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粱河之战,宋太宗展现了他的高超车技?

高粱河之战,宋太宗展现了他的高超车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860 更新时间:2024/1/21 2:19:04

公元976年5月,宋太宗赵光义打赢了他人生中最大一场战役。在太原,赵光义消灭了北汉政权。五代十国被正式结束,当时的赵光义可谓春风得意。当时这么年轻的皇帝,立在太原城头,看着巍峨的城墙,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他下令:“把太原城给我铲平!”对,他很看不惯太原城。宋军在立国以来,秉承“先南后北”的战略。在进攻南方军阀时候,基本没什么像样的战斗。但是,在与北汉的战斗中,宋军进展相当不利,还要防范辽国的干预。赵光义想到这里,在想想当年李存勖石敬瑭都是怎么利用太原最后当上皇帝的。这位上位不太正当的皇帝,更加脊背发凉。所以,为了根除后患,太原城就这样毁了。毁了太原城后,赵光义又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挥师北上收复燕云。

赵光义的小算盘

为什么这个决定不同寻常?因为此时的宋军已经相当疲惫。由于与北汉的作战中,进行的相当不顺利,所以宋军此时相当疲劳。此时进攻辽国早已扎根已久的燕云,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赵光义这样做的理由,不是出于军事而是出于政治考虑。赵光义的皇位得来不正,而消灭北汉其实很多都是赵匡胤就已经准备好的工作。这样的战争根本不能证明赵光义军事的伟大。赵光义自圆其说的“金匮之盟”,并不能说服广大士大夫阶层。大家只是迫于形势,又要吃北宋这碗饭,就只得得过且过。所以,为了证明自己,树立威信。赵光义打算北上,通过收复传统汉地的燕云来证明自己。

其实,赵光义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军事考虑。当时的宋军刚刚消灭北汉,又在白马岭击败过辽国。此时辽国不再救援北汉,也证明军事上已经没有太多兵力作为机动。所以,打太原打出自信的赵光义决定再上一个台阶挑战辽国。挑战辽国,就挑战辽国,毕竟军队都是老赵家的。将领们虽然不太愿意,但是当兵的不听长官的能听谁的。宋军也只好做开拔的准备。此时的赵光义,还干了一件错事。这件错事,导致了他此次北伐的最终失败。这个事情就是不发赏钱。灭了北汉,这个功劳是很大的。这样的灭国战争,将士领不到赏钱,这一定是要怨声载道的。当时,赵光义的考虑却相当奇葩。就是为了树立威信。赵光义的威信是树立了,将领的威信与忠心倒是没了。没有奖赏,这些人提着脑袋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他们肯定没有上升到这种高度。

宋军强悍的战斗力

接下来宋军就开始挥军北上幽州。要是说,精锐就是精锐。宋军十万大军北上,岐沟关守将刘宇看到来势汹汹的大宋军队直接就投降。宋军留下五千留守,剩余部队进攻涿州。其实,看过之前五代战争,我们就知道,此时宋军的战法跟五代还是及其相似的。五代时期,由于大家占领的地盘都不大。所以,想要进行大规模兵团作战比较困难。除了空间狭小,一不小心就跑到别人的地盘,再有就会战争资源的匮乏。所以,五代的军队都善于突袭。而之后的宋军,由于受到朝廷的制约,主要进行的是防御。这就造成了大家感官上的错觉,觉得五代军队很强宋军很弱。其实,宋朝初期的禁军战斗力也是相当强悍的。

宋军在占领了岐沟关之后,进攻涿州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本来在消灭北汉后就极度疲惫的宋军,此时又急行军进攻涿州。如此高强度的作战方式,如果放在之后的北宋简直都是不可想象的。正如宋军所料,驻守涿州的只是辽国的边防部队。此时的辽国,根本还没有反应过来。辽军在看到宋军急行军,军队疲敝,骑兵与步兵拉开距离过大的情况下采取了出城野战的方式。这样的战斗,本来辽军会以为自己可以给宋军一个迎头痛击,不过他错了。宋军骑兵相当强悍。这些经过几十年战争洗礼锤炼出来的沙陀党项骑兵,根本就不怕辽国骑兵。硬是扛住辽军的进攻,直到宋军步兵集结完毕。接下来的事情,就没什么悬念了。宋军由于强大的人数优势,击溃辽军。最后,追杀十几里迫使仅剩的500人投降。而涿州也就顺利攻下。

