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幼孜与练子宁是至交,朱棣登基后,为何一个降一个不降

金幼孜与练子宁是至交,朱棣登基后,为何一个降一个不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38 更新时间:2024/3/25 8:44:44

建文四年,朱棣顺利进入南京城,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紧接着,朱棣登基为帝,这时建文一朝的臣子,就要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要不要归顺朱棣。

众所周知,方孝孺就是因为不肯归顺,还当场顶撞朱棣,从而被灭了十族。黄子澄齐泰也被灭了九族。那么金幼孜和练子宁二人,最终的选择如何呢?

朱棣登基后,将练子宁绑上朝堂,练子宁宁死不屈,当场痛骂朱棣大逆不道。朱棣勃然大怒,随即命人将练子宁舌头割了,还解释自己这是在效仿周公辅成王。结果练子宁用手蘸着嘴里的血,在地上写道:“成王安在!”

朱棣一看更加愤怒了,于是下令将练子宁处以磔刑,同时诛杀练氏族人。当时练子宁家乡四百多户人惨遭屠杀,仅有一位叫练珍的孩子被人偷偷救出,才不至于让练氏一族被杀绝。

这边练子宁选择宁死不屈,最终被朱棣残忍杀害,而好友金幼孜则是选择归顺朱棣,为他效力。练子宁和金幼孜是至交,本该是志同道合才对,为何在朱棣一事上,他们却一个降一个不降呢?

一、仕途不同

金幼孜为什么会归顺朱棣,是因为他有志难舒,在建文朝完全不受重用。他刚刚入仕的时候,是户科给事中,属于从七品官职。他在朝中就是个低级官员,人微言轻,皇帝自然也不重视他,所以金幼孜在建文朝并无作为。

对于金幼孜来说,朱棣本来就是朱元璋的儿子,只要他是个明君,自己就可以辅佐他,借此展示自己的能力。事实证明,朱棣确实很看好金幼孜,他建立文渊阁后,就让金幼孜进入文渊阁参掌机密。

而练子宁在洪武朝就受到朱元璋赏识,授翰林修撰。后来母亲去世,练子宁回家奔丧,可是回来后,朱元璋又提拔他做了工部侍郎。建文元年,练子宁受到建文帝重用,任吏部左侍郎。

所以在练子宁心中,朱元璋和朱允炆对自己都有知遇之恩,他势必会忠心辅佐下去。当朱棣起兵后,练子宁便认定他是反贼,甚至在发现李景隆有通敌之嫌时,他还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死李景隆。他要誓死效忠建文帝,自然就不会投降朱棣。

二、志向不同

当初二人一同求学的时候,练子宁就这样对金幼孜说过:“子异日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无相负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二人一开始的志向就有所不同,练子宁希望成为一个忠臣,而金幼孜更想成为良臣。

所谓忠臣,是指忠于某位君主,为其效力的官吏。练子宁得到朱元璋的赏识,朱允炆的重用,他自然要忠于两位君主。当时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踪,朱棣却声称建文帝已经葬身火海,练子宁作为忠臣,只有以死表明其心。

所谓良臣,是指让自己获得好名声,又能帮助君王得到显赫的称号,子孙世代先传,荣宠享受不尽的大臣。

金幼孜在建文朝有志难舒,就算以死追随建文帝,在后世也不过是默默无闻。与其如此,还不如投降朱棣,用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挣得一个好名声,也帮助朱棣获得显赫称号,让自己的子孙世代相传,荣宠享用不尽。所以,他选择成为一名良臣。

其实尽管二人的选择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选择都没有错。练子宁虽然结局悲惨,但他终究落得个忠臣的好名声。而金幼孜归顺朱棣以后,也得到其重用,不仅自己名留青史,子孙也皆受到皇帝厚待,被封了爵位。

所以不能因为练子宁宁死不屈,被朱棣处以极刑惨死,就说他是愚蠢的。也不能因为金幼孜选择归顺朱棣,就说他是建文叛徒。两人的选择都没错,他们只是以自己选择的形式,让自己名留青史而已。

更多文章

  • 解缙从小饱读圣贤书,为何明知朱棣篡位,他还选择归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解缙不在后朱棣后悔吗,解缙与朱棣的关系,解缙与朱棣皇帝的重要谈话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夺取皇位后,不少建文旧臣,因不肯归顺朱棣被处置。而解缙则选择归顺朱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一,解缙出身书香门第,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从小饱读圣贤书,自然知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道理。他既然是朱元璋提拔上来的,就应该

  • 大明湖不止有夏雨荷,还有曾三次击退朱棣,使其再不敢取道济南的铁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湖传说的夏雨荷,关于大明湖的历史资料,清末的济南大明湖

