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61 更新时间:2024/1/21 20:00:36

一,灭佛的起因

佛教从汉朝传播到了中国,那时候并未大规模传播。魏晋时期,由于天下大乱、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得以兴盛。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到达了极盛。南朝方面,刘宋有1913座寺庙,僧尼36000多人;到梁朝时期,寺庙到达2800多座,僧尼82700多人,就连梁武帝萧衍也信仰佛教。北朝方面更加严重:北魏末期,北朝的寺庙有3万多座。在北周北齐时期,北朝的僧尼数量达到了300万,已经占据北方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著名的四大石窟就是在北朝开始开凿的。

龙门石窟

佛教的大规模发展,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机。首先带来的就是信仰危机。佛教在思想层面冲淡了中国的宗法观念。从刘宋开始,宗室的自相残杀屡见不鲜,将领的投敌数不胜数,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是有关系的。当时的刘勰、荀济等批判佛教:“入家而破家,使父子殊事,兄弟异法,遗弃二亲,孝道顿绝”,“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海内殺乱”。可以说,南北朝的社会动荡、政变不断,和佛教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在经济方面,南北朝佛教以寺院为中心,形成了寺院经济。寺院最早出现于东汉,当时佛教初来,国家就赠送一部分田园,作为寺庙僧尼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到了两晋时期,寺院垦殖土地,兼涉商利,从而形成经济实体。许多寺院僧尼凭借寺院经济而富裕起来,并且涉足商业、高利贷等行业。到了南北朝,统治阶层大规模向寺庙赠与土地,使得寺院经济急剧膨胀。如梁武帝时的建康有“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南京的寺庙

寺院经济的抨击,反过来又动摇了国家的根基。首先,寺院广占土地,也就加速了土地集中,加剧了社会矛盾;第二,寺院的僧人不需要缴纳赋税,也不需要承担徭役。许多百姓为了逃避服役,也就“假慕沙门,实避调役”“避役钟于百里,逋逃盈于寺庙”,使得国家控制的编户齐民减少。南梁因为武帝推崇佛教,使得“天下户口几亡其半”。北朝的僧尼更是达到了300万,占据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如此,国家的赋役收入,兵源都受到了影响;第三,僧尼还从事高利贷行业,寺院收债不顾水旱灾害强征勒索。有的欠债人虽已“偿利过本”,可是僧侣竟“翻改券契”,照旧催征。这些行为都加重了阶级矛盾。

本来佛教的教义是让信徒们甘于清苦,但是南北朝时期的僧尼早已腐化。在寺院中甚至出现有酿酒设备、藏匿妇女的窟室等,僧尼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虽然寺院广占土地,但是其劳动力却不全是僧尼。当时寺院具体参加劳作的人是佛图户,他们的地位等同于庄园经济上的佃户、奴婢。这些佛图户需要向寺庙缴纳“僧祇粟”,这些粮食本来是用来赈灾用的,但是往往被僧尼占为己有。支持佛教的统治者往往会赐给寺院大量的佛图户,其主要的来源是战争掠夺而来,或者将犯罪的人充作“佛图户”。寺院经济形成后,僧尼们也是一方大地主了。

二,太武灭佛和佛教的复兴

北朝时期,出现的第一次灭佛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灭佛事件,此次灭佛的原来带有许多的偶然性,因此影响并不深远,这里也大概介绍一下。

北魏建立初期,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也得到了支持。道武帝拓跋焘本人就善于用佛教收揽人心,他曾在平城建寺庙,令沙门开导民俗。拓跋焘上台后,重用汉族门阀崔浩,而崔浩信仰道教,在崔浩的影响下,拓跋焘开始对佛教加以限制。438年,拓跋焘下令50岁之下的僧尼,一概还俗,以充兵役。

