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广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诉你真实的情况

杨广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诉你真实的情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543 更新时间:2024/1/10 7:44:19

一,关于统一南北和对外征战

秦始皇隋炀帝还有一个十分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喜欢征战。但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打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南征百越,一场是北击匈奴,都取得了胜利。杨广则不同,他几乎把周边国家都打了一个遍,但是胜率比较惨,可以说是穷兵黩武。

首先,统一江山,指的是589年,隋朝灭南陈。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统一全国的计划,是由隋文帝一手计划、准备和实施的,而杨广只是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另外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隋唐五代史》说“杨广虽为元帅,但是缺乏军事经验……军中大事,都取决于高颎、王韶二人”。很明显,这次统一战争,是隋文帝的策划,由高颎、王韶二人具体执行,至于杨广只是挂一个空头名衔。

隋朝统一之后,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突厥。隋文帝在583年下令对突厥进行了反击,当年突厥40万大军南下,隋文帝派遣八路大军御敌,其中并没有杨广在。此次出征,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逃遁。此后,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隋文帝则挑起突厥内斗,坐收渔翁之利。杨广继位后,和东突厥的关系迅速恶化。615年,杨广避暑汾阳宮,被始毕可汗的数十万铁骑包围,成为隋朝版的“白登山之围”。之后“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凌中夏”。

陈朝灭亡后,杨广翻遍典籍,给陈后主找了“炀”这个谥号,来形容陈后主的昏庸。没想到最后自己用上了

吐谷浑是鲜卑族在青海建立的一个政权。隋朝初期,吐谷浑多次进攻隋朝,均被击败。隋朝统一后,吐谷浑震惧请和。杨广继位后,为了打通到西域的交通,发动了吐谷浑的灭国战争,设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中西海、河源位于青海内部,是中央王朝首次在此设立机构。这是杨广在开疆拓土方面唯一的功绩。7年后,隋朝灭亡,吐谷浑复国,青海再次失去。

对于高句丽的战争,可以算是杨广最大的败笔之一。611年,杨广集中113万军队,号称200万,开始第一次出征,加上后勤,这次出征的人数总共达到了340万。然而,杨广并不想给前线将领自主权,非要遥控军队,导致第一次出征就惨败,一共损失了30万军队。613年,又发动第二次东征,因为国内出现叛变而撤兵。614年,又准备第三次东征,进行了空前的徭役征伐,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

综上所述,杨广在武功方面,除了灭吐谷浑值得称赞之外,其他都是不值一提。尤其是对高句丽的战争,不仅没有取得胜利,反而因为穷兵黩武拖垮了整个帝国。从以上内容来看,他对行军打仗几乎是一窍不通,也就是好大喜功,希望自己成为秦皇汉武,然而他没有这样的资格。

二,大兴土木,拖垮了整个帝国

秦始皇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大兴土木,他修建长城、驰道、阿旁宫、郑国渠、灵渠等,对民力的消耗是空前的,但是没有绝后,因为有杨广。杨广修建的功臣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他开凿运河、修建长城,营建东都,修补长城,制造龙舟,每一项都是超级工程。

先来说说开凿运河吧。大运河,主要是由四段组成,分别是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其中邗沟最早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开通,战国时期的魏国开通了鸿沟,沟通了淮河和黄河水系;曹魏时期又开通了白沟,开始把黄河和海河水系联系在一起。在隋朝之前,大运河的雏形基本已经形成。

隋朝主要是将这些运河疏通,并连接在一起。隋文帝时期就开通了广通渠(永济渠)、槽渠、山阳渎(邗沟)。隋炀帝只是继承隋文帝的事业,山阳渎、永济渠都是在隋炀帝时期完工,而通济渠、江南运河是隋炀帝新开凿的。总结起来,隋炀帝开凿运河有功,但是不能把功劳全算在他身上。

另外,其他人开凿运河都是有合理的计划,因此也没有出现大规模民变。然而,隋炀帝开凿运河,工程量不一定比前人大,但是造成的社会动荡却是空前的。主要是隋炀帝用功太极,用人耗费太多。一条通济渠,短短5个月就被开凿出来,放在今天也几乎是不可能的。隋隋炀帝开凿运河,前后动用的民力超过360万。

