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367年,张昶身中数刀、骨肉分离后身亡,朱元璋:扔到河里喂鱼

1367年,张昶身中数刀、骨肉分离后身亡,朱元璋:扔到河里喂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66 更新时间:2024/2/16 9:47:56

“张昶极善理财,他的本事胜我十倍,只怕也不次于李善长。”

朱元璋恍然大悟,当即释放张昶,委任他为参知政事,位列李善长之下。在应天,张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受朱元璋宠信。然而6年后,朱元璋却突然下令将张昶碎尸万段,扔进河里喂鱼。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与张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阶下囚”张昶

张昶是元朝的户部尚书。1361年,察罕帖木儿攻破山东红巾军,击溃刘福通,令江淮震动。朱元璋实力弱小,无法与察罕帖木儿匹敌。因此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与察罕帖木儿通好,向元朝请降,避开察罕帖木儿的兵锋。而户部尚书张昶,则作为察罕帖木儿的代表,南下应天为朱元璋授官封爵。

当时,韩林儿所部仍旧控制着江淮大片土地,张昶一行无法经陆路抵达应天,只好改为水路。可在抵达浙东时,却被首鼠两端的方国珍送往了福建,而后福建官员又把张昶安排到江西驻扎,在张昶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应天时,距离他从大都出发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红巾军的死敌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继任者廓托帖木儿只顾与孛罗帖木儿内斗,无暇顾及江淮义军。而本就假意投降的朱元璋在朱升的辅佐下,已然具备与各方势力抗衡的实力。因此,张昶一行碰到朱元璋后,就从元朝招降的使者变成了朱元璋的阶下囚。

对待敌人,朱元璋向来都是心狠手辣。在张昶抵达应天时,朱元璋命人将他们的衣服全部剥去,强行让张昶等人全身赤裸着游街。作为读书人,张昶备受欺辱,因此见到朱元璋后拒不跪拜,且言语冒犯。

恼羞成怒的朱元璋当即下令将张昶、马合谋、张琏斩首示众,以表抗元的决心。然而,谋士刘伯温却极力阻挠朱元璋如此行为。刘伯温早年曾入朝参加科举,对张昶的大名如雷贯耳。因此,刘伯温力劝朱元璋重用张昶,并将他比作李善长一样的人物。

朱元璋是泥腿子出身,对文人一向尊敬,得知张昶是一位世间难得的大才后,他就极力拉拢,将张昶招募至自己麾下效力。在处死马合谋、张琏时,朱元璋特意找了一个死囚犯顶替张昶,以此断了张昶的回头路。

张昶的“小心思”

1363年,朱元璋自称吴王,李善长、徐达被封相国,张昶则就任左司都事。由于徐达、常遇春常年在外领兵作战,故而李善长、汪广洋、张昶等人就成了朱元璋麾下的权力核心。朱元璋对张昶非常信任,凡是张昶提出的要求,朱元璋都照准不误。

张昶的升迁很快,从左都司事,到参知政事,张昶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在朱元璋麾下,李善长是文臣第一,可他没有考取过功名,也不曾拥有做官的经历。刘伯温作为谋士,大多数建议都是出在战场上。然而,张昶却不同,他主政户部多年,熟悉元朝法律、制度,为朱元璋建立了一套户籍、粮米制度,稳固了朱元璋的统治。

而在制定法律上,张昶也多有谏言,大明律的雏形就是出自李善长、刘伯温、张昶三人之手。尤其是张昶,学识渊博,熟悉法律,是朱元璋麾下少有的“知行合一”的人才。朱元璋曾对宋濂说道:

元顺帝送我一位大贤士,你们遇到事情可多多与他商量。”

然而,张昶做这一切都是有他的目的的。他并非真心投奔朱元璋,而是借朱元璋的宠信,削弱朱元璋的权威,令朱元璋的势力自内部瓦解。

在编制法典时,张昶利用朱元璋盲目信任他的优势,哄骗朱元璋对任内官员、百姓实行重法。在遭到朱元璋的拒绝后,张昶又笼络朝中其他臣子,上疏劝谏朱元璋及时享乐,并为他歌功颂德,以此麻痹朱元璋的斗志。

张昶之所以如此行为,其因还在于他是元朝的旧吏,深受元顺帝宠信。且在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他早已失去了为民请命的本心,更多的则是“愚忠”思想。而朱元璋在应天扒光他的衣服的行为,是他一生的耻辱。作为从小熟读经史的文人,张昶与朱元璋之间,只存在互相利用,而不会衷心为朱元璋效力。

朱元璋虽然一时麻痹大意,受到张昶的蛊惑。可久而久之,他就发现了张昶心中的小九九。在与刘伯温畅谈时,他曾直言相告:

“我本以为张昶是我朝的萧何,可如今他却变成了赵高。”

刘伯温顿感惭愧,当即劝说朱元璋斩杀张昶,以正视听。然而,朱元璋怜惜张昶的才华,并未动手,只是焚烧了他那些阿谀奉承的书信,斥责了张昶一通。

惨死应天

1367年,李文忠南下杭州攻打张士诚。当时,张士诚不是朱元璋的对手,故而与元朝相勾结,南北夹击朱元璋。可李文忠进军神速,没用多久就占领了杭州,并在杭州抓获了元朝的使者长寿、丑的管。

朱元璋统一天下的大势已定,故而不愿为难长寿、丑的管,他甚至想要二人将张昶接回大都,让他一家人团聚。可张昶却暗地里找到了长寿、丑的管,将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举动如实供述,并将一封对元顺帝表忠心的书信,递送给二人。

