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盛世的巅峰——开元盛世,竟然是一个饥饿的盛世

中国古代盛世的巅峰——开元盛世,竟然是一个饥饿的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209 更新时间:2024/2/6 12:38:24

一,唐玄宗的从明君到昏君

712年,唐玄宗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此时的唐玄宗,意气风发,以太宗作为榜样,励精图治,虚怀纳谏。此时的唐朝,经过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时代的稳定发展,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财富。开元时代的唐玄宗并非守成之君,而是一位开拓之君。他上台后,颁布一系列的新政,让唐朝迅速进入了繁荣状态。

在用人方面,唐玄宗重用贤才,虚怀纳谏,挖掘除了不少的栋梁之材。开元年间,先后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等为相,他们都通晓治国方略,是的朝廷总体上保持生机、充满清明之气。

在吏治上,进行了全面的整顿,精简机构,裁减冗官,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巡查。恢复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让朝廷的大事能够得以公开讨论。唐玄宗还多次亲自考核县令,了解地方民情。

唐玄宗的这些措施的确推动了唐朝的繁荣。不过,当唐玄宗到达了60岁的时候,他开始享受了。735年,精通权谋之术的李林甫成功当上的宰相,这是唐朝朝政变坏的起点。742年,唐玄宗改元为天宝,这个改元,说明唐玄宗进取之心已经停止,开始坐享其成了。此后,他将国家大政交给了李林甫,自己则享乐。《资治通鉴》说他“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

李林甫掌权后,屡兴大狱,剪除异己,许多正直之人遭到大难,天下似乎成为了李林甫的天下。为了防止边疆的武将凭借军功入朝为相,于是重用高仙芝、哥舒翰等蕃将为节度使,认为这些蕃将不懂朝廷礼仪,不懂典章制度,自然无法入朝为相,也就无法和自己争圈。此举,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不可一世的李林甫在753年被杨国忠取代。早在745年,杨国忠的从妹杨玉环被册为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成为宰相,身兼40余职。杨国忠专权误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对南诏等两次发动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些都给唐朝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杨国忠家族的奢侈享乐,带动了整个官场的腐败之风,开元年间那种提倡节俭的好风气一去不复返了。

753年,关中发生了严重的水灾,杨国忠却百般隐匿,朝廷上的百官都是“报喜不报忧”。唐玄宗不知道,自己的享乐正在腐蚀唐朝这个巨型的战舰。755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途经关中时,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警句。

二,天下户口逃亡一半,是盛世还是末世?

唐玄宗时期的经济是十分繁荣的。根据统计,唐玄宗时期的耕地面积达到了6.6亿亩。当时南方得到了全面开发,“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当时已经推广了更加先进的曲辕犁,耕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唐玄宗鼓励水利修建,大兴屯田,是的全国粮仓堆满粮食。在商业方面,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城市繁荣,出现了柜坊、邸店等具有金融性质的新机构。在手工业方面,唐朝的茶叶、瓷器、唐三彩远销欧亚非。

不过,这一切的财富,基本都是属于少数的贵族、官僚和商人的,对于全国90%以上的农民来说,能够吃饱饭就是最大的追求了,甚至连吃饱都成问题。国家富裕了,贫富差距却拉大了。

在唐朝前期,国家实行了兵农合一的制度: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为均田制;农民需要为国家提供租调,以及服兵役,在没有战争时候,农民可以用钱代役。实际上就是农民不仅需要缴纳田租、户税,还要当兵打仗。在唐朝初期,这种兵农合一的府兵制既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拥有,还减少了军费支出,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这种制度,是建立在对农民极大的剥削基础上的。当政局稳定后,农民就不愿意在当兵府之民。随着人口的增加,国家掌握的土地也急剧减少,这也使得农民得到的土地份额远远不足。按照规定,每户应该可以得到土地120亩,但是到唐高宗时期,基本都只能得到一半。在人口密集地区,有的人家的土地不足5亩。但是,这个租庸调却是要按照足额的数量收的,因此农民并没有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反而变得更加贫困了。

从唐高宗时代开始,农民越来越多选择了逃亡以避赋税。到了武则天时期,“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这绝不是夸张之语。这些逃亡的农民被称为客户,还有直接逃入山林,沦落为盗了。唐朝的办法就是搜查人口,也就是括户。721年,唐玄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括户,搜查出客户80万户。政府对这些客户要征收赋税。开元二十四年《听逃亡归首敕》还说“黎氓失业,户口凋零”。

根据统计,745年,唐朝的户数918万,其中不课户就占据了388万户。当年的户籍人口5288万,其中不课的人口就有4500多万。这些所谓的“不课户”就是不缴纳赋税之人,他们主要是部曲、奴婢以及逃亡的农民等组成。

