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门酒肉臭,“臭”的意思是香气?读懂背后真意才明白杜甫的深刻

朱门酒肉臭,“臭”的意思是香气?读懂背后真意才明白杜甫的深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1 更新时间:2024/2/27 12:48:49

美丽的唐诗宋词,具有穿越历史长河的无穷魅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拥有无数的读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更是人人倒背如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出了穷人与富人的巨大悬殊,写出了苦与乐的两极分化,饱含血泪的笔触足以穿透人心。

但对“朱门酒肉臭”一句的理解,历来却有着诸多的争议,“臭”的意思究竟是“臭味”还是“香味”,两种解释都有何渊源,哪种解释才更符合杜甫的本意呢?

“朱门酒肉臭”的出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出自杜甫的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言志,歌咏言”,杜甫的一生非常坎坷,从他的诗歌中便可以感受到他人生所受的诸多苦难。天宝十四年,在长安漂泊了十年的杜甫,终于被授予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八品小官,主要负责看管兵甲器仗,这一年,杜甫已经44岁。

这一年的十月份,杜甫向朝廷请假离开长安,去探望远在奉先(陕西蒲城)的妻子和孩子。诗人一路上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社会的动荡,而最高统治者唐玄宗还带着自己的宠妃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宴饮玩乐。

为了生活,杜甫独自在长安奋斗,将妻子儿女都抛在了奉先县,老妻幼子,无依无靠,一想到妻儿每天都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杜甫就非常忧心。在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古代,杜甫要回一趟家非常困难,他爬山涉水,过江渡河,终于回到了家里。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一进家门,杜甫就听到了阵阵的撕心裂肺的哭声,原来杜甫的小儿子已经因为没有吃的,被活活饿死了。如此惨状,连邻居们都跟着呜咽泪流,杜甫心里更是无比惭愧,一个做父亲的人,竟然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孩子,没有能力给自己的孩子弄到饭吃。

杜甫好歹还是一个小官,可以享有不服兵役、不交租纳税的特权,然而杜甫家的情况已经如此糟糕,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只有更加难过,失去土地的农民背井离乡,守卫边疆的士兵缺衣少食,在国家多灾多难的动荡时刻,没有一个人的日子是好过的。

百姓们过着食不果腹的贫困凄惨生活,统治阶级却一如既往的浮华奢侈,皇宫中用的是金盘宝器,穿的是貂鼠皮袄,吃的是驼蹄羹汤、美味珍馐,朱弦玉管一起演奏,如仙子般的美人翩翩起舞。

君臣的耽于享乐,百姓的生活艰难,一个在酒池肉林的天堂,一个在饿殍遍野的地狱,两种世界,一乐一苦,这种社会的鲜明对比,阶层的巨大悬殊,终于让杜甫悲愤地大声疾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人家的酒肉多的吃不完,都放的腐败发臭了,紧隔着几步之外的大路上,却到处是那些冻死饿死还没有人埋葬的穷人尸骨。

“朱门酒肉臭”的两种解释

对“朱门酒肉臭”一句的争议,主要是在“臭”字上,第一种解释认为,“臭”字应该读xiù,意思是香味、气味。第二种解释认为,“臭”字读chòu,就是现在大多人所理解的臭味之意。

两种读法,两种解释,究竟哪种才是对的,哪种理解更符合杜甫的本意呢?

“臭”字读xiù,理解成香气,全句的意思就是:“贵族人家里的酒肉散发着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冻饿而死”。这种读法和解释也是有依据的,《周易》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同心协力的两个人,他们的力量可以斩断坚硬的金属,同心同德的两个人说出的话,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其臭如兰”中的“臭”字就是“香气”的意思。初唐骆宾王《咏怀》中也有此用法:“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臭”字读chòu,意思是臭味,全句的意思就是:“贵族人家里的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这个解释也有出处和典故,《孟子·梁惠王》中写道:“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孟子在这里用肥肉、肥马和饥民、饿殍相对比,已经有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雏形。

孙子新书》:“楚庄攻宋,厨有臭肉,尊有败酒,而三军有饥色。”这里已经明确地提出了臭肉一词,杜甫是诗歌的集大成者,胸中读了百卷书,最善于引经据典、活学活用,面对小儿子被饿死的人间惨剧,怀着对贫富差距的满腔悲愤,化用典故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自然是水到渠成。

杜甫晚年写的《驱竖子摘苍耳》中也有:“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富人家的厨房里堆满了肉,放的臭了不能食用,“臭”字的意思是“秽恶之气”,与“朱门酒肉臭”的意思一致。

结合全篇来看,“朱门酒肉臭”理解成“臭味”确实比理解成“香味”更妥当,“富贵人家的酒肉散发出香气”,只是非常平淡普通的一句对富贵人家生活情形的描写,远远没有“富贵人家的酒肉放得臭了”来得深刻,酒肉多得都放臭了,看起来是夸张的说法,实际上却是富贵人家奢侈生活的真实揭露。

