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推行科举修建运河,杨广当真是昏庸无能?专家:片面评价要不得

推行科举修建运河,杨广当真是昏庸无能?专家:片面评价要不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71 更新时间:2024/2/26 9:07:35

纵观中国整个古代史,记录在册的王朝共有83个,而出现的帝王则有559个,“帝”有397个,“王”有162个。在他们当中并非全部都能为人们所熟知,且世人对他们的评判也不同,有的开创盛世名垂千古,有的鱼肉百姓,致使王朝倾覆遗臭万年。但是要论起争议最大的除了始皇帝嬴政,应该就是隋炀帝杨广了。

01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间约为十四年,这十四年里他修建大运河,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三攻高句丽,数次下江南,这一系列的操作,劳民钱财不说,还使得原本强盛的隋朝遍体鳞伤,民心尽失,最终导致隋历二世而亡。

▲隋炀帝杨广剧照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登基称帝,杨广被册封为晋王,在此期间他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礼贤下士,谦逊简朴,不好声色的形象,使得隋文帝夫妇与满朝公卿对他赞誉有加。相比之下,他的哥哥太子杨勇却生性好色,妻妾成群,喜爱奢侈,这使得母亲独孤伽罗对杨勇甚为不满。外加杨广联络杨素及其宫人向隋文帝夫妇数次谗言诬陷,使得杨勇愈发不得君心,最终被废贬为庶人。而乖巧谦逊,深得母爱的杨广则被立为太子。

▲隋文帝泰陵

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召太子杨广进宫问话,杨广为了做好预防,写了一封信给杨素,让他说明宫中情况。本来一切都没有问题,却不曾想杨素的回信被手下误送到隋文帝寝宫,此时的杨广却浑然不知,甚至还调戏了隋文帝妃子陈夫人。隋文帝得知后大怒,欲召杨勇进宫,杨广得知后立即假传圣旨,逮捕了大臣柳述元岩,并派兵包围仁寿宫,禁止任何人进出。不久,隋文帝驾崩,杨广继位。

▲杨广剧照

历史上对于隋文帝的死众说纷纭,《大业略记》中说隋文帝被毒杀,而《通历》则是说,仁寿宫中刀斧掠影,血溅屏风,隋文帝被张衡杀死。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广继位,继位之后他立即假传隋文帝遗嘱,处死废太子杨勇和他的所有儿子,更将蜀王杨素,汉王杨琼贬为庶人,清除朝廷大臣,巩固中央集权。

02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广征调上百万人修建运河,同年又亲征吐谷浑。612年,他调兵一百二十余万,两百万民夫亲征高句丽,一直打到了平壤附近,最后却大败而还。次年,第二次进攻高句丽时,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造反,这使得杨广仓皇撤兵。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杨广第三次攻打高句丽,隋朝上下人心惶惶,各地农民起义揭竿而起,外加高句丽遣使投降,杨广才兵罢回朝。

▲高句丽王城遗址

修建运河,三征高句丽使得隋朝上下民心尽失,大量兵民死于沙场,以至于社会经济凋零,国库空虚,尸横遍野,人民难以生存,这直接成为了隋末兵变的导火索。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6年),李密率领瓦岗军包围洛阳,并向天下发布讨帝檄文。而此时,南游江都的隋炀帝依旧整日声色犬马,饮酒作乐。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炀帝心腹宇文化及,裴虔通等人叛变,隋炀帝被杀,终年五十岁,盛极一时的隋朝历经37年,最终分崩离析,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隋炀帝陵墓

03

那么隋炀帝杨广当真是昏庸无能,毫无可取之处吗?如今,民众讨论隋炀帝杨广,共有两个极端说法。有人说他开创科举,修通运河,乃是高瞻远瞩,功在千秋的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杀兄弑父,是个不折不扣的千古暴君。不过要看待历史问题,毕竟还是要用辩证的方法,不能以今人之目光,去看待古人之问题。对此史学专家也解释到:片面评价要不得。

▲杨广画像

细论隋炀帝杨广的一生,站在当时的人民的出发点来看,他一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大肆修建,数次征兵,使得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不过,残暴也不能抹去他在位的功绩,他建立科举,兴办学校,让无数寒门学子踏破阶级的门槛,走向更高的舞台,这也让中国的教育,达到另一个高峰。

▲杨广剧照

除此之外,他修建运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打通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可以说是弊在当代,利在千秋。征契丹,征吐谷浑,使得隋朝版图扩大了数千里,消除了周边隐患,在外交上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他迁都洛阳的政治目的,也是为了“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隋炀帝陵墓

《资治通鉴》中有言:“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会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籍。”所以不难看出,隋炀帝本人还是有着雄才大略的。不过杨广此人太自傲,也太自信,拿着父亲辛苦攒下的本钱大刀阔斧的想要施展一番手脚,到最后却为他人作嫁衣裳。司马光说过:“登山亦有道,徐行则不悖。”杨广则是典型的例子,他步子迈得太大,结果摔了跤致使隋朝倾覆。

结语

小说演义中的杨广,昏庸无道,荒淫无度,仿佛他是世间所有恶的集合体,所作恶事罄竹难书,但却丝毫不提他的功绩,这其实是过分的夸大了。正如后人评价杨广一样,事物都会具有两面性,这是不变的道理。“其功也显,其过也彰”,或许才是对杨广最好的评价。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大业略记》