然而,杨广开凿的运河,在隋朝末年就已经淤塞。唐朝建立后,又对运河进行了艰苦不懈的疏浚、修整和开凿,其中包括四疏汴渠,五浚山阳渎(邗沟),三治江南运河等,最终才让运河发挥出了航运价值。把唐朝经济的繁荣归结为杨广,是对唐代皇帝励精图治的否定,也是对历史的无知。

配套运河的制造龙舟以及战船。他命令江南制造数万只龙船,这些船只行走在江上,需要8万多船工。另外制造战船主要是为了东征高句丽。第一次东征,仅仅莱口就要造船300艘,为了赶工期,官方强迫工匠日夜站在水中工作,甚至三成到四成的工匠死亡。

隋末局势

杨广修建东都、驰道、长城的工程量都十分巨大,如修建长城就发动了大约150万的民力,大约有一半因为饥寒而死亡。杨广大兴土木,完全忽视了国力的承受范围,最终耗尽了民力。大兴土木,导致农业生产破坏,灾荒多次发生。同样是大兴土木,杨广没有资格和秦始皇比。杨广上台时期,留给他的是空前的“开皇盛世”,然而他只用14年就把盛世玩到了天下大乱,可以算是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

三,科举制是杨广创立的?

前面说的对外征战,开疆扩土,大兴土木都主要是政治方面,而这里主要讲文化方面。为什么不讲经济方面呢?因为他在经济上毫无建树。某些网友认为:杨广创造了科举制,影响千秋万代,配得上千古一帝。这样的言论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现在我就来说说科举制的事情。

科举考试就是一种依据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中国最早的考试选拔,可以追溯到汉朝的对策、试经,因此部分人认为科举制萌芽于汉朝。但是考试制度并非就是科举制。按照公认的说法,科举制必须有两个特点:(1)投牒自应。也就是士人可以自由报名,不需要官员推荐;(2)是考试定期举行,成为定制;

察举制

整个隋朝分科选举一共三次,分别是:(1)589年,隋文帝诏诸州举贡士人按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分别荐进;(2)607年、杨广诏令荐人,分为十科;(3)609年,又诏诸州荐人,分为四科。从这里的“荐人”来看,隋朝的三次选拔人才都是皇帝临时命令,并且由地方官员推举。因此,这并非是科举制,实际上还是察举制。况且,隋朝三次分科选举的规模都十分有限,人数相当少,对全国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许多学者认为,科举制的真正产生是在唐朝。唐高祖李渊在621年诏令“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这里的“每年十月”,就固定了考试的时间,其中规定先在州、县地方预试,再到中央考试,这就是科举的基本程序。622年,又规定士人可以“投碟自应”,就算是寒门,也可以“自举”、“自进”。这其实才标志着科举制正式产生。

这样说来,杨广在科举方面就几乎没有任何贡献了,他实行了两次察举制。那么这样算下啦,他在文化上的贡献也几乎可以忽略的。当然,杨广本人具有几分才华,他写下了45首诗歌,其中《野望》最佳,其言“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不过这首诗也正好是隋朝灭亡的预兆。不过他的才华和李煜、宋徽宗等亡国之君相比,也不算什么。

综上所述,杨广自己的目标的确是想成为“千古一帝”,他大兴土木,穷兵黩武都是为了向这个方向前进。但是,他没有成为千古一帝的能力,最终成为亡国之君。他在开凿运河方面的确有一定的历史功绩,但是不应该过分夸大。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早已盖棺定论,我们没必要标新立异,另立新说,为之翻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渊嫌状元太丑取消录取资格,状元撞柱而亡,被后世铭记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初状元李渊,李渊历史评价,李渊历史上有多厉害

    故事发生在武德(唐高祖年号)年间,钟馗自小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文韬武略那是样样精通。有此等才华,有正当朝廷用人之际,他的老师认为他必定榜上有名。于是,在京城开考之际,钟馗便和同乡的考生一起进京赶考。在参加考试之前还发生了一则小事。 就说钟馗客栈在准备科举之时,因心中不安,学不进,便决定出门走走散

  • 集恩宠于一身的太平公主,为何没能像武则天一样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平公主和武则天的爱恨情仇,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评价,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不和吗

    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过太平公主的名字,据说,她的本名叫李令月。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甚至,仗着父母兄长的宠爱,一时间权倾朝野,被大家誉为最有可能成为第二位女帝的女性。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太平公主,一生几乎享尽了荣华富贵。但是,不幸的是,太平公主一生并不太平,她的身体里流动着母亲那股“不安

