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有哪些祭祀手段?他们人祭时,用的是战俘还是本国贵族?

商朝有哪些祭祀手段?他们人祭时,用的是战俘还是本国贵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4 更新时间:2024/1/20 8:21:32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朝代,其主要特点就是神权和王权既合作又制衡,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既统一又对峙。这两种权力的平衡模式就是祭祀,而大部分祭品都是活人。

商朝的祭祀手段有两种:人殉、活祭。

人殉很好理解,王室或者贵族成员死后,要用人作为配置品一直随葬墓地,这在现代考古得到了很多的印证,比如著名的商朝妇好墓,就发掘出了很多人殉遗骨,而且分门别类,殉葬人数很多,种类也不少,有男性,有女性,还有儿童。

人殉作为一种丧葬习俗其实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清代早期才彻底的废除,人殉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贵族阶层希望死后如生前,渴望把生前的富贵与权力都带到死后继续享受,这是人性自私,认知愚昧的表现。

人殉不单在商朝就有,后世也断断续续存在过,那么活祭就只存在于夏商周三代了,特别是在商朝,用活人祭祀就成了一种常态。

前面说了,商朝是一个既有神权,又有王权的政权体系,要维系这种体系就必须有一种模式来互相制衡和妥协,这就是祭祀。

祭祀的对象有很多,主要是祖先和上天,而祭祀的目的是祈求,期望得到祖先或者上天的庇护和指示,祭祀的主持不由王权主导,而是有神权阶层祭司来负责,祭祀就代表神权。

在国家层面上能够要求进行祭祀的只有商王和祭祀,特别是商王,他们在遇到任何重大的决定的时候,都必须要举行祭祀,渴望从祭祀的结果中得到示,而主持和解读祭祀结果的是祭司。那么祭司就拥有了左右王权的权力,他们可以任意解读祭祀结果,如同现代社会去庙里抽签一样,你负责摇签筒,和尚、道士负责解读签语。

王权和神权就通过那些烧裂的龟甲和兽骨来进行协商,双方有利的事情,那么就顺利通过,如果对某一方不利,那么解读的内容就不同。现代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就是殷商时期大部分祭祀结果的记录。

既然祭祀是一种权力的斗争与妥协,事关重大,行事神圣,那么祭品就非常的与众不同。只有高档的祭品才能显示祭祀的神圣性与神秘感,对奴隶社会来说,最为神圣的物品莫过于人的生命。

于是,人作为祭品就出现了,选取谁来做祭品非常的讲究,不是说从牢里随便拉个死刑犯出来就行,对祭品的选择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商朝人祭祀选却的祭品有两种:一种是低等级的人,比如奴隶,战俘,甚至平民;另外一种就是祭品的社会属性很高,比如贵族,甚至王族。

奴隶、战俘和平民作为祭品很好理解,在商朝奴隶社会里,人的社会等级非常的森严,在统治阶层来看,那些低等级的人根本就没有地位,他们作为祭品对祭祀对象还不够虔诚,只是实用。

而贵族作为祭品,更多的是权力斗争的一种手段,为了打击某种势力,借助祭祀这种方式来铲除对方,美其名曰血统越高贵,祭祀就越虔诚,祖先和上天就越庇护,得到的祭祀结果越真实。

王权和神权都有借助祭祀来铲除异己、打击政敌的记载,比如商王文丁为了打击周部落的强大,把周部落首领季历招到了朝歌,以部落首领作为最为贵重的祭品祭祀上天,直接杀了季历,而周部落还无话可说,一方面是实力无法与商对抗,另外一方面大家都遵循祭祀用人的传统,既然王权和神权都认为季历最适合做祭品,大家只能接受,用现代的话说,既然大家都制定了规则,大家都遵守。

一般来说,在商朝,比较隐晦的政治斗争都采用的祭祀方式,比如商王帝辛继位后,他就是文丁的孙子,为了打击神权阶层,甚至把当时商朝最大的祭祀,也是神权贵族的代表比干作为祭祀品用于祭祀,也就是变相的打击神权,打压贵族,历史上著名的“比干挖心”其实就是祭祀比干的时候,把活的比干绑在祭祀柱上,挖出心脏来祭祀上天。

以上来看,商朝祭祀既有战俘又有本国贵族,而商朝的灭亡也与祭祀有很大的关系,纣王继位后,为了加强王权,打击神权,逐步取消了祭祀次数,很多事情不再通过祭祀的方式与神权贵族进行协商妥协和权力共享,导致了商朝神权贵族的强烈不满,他们联络了仇视商朝的周部落,期望周王率军进攻朝歌,推翻纣王,重立商王,但是周武王推翻商纣王后,虽然恢复了祭祀,却直接改朝换代,建立了周朝。

更多文章

  • 申公豹真正恨的人是谁?不是姜子牙,而是元始天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子牙和申公豹谁更厉害,申公豹为什么一直针对姜子牙,申公豹最终败给姜子牙

    申公豹与姜子牙是一同修道四十年的师兄弟,他为何如此痛恨姜子牙呢?申公豹与姜子牙反目成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元始天尊与南极仙翁从中挑拨离间!张桂芳兵伐西岐,为了对付他,姜子牙离开昆仑山之后第一次回来,然后他见到了元始天尊!姜子牙求助元始天尊,但元始天尊不止没给他什么法宝,反倒还训斥了他一番,说姜子牙