攻下了涿州,赵光义心里可是乐开了花。看来行军打仗也不过如此嘛,也许我就是个天才。赵家的基因还是相当给力的。正当觉得自己已经是战神的赵光义兴奋不已的时候,其实他此时的运气已经基本用完了。

高粱河兵败

在幽州城下,赵光义亲自指挥,率领宋军击败辽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和统军萧讨古的辽军部队,宋军斩首千余。接下来,虽然宋军在追击中,在得胜口遭遇辽军埋伏,不过这并不能改变局势。宋军接下来将幽州团团包围,耶律奚底和萧讨古只得在清河北岸防御与其他辽国部队完全分割开。好了,现在摆在宋军面前的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围城打援。因为此时宋军属于突袭幽州,而辽国定会派援军来救。第二条,直接围攻幽州。攻下幽州,利用幽州城防让幽州变成宋军领土就地防御。其实,这两条路无论哪一条都不太好走。这就要说赵光义的为人了。赵光义长期做开封府尹,军事本来就不是他的强项。这次进攻幽州,野战还可以利用宋军强大的战斗力以及辽军的措手不及取胜。现在进攻幽州这样一座大城,本就疲惫不堪的宋军根本不可能短期攻陷。如果围城打援呢?幽州是辽国的南京,这里距离辽国近开封远,如果辽军源源不断的到来,宋军根本抵挡不住。所以,如此尴尬境地的赵光义就选择了强攻幽州的办法。

这个时候的赵光义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四面强攻。此时的辽军由于极其恶劣的形势,已经没有什么战心。如果宋军采用围城必阙的办法,有可能战斗意志崩溃的辽军就弃城投降了。而此时四面围攻,辽军必死战。我们不能说四面围攻一定不对,如果宋军体力充沛,四面围攻可以大大分散守军兵力。此时宋军早已疲惫不堪,连日的急行军使得宋军根本无心恋战。急不可耐的赵光义只好将预备队投入作战。此时,与时间赛跑的赵光义还是输了。接下来,辽国援军赶到。拥有大量骑兵的辽军,直接采取斩首战术,进攻高粱河一带的赵光义本阵。本来战胜的宋军,由于追击辽军被辽军包围。而此时一部辽军迅速进攻赵光义本阵,最后赵光义在屁股中两箭后迅速逃跑。由于不能骑马,只得赶驴车逃跑。由此创造了驴车最快速度的纪录。

而此时百战百胜的宋军,由于赵光义的逃跑瞬间崩溃,这在原来肯定是不能想象的。本来宋军还有十万,是有一战之力的。如果击败辽军,战局可能就稳定下来。可是,由于赵光义一系列不得人心的举动使得宋军根本不听指挥。最后,宋军惨败,十万大军损失惨重。

高粱河之战,影响相当深远。

第一、打破宋辽军事平衡

高粱河惨败,赵匡胤建立的禁军精锐大量被消灭。而赵光义为了防止武将作乱,极度限制武将自主。宋朝的经营模式,这样一支军队损失就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在之后雍熙北伐再度失败后,宋军精锐几乎被打光。北宋彻底转入防御,直到澶渊之盟的签订。

第二、给宋朝皇帝造成不可估量的阴影

宋太宗赵光义此次负伤后,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虽然之后,还指挥了雍熙北伐,不过宋太宗再也没有亲临战场。之后的北宋所有皇帝,对于战争都极度惧怕。宋太祖赵匡胤的武德,在赵光义这里彻底败光。

参考资料:

《辽史》《宋史》《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从先秦到宋朝,探寻儒者对政治秩序的追寻及其理论自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儒学特征,政治秩序的起源,汉朝和宋朝的儒学

    而其所言“相灭亦相生”,尤其值得注意:“相生”是指诸子之说“各引一端”,《庄子·天下》即言:“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故而诸子之说,存在互异之外,实又存互补性,是为班氏所言“相生”之义;“相灭”则指诸家学说之间,皆有以攻

  • 一个二婚的歌女,凭什么让宋真宗与其幽会十余年,甚至立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真宗为何要娶她当皇后,北宋二婚皇后,宋真宗所有老婆名字

    在诸位太后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她临朝称制11年,被后世称赞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虽然她当太后的经历已经足够传奇,但是她与宋真宗之间的故事,却更加精彩。本是二婚歌女,却被王子一眼看中其实刘娥的出身并不差,她的祖父是后汉的大将军,父亲是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不过因为父母早早就

