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第二位铁血帝王,仅此于朱元璋,只可惜英年早逝

明朝第二位铁血帝王,仅此于朱元璋,只可惜英年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29 更新时间:2024/1/4 1:22:29

要说历史上的铁血帝王,肯定有明太祖朱元璋,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让汉人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最终通过战争建立了历史上的明朝。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成为了开国皇帝。

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出色,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洪武之治。那么朱元璋驾崩后,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只不过朱允炆自己作死,开始大肆削藩,结果让燕王朱棣感到了不安,于是就有了明朝的清君侧。

也就是人们熟悉的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是历史上唯一以王爷身份造反成功的。不过朱棣在明朝时期,也是一个铁血帝王。不过朱棣的铁血帝王不能够排在第二位,而是第三位。

排在第二位的明朝铁血帝王就是朱见深,朱见深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小时候的朱见深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古代的封建王朝中,皇位的争夺是不断出现的,明朝也不例外。朱见深的父亲与叔父共同争夺皇帝,这让朱见深受到了苦难。

小时候的朱见深命运并不顺利,当时的皇位争夺出现后,朱见深的太子位也是时有时无的。结果导致了朱见深的精神高度紧张,毕竟皇位的争夺不是发生在朱见深身上,但是小时候的他受到了刺激,于是就有了口吃的毛病。这让当时的人们对朱见深没有好印象。

朱见深被两次立为太子,当时的朱见深在这一方面也是心有不甘的。毕竟太子是可以顺利继位的。幼年卷于皇位之争,精神压力极大,因此直到朱见深登基,口吃的毛病也没有改变。景泰八年,明英宗发动了夺门之变,于是朱见深再一次成为太子。

可是当朱见深继位之后,他的性格大变。不仅仅是建功立业,还成为了明朝时期的第三位铁血帝王,完全可以说朱见深的铁血程度仅此于朱元璋。朱见深派遣大将韩雍平定广西瑶族的叛乱,将原本的“大藤峡”改为“断藤峡”,这个遗迹至今仍然存在。

之后,朱见深的平定之路还没有结束。朱见深命朱永平定荆襄之地的叛乱,并且妥善安置了流民,此时的朱见深军威赫赫,同时百姓看到了明朝的曙光。毕竟当时明英宗的皇位争夺让百姓也受到了苦难。朱见深单单平定两个叛乱,肯定不能够与朱元璋和朱棣相提并论。

成化三年九月,朱见深下旨对东北边境的建州女真出兵,在当时来说,朱见深就觉得女真以后会成为明朝的威胁。不得不说朱见深的眼光是很有远见的。朱见深下旨“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尽屠之!”,由此来看,朱见深对女真已经开始有了担忧。

明朝大将军赵辅在《平夷赋有序》中记载了“一夷而见逃,剖其心而碎其脑,粉其骨而涂其膏,强壮就戮,老稚尽俘,若土崩而火灭,犹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猪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也就是说,仅仅十天的时间,原本昌盛的建州女真沦为了废墟之地。

朱见深的进攻让原本欣欣向荣的女真部落陷入了战乱之中。进攻之后的女真一片荒凉。此时的女真根本没有能力进攻明朝了,朱见深在当时的远见是超越任何明朝皇帝的,正是他在位期间,预料到了女真的崛起,为了防止女真对明朝产生威胁。朱见深直接进攻了女真。

此时的女真部落还没有统一,在规模上不具备与明朝一教高下的条件。正因为这次战争,让建州女真就好像是原本欣欣向荣的农田被犁了一遍一样,于是后人将此称之为“成化犁廷”,不可小觑的是,这场战争让女真部落统一的时间推迟。

这场战争让女真崛起的时间推迟了一百多年,直到后金时期,女真部落才有了南下的条件。于是就有了清军入主中原的出现。也就是建立了历史上的清朝,话说回来,不可否认的是,朱见深在位期间,对女真部落的判断是正确的,只不过后来的明朝皇帝忽视了。

更多文章

  • 明朝有16个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为何没埋入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哪三个皇帝不在明十三陵,明朝13位皇帝都葬在十三陵吗,明朝有哪个皇帝没埋葬在十三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以秦始皇陵为代表。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不过,一个问题来了,对于明朝来说,一共有16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另

  • 朱元璋问少女:天下什么最大?少女只回4字,便成为朱元璋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7个小故事,朱元璋临终前批语,女子用四个字回答朱元璋的问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时候只是因为你的一句回答,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让自己在福祸的天平两端徘徊。历史上,一位少女就是凭借着回答了朱元璋的一个问题,而成为了他的儿媳,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开启了祸福相依的一生。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父