《通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亲手杀了李建成吗,李建成怎么会被李世民杀了,李世民晚年有没有后悔杀了李建成

    关于李世民的故事,已经是电视剧演烂的内容,我依稀记得唐国强老师演的一部有关李世民的电视剧,李世民先去太子府喝酒,然后回来就肚子疼,甚至到吐血的地步,在大臣的劝说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从这部电视剧所要表达的内容是,李世民是在李建成的压迫之下无奈反击,正如要是他不杀死李建成,李建成就要毒死他。这种观点,

  • 李林甫有什么样的手段,能够让安禄山与其对话,都惶恐的汗流浃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禄山最怕李林甫,李林甫一生压制安禄山,安禄山和李林甫谁厉害

    正因为如此,关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历史评价就十分费劲了,李隆基在位初期选贤任能,稳定了唐朝武则天晚年以来的混乱局面,开创了足以震铄整个历史的开元盛世。然而,晚年的李隆基却变得昏庸无道,得意忘形,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盛世而衰,再也没有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国此后的历史走向。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你怎么去评

  • “闭门囚久不知春,忽见桃花一树新”,杜甫此诗形容当下,正合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甫夏季短诗,杜甫的早春诗句,关于春天杜甫的五言绝句

    当时正值年末,大批外出人员从九省通衢的武汉返乡过年。人们上街置办年货、买春联,一副年味十足的景象。然而,回乡过年的人们不会料到这个春节竟会一去不返,全国人民会因为疫情足不出户,武汉人民面对疫情更是毫无防备,丝毫没有料到会有那么多的人永远地留在了2020的春节。而此时,疫情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大批感染者

  • 西晋为何“夭折”得那么快?顶层权力机构不够平衡,自然不长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晋短暂统一的历史教训,西晋的灭亡的惨烈程度,西晋短暂统一后迅速灭亡的原因

    关于西晋没有建立起新的平衡这件事。和一般人想的不太一样,一个组织存续最重要的不是它对外的输出,而是它顶层的权力结构是否能达到平衡。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这个组织中最有权力的那帮人,是否能够处得来。这个很重要。一个王朝的权力结构,来自于它构建过程中的创业团队结构,就如同公司的股权结构一样。一个公司的建立,

  • 致力于灭高句丽,杨广和李世民难道都疯了?一位美国学者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广有没有灭掉高句丽,杨广和李世民哪个大,李世民真的在高句丽中箭了吗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民族的战争从未停止,这也是我国历史的主旋律。不过东北地区显得较为特殊,这里不仅交通不便,而且气候十分寒冷,一直以来都很少有朝代会主动征讨此处。隋朝时期这里的地位急剧提升,两代皇帝都发动战争征讨高句丽,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依然坚持着这个策略,不禁引起许多人的疑惑,难道李世民和杨

  • 安庆绪为何要杀了自己的老爸安禄山?仅仅是为了帝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禄山和安庆绪之死,安庆绪之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是怎样死的

    很多热爱历史或者热爱文学的人,对唐朝都有着天然的好感,对于唐朝的衰败,都有着天然的惋惜,因此很多人都将唐朝衰败的因素推到了安禄山的身上,实际上这是不恰当的。所谓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打破的,李隆基执政晚期把唐朝霍霍的不是一星半点,安禄山只是其中之一。话说李隆基晚年有多昏庸,不止是宠信安禄山,六十多岁的人

  •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为何急于除掉昔日的盟友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灭亡后的李隆基,李隆基当皇帝后为何杀太平公主

    李渊建立唐朝后不久,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政变,杀兄逼父,从父亲李渊手中夺得大权,最终成为皇帝;武则天也是通过政变夺了自己儿子的权力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岁数大了之后,唐中宗李显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支持下发动神龙政变,从武则天手中夺下政权,成为皇帝;但是李显本身就是傀儡皇帝,真正的权力掌

  • 《长安十二时辰》以唐朝为背景,为何女性角色穿着并不暴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朝,长安十二时辰人物衣着色彩分析,长安十二时辰服装

    不管你现在看没看《长安十二时辰》,我相信你都会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唐朝有着天然的好感,在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能够有这样一个盛世,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就冲着这个大唐盛世,我们也应该来看看这部剧。我在一篇文章:《长安十二时辰》口碑爆炸,收视扑街,因为包含的历史知识点太多,中详细的解释为何我们

  • 东晋名画被英军掠走,二战时期主动提出奉还,为何中国却不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战时期东晋名画,东晋名画,八国联军抢走的名画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给侵略中国的法国上尉巴特勒所写的一封信,信的名字就叫做《两个强盗》。这封信中所描述的事情,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磨灭的耻辱,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大的悲歌。01事情发生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强行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只是大口吐血,为何没有伤及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亲手杀了李建成吗,李建成怎么会被李世民杀了,李世民晚年有没有后悔杀了李建成

    李世民从小就长在一个贵族家庭里,父亲李渊是隋朝的大将军在,在父亲的影响下,李世民不仅精通兵书,而且还擅长骑射,懂得如何用兵,在如何带兵打仗、管理军队上极富天赋。在隋朝时期,李世民因为解救过隋炀帝,就已经声名远播了,等到建立唐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几次平定地方割据,很多次的战争都是亲力亲为,为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