北魏统一北方后,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并存,开始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起义。445年,卢水胡(匈奴的一支)人盖吴聚众起义,许多僧尼也加入了其中。446年,拓跋焘亲征盖吴起义后,驻跸长安,入佛寺,看到了寺庙中藏匿了许多兵器,也就是怀疑该寺庙和盖吴通谋,于是下令将该寺庙僧人全部杀灭。在没收寺庙财产时,又发现了寺庙中有酿酒工具,以及藏匿妇女的窟室,甚至还有许多州郡官员寄存的财物。于是太武帝就下令杀掉全国僧尼,毁掉所有寺庙。这件事被称为“太武灭佛”。

后来,北方的道教领袖寇谦之病死,而崔浩也因事被杀,于是禁止佛教禁令就开始松弛了,佛教开始恢复起来。文成帝时期,佛教禁令解除,并且将重用沙门为国师,开始开凿云冈石窟。此后,佛教就迅速发展起来。孝文帝时期,全国僧尼数量已经达到了200万。

云冈石窟

北魏灭亡后,北方分裂为高氏王朝和宇文王朝。高氏王朝占据肥沃的华北平原,户籍人口达到了2000多万。而佛教在高氏王朝的发展也是一帆风顺,北齐的皇帝都十分信仰佛教,例如文宣帝于晚年更到辽阳甘露寺,深居禅观,不理政务。北齐后期的寺庙多达4万所,僧尼达到了200万人,占据了户籍人口的十分之一。

宇文泰也比较崇尚佛教,尝命沙门昙显等依经撰《菩萨藏众经要》及《百二十法门》。当然,由于关西地区土地贫瘠,人口远不如华北平原,使得北周的佛教没有北齐昌盛。在宇文泰得到了益州、荆州之地后,已经占据一半的天下,此时境内的僧尼数量也到达了100万,寺庙超过1万座。

三,周武灭佛

北周的佛教虽然昌盛,但是地位是不及儒学和道教的。567年,有人上书建议灭佛,于是当时的掌权者宇文护召集百官僧道进行讨论,先后讨论了四次,但是没有结果,但是最终确立了道教高于佛教的原则。573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也召集百官僧道讨论三次,最终定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佛教的地位在北周下降,这就为后来的灭佛埋下了伏笔。

宇文邕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上台之后的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企图统一全国。但是在三国对峙中,北周的面积虽然是最大的,但是人口却是最少的,因此兵源和财政收入也是最好的。为了能够增强国家的实力,宇文邕只能向佛教开刀,也就是“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北周武帝

574年,宇文邕正式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也就是宇文邕不仅要灭佛,还要灭道。命令下达后,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这给北周增加了100万的劳动力。577年,北周灭北齐,宇文邕又将灭佛政策推广到整个北方,使得北齐的200万僧尼被迫还俗。此后的北周,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财力充足,兵强马壮,可以说是真正的强国了。可惜宇文邕不久就去世了,他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愿望。

周武帝灭佛,使得一大批僧尼逃到了南陈,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北齐僧昙迁、靖嵩等三百余人迁徙到了江东,他们成为了法相宗之先驱。又比如智凯亦因灭佛南下,奠定了天台宗的基础。

580年,杨坚执政,又重新恢复了佛教。此后的隋唐两代,佛教又发展到了比较繁荣的阶段。但是隋朝的僧尼总人口不过24万,唐朝僧尼总人口不过26万,比起北朝300万的数据来说,已经是微不足道了。隋唐时期的佛教已经不能动摇国家政权,他们已经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北周武帝灭佛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更多文章

  • 隋朝人口达到了5500多万,为何唐朝用了100年才赶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再来看看唐朝。一直到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人口才超过了隋朝的峰值。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考证:唐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4800多万,总人口大概为6400万;到了755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5290多万,总人口大约为7400多万,这可能是唐朝人口的峰值。从唐朝建立到开

  • 魏征腰缠万贯,为何不敢乱花一分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征资料,魏征为什么受重用,魏征是善终吗

