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第一大奸相秦桧,为什么有一个神仙祖宗?

北宋第一大奸相秦桧,为什么有一个神仙祖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039 更新时间:2024/2/6 12:22:23

——

石林燕语

叶得梦

公元993年,年仅二十七岁的丁谓就考中了进士出任大理评事,因为聪慧过人,通古知今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被昆山龚颖评价文章

可与

唐代韩愈柳宗元

相比。

还未考上进士时就被宋文学家王禹偁称为:

“今之巨儒”

诗似杜甫,智似‘异人’。

如此天才的人物,整个两宋也只有后来同样天才的晏殊能相提媲美,如果在寻常朝代丁谓的将来都可以说是平步青云,虽然官运亨通,可亨通的地方却不太对,

自从考上进士以来,丁谓不是在各地担当转运使,就是在

施、黔、高、溪州

等地平叛。

宋初的文人最在意两件事,

第一是在民间的名声,第二是

同平章事

所谓同平章事与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一同被称为‘宰执’,也就是宰相的意思,当时‘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但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参知政事与同平章事远压枢密使、枢密副使一头,

朝堂上实际的首领是

同平章事

虽然丁谓在地方上名声极佳,因为在川陕地区依靠以盐换粮的方法解决了当地兵变,又在辽国南侵时帮助百姓过河,据记载,在丁谓出任平江军节度使时:

为乡里请于朝,特免丁钱

以至于百姓对丁谓感恩戴德:

乡人至今德之,祠于万寿寺

但丁谓就是升不上去,年年都有功绩,年年都最有机会入朝为官,但年年都被吏部筛掉,丁谓的心态也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本高傲的文人性格开始阿谀奉承起来,

其天才的智慧不但在文学造诣上不俗,在阿谀奉承上也极具天赋,没过多久便升任

三司使

但这和丁谓的阿谀奉承无关,他之所以能升任三司使是因为当时的宰相寇准从累累卷宗中翻出了丁谓的功绩

,认为丁谓是个可造之材,特意提拔丁谓入京,丁谓入京后两人相交甚密,当时另外一位宰相李沆正在与寇准议事,丁谓不请自来与寇准攀谈,丁谓离开后李沆告诉寇准:

你一定要记住,像丁谓这样的人,千万不可以让他得势,否则必成大患。

没想到寇准难得的对李沆甩脸色,称

:“

丁谓不是这样的人,我了解他。

当时的皇帝宋真宗为追求长生不老信赖道教,不但经常提拔道士,还在宫内设立祭坛,丹炉,寇准上书称不应该如此,丁谓则顺宋真宗的意思,

认道教仙人

丁令威

为祖

,每天:

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

后来丁谓出任参知政事时,被称为“鹤相”

那之后寇准看清了丁谓的真面目,

两人断交,后来发展为朝堂上不死不休的一对政敌

,但是宋真宗却十分信赖他,宋真宗谒太清宫时,

丁谓特意依靠手中权力寻来白鹿一头,灵芝九万余珠进贡给宋真宗

,宋真宗从泰山封禅回来后,

丁谓从小孩手中抢过一只乌龟,称:此乃瑞物。随后献给宋真宗,宋真宗顿时龙颜大悦。

为了更进一步,丁谓眷养女道士刘德妙,让她扮做得道之人,称家中水塘中有一只王八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丁谓在趁机为刘德妙造势引来宋真宗查看,再让刘德妙在宋真宗面前为自己说好话。

曾经亦师亦友的寇准也也逐渐成为了丁谓升官路上的阻碍,寇准虽然提携了丁谓,但是为人正直,在发现丁谓真面目后曾多次指责丁谓,还阻扰丁谓升迁,但是在宋真宗的帮助下丁谓甚至升至司徒,

为了搬倒寇准,丁谓与皇后刘娥,太监

雷允恭

一同排挤寇准。

宋真宗末期,刘娥势力越发壮大,宋真宗害怕再出一位武曌,口述让寇准勤王擒拿刘娥,结果此事被寇准同谋杨亿的妻弟张演泄露,刘娥与丁谓趁机来到宋真宗房间里构陷寇准,

因为没有诏书,宋真宗又否认了寇准称自己让其抓捕刘娥的诏令,寇准因此被贬雷州,丁谓升任

同平章事

但丁谓的同平章事每当多久,寇准被贬雷州后很快病故,刘娥因此与丁谓反目,因为曾经包庇太监雷允恭擅自移改陵穴,丁谓被罢相,贬至崖州担任司户参军,四个儿子全部被贬,抄家时,抄家的官兵称丁谓家中:

“四方赂遗,不可胜纪

。”

所谓崖州便是如今的海南,在当时海南是一片丛林的荒芜之地,专门用来流放犯人的场所,因为宋朝潜规则

‘刑不上大夫’

,丁谓并没有被斩,不过流放海南对寻常人而言只比被斩轻微一点,可没想到丁谓在海南混得风生水起,据记载:

流落贬窜十五年,须鬓无斑白者,人服其量。

丁谓赢在聪慧,也败在聪慧,丁谓除了被称为奸相以外,其在经济上的建树放在两宋也无人能及,但是他却把自己的机敏用错了地方,翻阅史书,丁谓的记载有一个很明显的分水岭,

在升任三司使之前,丁谓的记载全是他如何利用自己的头脑解决百姓的困难,可升任三司使之后,丁谓几乎所有的记载都是如何阿谀奉承,如何博取宋真宗的信任,如何升官。

更多文章

  • 传闻中的锦衣卫是如何诞生的,这个组织是善是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锦衣卫是一个怎样的组织,锦衣卫体系图解,锦衣卫到底是怎么样的神秘组织

