了宦官集团的利益,想要为“红丸案”翻案;崇祯年间,为了理清魏忠贤的罪行,又将“红丸案”翻了出来;南明党争,也是以“红丸案”作为挑衅的话题……
红丸案给民间带来了无数的猜想,也给明朝所剩不多的岁月带来了无尽的风波。然而查了又查,朱常洛痛苦暴毙,害他的人却都侥幸活了下来。他是一个可怜的皇帝,活着的时候他想要讨好的人从来没有把他当回事,他善意对待的人只想着怎么置他于死地,他死后,这让他颜面尽失的红丸案还在一遍遍被朋党拿出来当作功绩敌对集团的对象……
没人关心过朱常洛真正想要什么,没人关心过一个帝王的心理健康,甚至没人想要知道真正的红丸案真相,他们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要信自己所信的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