    不了解的朋友或许会问,这个铁公是何许人也,他与济南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介绍这位大英雄,铁铉。铁铉是邓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邓州人,于洪武年间入仕,最初授礼部给事中,后来调任都督府断事。由于他断案如神,因此深得朱元璋器重,特赐他“鼎石”为字。建文元年,铁铉被任命为山东参政。后来朱棣发动靖难

  • 明朝这四位皇后皆贤德,却都无过被废,皇帝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十大贤德皇后,明朝历史上被废的皇后,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后

    明君与贤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般皇帝仁德的话,是不可能废掉贤后的。即使皇后不贤,要想废后,也必须有正当的理由。然而明朝就有四位皇帝,无端端废掉了自己的贤后。那么是否就说明,这几位皇帝十分昏庸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明朝这四位被废掉的贤后,分别有谁。而她们又是因何被废的。一、明宣宗胡皇后明宣宗朱瞻基

  • 他曾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置李景隆,朱棣登基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劝说李景隆投降朱棣,朱棣李景隆,建文帝为何重用李景隆

    为什么朱棣明明是篡位,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高?这是因为他确实是位好皇帝,明朝在他的手里,发展得越来越强大,出现了“永乐盛世”。这就好比朝代更替的时候,一开始前朝百姓都不服,可在后朝皇帝的仁政之下,大家也就慢慢归顺了。为什么建文帝明明是朱元璋亲立的皇太孙,是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低?就

  • 郭英助建文帝伐燕,朱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选择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为什么不杀郭英,郭英救了朱棣,朱棣杀建文了吗

    就是说在鄱阳湖大战中,郭英曾身受重伤,然而他没有选择退缩,最终于泾江口大败陈友谅。后来郭英又跟随徐达、常遇春四处征战,还曾建议常遇春夜袭王保保,结果大获成功。郭英无疑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朱元璋称帝后,他又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从而被封为武定侯。而朱元璋晚年清算功臣的时候,郭英也幸免于难。那么朱元璋为何没

  • 胡惟庸案李善长免于株连,为何十年后,朱元璋却拿此事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诛杀李善长胡惟庸,胡惟庸与李善长,朱元璋怎么处死胡惟庸

    就是说上万人受连坐而死,唯独当年极力推荐胡惟庸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放过。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说他是胡惟庸的同党,但朱元璋仍然没有追究,足以证明他对李善长的信任。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信任李善长呢?一、李善长有本事“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明李善长从小就足智多谋,而且他还通

  • 朱元璋来孙被告谋反,查明后证实其无辜,为何他仍然撞墙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出生于洪武三年。一个月之后,便被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朱檀前往山东兖州就藩。然而洪武二十二年,年仅二十岁的朱檀就英年早逝了。他去世以后,独子朱肇辉承袭鲁王爵位。朱肇辉去世后,其子朱泰堪又承袭了爵位。朱泰堪死后,其子朱阳铸又承袭了爵位,因此朱阳铸为朱元璋的玄孙。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是

  • 朱棣侄儿毒害嫡母,陷害兄长,为何朱棣却让他承袭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叔侄皇位之争,朱棣的皇后在朱棣多少岁时死的,朱棣抢侄子的皇位说明了什么

    其一,“平阳王济熿,幼狠戾,失爱于父。”说明朱济熿从小性格就凶狠暴戾,连其父朱棡都不喜欢他。其二,“济熿与燕王子高煦、周王子有爋动邪诡相比,不为太祖所爱。”当初朱元璋召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的世子,以及庶子中年纪较长者进京读书。可是晋王三子朱济熿、燕王次子朱高煦、周王次子朱有爋三人因品性问题,均不受

  • 安徽凤阳:一个本有机会成为明朝都城的地方,为何被朱元璋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安徽凤阳哪的,明朝时凤阳是现在的哪里,凤阳在明朝属于什么样的存在

    在明朝之前,定都应天的政权大都是身处整个中国分裂时期,如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同意中国的政权定都在这里,故而明初大臣和朱元璋都认为应天缺少作为都城的霸气。不久之后,明军北上,相继占领原北宋都城开封和元大都北京,建都在何处的问题再一次被提上议程,然而意见却非常难多:支持建都开封的认为,开封地处中

  • 明朝第一场国考:有外国人考中,但最后放弃官职直接回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参加科举有多少人,明朝科举如何授官,明朝的科举怎么考

    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个人写过这种事,在《万历野获篇》就有一篇文章是介绍了当时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因为在此之前国家还没有完全收复,所以直到建国第四年,也就是1371年的时候,才搞了第一场考试。那时候是刚刚平定下来,所以当时的统治者非常需要人才来帮助他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多找一些人才,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