课户不断减少,势必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开元年间,省内官有2600多人,是贞观年间的四倍。全国的文武品官有18000多人,加上各种小吏,就达到了36万人。如此庞杂的官僚系统,必须要巨大的财政来供养,于是唐玄宗在租庸调之外,又新增加了地税和户税,这些税收是课户和非课户都要征收的,这无疑是加重了下层百姓的负担。

农民起义,是一个王朝危机的表现。早在653年,唐朝就开始爆发了农民起义,人数发展到了万人。唐玄宗时期,地方的农民起义已经开始增加,如715年,相州被崔子嵓攻陷;738年,歙州婺源爆发了洪贞起义;744年,有吴令光进攻温州、台州、明州的起义。这个所谓的盛世,四处埋藏危机。

三,开疆拓土还是藩镇割据?节度使的疑问

我们说开元盛世,总是忘不了说它的疆域,以及对外的赫赫战功。唐玄宗时期,后突厥汗国瓦解,北方边界开始稳定下来。唐朝也得以释放巨大的边防压力,开始四面出击。唐玄宗时代,唐朝灭突骑施汗国,重新控制了伊犁河流域,唐朝又重新在碎叶城驻扎军队。在东北,契丹、奚、渤海、室韦、靺鞨等都不敢对唐发动战争,只能接受唐朝的封号。此时的唐朝,唯有阿拉伯帝国能与之争锋。

然而,唐朝的开疆拓土却花了太大的代价。由于农民不断逃亡,府兵制到了唐玄宗时期已经名存实亡。为此,唐玄宗推行了募兵制,招募正规军驻扎边疆。好处是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弊端就是增加了军费支出,以及造成了内部的空虚。

唐朝前期,天下军府有三分之一设置在关中地区,可以有效巩固中央的防御,这是唐朝能够统治天下的最重要的筹码。府兵制衰落后,关中防务空虚。唐玄宗曾招募12万官宦子弟到关中驻守,然而这些人训练又够,战斗力低,难以御敌。

唐玄宗时期的主要军队还是集中于边疆地区。他在边疆设立了10大军镇,以节度使长期统辖。节度使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不仅能够在军镇自由招兵,还控制地方财政,并且可以自由开战。这些节度使,表面上是唐朝的将军,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节度使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战功,就总是试图对外发动战争。如此,我们看到唐朝不断对外扩张,唐朝的疆域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扩大的面积并未给朝廷增加一分收入,反而增加了藩镇割据的筹码。而这种穷兵黩武的政策,也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在河西走廊方面,这里的将领排挤了和平派的王忠嗣,开始对吐蕃开战,但是战果不大;在西域方面,庭州、安西节度使成功逼反突骑施,又通过联合阿拉伯灭突骑施获得战功,此后西域门户对阿拉伯洞开;高仙芝更是在西域东征西讨,引起西域各国的反感,最终导致了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在西南方面,剑南节度使两次对南诏用兵,都全军覆没。

这些节度使中,最成功的就是安禄山。他想尽办法向契丹挑起战争。安禄山经常使用一些卑鄙的手段逼反契丹、奚,然后自己又出兵将之击败,以此不断获得唐玄宗的器重。到751年,安禄山竟然成为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不久,安禄山派遣6万大军进攻契丹,结果全军覆没,唐玄宗不仅没有追加责任,反而宠信有加。最终的结果就是,安禄山赚够了资本,发动了安史之乱。

唐朝的节度使频繁对外发动战争,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也是巨大的。天宝年间,剑南节度使不断对南诏国发动战争,结果全军覆没。杨国忠却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后来,杨国忠再次对南诏发动战争,人们莫肯应募。杨国忠就派遣人到处抓壮丁,“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杜甫见状,写下了《兵车行》。

结语

什么叫盛世?我们常常认为吃饱喝足,经济繁荣就是盛世。然而古代的盛世连这个标准也很难达到。古代的盛世,莫非就是天下太平,内部没有战争,人民免受兵荒马乱之苦。但是想要吃饱喝足,那是万万不会出现的。中国盛世顶峰的开元盛世也有一半的农民破产,选择逃亡,更别说其他的盛世了。因此,中国古代任何一个盛世都逃不出“饥饿盛世”的圈子。

更多文章

  • 唐朝到末期还控制着东北?谭其骧的地图错的实在太离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鼎盛时期真正地图,谭其骧绘制的唐朝地图高清,谭其骧的历史地图准确性如何

