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成祖朱棣不喜欢他,两个弟弟图谋不轨,明仁宗的艰难上位之路

明成祖朱棣不喜欢他,两个弟弟图谋不轨,明仁宗的艰难上位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73 更新时间:2024/2/6 4:57:11

朱高炽是个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大胖子,入不了明成祖朱棣的法眼,却成了明朝的第四位皇帝。

朱棣曾允诺将帝位传给朱高煦,朱高煦天真地以为只要有父亲的许诺,自己就一定能登上皇帝宝座。

然而,皇帝的话并非都是一言九鼎,尤其是继承人的选择,还要受到传统和礼法的限制。

历史上多少皇帝欲立自己心爱的儿子为储君而不得的,朱高煦虽然长得比兄长更像皇帝,他的父亲更喜欢他,但他的皇帝梦终付黄粱,原因何在?

这先要从明代皇位继承之制说起。靖难成功之后,朱棣坐上梦寐以求的皇位,烦恼也随之而来,首先就是册立皇太子的问题。

明朝的皇位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皇后所生的长子为第一继承人。

朱棣的三个年长的儿子都是皇后徐氏所生。长子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朱高炽最大的缺陷在于身体过于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看起来蠢蠢的儿子。

自古以来,外貌对人来说意义非凡,长得帅往往升官更容易。古代选官一般也要求五官周正,看着顺眼。朱高炽因为长得丑,差点丢了皇位。

朱高炽能够跌跌撞撞登上皇位,是因为他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并且他是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世子,是大明朝的合法继承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虽然朱棣喜欢次子朱高煦,他不仅性格最像自己,而且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就成祖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太仁厚,将来容易遭人胁迫。

但是最终成祖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文臣的力量实在太大了。在和平时期,掌握了文臣就相当于掌握了国家,武将的笨嘴拙舌怎么也抵不上文臣的笔和嘴。而且朱高炽作世子时没有犯过什么大的错误,因此废之无名。

靖难之役爆发以后,朱高炽曾与母亲徐氏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保住了朱棣的大后方北京城。

如果,朱棣的老巢一旦被端,燕军就会成为一支流寇队伍,很容易被正规军击溃。因此,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

此后由于他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因此成祖将他留在后方,这样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

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于危难之际,成祖也曾许愿: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

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朱高煦一直对父亲的承诺念念不忘,直到朱棣宣布太子为自己的兄长,他仍不死心,迟迟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机行动。

朱高煦深恨阻碍自己登上太子位的文人,尤其是立储的第一功臣解缙。朱高煦不停地在朱棣耳边说解缙的坏话,使得解缙因小事遭到贬黜,几年之后遭杀害。

朱高煦私养了许多武士以图谋不轨。不过朱高煦并没有父亲那么深沉老练,属于志大才疏的类型。

在太子方面,有老谋深算的杨士奇和沉静果敢的徐皇后为太子撑腰,这二人说服了朱棣削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他就藩乐安。高煦与高炽之争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也在暗中盘算着太子位,表面上和朱高炽打得火热,背地里却不停地搞些小动作陷害太子。

在成祖得病期间,朱高燧曾密谋杀死成祖,然后矫诏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场灾难才没有降临,事后,由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成祖才没有追究朱高燧。

此事过后,太子的宅心仁厚更得到文臣们的赞赏,地位反而更加稳固。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十八日,65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

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

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

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朱高炽能够顺利登上皇位一方面受益于祖父,另一方面还在于他生了一个聪明机灵的儿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成祖终于下定了决心。这与清代雍正皇帝的即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朱棣自己就是造反上位,如果自己立储乱了套,岂不是告诉后人,皇明祖训是可以不用遵守,嫡长子继承制是不用理会的,那还了得!

