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拓跋鲜卑的崛起:统一北方,崇汉尊儒,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拓跋鲜卑的崛起:统一北方,崇汉尊儒,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16 更新时间:2024/1/10 3:04:55

一,拓跋西迁,盘踞漠南

鲜卑族,最早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因为地处于匈奴东方,因而被称为“东胡”。东汉时期,鲜卑强大起来,驱逐了北匈奴,占据了漠北。西晋时期,鲜卑族的慕容氏、段氏和宇文氏在辽河流域割据,其中慕容鲜卑建立了“五燕”政权,还有一支慕容鲜卑迁徙到了青海,建立了吐谷浑王国。

拓跋鲜卑,最早居住在大兴安岭北部嘎仙洞附近,在拓跋毛时期,曾是鲜卑族的盟主,《魏书序纪》记载“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东汉前期,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鲜卑族西迁占据了漠北,其中拓跋氏也“南迁大泽”,有学者推测这里的“大泽”就是呼伦湖。汉末,拓跋邻带领部族继续南迁,到达“始居匈奴之故地”,也就是占据了过去南匈奴占据的漠南一带,而南匈奴被迫南迁到黄土高原。

拓跋氏

到漠南后,拓跋诘汾的长子禿发疋孤率领一支进入了河西走廊,演变为“河西鲜卑”,后来建立了“南凉”政权。而大部分则在拓跋力微的统领下,继续游牧于漠南。当时的其他鲜卑族都把头发剃去一部,而拓跋部还保留辫发,因此被称为“索头鲜卑”。

拓跋力微兼并了更加强大的没鹿回部,于是“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马二十余万”,强大起来。公元258年,拓跋氏迁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举办了部落联盟大会,拓跋力微正式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不过力微死后,“诸部离叛,国内纷扰”。295年,拓跋禄官将部落联盟分为了中、东、西三部。其中拓跋禄官为大酋长,居住在燕山以北,为东部;拓跋猗钜居住在代地,为中部;猗钜弟猗卢居住在盛乐故城,为西部。308年,拓跋猗卢又总摄三部,“控弦骑士四十余万”,十分强盛。

310年,中原已经爆发了“永嘉之乱”,于是西晋的并州刺史刘琨就联合拓跋氏一起对抗匈奴刘氏和羯族石氏,西晋也册封拓跋猗卢为代公。314年,西晋进一步册封为代万,并将马邑、阴馆、楼烦、繁峙、崞五县之地划给拓跋猗卢,于是拓跋鲜卑更加强盛。拓跋猗卢借此“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

到了拓跋什翼犍时,拓跋鲜卑已经有了明显的汉化特征。338年,拓跋什翼犍在繁峙(山西浑源)继位代王,开始学习中原制度,重用汉人燕风、许谦等,“始置百官,分掌众职”,“始制法律”。这标志着拓跋氏已经从一个部落联盟转为了国家组织,进入了文明时代。与此同时,鲜卑族也逐渐从游牧转为农耕,开始了定居生活。340年,拓跋什翼正式定都盛乐,修建宫殿。

代国建立后,度过了30年的稳定日子。直到376年,前秦的苻坚发兵20万进攻代国,拓跋什翼犍大败,逃往阴山之北,部落离散。之后,又遭到高车部族的袭击,“不得刍牧”。拓跋什翼犍又得不得退回漠南,被其子寔君所杀,代国灭亡。

二,重建代国,燕魏争霸

淝水之战后,前秦帝国宣告瓦解,前秦征服的部族纷纷谋求复国,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也在386年纠合旧部,在牛川(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联盟会议,重建代国,不久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当时,拓拔部周边强敌环绕,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有铁弗部,在漠北还兴起了高车、柔然等;在内部,叔父拓跋窟咄想夺取王位,阴谋作乱,又试图勾结外部。在这样危险的境地之下,拓跋珪只能选择和有时代联姻关系的慕容氏结盟。

386年,拓跋珪大败拓跋窟咄,局势稍安。随后,拓跋珪先后出征铁弗部,大破库草奚,西征高车,兼并贺兰、北伐柔然,基本统一了漠南地区。但拓跋氏的强盛对后燕又产生了威胁,两部的关系开始恶化,拓跋珪转而支持慕容永建立的“西燕”。394年,慕容垂消灭西燕,从此中原就进入燕魏争霸的局面中。