    辽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央王朝控制东北地区的跳板,如果辽东都丢失了,那么控制东北就是不可能的。唐朝建立之前,辽东已经被高句丽控制了几百年了。隋朝先后发动了四次东征,都未能击败高句丽。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和唐高宗的多次出兵,终于在公元668年灭高句丽。670年,唐朝在高句丽之地设置了安东都护府,成为了唐朝

  • 1200年后,他是李白之外唯一敢仗剑天涯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白一生的三件事,李白人生经历大揭秘,他在唐朝名气比不上李白

    然而,千百年来,再无第二个李白。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晚唐的诗人因为家国动乱,诗风都染上了一层悲伤。仗剑天涯,笑看世间的风采难以再现。1200年后,有一人或许有太白仗剑走天涯之风骨。他就是中国武侠电影导演的开山人,胡金铨。很多年轻的朋友也许不认识,也许忍不住地说“一个导演怎么有李白之风采?这样说简直是侮

  • 拓跋鲜卑的崛起:统一北方,崇汉尊儒,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一,拓跋西迁,盘踞漠南鲜卑族,最早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因为地处于匈奴东方,因而被称为“东胡”。东汉时期,鲜卑强大起来,驱逐了北匈奴,占据了漠北。西晋时期,鲜卑族的慕容氏、段氏和宇文氏在辽河流域割据,其中慕容鲜卑建立了“五燕”政权,还有一支慕容鲜卑迁徙到了青海,建立了吐谷浑王国。拓跋鲜卑,最早居住在大

  • 朱门酒肉臭,“臭”的意思是香气?读懂背后真意才明白杜甫的深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门酒肉臭出自哪首诗,杜甫草堂柴门的意蕴,杜甫绝句表达情怀

    美丽的唐诗宋词,具有穿越历史长河的无穷魅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拥有无数的读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更是人人倒背如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出了穷人与富人的巨大悬殊,写出了苦与乐的两极分化,饱含血泪的笔触足以穿透人心。但对“朱门酒肉臭”一句的理解,历来却有着

  • 南北朝时期的版图变化:从地图看中国第二个大一统时代是如何到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十六国的局面南北朝的历史分为南北两个线索。首先来说北魏的统一。前秦灭亡后,鲜卑族的拓跋珪于386年在漠南建立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随后北魏不断扩展,于397年灭后燕、431年灭大夏、436年灭北燕、439年征服北凉,于是统一了北方。为了防止迁入中原的各民族反叛,北魏下令所有的部族组

  • 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世宗为何禁佛,评述周世宗毁佛运动,周世宗为什么毁佛

    一,灭佛的起因佛教从汉朝传播到了中国,那时候并未大规模传播。魏晋时期,由于天下大乱、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得以兴盛。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到达了极盛。南朝方面,刘宋有1913座寺庙,僧尼36000多人;到梁朝时期,寺庙到达2800多座,僧尼82700多人,就连梁武帝萧衍也信仰佛教。北朝方面更加

  • 隋朝人口达到了5500多万,为何唐朝用了100年才赶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再来看看唐朝。一直到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人口才超过了隋朝的峰值。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考证:唐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4800多万,总人口大概为6400万;到了755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5290多万,总人口大约为7400多万,这可能是唐朝人口的峰值。从唐朝建立到开

  • 魏征腰缠万贯,为何不敢乱花一分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征资料,魏征为什么受重用,魏征是善终吗

    其实,若将当时的银子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很容易看出当时的购买力。若按实物计算,唐朝贞观年间,1两银子是1000文铜钱,可以买200斗米,在唐玄宗时期,只能买100斗米,那今天呢?以普通大米2元一斤来算(10斗米为一石,唐朝一石是79.32公斤),贞观年间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345.6元。在初唐时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为何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媳杨氏,李世民与杨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他哥哥吗

    李世民纳了前齐王妃杨氏为妾,当时李元吉尸骨未寒,而杨氏和李元吉生的儿子也被李世民杀了,看到这一段历史记载,想必人人都是对李世民鄙夷至极的,毕竟这种事情,做得的确太绝了。除了李元吉以外,李世民其中一个支持李建成的堂兄小妾也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宫,就连魏徵都看不下去了,杀了大哥娶嫂子,杀了弟弟娶弟妹,自古以

  • 历史上的刘裕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有人把司马懿当成曹操时期的重要谋士,这也没有错。但是,这只说对了一半。什么是谋士?真正的谋士,其实都是给别人服务的。一个人只要完全变成给自己谋算,那就已经脱离了谋士的行列,变成野心家、阴谋家了。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人。司马懿通过和曹操的子孙打“太极”,最后使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获得了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