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湖不止有夏雨荷,还有曾三次击退朱棣,使其再不敢取道济南的铁公

大明湖不止有夏雨荷,还有曾三次击退朱棣,使其再不敢取道济南的铁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52 更新时间:2023/12/7 3:32:56

不了解的朋友或许会问,这个铁公是何许人也,他与济南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介绍这位大英雄,铁铉

铁铉是邓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邓州人,于洪武年间入仕,最初授礼部给事中,后来调任都督府断事。由于他断案如神,因此深得朱元璋器重,特赐他“鼎石”为字。

建文元年,铁铉被任命为山东参政。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派李景隆替代耿炳文出战,而铁铉就负责为其督运粮饷。第二年,李景隆在济南被朱棣打败,朱棣随即率军包围了济南。

此时负责为李景隆运粮的铁铉,听到济南被燕军包围的消息后,二话不说赶往济南,誓死要守住城池。正是因为铁铉的到来,朱棣后来几次进攻济南,都被此人击退。

第一次进攻

朱棣兵临城下之后,先是写了一封劝降书,然后命人用箭射进城内。铁铉看到信后不为所动,还回了一封信给朱棣,同样让人用箭射出去。朱棣打开一看,原来写的是《周公辅成王论》。

朱棣一看气急败坏,于是下令攻城,但是在铁铉的指挥下,济南城士兵众志成城,燕军久攻不下。朱棣见实在无法攻破,便只能暂时收了兵,回去再想策略。

第二次进攻

三个月过去了,在铁铉的坚守下,朱棣始终无法攻破济南城,于是他想出一计,就是引黄河水入城,史书记载:“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

铁铉心想大水一旦被引进来,城中百姓势必会遭殃,急中生智想出了应对之策。他让城楼上的士兵都嚎啕大哭,称济南城就快被淹了,城里所有人都快要死了。紧接着,他又派城内百姓去投降朱棣。

百姓到了朱棣军营后,将铁铉说成是奸臣,又称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自然是天命所归,所以大家都愿意臣服于他。之后百姓请求朱棣退兵十里,单骑入城,这样的话,全城百姓自当恭迎他入城。

结果“燕王朱棣不知是计,闻言大喜。”加上进攻济南这么久,迟迟攻不下来,燕军也实在有些乏累了,于是朱棣欣然答应了百姓的请求。之后,他下令退兵,仅带着数骑人马,准备入济南城,接受众人的投降。

当然,这只是铁铉的计谋罢了,朱棣等人刚一进城,铁铉就让人放下事先准备好的铁闸。铁闸突然降落,直接砸向朱棣所骑骏马的马头,朱棣一见中计,急忙换上随从的马返回,这才逃过一劫。

第三次进攻

朱棣吃了亏以后大怒,下令全力攻城,势必要拿下济南城。铁铉站在城楼上,指着朱棣破口大骂其为反贼,气得朱棣命人直接用大炮轰城。眼看用大炮进攻略有成效,城门也快被攻破了,这时铁铉又想出一计。

他派人将朱元璋的画像挂在城头,还将书写朱元璋的神主令牌,将其放在不同位置。燕军见状不敢冒犯高皇帝,只好停止攻击。燕军不敢攻击,可铁铉趁他们手足无措之际,派人袭击燕军,结果大胜。

最后“燕王愤甚,计无所出。”在姚广孝的劝说下,朱棣只好放弃济南城,返回北平再图后举。从此以后,朱棣南伐再不敢取道济南。

朱棣进攻济南,三次都被铁铉击退,甚至让其再不敢取道济南,那么后来朱棣是怎么做的呢?他夺取帝位后,又是如何对待铁铉的呢?

朱棣退兵回北平后,铁铉在大明湖设宴犒赏将士,当地百姓也十分敬仰他,将他称作“城神”。建文帝知道后,也派人前来慰劳将士们。不久之后,铁铉就被提拔为兵部尚书。

建文四年,朱棣再次南伐,却不敢取道济南,只好从旁边绕了一圈。直到他进入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朱棣这才集合兵力,再次出发进攻济南。

此时济南虽然仍有铁铉坚守,但终究寡不敌众,朱棣终于如愿攻下济南,并且成功逮捕了铁铉。

铁铉自然是宁死不降,不过朱棣也没打算招降,他对铁铉恨之入骨,随即下令将其凌迟处死。不仅如此,铁铉的儿子也被充军,妻女都成了官奴,被发配到官营妓院中。

后来,济南的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在大明湖边建造了“铁公祠”,后来在山东各地,都出现许许多多的“铁公祠”。

如今,铁公祠已经成为大明湖的一个著名景观,如果将来你有机会去到大明湖,不妨去铁公祠感受一下,当年铁铉誓死坚守城池的英雄气息。当然,感受完英雄气息后,你还可以去附近的雨荷厅,再感受一下乾隆和夏雨荷的爱情故事。

更多文章

  • 明朝这四位皇后皆贤德,却都无过被废,皇帝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十大贤德皇后,明朝历史上被废的皇后,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后