    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置的特务组织,直接听命与皇帝,不受任何人调动。如果你问明朝的官员,最害怕什么人,他们的回答会非常一致:锦衣卫。不管是高官还是小吏,只要有锦衣卫上门,那位官员就会简单收拾好行装,跟家人诀别,并很大可能,从此再也没能回家。锦衣卫为什么令官员闻之色变?因为他们是皇帝的密探,也等于皇帝

  • 赵构与岳飞的关系为什么会破裂,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构为何对岳飞从爱到恨,如何评价赵构和岳飞,历史上真实的岳飞赵构

    公元1125年,宋金联盟破裂,金兵分东西两路南下,金军将领完颜宗望攻破汴京城,擒徽钦二帝,携带宋朝皇室、宫妃、朝臣三千余人北上,北宋灭亡,但是宋朝却没有完全灭亡,其一是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四位‘中兴四将’的拼死抵抗,为宋朝保下了半座江山,其二是一些不在汴京城的宋朝皇室得以幸免,比如河北兵马大元

  • 南宋52:李凤娘当上太子妃后,凶悍霸道,宋高宗后悔有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宋皇后李凤娘,中国通史宋高宗,南宋亡国前的三个爱国皇后

    道士皇甫坦善于相术,他说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女儿李凤娘是皇后的命。皇甫坦曾经应诏入朝,求雨成功,受到皇帝的器重,不久入京进宫参见宋高宗,说:“臣为陛下寻得个好孙媳妇。”宋高宗问是谁?皇甫坦说,是李道的女儿李凤娘。宋高宗当即叫李道把李凤娘送到宫中,一看果然楚楚身材,亭亭玉貌,可谓绝代佳人。宋高宗龙心大悦

  • 朱元璋出上联:“小酒馆三杯五盏,无有东西”,秀才对出绝妙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出对联老子天下第一,朱元璋最霸气的下联,朱元璋绝妙下联

    别看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却很喜欢读书,即便工作再忙,也会抽出大量时间学习。他平时最爱看两类书籍,一类是《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从中汲取以前朝代灭亡的教训,以便于更好地治理天下;另外一类就是对联方面的书籍,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修养。读书讲究学以致用,朱元璋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通过吟诗

  • 朱元璋为何要除掉他,他是开国第一功臣,他曾经为何这样劝说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为何要杀绝功臣,朱元璋杀功臣是真实历史吗,朱元璋在位30年杀尽功臣

    有人说是徐达。因为大明的江山,基本上都是他帮着朱元璋打下来的。这一点,也非常符合历史的真实。还有人说是刘伯温。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是受到了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真实历史中的刘伯温,虽然也曾屡建奇功,但还没到那种程度。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看历史上朱元璋究竟怎么说的。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

  • 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给了碗汤相救,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怎么样报答刘祖德,朱元璋报答恩人视频,朱元璋称帝过程

    称帝后,朱元璋对之前给过帮助的人都是有恩必报,如“一地之恩”的刘继祖、“一饭之恩”的老婆婆。刘继祖的“一地之恩”,子孙享福三百年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先后遭遇蝗灾、旱灾,随后又是一场大瘟疫,当政者不但不赈灾贫民,反而加大力度搜刮民脂民膏,贪官污吏横行,导致民不聊生。朱元璋当佃农的父母和大哥先后因爆

  • 历史上,明英宗的形象为何会出现从英主到昏君的颠覆性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英宗真的是昏君吗,明英宗有何魅力,历代对明英宗的评价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当中,自秦朝建立以来,中国历史上一共有着多达四百位左右的皇帝。其中既有着大一统政权的统治者,也有着小型割据政权的掌管者;既有着堪称英明神武、励精图治的明君,也有着能力一般,各方面只能算作中庸的守成之君,更有着能力低下、倒行逆施的昏君。在这些人当中,明英宗朱祁镇的形象无疑经历了一个堪称

  • 明朝在越南驻扎大军30万,为何最终还是丢掉了越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统治越南有多残忍,明朝时期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明朝对越南的规划

    安南,源自于唐朝在河内地区设置了安南都护府,从此成为对越南地区的称呼。在此之前史书上称那里为“交趾”,但并不涵盖今越南全境,而是指越南北部地区。北宋时代,宋孝宗册封安南李朝国王李天祚为安南国王,安南于是成为中原王朝对越南地区的官方称呼。此后安南就一直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明朝建立后,在朱棣时代,安南

  • 历史上,嘉庆年间的“癸西之变”,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嘉庆年间癸酉之变,嘉庆历史评价,癸酉之变对今天的启示

    这些都是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的事情,这就是嘉庆年间著名的“癸酉之变”。清朝嘉庆十八年,在河南、山东与直隶等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天理教起义,而在京城更是发生了两百多名天理教徒进攻皇宫,最终破东华门与西华门,攻入宫廷的事情。所谓天理教,属于白莲教的一个分支,而白莲教是唐宋时代流传下来,在民间广泛存在的一种宗

  • 清朝之前,老百姓出县城有多难,是不是都很少外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时期的老百姓生活,清朝末年百姓真实的生活,清朝的一个县城有多大

    从先秦时代的秦国变法开始,户籍制度就逐渐完善起来,为了便于管理与征税之类,当时的封建王朝都严格管制人口的流动,人们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不能乱跑。要知道,咱们国家古代是封建的小农经济,一切以土地作为基础,地主们拥有土地,自然就需要租借给佃农们耕种,如果人口随便流动,自然是不利于发展的。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