  • 最真实的司马光,砸碎的不仅是童年的缸,更是中兴的熙宁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上最真实的司马光,司马光砸缸历史时间,司马光砸缸历史上有这个事件吗

    北宋熙宁三年,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上书宋神宗赵顼无果,以编纂《资治通鉴》为由,自行离开京师汴京,退居咸阳。这首《客中初夏》便是司马光此时的作品,这首诗不难揣摩。诗中太阳自是明喻当时北宋最高权力者宋神宗赵顼,柳絮暗喻时任参知政事的王安石,并把自己比作葵花。透过诗词和简单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司马光

  • 都说徐达是被朱元璋害死的,究竟是用“白马汗”,还是“蒸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徐达是朱元璋害死的吗,朱元璋为何信任徐达,朱元璋打徐达原因

    说起“徐达”,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很清楚了,这里仅简单介绍。进定远,攻滁州,徐达勇武初现,再到以后取和州、拔采石、下太平、擒元将、收蕲人,徐达更是一路所向睥睨,直到进取元大都、先灭陈友谅,再除张士诚,朱元璋称帝路上的每一仗,几乎都少不了这位“当世韩信”的身影;也正因如此,徐达位列“淮西二十四将”之首,

  • 朱元璋只将马皇后和朱标当一家人,其他人都是充话费给的?非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留给朱标的班底,朱元璋为什么把棍子扔在朱标面前,朱元璋儿子朱标之死的原因

    自古以来用后宫佳丽三千来形容皇帝的嫔妃之多,朱元璋的一生,一共有二十多个老婆,其中名气最大的是马皇后。朱元璋有42个孩子,分别是16个女儿和26个儿子,长子朱标深受朱元璋的器重。那朱元璋眼里只有马皇后和朱标吗?其他的嫔妃和孩子都置若罔闻,入不了太祖的眼吗?其实不然。 朱元璋一生的挚爱马皇后 马皇后名

  • 明朝的奴儿干都司可以有效管理东北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为什么放弃奴儿都司,明朝哪位皇帝撤销了奴儿干都司,明朝有几个干都司

    的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图/奴儿干都司明朝的奴儿干都司并非首创,而是对元朝征东元帅府(又称征东招讨司)的直接继承。在蒙古人的统治期间,元朝就在辽阳行省之下设置了管理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的征东元帅府。该元帅府的治所便是黑龙江下游东岸靠近入海口的奴儿干城(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其主要职责就是管辖黑龙

  • 二十四史中,有辽史金史宋史,却为何没有西夏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比较好的辽史金史西夏史书籍,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思维导图,24史中为什么没有西夏史

    西夏,犹如一颗神秘彗星匆匆而过,不仅党项人去向成为谜团,而且西夏历史也是一片空白,消失得如此迅速、如此彻底,在世界历史上极为罕见。在二十四史中,有辽史金史宋史,却唯独没有西夏史。在有着数千年修史传统的中国,为何元朝没有编修西夏史?西夏,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国,而是当时政治版图上的重要强国!公元98

  • 一个明朝打工仔,却刺死了西班牙总督,三百年后梁启超为其立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梁启超是怎么被杀的,梁启超在什么时候被杀的,西班牙总督梁启超

    这是西班牙统治菲律宾三百年来,唯一一次总督被刺死的事件,西班牙、中国和日本史籍都所载。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横冲直撞、予取予夺,鲜有总督被杀的历史,那么潘和五何许人也,因何起义,又如何刺死西班牙总督?中国与菲律宾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宋朝时期就有密切往来,南宋灭亡前后就有不少汉人移居菲律宾

  • 徐达碑文存在奇怪圆圈,考古发现令人不解:明朝就有标点符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给徐达的碑文,明朝徐达将军,明朝开国六王徐达

    高高竖立的徐达墓碑,历经600多年风云激荡,直到今天还保存完好,然而在这座墓碑上却有一个奇怪之处:徐达墓碑是“御制中山王神道碑”,朱元璋亲笔所书,但在2000余字碑文中,每句话后面都加上了断句的圆圈,与今天“句号”非常相似,难道明朝就有了标点符号?对于徐达墓碑中的“神秘圆圈”,民间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

  • 朱标一共有五子,除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如何处理其他四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标是不是朱棣害死的,朱标死后朱棣为什么不抢太子位置,朱棣和朱标的关系怎么样

    1402年,朱棣靖难成功,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出逃后下落不明,成为“明史第一谜案”,那么此后朱允炆的四个兄弟下场又是如何?根据正史记载,朱标有两个妃子,即常遇春长女常氏与元朝参政吕本之女吕氏。其中,朱雄英与朱允熥是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是吕氏所生。1378年,常氏生育朱允熥时死去,吕氏遂成

  • 江苏出土一块石碑,推翻西方学者质疑:明朝海军领先西方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明朝石碑,明朝海军石碑,明朝军事重点文物

    如果以舰船大小来衡量,那么明朝与西方的海军实力对比到底如何?江苏出土了一块石碑,揭开了明朝最经典的海军舰队——郑和舰队的真面貌,事实证明明朝海军船只比史书记载的还要大,领先西方200年!作为中国最传奇的一支舰队,郑和舰队到底有多大,却一直迷雾重重、且备受质疑,原因在于郑和舰队的原始档案不见踪迹。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