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人才济济,太监地位很低,为何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宣示国威

明朝人才济济,太监地位很低,为何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宣示国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13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3:45

事实上虽说明朝的太监,最终成了明朝最有权势的集团之一,但是在朱棣的时候,太监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把朱元璋的牌子拔了,提高太监地位的皇帝是朱祁镇。朱棣掌权的时候,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朱棣七次派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对外宣示国威。那么,既然是宣示国威,照理说,就应该派国内地位比较高的人去做这件事情,可是为什么,朱棣没有派地位比较高的人,反而派一个太监去做这件事情呢?

一、从国家层面考虑。

在中国古代人的眼里,中原国家的地位是要高一等的。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地位是要低一等的。司马迁写匈奴的时候,把匈奴放进列传里。由此可见,匈奴主在司马迁的眼里,连一个王都算不上,更别说皇帝了。

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近代。尽管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已经大力发展起来,科学技术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中国人眼里,依然认为西洋人属于少数民族,就像中国古代周边的那些少数民族一样。那时候,中国人都把西洋列强称为“夷”。这个一字,就是古代中国对周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所以,在明朝的时候,对西洋的那些国家,依然只是把他们放在一个比较低的地位。

放在一个比较低的地位,其实也是一种宣示国威的表现。所以,朱棣才会派一个地位不高的太监去出使西洋。如果朱棣派一个地位很高的朝廷命官去做这件事情,那么体现的就是对西洋诸国的重视,也是抬高西洋诸国地位的做法。显然,在明朝人看来,这是不恰当的。

二、从皇家层面考虑。

朱棣之所以派郑和去下西洋,而不是派一个朝中的大臣,也是一种从皇家层面来考虑的表现

对于古代皇权社会来说,维护皇权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维护皇权的稳定,也就是要确保没有人造反,不可能对皇家的统治地位构成威胁。

朱元璋想宣示国威,但如果他不是派一个太监去,而是派一个大臣去。那么这个大臣很有可能就在外国建立一个国家,不回来了。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还别说是派大臣,秦始皇徐福出国去找仙丹,结果徐福都没有回来。可见,派人出去实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毕竟权力太大了,这些人都想打江山,建立不朽基业。在国外,天高皇帝远,就算造反,皇帝也把他没有办法。可以说,只要有权力变大的机会,就一定要让这个权力变大。

但如果派出去的人是太监,情况就不一样了。毕竟太监是没有生育能力的,太监当皇帝的情况,是并不多见的。就算太监当了皇帝,他也不可能在他的子孙后代中传承下去。当然了,也不能说绝对没有太监当皇帝,权力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太监也是人,当然不会例外。但肯定的是,太监当皇帝,几率要小得多。

三、从自家层面考虑。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除了宣示国威以外,其实还有其他一些目的。

很多历史研究者都认为,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不找到朱允炆,朱棣当皇帝,寝食难安。这种说法,虽然并没有得到证明,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不管怎么说,朱棣派郑和去下西洋,肯定是带着自己私人目的的。这些目的,也许是不能够让别人知道的,只能让自己最亲近的人知道。对于皇帝来说,朝中的任何一个大臣,都不能算是最亲近的人。最亲近的人,只可能是太监,而且是自己的贴身太监。

总之,郑和下西洋,他还带着很多,我们不太明白的秘密使命,这些秘密使命,只能是朱棣和郑和两人知道。

总之,无论从国家层面,从皇家层面,还是从自家层面来说,派一个太监去出使西洋,显然是非常恰当的,是朱棣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参考资料:《明史》等)

更多文章

  • 北宋第一大奸相秦桧,为什么有一个神仙祖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桧真实历史评价,秦桧为什么是著名奸臣,秦桧的个人历史

    ——《石林燕语》叶得梦公元993年,年仅二十七岁的丁谓就考中了进士出任大理评事,因为聪慧过人,通古知今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被昆山龚颖评价文章可与唐代韩愈、柳宗元相比。还未考上进士时就被宋文学家王禹偁称为:“今之巨儒”诗似杜甫,智似‘异人’。如此天才的人物,整个两宋也只有后来同样天才的晏殊能相提媲美,

  • 传闻中的锦衣卫是如何诞生的,这个组织是善是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锦衣卫是一个怎样的组织,锦衣卫体系图解,锦衣卫到底是怎么样的神秘组织

    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置的特务组织,直接听命与皇帝,不受任何人调动。如果你问明朝的官员,最害怕什么人,他们的回答会非常一致:锦衣卫。不管是高官还是小吏,只要有锦衣卫上门,那位官员就会简单收拾好行装,跟家人诀别,并很大可能,从此再也没能回家。锦衣卫为什么令官员闻之色变?因为他们是皇帝的密探,也等于皇帝