  • 明朝党争因何而起,嘉靖年间一场严党之祸,导致明朝十年止步不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嘉靖年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明朝党争有多复杂,明朝内部的党锢之争

    可以说,明朝败于党争,而党争,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因为明代的国家政治机构是内阁,内阁里的四位大臣取代丞相之权来行使处理国家政务以及与皇帝的直接沟通的权利和义务。而内阁里首位的官称叫做内阁首辅。他的权力可以说在朝野之中,臣相之位里是最大的。然而,无数读书子弟进入翰林入朝为官,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入阁,

  • 通过宋代乘轿活动的发展,看统治者对乘轿现象的治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时期平民乘轿出行,皇帝乘轿图片,宋代巡游

    宋代的乘轿活动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为第一阶段。乘轿的方式主要是特赐乘轿,乘轿人员也限于部分皇室成员和一些年老有疾的高级官员。对民间的乘轿活动,宋廷有一定的惩罚举措。这一时期民间的乘轿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第二阶段是北宋中后期至北宋末年。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逐渐奢侈化,与宋初倡导

  • 海尔汗做了何事,成吉思汗要对他处以极刑,把白银熔化灌入他嘴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杀海尔汗第几集,成吉思汗做了什么事,成吉思汗能打胜仗吗

    海尔汗是花剌子模人,老花剌子模王塔乞失下诏称其为“吾儿”。他可能是阿拉乌丁·摩诃末苏丹的异母弟,或是表兄弟,在花剌子模的地位非常高。他被封为讹答剌城的统治者。而海尔汗称呼的意思是掌握权力和可怕的汗。本来海尔汗和成吉思汗没有任何关联的,不过他做的一件事彻底惹恼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曾经派蒙古的商队和中亚

  • 明朝灭亡之后,那些在海外的华侨,还信奉明朝廷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明朝待明朝只愿卿卿意逍遥,明朝亡国后的现状,明朝有多少华侨

    一:国内积极自救的哀叹在听闻崇祯上吊之后,位于南方的明朝宗室纷纷用自己的号召力或为求个人一时的快感,或为真心实意想恢复自己的故土。但是很可惜的是,他们做出的努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接近到了人力所能达到的地步,但是因为政权派系的互相矛盾,自己内部权力纷争等导致了一个个可以翻身的战局都遭到失败。在弘光一

  • 康熙捅了明朝马蜂窝?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后: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三太子被康熙所杀,康熙杀过哪些大臣,康熙杀了多少百姓

    甲申国难,皇子出逃1644年,农民军李自成率领部队攻破北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但很少人知道他在自缢之前曾安排人护送自己的三个儿子逃跑。崇祯帝自己不愿意南迁,成就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后世美名,但他同时也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希望他们能够回到南京,重整旗鼓,为此特意安排自己的亲信

  • 赵匡胤死亡之谜:历史上流传三种说法,矛头都指向弟弟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死亡真实原因,赵匡胤之死历史四大谜案,历史上赵匡胤的死因

    不过,虽然官方史书“有意”地选择了隐晦,但是并不能阻止后人们的各种猜测,历史上流传的关于赵匡胤死因的各种猜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嗜酒丧命说赵匡胤嗜酒众所周知。在史料记载上,也能多次发现赵匡胤喝酒的记录。比如赵匡胤曾对大将王审琦说:“酒,天之美禄。”还有一次,赵匡胤大宴群臣,对大将魏仁浦说:“何不劝

  • 朱元璋儿子朱标:本宫不死,尔等终究是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儿子朱标之死的原因,朱元璋长子朱标不死,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为什么不死

    朱标的母亲,就是那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以贤德著称的马皇后,所以他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嫡长子的出生使得朱元璋精神为之一振,兴奋地在一座无名山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的语句。毕竟,每个男人当上父亲都会兴奋得像个孩子。朱标出生于战火纷纷之中,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子报有很

  • 靖康之耻里,韦太后落入金人之手,最后到底有多惨?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靖康之耻里面的韦太后,韦 太后,金人对靖康之耻的记载

    据《明史》所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亲手想砍杀自己的两位女儿,其中长女长平公主因用手挡剑手臂被砍断……”。有些人对崇祯帝的行为不甚理解,大敌当前,崇祯不去抗击李自成,反而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家人,莫非是急火攻心,昏了头?其实崇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