    其实,若将当时的银子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很容易看出当时的购买力。若按实物计算,唐朝贞观年间,1两银子是1000文铜钱,可以买200斗米,在唐玄宗时期,只能买100斗米,那今天呢?以普通大米2元一斤来算(10斗米为一石,唐朝一石是79.32公斤),贞观年间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345.6元。在初唐时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为何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媳杨氏,李世民与杨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他哥哥吗

    李世民纳了前齐王妃杨氏为妾,当时李元吉尸骨未寒,而杨氏和李元吉生的儿子也被李世民杀了,看到这一段历史记载,想必人人都是对李世民鄙夷至极的,毕竟这种事情,做得的确太绝了。除了李元吉以外,李世民其中一个支持李建成的堂兄小妾也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宫,就连魏徵都看不下去了,杀了大哥娶嫂子,杀了弟弟娶弟妹,自古以

  • 历史上的刘裕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有人把司马懿当成曹操时期的重要谋士,这也没有错。但是,这只说对了一半。什么是谋士?真正的谋士,其实都是给别人服务的。一个人只要完全变成给自己谋算,那就已经脱离了谋士的行列,变成野心家、阴谋家了。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人。司马懿通过和曹操的子孙打“太极”,最后使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获得了政权,

  • 46岁的杜甫,为了买酒喝四处赊账,却赊出了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杜甫为了借钱写下一首诗,杜甫穷困潦倒的一生,杜甫有哪些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

    杜甫还有首写喝酒的诗歌《曲江二首》,读来令人觉得非常心酸。曲江二首唐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首诗是公元758年,杜甫担任“左拾遗”的时候写下的,这个官职是一个谏官,并不受皇帝的重用,而且还可

  • 李渊被逼退位后,日子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是被逼退位的吗,李渊退位了干了些什么,李渊退位后又活了多少年

    显然的,这样的行为是颇受人们诟病的,但是李世民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将唐朝带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因此为人们所称颂。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对李世民的争议是非常之大的。当然,很多人关注这场政变的时候,最为好奇的则是李渊的状态,毕竟被自己的亲儿子所逼迫,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事实上,李渊也不是一

  • 孝文帝改革的确加速了北魏的灭亡,但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对孝文帝的改革的评价也是非常具有争议。大部分人对孝文帝的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社会进步,使得北魏更加强盛,加速了民族融合。同时,孝文帝改革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比较成功的、全面的改革,符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是历史的必然。肯定孝文帝改革的代表著作有肖黎的《魏孝文帝评传》

  •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改变大唐国运:李世民能赢,全靠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对唐朝的影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史书怎么记载,李世民什么时候发生玄武门之变

    当时李建成已为太子多年,根基非常之深,在东宫也拥有自己的智囊幕僚。但是昔时李世民虽为秦王,但是他的权力确实远高于其他诸王。洛阳之战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将军”,并允许开“天策府”,自行招募任命官属,与此同时,李世民还担任着大唐最为重要的尚书令官职。他的种种特权,可以说已经等同或者超越了太子的很多权限

  • 十六国时期,北方陷入了战乱,东晋为什么不能实现大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晋十六国讲解,东晋十六国的统治范围,东晋十六国真实情况

    从西晋以来,北方爆发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而南方则相对比较安定,于是大量的北方百姓选择南迁。根据谭其骧等人的推测,当时选择南迁的户籍人口大约有90万。而西晋皇室以及世家大族也纷纷南下,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大量的人口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

  • 杨广的陵墓为何会如此寒碜?甚至连专家都感觉非常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广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杨广陵墓在哪儿,杨广老婆全部图片

    但跟随杨广的都是关中的卫士,他们因怀念家乡,纷纷选择了逃亡。而此时,元礼、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的思乡之情,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了兵变。杨广听闻后,本想逃走,但不幸还是被抓了,最终被缢死,时年五十岁。作为亡国之君,他的墓葬一直为后人所关注。根据史料,由于事发突然,当时的萧皇后只得和宫人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