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初九日,朱瞻基出生在北平。在他出生的前夕,他的祖父燕王朱棣做了一个梦,梦中太祖朱元璋授予他大圭,上面写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字样。

圭,是古代帝王贵族在举行典礼时用的一种玉器。成祖认为这个梦有特别的寓意,是个吉兆。在朱瞻基满月的时候,朱棣看到他满面英气,与自己梦中见到的样子十分相像,非常高兴,对他也是特别的宠爱。

朱棣夺得天下后在南京登基,朱瞻基随祖母离开北京也来到了南京。祖父朱棣和祖母徐氏非常钟爱这个皇孙,对他的教育颇为用心。朱瞻基自幼聪慧,喜好读书。

永乐五年(1407)四月,他到了出阁读书的年纪,成祖特命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姚广孝为之讲习经书。

姚广孝14岁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向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之学,熟读诗书,诗文俱佳。后来云游嵩山时,著名相士袁珙(ɡǒnɡ)看到他十分诧异,说他将来一定是辅佐帝王的人物。

姚广孝听了非常高兴,立志要做一番事业。因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择高僧入藩王府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姚广孝因此得以入燕王府,为朱棣所知。他密劝朱棣举兵,并在靖难之役中屡出奇策,为朱棣夺得江山立下卓越功勋。

朱棣对他十分敬重,恢复他的姓,赐名广孝,不直呼其名而尊称为少师。朱棣让他蓄发还俗,他不肯;赐给他府邸和两名宫人,他拒不接受。

上朝的时候他穿上官服,下朝后就换上袈裟,居住在寺庙中。当永乐十六年(1418)他病情危重时,成祖亲自到他居住的庆寿寺看望他,相谈甚欢。

病逝后,成祖辍朝两日,亲自为他的神道碑书写碑文,记述他的功绩。

朱棣以自己最为信任的大臣来辅导朱瞻基,可见对他的重视。朱瞻基也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学习刻苦,加之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深得祖父的欢心,为父亲荣登大宝添上重重的砝码。

有一次,成祖朱棣命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拜谒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朱瞻基随往。太子朱高炽身体肥胖,还有脚疾,行走不便,由两个太监搀扶仍然踉跄。

朱高煦在后面看见,故意在众大臣面前羞辱太子说“前人蹉跌,后人知警”。

没想到年幼的朱瞻基在后面随即反驳,“更有后人知警也”,顷刻之间为父亲解围。朱高煦回头看到朱瞻基,意识到在争夺储位的道路上朱瞻基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后记

朱高炽即位后,改元洪熙,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劳民伤财的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洪熙期间,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强盛的时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朱棣对于忠心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大臣,很是心狠手辣。朱棣在击败建文帝后,下令将忠于建文帝的朝臣一律处死,其家人要么连坐,要么发配边疆、被贬为奴。

朱高炽登上皇位后,矫正了明成祖的错误。他恢复了建文帝朝被清算时株连的大臣名誉,并且释放了他们家属,归还了没收的财产

《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世宗时赦还。

建文朝忠臣方孝孺的冤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

历史上,对明仁宗的评价非常高,不过这位皇帝也够悲剧的,在父亲明成祖朱棣的高压统治下兢兢业业当了多年太子,好不容易继位自己说了算,还仅仅在位十个月就驾崩了,这一生也够悲催的。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受到专宠的妃子很多,为什么说明朝的万贞儿情况比较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皇帝有名的妃子,明朝四大妃子,明朝皇贵妃万贞儿

    恋母情结恋母情结(Oedipuscomplex),学术词汇叫做俄狄浦斯情结。它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俄狄浦斯无意中杀死自己的父亲,且在不知道母亲的身份之下迎娶了她。后来精神学家们把这种现象加以扩展延伸,将其描述为恋母情结。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进而对母亲

  • 朱棣一项决策造成人口“大裂变”,明亡前朱姓子孙竟达百万之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末朱姓皇族有多少人,朱棣夺位死了多少人,朱姓的人口统计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加强对天下的控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对朱姓皇亲实行分封制,让他们到各地做藩王,监督各地方的官员,共同来“夹辅皇室”。“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明太祖实录》对此,还解释说,“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 李自成进京师后,他的猪队友是怎样坑他的?怎样才可能成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进京视频完整版,李自成的早年经历,李自成进京赶考指什么