395年,慕容垂命令太子慕容宝统兵八万进攻拓跋氏。拓跋珪选择避其锋芒,远徙河南(内蒙古伊克昭盟)。慕容宝孤军深入,劳师远征,补给困难,最终选择撤退。在撤退时,拓跋珪则带领2万精锐起兵追击,在参合陂大败慕容宝,燕军精锐被消耗殆尽。396年,慕容垂又亲征拓跋、直扑云中,攻破平城(大同),拓跋珪同样选择“游击战”。不久,慕容垂病逝,拓跋珪则乘机反攻,攻取晋阳、中山、邺等名都重镇,占据河东、河北,于是后燕被拦腰截断,就只剩下辽河流域和山东半岛一带,不久就分裂为“北燕”和“南燕”。397年,拓跋珪灭后燕,也就基本统一了河东之地。

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史称魏道武帝。402年,关中建立起来的后秦派遣大军进攻拓跋氏,拓跋珪以汾水为防御线,据守险要,将后秦大军击败。拓跋珪不仅在军事上屡战屡胜,在内政上也是颇有建树。他仿照魏晋制度,建立了官僚体系;学习汉文化,命令朝野皆束发加帽;推广儒学,置五经博士,建立太学,收集图书,汇集平城;三教并行,营建佛寺。他还强制解散所有被征服的部落,使之全部归于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就让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失去了部族组织,很快就融入了汉民族的熔炉之中了。崔浩对其评价到:“太祖用漠北醇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自与羲农齐列。”

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让拓跋珪有了骄心,他开始滥杀功臣大将,先后诛杀了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409年,皇次子拓跋绍和近卫兵、宦官串通,将拓跋珪刺杀,一代雄主就这样去世了。

三,统一中原、饮马长江

北魏在统一了关东地区后,天下的局势还不容乐观。在南方,在刘裕的统治下,南朝兴起,强盛一时。就在411年,刘裕北伐,灭南燕,占据了山东半岛。不久,刘裕再次北伐,灭后秦,占据关中地区。在关西地区,还有大夏、北凉、西秦等比较有实力的割据政权。而漠北的柔然也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又一大劲敌。由于刘宋不断北伐,一时间全国局势演变为了宋魏对峙。

409年,拓跋珪被杀,其子拓跋嗣继位,史称明元帝。410年后,拓跋嗣几次亲征柔然,使得柔然基本归附,解决了后方之忧。422年,南朝雄主刘裕去世,拓跋嗣开始向刘宋发动了全面的进攻,夺取黄河南岸要地和山东青兖等地,辟地三百里,使得刘宋基本退回了淮河以南。423年,拓跋嗣带领大军亲征刘宋,积劳成疾而去世,他的宏图伟业就此中断。

423年,拓跋焘继位,这是北朝最杰出的皇帝之一。426年,大夏国的赫连勃勃去世,诸子相残,于是拓跋焘乘机进攻统万城。这座被赫连勃勃精心营造的“不坠之城”被北魏大军轻而易举就拿下了,夏王赫连昌被俘,大夏国灭亡,北魏占据关中之地。赫连昌之弟赫连定逃往平凉继位,最终在431年被吐谷浑击败,赫连定被生擒献于北魏。

拓跋焘进攻大夏之际,柔然也乘机进攻北魏。于是拓跋焘决定要给柔然以致命一击。429年,拓跋焘出兵几路翻越阴山,攻入柔然的核心区域,柔然可汗庭陷落。魏军又分兵搜讨,东至瀚海,西至张掖水,北越燕然山,使得漠北各部纷纷归附,多达三十余万落之多。不久,拓跋焘又出兵招降东部高车数十万落,将他们迁徙于漠南,为北魏保塞。从此之后,柔然走向了衰落,漠北各部均听命于北魏。

432年,拓跋焘出兵进攻北燕,北燕官员几次组织抵抗都遭到失败。北燕皇帝冯弘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投奔高句丽,北燕灭亡,北魏统一辽东。不久,冯弘也被高句丽长寿王杀死。

现在北方尚未被统一的就是北凉了。北凉国在大夏灭亡后就意识到北魏的强盛,于是被北魏称臣,但是北凉却暗中和柔然联盟。439年,拓跋焘亲征北凉,兵不血刃降服北凉诸镇,国君沮渠牧犍面缚出降,北凉灭亡,于是河西走廊全部纳入到了北魏的版图,于是整个北方宣告统一。

此时刘义隆也开始出师北伐,南北之争进入了高潮。430年,刘义隆北伐,但是遭到了北魏的强悍反击,金墉、洛阳、虎牢、滑台等地全部陷落。450年,刘义隆再次出兵北伐,进入了山东境内。但是拓跋焘马上反击,不仅击溃宋军,还乘机南征,大军长驱直入,饮马长江,准备一举拿下建康,统一天下。可是当时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气候,军中士卒多染,于是拓跋焘大肆掠杀而回,这次反击让刘义隆“仓皇北顾”,成为了“元嘉之治”的结束的一个标志。从此之后,北朝就在南北对峙中占据优势。