    明君与贤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般皇帝仁德的话,是不可能废掉贤后的。即使皇后不贤,要想废后,也必须有正当的理由。然而明朝就有四位皇帝,无端端废掉了自己的贤后。那么是否就说明,这几位皇帝十分昏庸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明朝这四位被废掉的贤后,分别有谁。而她们又是因何被废的。一、明宣宗胡皇后明宣宗朱瞻基

  • 他曾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置李景隆,朱棣登基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劝说李景隆投降朱棣,朱棣李景隆,建文帝为何重用李景隆

    为什么朱棣明明是篡位,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高?这是因为他确实是位好皇帝,明朝在他的手里,发展得越来越强大,出现了“永乐盛世”。这就好比朝代更替的时候,一开始前朝百姓都不服,可在后朝皇帝的仁政之下,大家也就慢慢归顺了。为什么建文帝明明是朱元璋亲立的皇太孙,是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低?就

  • 郭英助建文帝伐燕,朱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选择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为什么不杀郭英,郭英救了朱棣,朱棣杀建文了吗

    就是说在鄱阳湖大战中,郭英曾身受重伤,然而他没有选择退缩,最终于泾江口大败陈友谅。后来郭英又跟随徐达、常遇春四处征战,还曾建议常遇春夜袭王保保,结果大获成功。郭英无疑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朱元璋称帝后,他又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从而被封为武定侯。而朱元璋晚年清算功臣的时候,郭英也幸免于难。那么朱元璋为何没

  • 胡惟庸案李善长免于株连,为何十年后,朱元璋却拿此事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诛杀李善长胡惟庸,胡惟庸与李善长,朱元璋怎么处死胡惟庸

    就是说上万人受连坐而死,唯独当年极力推荐胡惟庸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放过。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说他是胡惟庸的同党,但朱元璋仍然没有追究,足以证明他对李善长的信任。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信任李善长呢?一、李善长有本事“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明李善长从小就足智多谋,而且他还通

  • 朱元璋来孙被告谋反,查明后证实其无辜,为何他仍然撞墙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出生于洪武三年。一个月之后,便被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朱檀前往山东兖州就藩。然而洪武二十二年,年仅二十岁的朱檀就英年早逝了。他去世以后,独子朱肇辉承袭鲁王爵位。朱肇辉去世后,其子朱泰堪又承袭了爵位。朱泰堪死后,其子朱阳铸又承袭了爵位,因此朱阳铸为朱元璋的玄孙。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是

  • 朱棣侄儿毒害嫡母,陷害兄长,为何朱棣却让他承袭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叔侄皇位之争,朱棣的皇后在朱棣多少岁时死的,朱棣抢侄子的皇位说明了什么

    其一,“平阳王济熿,幼狠戾,失爱于父。”说明朱济熿从小性格就凶狠暴戾,连其父朱棡都不喜欢他。其二,“济熿与燕王子高煦、周王子有爋动邪诡相比,不为太祖所爱。”当初朱元璋召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的世子,以及庶子中年纪较长者进京读书。可是晋王三子朱济熿、燕王次子朱高煦、周王次子朱有爋三人因品性问题,均不受

  • 安徽凤阳:一个本有机会成为明朝都城的地方,为何被朱元璋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安徽凤阳哪的,明朝时凤阳是现在的哪里,凤阳在明朝属于什么样的存在

    在明朝之前,定都应天的政权大都是身处整个中国分裂时期,如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同意中国的政权定都在这里,故而明初大臣和朱元璋都认为应天缺少作为都城的霸气。不久之后,明军北上,相继占领原北宋都城开封和元大都北京,建都在何处的问题再一次被提上议程,然而意见却非常难多:支持建都开封的认为,开封地处中

  • 明朝第一场国考:有外国人考中,但最后放弃官职直接回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参加科举有多少人,明朝科举如何授官,明朝的科举怎么考

    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个人写过这种事,在《万历野获篇》就有一篇文章是介绍了当时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因为在此之前国家还没有完全收复,所以直到建国第四年,也就是1371年的时候,才搞了第一场考试。那时候是刚刚平定下来,所以当时的统治者非常需要人才来帮助他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多找一些人才,所以

  • 宋代古装美男我只服这13位!帅得很有古典感,个个龙章凤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十大惊艳古装美男,让人一眼惊艳的古装美男,最帅气的古装美男

    想也是如此,毕竟宋朝的手工业发达得很,可是比唐朝盛世还要富有诶。而如今也有不少良心剧还原了宋朝时期人们的服饰打扮,生活面貌。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宋朝时期各种各样的男子的风华!一、陈晓由于最近《梦华录》的热播,陈晓一时间风头无两。未播前便引发讨论,开播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虽说后来有些争议,但其实若不

  • 三国时期的克制骑兵战术:诸葛亮的战术一直到明朝都在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怎么战胜骑兵,诸葛亮使用的三个兵种,三国诸葛亮输出战法

    一,诸葛亮克制骑兵的战术我们知道,魏国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北方原野的战斗中这往往是吴蜀军队的噩梦。缺乏强大骑兵部队的刘备集团,难以,“士卒所凭,以阻突骑之冲突”(《读通鉴论》卷10)。可以大大减杀曹魏骑兵的威力,充分发挥兵精器利、擅长山地作战的刘蜀步兵的长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