  • 赵构与岳飞的关系为什么会破裂,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构为何对岳飞从爱到恨,如何评价赵构和岳飞,历史上真实的岳飞赵构

    公元1125年,宋金联盟破裂,金兵分东西两路南下,金军将领完颜宗望攻破汴京城,擒徽钦二帝,携带宋朝皇室、宫妃、朝臣三千余人北上,北宋灭亡,但是宋朝却没有完全灭亡,其一是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四位‘中兴四将’的拼死抵抗,为宋朝保下了半座江山,其二是一些不在汴京城的宋朝皇室得以幸免,比如河北兵马大元

  • 南宋52:李凤娘当上太子妃后,凶悍霸道,宋高宗后悔有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宋皇后李凤娘,中国通史宋高宗,南宋亡国前的三个爱国皇后

    道士皇甫坦善于相术,他说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女儿李凤娘是皇后的命。皇甫坦曾经应诏入朝,求雨成功,受到皇帝的器重,不久入京进宫参见宋高宗,说:“臣为陛下寻得个好孙媳妇。”宋高宗问是谁?皇甫坦说,是李道的女儿李凤娘。宋高宗当即叫李道把李凤娘送到宫中,一看果然楚楚身材,亭亭玉貌,可谓绝代佳人。宋高宗龙心大悦

  • 朱元璋出上联:“小酒馆三杯五盏,无有东西”,秀才对出绝妙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出对联老子天下第一,朱元璋最霸气的下联,朱元璋绝妙下联

    别看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却很喜欢读书,即便工作再忙,也会抽出大量时间学习。他平时最爱看两类书籍,一类是《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从中汲取以前朝代灭亡的教训,以便于更好地治理天下;另外一类就是对联方面的书籍,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修养。读书讲究学以致用,朱元璋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通过吟诗

  • 朱元璋为何要除掉他,他是开国第一功臣,他曾经为何这样劝说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为何要杀绝功臣,朱元璋杀功臣是真实历史吗,朱元璋在位30年杀尽功臣

    有人说是徐达。因为大明的江山,基本上都是他帮着朱元璋打下来的。这一点,也非常符合历史的真实。还有人说是刘伯温。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是受到了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真实历史中的刘伯温,虽然也曾屡建奇功,但还没到那种程度。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看历史上朱元璋究竟怎么说的。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

  • 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给了碗汤相救,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怎么样报答刘祖德,朱元璋报答恩人视频,朱元璋称帝过程

    称帝后,朱元璋对之前给过帮助的人都是有恩必报,如“一地之恩”的刘继祖、“一饭之恩”的老婆婆。刘继祖的“一地之恩”,子孙享福三百年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先后遭遇蝗灾、旱灾,随后又是一场大瘟疫,当政者不但不赈灾贫民,反而加大力度搜刮民脂民膏,贪官污吏横行,导致民不聊生。朱元璋当佃农的父母和大哥先后因爆

  • 历史上,明英宗的形象为何会出现从英主到昏君的颠覆性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英宗真的是昏君吗,明英宗有何魅力,历代对明英宗的评价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当中,自秦朝建立以来,中国历史上一共有着多达四百位左右的皇帝。其中既有着大一统政权的统治者,也有着小型割据政权的掌管者;既有着堪称英明神武、励精图治的明君,也有着能力一般,各方面只能算作中庸的守成之君,更有着能力低下、倒行逆施的昏君。在这些人当中,明英宗朱祁镇的形象无疑经历了一个堪称

  • 明朝在越南驻扎大军30万,为何最终还是丢掉了越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统治越南有多残忍,明朝时期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明朝对越南的规划

    安南,源自于唐朝在河内地区设置了安南都护府,从此成为对越南地区的称呼。在此之前史书上称那里为“交趾”,但并不涵盖今越南全境,而是指越南北部地区。北宋时代,宋孝宗册封安南李朝国王李天祚为安南国王,安南于是成为中原王朝对越南地区的官方称呼。此后安南就一直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明朝建立后,在朱棣时代,安南

  • 历史上,嘉庆年间的“癸西之变”,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嘉庆年间癸酉之变,嘉庆历史评价,癸酉之变对今天的启示

    这些都是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的事情,这就是嘉庆年间著名的“癸酉之变”。清朝嘉庆十八年,在河南、山东与直隶等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天理教起义,而在京城更是发生了两百多名天理教徒进攻皇宫,最终破东华门与西华门,攻入宫廷的事情。所谓天理教,属于白莲教的一个分支,而白莲教是唐宋时代流传下来,在民间广泛存在的一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