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林燕语
》
叶得梦
公元993年,年仅二十七岁的丁谓就考中了进士出任大理评事,因为聪慧过人,通古知今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被昆山龚颖评价文章
可与
相比。
还未考上进士时就被宋文学家王禹偁称为:
“今之巨儒”
诗似杜甫,智似‘异人’。
如此天才的人物,整个两宋也只有后来同样天才的晏殊能相提媲美,如果在寻常朝代丁谓的将来都可以说是平步青云,虽然官运亨通,可亨通的地方却不太对,
自从考上进士以来,丁谓不是在各地担当转运使,就是在
施、黔、高、溪州
等地平叛。
宋初的文人最在意两件事,
第一是在民间的名声,第二是
同平章事
。
所谓同平章事与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一同被称为‘宰执’,也就是宰相的意思,当时‘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但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参知政事与同平章事远压枢密使、枢密副使一头,
朝堂上实际的首领是
同平章事
。
虽然丁谓在地方上名声极佳,因为在川陕地区依靠以盐换粮的方法解决了当地兵变,又在辽国南侵时帮助百姓过河,据记载,在丁谓出任平江军节度使时:
为乡里请于朝,特免丁钱
。
以至于百姓对丁谓感恩戴德:
乡人至今德之,祠于万寿寺
。
但丁谓就是升不上去,年年都有功绩,年年都最有机会入朝为官,但年年都被吏部筛掉,丁谓的心态也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本高傲的文人性格开始阿谀奉承起来,
其天才的智慧不但在文学造诣上不俗,在阿谀奉承上也极具天赋,没过多久便升任
三司使
。
但这和丁谓的阿谀奉承无关,他之所以能升任三司使是因为当时的宰相寇准从累累卷宗中翻出了丁谓的功绩
,认为丁谓是个可造之材,特意提拔丁谓入京,丁谓入京后两人相交甚密,当时另外一位宰相李沆正在与寇准议事,丁谓不请自来与寇准攀谈,丁谓离开后李沆告诉寇准:
“
你一定要记住,像丁谓这样的人,千万不可以让他得势,否则必成大患。
”
没想到寇准难得的对李沆甩脸色,称
:“
丁谓不是这样的人,我了解他。
”
当时的皇帝宋真宗为追求长生不老信赖道教,不但经常提拔道士,还在宫内设立祭坛,丹炉,寇准上书称不应该如此,丁谓则顺宋真宗的意思,
认道教仙人
丁令威
为祖
,每天:
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
。
后来丁谓出任参知政事时,被称为“鹤相”
那之后寇准看清了丁谓的真面目,
两人断交,后来发展为朝堂上不死不休的一对政敌
,但是宋真宗却十分信赖他,宋真宗谒太清宫时,
丁谓特意依靠手中权力寻来白鹿一头,灵芝九万余珠进贡给宋真宗
,宋真宗从泰山封禅回来后,
丁谓从小孩手中抢过一只乌龟,称:此乃瑞物。随后献给宋真宗,宋真宗顿时龙颜大悦。
为了更进一步,丁谓眷养女道士刘德妙,让她扮做得道之人,称家中水塘中有一只王八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丁谓在趁机为刘德妙造势引来宋真宗查看,再让刘德妙在宋真宗面前为自己说好话。
曾经亦师亦友的寇准也也逐渐成为了丁谓升官路上的阻碍,寇准虽然提携了丁谓,但是为人正直,在发现丁谓真面目后曾多次指责丁谓,还阻扰丁谓升迁,但是在宋真宗的帮助下丁谓甚至升至司徒,
为了搬倒寇准,丁谓与皇后刘娥,太监
雷允恭
一同排挤寇准。
宋真宗末期,刘娥势力越发壮大,宋真宗害怕再出一位武曌,口述让寇准勤王擒拿刘娥,结果此事被寇准同谋杨亿的妻弟张演泄露,刘娥与丁谓趁机来到宋真宗房间里构陷寇准,
因为没有诏书,宋真宗又否认了寇准称自己让其抓捕刘娥的诏令,寇准因此被贬雷州,丁谓升任
同平章事
。
但丁谓的同平章事每当多久,寇准被贬雷州后很快病故,刘娥因此与丁谓反目,因为曾经包庇太监雷允恭擅自移改陵穴,丁谓被罢相,贬至崖州担任司户参军,四个儿子全部被贬,抄家时,抄家的官兵称丁谓家中:
“四方赂遗,不可胜纪
。”
所谓崖州便是如今的海南,在当时海南是一片丛林的荒芜之地,专门用来流放犯人的场所,因为宋朝潜规则
‘刑不上大夫’
,丁谓并没有被斩,不过流放海南对寻常人而言只比被斩轻微一点,可没想到丁谓在海南混得风生水起,据记载:
流落贬窜十五年,须鬓无斑白者,人服其量。
丁谓赢在聪慧,也败在聪慧,丁谓除了被称为奸相以外,其在经济上的建树放在两宋也无人能及,但是他却把自己的机敏用错了地方,翻阅史书,丁谓的记载有一个很明显的分水岭,
在升任三司使之前,丁谓的记载全是他如何利用自己的头脑解决百姓的困难,可升任三司使之后,丁谓几乎所有的记载都是如何阿谀奉承,如何博取宋真宗的信任,如何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