  • 为何仁宣二帝驾崩后 明朝的盛世即宣告结束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一年崩二帝,明朝仁宣二帝指哪两人,明朝仁宣之治后还有盛世吗

    明朝的盛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自从朱元璋时期,经过他的励精图治,一直到明宣宗末期,这一段时间都是明朝的盛世,而之所以有了仁宣盛世,是因为这个时期是明朝的最鼎盛时期。但是凡事都有盛极而衰的现象,一个朝代的发展也是如此。虽然仁宣二帝在洪永基础上,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做了一些改制,在一

  • 明朝恶霸围困官兵,朱元璋怎么处置?三百多人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下令处死贪官老头却大闹,朱元璋惩治恶霸,朱元璋为何一上朝就处死诸多大臣

    一、恶吏害民话说洪武年间,溧阳县有个叫潘富的人,他是县衙里的皂吏(即衙役)。别看潘富不是官,但却是当地的一霸,他教唆县官贪赃枉法,自己趁机“挟势弄权”。在洪武十八年,有个叫李皋的陕西书生被任命为溧阳县的知县,到任后就与潘富同流合污,向百姓收取各色名目的苛捐杂税,然后从中收取好处。为了控制县官,潘富还

  • 既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为什么在宋朝寡妇最受男人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妇人生活,宋朝时候一般农村男女的生活方式,宋朝改嫁的习俗

    当宋朝理学盛行时,宋人便会惯于把妇女的贤良与家道的兴衰挂钩起来。司马光提出为人妻者必具“六德”:一曰柔顺,二曰清洁,三曰原妒,四曰俭约,五曰恭谨,六曰勤劳。当中位于第二的“清洁”并非指个人卫生,而是强调妇女应该洁身自爱,夫亡而守节,也就是所谓的“贞女不更二夫”。不过,在家训着作中,也仅司马光一人谈及

  • 在教会太监识字后,明宣宗从中选择秉笔太监,代他用朱笔批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宣宗让太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明宣宗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明宣宗为什么要教太监读书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心思缜密、行为处事都非常小心的人。他常常会怀疑别人,在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句话、一个字,甚至是奏折里的词句,只要他认为对他不利的,都会治罪,动辄就会砍头。抱着这种怀疑一切的心理,朱元璋看着身边的任何人都很可疑,宦官也不例外。朱元璋对宦官的危害非常警惕,他曾说“此曹善者于百中不一二,

  • 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发现朱棣的心到底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打开故宫地砖发现朱棣心真狠,朱棣修建故宫的原因,朱棣为什么修复故宫

    历朝历代能够成为一国之君的人,必然都是很有头脑的,而且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杀伐果断。从主导了弑兄夺位的李世民,到被迫逼宫谋反的朱棣,再到参与九子夺嫡的雍正,哪个皇帝不是个狠人?但我们终究还是低估了他们的狠辣程度,直到近代修复故宫地板时,专家们才知道朱究竟有多么心狠手辣。 朱棣与故宫 一说到故宫,

  • 公孙策是包拯的得力干将,为何包拯要将他斩首?原因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包拯和公孙策的关系,包拯斩公孙策完整版,包拯和公孙策是一个年代的人吗

    在《三侠五义》、《包青天》中,公孙策发明了三个铡刀,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龙头铡,专铡上层皇亲国戚,凤子龙孙;虎头铡,专铡那些贪官污吏,祸国奸臣;狗头铡,专铡土豪劣绅,恶霸无赖。相传,包青天救过刘太后,刘太后给了他先斩后奏的权力,所以这铡刀铡过陈世美,铡过西宫娘娘,铡过太师。这些人物,连皇帝

  • 公孙策全力辅佐包拯,包拯为何要斩他?原来这是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包青天包拯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一个铁面无私的人,一生破案无数,从不偏袒,即使再亲近的人,只要犯法了,他都会铡于铡刀之下,包拯的侄子包勉犯罪了,就死在了包拯的铡刀之下。皇上还赐给他尚方宝剑,可以上大昏君,下打权臣。包拯的开封府内,有三口铡刀,分别是龙头铡,专门铡皇亲国戚。虎头铡,专门铡文武大臣,狗头铡

  • 你如何看待崇祯诛杀魏忠贤的做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祯杀魏忠贤后悔吗,崇祯什么时候杀魏忠贤,崇祯怎么废掉魏忠贤

    可以看的出,明熹宗对魏忠贤的评价很高,是可以重用的,但是可计大事是正确,恪尽忠贞这谈不上了,魏忠贤把持朝政,党同伐异,陷害忠良。确实确实是这样。魏忠贤虽然以权谋私,但是他的确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虽然整个明朝被魏忠贤搞得乌烟瘴气,但是他能以残缺之身,把持整个朝政,可见他也是有一点本事,魏忠贤的治国能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