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按照过去“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应该继承皇位,可朱标走到了朱元璋前面,朱元璋只能另找继承人。朱元璋次子朱樉一样走到朱元璋前面没有机会当皇帝,三子朱棡在自己的封地残暴无度被人一本告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气得要大力处罚他,当时朱标还活着,替朱棡求情朱元璋才放他一马,不过他在朱元璋心里的印象大打折扣,是不可能当继承人。
照这么看来朱棣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他和朱元璋一样骁勇善战,又没有犯下大错误,还很符合皇位继承顺序,可是朱元璋心里另有打算,他杀了太多人不希望下一个皇帝也像他一样好杀,就从很早起培养朱允炆,死前把皇位传给了他。
朱棣从一开始就有造反的心,《明太宗实录》记载蓝玉曾劝告朱标防着朱棣,蓝玉是朱标的舅舅,不会随便造谣欺骗朱标,如果朱棣没有反心,他不会无缘无故说这句话。朱标死后,皇位基本上被朱棣锁定了,可谁知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直接越过所有儿子将皇位传到孙子手上,朱棣到手的皇位飞走了心里憋了一肚子气。
朱元璋刚驾崩不久,四川一个叫程济的官员通过夜观天象发现北边有不祥之兆,就把看到的景象写了封奏折告诉朱允炆,由于事态紧急他来不及多费笔墨只写了八个字,这八个字是:“北方兵起,期在明年。”
朱允炆才刚刚坐上皇位就听程济说明年将有人起兵造反,这是不祥的象征,如果传了出去会让老百姓认为朱允炆当皇帝有违天意,老天就安排人明年造反。
朱允炆虽然脾气性格好,但程济的话太不中听,他一气之下把程济叫到宫里要处死他,程济被吓得连忙跪地要求朱允炆暂饶他一命,如果明年北边没有人造反再杀也不迟。
朱允炆想了想,如果程济的话灵验了还可以问他有没有解决办法,如果没有灵验再杀也不迟,反正一年时间也不是很长,就重新下命令把他关进了监狱。
朱允炆没把程济的话放在心上,刚上位不久急着削藩,他不敢惹实力最强大的朱棣,打算先铲除实力小又有污点的叔叔,然后再来削朱棣。朱棣亲眼看着湘王自杀,齐王、代王被软禁,岷王被贬为庶人,他知道自己迟早会被削,如果他不做些什么就会被朱允炆杀死,于是私自在家里挖了个地下洞,让工匠在里面打铁制造兵器,晚上练兵,为了掩盖制造兵器和练兵的声音,他还在燕王府养鸡养鸭,周围也就没有人怀疑他在准备谋反。
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正好验证了程济的那句话,朱允炆赶紧把他放出来,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对付朱棣,程济告诉他千万不要手下留情,一定要痛下杀手。
朱允炆听完程济的话脑袋都炸了,他对付前面几个叔叔再怎么狠也没伤他们性命,以后的人要是议论起来也不会说得很难听,如今程济要他杀掉朱棣,这就是让他背上杀叔叔的罪名,他不想给自己带来污点,就命令手下不能杀朱棣,必须活着带他见自己。
朱元璋生前杀太多武将,导致朱允炆根本就没有什么武将可以用,而朱棣正值壮年,非但没有被朱允炆的人抓住还一路攻向南京称帝。朱允炆也吃了没有听程济的话的苦,被朱棣赶下皇位,至于是烧死在火场还是逃出去削发为僧都没有个准确的说法。
朱允炆政治斗争经验太少,本来有很多除掉朱棣的机会都被他一一浪费,这从侧面证明他优柔寡断的性格不适合当皇帝,就算没有朱棣威胁也会有其他因素威胁,如果他晚生个几十年,等明朝稳定下来,他那仁厚的性格才适合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