  • 李世民一箭已经把李建成射杀了,为什么还将他的头颅砍下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真的杀了李建成吗,李世民自己动手杀李建成吗,李世民为什么割李建成头颅

    “斩首示众,方能震慑人心”。正是李建成的首级再加上李渊手敕朝廷命令,才让正在猛烈围攻玄武门的东宫兵马顿时失去了斗志,然后放下了武器就地投降。所以,这是不得不为。敌首领的首级,在关键时刻可以瓦解敌方阵营,可抵得十万兵,这是非砍不可的。玄武门事变,既是政变,也是一场唐朝版的特种突袭作战行动。武德九年六月

  • 中国古代盛世的巅峰——开元盛世,竟然是一个饥饿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开元盛世是中国最好的盛世吗,中国古代史开元盛世,历史上真实的开元盛世

    一,唐玄宗的从明君到昏君712年,唐玄宗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此时的唐玄宗,意气风发,以太宗作为榜样,励精图治,虚怀纳谏。此时的唐朝,经过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时代的稳定发展,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财富。开元时代的唐玄宗并非守成之君,而是一位开拓之君。他上台后,颁布一系列的新政,让唐朝迅速进入了繁荣状态。在用人方

  • 唐朝到末期还控制着东北?谭其骧的地图错的实在太离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鼎盛时期真正地图,谭其骧绘制的唐朝地图高清,谭其骧的历史地图准确性如何

    辽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央王朝控制东北地区的跳板,如果辽东都丢失了,那么控制东北就是不可能的。唐朝建立之前,辽东已经被高句丽控制了几百年了。隋朝先后发动了四次东征,都未能击败高句丽。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和唐高宗的多次出兵,终于在公元668年灭高句丽。670年,唐朝在高句丽之地设置了安东都护府,成为了唐朝

  • 1200年后,他是李白之外唯一敢仗剑天涯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白一生的三件事,李白人生经历大揭秘,他在唐朝名气比不上李白

    然而,千百年来,再无第二个李白。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晚唐的诗人因为家国动乱,诗风都染上了一层悲伤。仗剑天涯,笑看世间的风采难以再现。1200年后,有一人或许有太白仗剑走天涯之风骨。他就是中国武侠电影导演的开山人,胡金铨。很多年轻的朋友也许不认识,也许忍不住地说“一个导演怎么有李白之风采?这样说简直是侮

  • 拓跋鲜卑的崛起:统一北方,崇汉尊儒,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一,拓跋西迁,盘踞漠南鲜卑族,最早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因为地处于匈奴东方,因而被称为“东胡”。东汉时期,鲜卑强大起来,驱逐了北匈奴,占据了漠北。西晋时期,鲜卑族的慕容氏、段氏和宇文氏在辽河流域割据,其中慕容鲜卑建立了“五燕”政权,还有一支慕容鲜卑迁徙到了青海,建立了吐谷浑王国。拓跋鲜卑,最早居住在大

  • 朱门酒肉臭,“臭”的意思是香气?读懂背后真意才明白杜甫的深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门酒肉臭出自哪首诗,杜甫草堂柴门的意蕴,杜甫绝句表达情怀

    美丽的唐诗宋词,具有穿越历史长河的无穷魅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拥有无数的读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更是人人倒背如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出了穷人与富人的巨大悬殊,写出了苦与乐的两极分化,饱含血泪的笔触足以穿透人心。但对“朱门酒肉臭”一句的理解,历来却有着

  • 南北朝时期的版图变化:从地图看中国第二个大一统时代是如何到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十六国的局面南北朝的历史分为南北两个线索。首先来说北魏的统一。前秦灭亡后,鲜卑族的拓跋珪于386年在漠南建立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随后北魏不断扩展,于397年灭后燕、431年灭大夏、436年灭北燕、439年征服北凉,于是统一了北方。为了防止迁入中原的各民族反叛,北魏下令所有的部族组

  • 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世宗为何禁佛,评述周世宗毁佛运动,周世宗为什么毁佛

    一,灭佛的起因佛教从汉朝传播到了中国,那时候并未大规模传播。魏晋时期,由于天下大乱、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得以兴盛。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到达了极盛。南朝方面,刘宋有1913座寺庙,僧尼36000多人;到梁朝时期,寺庙到达2800多座,僧尼82700多人,就连梁武帝萧衍也信仰佛教。北朝方面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