结语

拓跋鲜卑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情。它结束了十六国的混乱局面,使得北方重归统一;北魏君主都重视恢复经济,推行了均田制,抑制士族门阀,让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北魏历代君主都崇汉尊儒,在统一之后使得进入中原各大部落纷纷解散,融入了汉族之中,这为后来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门酒肉臭,“臭”的意思是香气?读懂背后真意才明白杜甫的深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门酒肉臭出自哪首诗,杜甫草堂柴门的意蕴,杜甫绝句表达情怀

    美丽的唐诗宋词,具有穿越历史长河的无穷魅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拥有无数的读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更是人人倒背如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出了穷人与富人的巨大悬殊,写出了苦与乐的两极分化,饱含血泪的笔触足以穿透人心。但对“朱门酒肉臭”一句的理解,历来却有着

  • 南北朝时期的版图变化:从地图看中国第二个大一统时代是如何到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十六国的局面南北朝的历史分为南北两个线索。首先来说北魏的统一。前秦灭亡后,鲜卑族的拓跋珪于386年在漠南建立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随后北魏不断扩展,于397年灭后燕、431年灭大夏、436年灭北燕、439年征服北凉,于是统一了北方。为了防止迁入中原的各民族反叛,北魏下令所有的部族组

  • 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世宗为何禁佛,评述周世宗毁佛运动,周世宗为什么毁佛

    一,灭佛的起因佛教从汉朝传播到了中国,那时候并未大规模传播。魏晋时期,由于天下大乱、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得以兴盛。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到达了极盛。南朝方面,刘宋有1913座寺庙,僧尼36000多人;到梁朝时期,寺庙到达2800多座,僧尼82700多人,就连梁武帝萧衍也信仰佛教。北朝方面更加

  • 隋朝人口达到了5500多万,为何唐朝用了100年才赶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再来看看唐朝。一直到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人口才超过了隋朝的峰值。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考证:唐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4800多万,总人口大概为6400万;到了755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5290多万,总人口大约为7400多万,这可能是唐朝人口的峰值。从唐朝建立到开

  • 魏征腰缠万贯,为何不敢乱花一分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征资料,魏征为什么受重用,魏征是善终吗

    其实,若将当时的银子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很容易看出当时的购买力。若按实物计算,唐朝贞观年间,1两银子是1000文铜钱,可以买200斗米,在唐玄宗时期,只能买100斗米,那今天呢?以普通大米2元一斤来算(10斗米为一石,唐朝一石是79.32公斤),贞观年间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345.6元。在初唐时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为何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媳杨氏,李世民与杨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他哥哥吗

    李世民纳了前齐王妃杨氏为妾,当时李元吉尸骨未寒,而杨氏和李元吉生的儿子也被李世民杀了,看到这一段历史记载,想必人人都是对李世民鄙夷至极的,毕竟这种事情,做得的确太绝了。除了李元吉以外,李世民其中一个支持李建成的堂兄小妾也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宫,就连魏徵都看不下去了,杀了大哥娶嫂子,杀了弟弟娶弟妹,自古以

  • 历史上的刘裕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有人把司马懿当成曹操时期的重要谋士,这也没有错。但是,这只说对了一半。什么是谋士?真正的谋士,其实都是给别人服务的。一个人只要完全变成给自己谋算,那就已经脱离了谋士的行列,变成野心家、阴谋家了。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人。司马懿通过和曹操的子孙打“太极”,最后使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获得了政权,

  • 46岁的杜甫,为了买酒喝四处赊账,却赊出了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杜甫为了借钱写下一首诗,杜甫穷困潦倒的一生,杜甫有哪些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

    杜甫还有首写喝酒的诗歌《曲江二首》,读来令人觉得非常心酸。曲江二首唐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首诗是公元758年,杜甫担任“左拾遗”的时候写下的,这个官职是一个谏官,并不受皇帝的重用,而且还可

  • 李渊被逼退位后,日子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是被逼退位的吗,李渊退位了干了些什么,李渊退位后又活了多少年

    显然的,这样的行为是颇受人们诟病的,但是李世民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将唐朝带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因此为人们所称颂。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对李世民的争议是非常之大的。当然,很多人关注这场政变的时候,最为好奇的则是李渊的状态,毕竟被自己的亲儿子所逼迫,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事实上,李渊也不是一

  • 孝文帝改革的确加速了北魏的灭亡,但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对孝文帝的改革的评价也是非常具有争议。大部分人对孝文帝的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社会进步,使得北魏更加强盛,加速了民族融合。同时,孝文帝改革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比较成功的、全面的改革,符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是历史的必然。肯定孝文帝改革的代表著作有肖黎的《魏孝文帝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