    刘宗敏是李自成手下头一员大将,他是陕西蓝田人(也有说是米脂人,与李自成同乡),铁匠出身。李自成在起义时,曾和刘宗敏八拜结交,“祀神盟誓为响马”,所以刘称李为大哥。明崇祯十一年(1638)十月,李自成被洪承畴、孙传庭大败于潼关南原时,士卒尽失,李自成仅率十八骑溃围而出,走入商洛山中,这十八骑为首者就是

  • “十万水师下东瀛”?郑和舰队去日本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郑和船队到过日本吗,郑和下西洋与倭寇之间的关系,郑和下西洋的62艘船现在在哪里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而且此事目前还有不少争议,即郑和是否曾经“下过东洋”,也就是访问过日本,甚至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水师十万到东瀛”! 关于郑和是否曾经率领舰队前往日本,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有争议的说法。 很尴尬的事情是,据说原存兵部的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在明朝中期被

  • 王保保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什么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原因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保保与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什么时候打败王保保,朱元璋最后的支柱王保保

    《明史》中如是记载:一日,大会诸将,问曰:“天下奇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竟册其妹为秦王妃。从朱元璋的语气中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之所以认为王保保是一个奇男子,是因为他认为自己驾驭不了王保保。这个

  • 朱元璋26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位,甚至连朱棣都选择隐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的关系,朱元璋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朱标,为什么朱元璋没死朱标就做了皇帝

    朱元璋总共有26子,而这26子中,他最看重和喜爱的唯有嫡长子朱标一人。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朱标不仅是嫡长子,还是所有皇子中最像马皇后的一个。所以,朱元璋之宠朱标还体现了他对马皇后的异于其他妃子的钟爱。关于这点,史书曾有过相关记载,记载的大意是:一日,朱标犯了错,于是朱元璋就在后面追着朱标要教训他。朱

  • 宋江如果不选择招安,那么梁山的最终结局会如何?结局不乐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江的招安是对是错,宋江反对招安完整版,宋江接受招安出征哪里

    个人认为,如果当时宋江选择不接受招安,那么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可能:被朝廷围剿,势力瓦解梁山内部自我分裂,各奔东西中国自古以来的农民起义无非两种结果:一是推翻旧王朝,大封开国功臣,继续新一轮的王朝历史的循环。从统计结果来说,这在中国历史上只是小概率事件,数来数去也就刘邦和朱元璋两个成功案例

  • 苏轼的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东坡心安处是吾乡,苏轼伤感名句,宋朝诗人苏轼经典佳句

    故事还得从乌台诗案说起,宋神宗元丰年间,王安石的变法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尽管有宋神宗的支持,但王安石还是遇到不少守旧的官僚集团的反对。因此朝中政局分为守旧派和改革派,两个团体相互的攻击,苏轼尽管并不全然反对变法,但还是对变法中的一部分们内容提出了批评,这就为引来改革派的敌视。元丰二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

  • 他被称为“黑袍妖僧”,朱棣的“黑衣宰相”,没有他朱棣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为什么叫黑袍妖僧,黑袍妖僧,历史趣谈明朝朱棣

    “黑袍妖僧”和“黑衣宰相”的关联据历史记载,朱棣夺权成功以后,姚广孝居功至伟。朱棣特许姚广孝蓄发还俗,此外又赐给他大量的府邸和宫女。但都被姚广孝拒绝,他只有每次上朝的时候才会穿上朝服,等散朝回到家里以后,姚广孝便会换上僧衣。而这个僧衣就是“黑衣宰相”这个外号的出处。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

  • 赵匡胤在位16年,为何不立儿子为继承人,反而传位给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兄弟,赵匡胤历史上有没有子嗣,赵匡胤在位时有多厉害

    其实在五代十国时期,没有皇权天授的概念,一个皇帝能不能坐稳天下,全看他在军队中有没有资历、有没有治国的经验。如果两项都具备,就能坐稳继位。反之,即便坐上了皇帝宝座,也坐不长久。像这种资历不够却坐上皇位,最后又被权臣搞下台的案例,当时数不胜数,比如后梁废帝朱友珪,后唐闵帝李从厚,后汉隐帝刘承祐,后周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