殷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林,长夜饮宴,杜甫的“朱门酒肉臭”,揭露的正是统治阶级这种生活的极其荒淫、极端奢侈,令人触目惊心。“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刻的批判性,才会让“朱门酒肉臭”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是时代最真实的见证,他写下这首诗歌的同一年,便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更多文章

  • 南北朝时期的版图变化:从地图看中国第二个大一统时代是如何到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十六国的局面南北朝的历史分为南北两个线索。首先来说北魏的统一。前秦灭亡后,鲜卑族的拓跋珪于386年在漠南建立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随后北魏不断扩展,于397年灭后燕、431年灭大夏、436年灭北燕、439年征服北凉,于是统一了北方。为了防止迁入中原的各民族反叛,北魏下令所有的部族组

  • 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世宗为何禁佛,评述周世宗毁佛运动,周世宗为什么毁佛

    一,灭佛的起因佛教从汉朝传播到了中国,那时候并未大规模传播。魏晋时期,由于天下大乱、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得以兴盛。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到达了极盛。南朝方面,刘宋有1913座寺庙,僧尼36000多人;到梁朝时期,寺庙到达2800多座,僧尼82700多人,就连梁武帝萧衍也信仰佛教。北朝方面更加

  • 隋朝人口达到了5500多万,为何唐朝用了100年才赶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再来看看唐朝。一直到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人口才超过了隋朝的峰值。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考证:唐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4800多万,总人口大概为6400万;到了755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5290多万,总人口大约为7400多万,这可能是唐朝人口的峰值。从唐朝建立到开

  • 魏征腰缠万贯,为何不敢乱花一分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征资料,魏征为什么受重用,魏征是善终吗

    其实,若将当时的银子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很容易看出当时的购买力。若按实物计算,唐朝贞观年间,1两银子是1000文铜钱,可以买200斗米,在唐玄宗时期,只能买100斗米,那今天呢?以普通大米2元一斤来算(10斗米为一石,唐朝一石是79.32公斤),贞观年间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345.6元。在初唐时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为何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媳杨氏,李世民与杨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他哥哥吗

    李世民纳了前齐王妃杨氏为妾,当时李元吉尸骨未寒,而杨氏和李元吉生的儿子也被李世民杀了,看到这一段历史记载,想必人人都是对李世民鄙夷至极的,毕竟这种事情,做得的确太绝了。除了李元吉以外,李世民其中一个支持李建成的堂兄小妾也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宫,就连魏徵都看不下去了,杀了大哥娶嫂子,杀了弟弟娶弟妹,自古以

  • 历史上的刘裕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有人把司马懿当成曹操时期的重要谋士,这也没有错。但是,这只说对了一半。什么是谋士?真正的谋士,其实都是给别人服务的。一个人只要完全变成给自己谋算,那就已经脱离了谋士的行列,变成野心家、阴谋家了。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人。司马懿通过和曹操的子孙打“太极”,最后使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获得了政权,

  • 46岁的杜甫,为了买酒喝四处赊账,却赊出了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杜甫为了借钱写下一首诗,杜甫穷困潦倒的一生,杜甫有哪些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

    杜甫还有首写喝酒的诗歌《曲江二首》,读来令人觉得非常心酸。曲江二首唐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首诗是公元758年,杜甫担任“左拾遗”的时候写下的,这个官职是一个谏官,并不受皇帝的重用,而且还可

  • 李渊被逼退位后,日子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是被逼退位的吗,李渊退位了干了些什么,李渊退位后又活了多少年

    显然的,这样的行为是颇受人们诟病的,但是李世民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将唐朝带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因此为人们所称颂。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对李世民的争议是非常之大的。当然,很多人关注这场政变的时候,最为好奇的则是李渊的状态,毕竟被自己的亲儿子所逼迫,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事实上,李渊也不是一

  • 孝文帝改革的确加速了北魏的灭亡,但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对孝文帝的改革的评价也是非常具有争议。大部分人对孝文帝的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社会进步,使得北魏更加强盛,加速了民族融合。同时,孝文帝改革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比较成功的、全面的改革,符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是历史的必然。肯定孝文帝改革的代表著作有肖黎的《魏孝文帝评传》

  •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改变大唐国运:李世民能赢,全靠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对唐朝的影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史书怎么记载,李世民什么时候发生玄武门之变

    当时李建成已为太子多年,根基非常之深,在东宫也拥有自己的智囊幕僚。但是昔时李世民虽为秦王,但是他的权力确实远高于其他诸王。洛阳之战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将军”,并允许开“天策府”,自行招募任命官属,与此同时,李世民还担任着大唐最为重要的尚书令官职。他的种种特权,可以说已经等同或者超越了太子的很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