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分析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34 更新时间:2024/3/8 17:30:13

宰相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了一千多年,历史上也有许多著名的宰相人物,但是到了明朝时期,统治者朱元璋却将丞相制度给废除了,而促使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也是有许多方面的。

丞相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统治。

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丞相由于一直处于国家的重要的位置,宰相一直辅助皇帝进行国家事务的处理,这样既能够减轻在君主专制统治方式下的皇帝工作量,同时也能够提升政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减少皇帝自己决策的失误。

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君主在选择宰相的人员时也都有着自己的考虑,确保担任丞相的人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发挥作用。我国古代历史上确实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贤相”,比如说房玄龄曹参等等,他们都为历史的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后人对于他们的评价也很高。但是权力过大却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是一种诱惑,他们身居高位,却并没有为百姓做实事,逐渐发展成为了“权相”,比如说明朝时期的胡惟庸,就是一个典型的“权相”。

明朝时期,丞相权力进一步扩大,他们借助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断的谋取更大的利益和权力,而更高的权力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权相”与皇权进行权力的争夺,从而直接的威胁到了皇帝的最高统治权力,这自然是不能够为君主专制下的统治者所容忍的。因此到了明朝,朱元璋就开始对于丞相进行打压,进一步稳定皇权的统治地位,而打压丞相权力,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废除丞相制度,因此这就成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重要原因。

胡惟庸事件的直接推动。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当时的宰相时胡惟庸,胡惟庸作为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权相”,他经常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并且还在朝廷中形成了自己的统治势力,许多国家的重要事件,本来应该上报给朱元璋进行批阅,但是胡惟庸却私自进行了批阅,批阅之后直接实行,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是宰相胡惟庸直接挑衅君权的一种表现。

朝廷之上拉帮结派,朝政事务直接处理,胡惟庸的一切行为都在对于朱元璋的权力进行直接的干预,朱元璋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自然不能够容忍胡惟庸对于他的权力的干涉,因此对于胡惟庸进行了诛杀。

胡惟庸事件浅显看来是因为胡惟庸过度干预皇帝的权力,结党营私而引起朱元璋的不满,诛杀了他,并且牵连废除丞相制度,但是实际上却是当时的朱元璋吸取了元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因为丞相的权力太大而威胁到了统治者的权力,显然是不利于对于国家进行统治的,因此朱元璋所要做的就是废除丞相惩治,来稳固自己的统治权力。

根据孟森在《明史讲义》讲义中的记载:

“胡惟庸以宰相谋反,诛之宜也,而连引至数万人。”

朱元璋在诛杀胡惟庸时,所牵连的人员众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推崇相权的朝臣,或者是追随胡惟庸的,因为胡惟庸事件所被诛杀的人众多,通过这件事,朱元璋既能够借机废除了丞相制度,同时也将朝廷内部的官员进行了一次新的洗刷革新。胡惟庸事件给了朱元璋充分的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使得朱元璋废除丞相名正言顺,还为朱元璋建立新的统治集团提供了便利条件。

朱元璋自身的性格特征。

相对于我国古代其他的皇帝来说,朱元璋的出身是最为低下的一个,根据《明史》中记载:“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

为了生存,朱元璋就成为了一名僧人,童年时代的朱元璋印象中只有痛苦的经历,因此这也造成了朱元璋从小养成了一种自卑并且不信任别人的人,他习惯了自私的方式来思考和处理事情,对待其他人也比较的冷酷无情。

在后来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他对于自己的统治权力变得十分在意,他不允许有别人来分享他的权力,而宰相制度作为存在千百年的制度,流传至今,宰相的权利也逐渐的膨胀起来,并且一度危及到朱元璋的皇权统治,这让朱元璋对于宰相这一职位十分的警惕,他害怕宰相会来与他争夺权力,因此朱元璋一直提防着当时的宰相胡惟庸。

而然胡惟庸也正如朱元璋所担心的那样,一直在为自己谋取私利,甚至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进行结党营私的做法。胡惟庸的做法严重的危害到了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自然不能够容忍,这也使得朱元璋自身性格中的近乎极端的专制统治的思想充分暴露出来,胡惟庸事件牵连的众多人员都被诛杀或者流放,这也是因为朱元璋的残暴和冷酷的性格所导致的。

朱元璋之所以一心想要废除我国古代使用一千多年的的丞相制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朱元璋本人对于权力的追求和热爱,这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体现,到了这时,国家的权力已经完全的集中到了皇帝的手中,然而正是从明清时期开始,我国的封建社会整体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朱元璋虽然废除了丞相制度,消除了与之夺权的丞相,但是皇权太过集中,使得国家的诸多事情都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处理事情的效率降低,各项决策的失误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也进一步增加了当时宦官群体参与朝政,夺取国家权力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明史讲义》,孟森《明史》,张廷玉

更多文章

  • 高粱河之战,宋太宗展现了他的高超车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太宗高梁河飙车,高梁河之战宋军大败,高梁河之战中的宋太宗

    公元976年5月,宋太宗赵光义打赢了他人生中最大一场战役。在太原,赵光义消灭了北汉政权。五代十国被正式结束,当时的赵光义可谓春风得意。当时这么年轻的皇帝,立在太原城头,看着巍峨的城墙,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他下令:“把太原城给我铲平!”对,他很看不惯太原城。宋军在立国以来,秉承“先南后北”的战略。在进

  • 从先秦到宋朝,探寻儒者对政治秩序的追寻及其理论自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儒学特征,政治秩序的起源,汉朝和宋朝的儒学

    而其所言“相灭亦相生”,尤其值得注意:“相生”是指诸子之说“各引一端”,《庄子·天下》即言:“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故而诸子之说,存在互异之外,实又存互补性,是为班氏所言“相生”之义;“相灭”则指诸家学说之间,皆有以攻

  • 一个二婚的歌女,凭什么让宋真宗与其幽会十余年,甚至立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真宗为何要娶她当皇后,北宋二婚皇后,宋真宗所有老婆名字

    在诸位太后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她临朝称制11年,被后世称赞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虽然她当太后的经历已经足够传奇,但是她与宋真宗之间的故事,却更加精彩。本是二婚歌女,却被王子一眼看中其实刘娥的出身并不差,她的祖父是后汉的大将军,父亲是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不过因为父母早早就

  • 明朝党争因何而起,嘉靖年间一场严党之祸,导致明朝十年止步不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嘉靖年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明朝党争有多复杂,明朝内部的党锢之争

    可以说,明朝败于党争,而党争,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因为明代的国家政治机构是内阁,内阁里的四位大臣取代丞相之权来行使处理国家政务以及与皇帝的直接沟通的权利和义务。而内阁里首位的官称叫做内阁首辅。他的权力可以说在朝野之中,臣相之位里是最大的。然而,无数读书子弟进入翰林入朝为官,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入阁,

  • 通过宋代乘轿活动的发展,看统治者对乘轿现象的治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时期平民乘轿出行,皇帝乘轿图片,宋代巡游

    宋代的乘轿活动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为第一阶段。乘轿的方式主要是特赐乘轿,乘轿人员也限于部分皇室成员和一些年老有疾的高级官员。对民间的乘轿活动,宋廷有一定的惩罚举措。这一时期民间的乘轿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第二阶段是北宋中后期至北宋末年。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逐渐奢侈化,与宋初倡导

  • 海尔汗做了何事,成吉思汗要对他处以极刑,把白银熔化灌入他嘴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杀海尔汗第几集,成吉思汗做了什么事,成吉思汗能打胜仗吗

    海尔汗是花剌子模人,老花剌子模王塔乞失下诏称其为“吾儿”。他可能是阿拉乌丁·摩诃末苏丹的异母弟,或是表兄弟,在花剌子模的地位非常高。他被封为讹答剌城的统治者。而海尔汗称呼的意思是掌握权力和可怕的汗。本来海尔汗和成吉思汗没有任何关联的,不过他做的一件事彻底惹恼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曾经派蒙古的商队和中亚

  • 明朝灭亡之后,那些在海外的华侨,还信奉明朝廷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明朝待明朝只愿卿卿意逍遥,明朝亡国后的现状,明朝有多少华侨

    一:国内积极自救的哀叹在听闻崇祯上吊之后,位于南方的明朝宗室纷纷用自己的号召力或为求个人一时的快感,或为真心实意想恢复自己的故土。但是很可惜的是,他们做出的努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接近到了人力所能达到的地步,但是因为政权派系的互相矛盾,自己内部权力纷争等导致了一个个可以翻身的战局都遭到失败。在弘光一

  • 康熙捅了明朝马蜂窝?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后: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三太子被康熙所杀,康熙杀过哪些大臣,康熙杀了多少百姓

    甲申国难,皇子出逃1644年,农民军李自成率领部队攻破北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但很少人知道他在自缢之前曾安排人护送自己的三个儿子逃跑。崇祯帝自己不愿意南迁,成就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后世美名,但他同时也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希望他们能够回到南京,重整旗鼓,为此特意安排自己的亲信

  • 赵匡胤死亡之谜:历史上流传三种说法,矛头都指向弟弟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死亡真实原因,赵匡胤之死历史四大谜案,历史上赵匡胤的死因

    不过,虽然官方史书“有意”地选择了隐晦,但是并不能阻止后人们的各种猜测,历史上流传的关于赵匡胤死因的各种猜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嗜酒丧命说赵匡胤嗜酒众所周知。在史料记载上,也能多次发现赵匡胤喝酒的记录。比如赵匡胤曾对大将王审琦说:“酒,天之美禄。”还有一次,赵匡胤大宴群臣,对大将魏仁浦说:“何不劝

  • 朱元璋儿子朱标:本宫不死,尔等终究是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儿子朱标之死的原因,朱元璋长子朱标不死,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为什么不死

    朱标的母亲,就是那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以贤德著称的马皇后,所以他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嫡长子的出生使得朱元璋精神为之一振,兴奋地在一座无名山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的语句。毕竟,每个男人当上父亲都会兴奋得像个孩子。朱标出生于战火纷纷之中,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子报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