然而,书信尚未送出,杨宪却在张昶的府上发现了端倪。杨宪虽是一名酷吏,却极为敏锐,在发现张昶表里不一后,立刻上报朱元璋。

在发现张昶“喜好”溜须拍马后,朱元璋本想放他北归,可他万万想不到,张昶竟是为了元朝才如此。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当即命令杨宪、冯胜二人调查张昶不轨之事。在张昶被抓后,他似乎也放弃了求生的欲望,只不过短短了说了八个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跟随朱元璋六年,朱元璋待他如国士,言必听,计必从,却被如此辜负。朱元璋的怒火难以压抑,立即将张昶处死。

1367年6月,张昶被押赴刑场。在大明建立初期,朱元璋惩罚罪人的手段都极为残忍,而张昶作为“叛徒”,也遭到了乱刀砍杀,在骨肉分离后,张昶随即身亡。朱元璋对此仍不满意,在与李善长交流时,他特意下令:“我对张昶如此信任,他竟背叛我,将他碎尸万段后,尸骨扔进河里喂鱼。”

张昶死后,朱元璋亲自修改了他制定过的重典,并在建立大明后,着重强调轻刑罚、少牵连。然而不久后,他就重蹈昔日的覆辙,不仅以各种手段疯狂杀戮,还连累不少无辜的人。或许在制定刑罚时,张昶早就顾及到了朱元璋的本性。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真的是偶然吗?崇祯到底有没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崇祯不死明朝会灭吗,明朝灭亡的原因都在崇祯身上吗,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明朝会亡吗

    一:决定性之一的明末最大军阀在明朝的末年,平心而论,在军事力量的建设上面,明朝政府因为连年的赤字,对军队的后勤配置,军备更新是相当的不行的。当时明朝的税负主要是依靠自两宋依照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所带来的丝绸,农业,商业兴起并且发展的江南富庶地区,这块长江中下流域所富养的土地和辛勤的人民为当时的明廷提供

  • 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社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人评价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还剩多少年,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会南迁吗

    行政措施方面的改进。最开始的明朝在当时的张太后和“三杨”的辅助之下,国家的政治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到了正统七年的时候,王振开始逐渐地掌握国家的统治权力。王振本人是一个十分注重奢侈享受的人,根据张廷玉在《明史》中记载:“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兴麓川之师,西南骚动。” 由此可知,

  •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女子各个社会生活层面的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代儒学世俗化原因,宋代儒学体系,宋代儒学的核心思想

    一、宋代儒学对在室女的教化1.宋代儒学对在室女的礼仪规范传统社会十分注重礼教,养成一定的礼仪规范,是女子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礼仪规范主要是指女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导子女在各种场合下的正确的举止,有助于养成谦逊、恭敬、孝悌的良好品德,也有助于维护女子的形象和家庭中的地位。七岁的时候,男女便

  • 澶渊之盟明明很屈辱,为何却有很多人认为这个盟约很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澶渊在哪儿,澶渊之盟基本史实

    到了宋真宗,赶上萧太后大举入侵宋境,宋真宗在寇准的建议下,赶到澶州前线督战,在形势利好的情况下,却签订了“澶渊之盟”,以每年向辽国交钱进贡平息了两国战火。从此,后世不少学者一提宋史,无不以“澶渊之盟”为耻,但随着近年学者们的研究,也有不少人认为“澶渊之盟”很成功。究竟哪种观点更恰当,我们先看正反方所

  • 此人是朱元璋唯一没杀的开国功臣,他到底是如何做到寿终正寝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唯一没有杀的功臣是谁,朱元璋留下了多少功臣没杀,朱元璋杀了多少个功臣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开国元勋,哪个不是罪名昭昭?理由充足。汤和也有惹过朱元璋不开心的时候,是汤和驻守常州的时候,有事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回去喝点闷酒,说了醉话:“我镇守此城,如坐屋脊,左右为难。”朱元璋听说后,竟怀恨在心。在封汤和为信国公时,不但列举他在常州的过失,还把那些过失刻在了世袭凭证

  • 大明王朝1566:陈洪跟裕王等人闭门说的话,嘉靖怎么会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明王朝1566陈洪之死,大明王朝1566嘉靖片段,大明王朝陈洪和嘉靖

    都说做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相信海瑞本人对于嘉靖皇帝除了传统的忠君报国之心外,还是有一颗报答嘉靖的知遇之恩的心的。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最终因为触碰了帝王的那个逆鳞,而引起了君王的杀人之心。好心办了坏事。自古以来多少人因为写书,写文字被杀了头,跟他们相比,海瑞是幸运的。一篇《治安疏》洋洋洒洒6000余

  • 陈桥兵变,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其实这只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样一位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他只能将后周政权交给年仅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周世宗为了不让后周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在他临终前设置了三方辅政。首先是外戚,皇太子的生母死的早,所以周世宗立皇太子的姨母符氏为皇后,符氏家族在当时非常显赫,周世宗认为在他死后,小皇帝就可以依靠外戚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 《西游记》中曾多次提到锦衣卫,而锦衣卫是明朝的,唐朝怎么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游记中锦衣卫,西游记里面有锦衣卫吗,西游记中为什么会有锦衣卫

    这里说的锦衣卫的问题,就是很典型的“穿越”实例。在《西游记》的第62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中,唐僧师徒来到了祭赛国,了解到金光寺的冤案时,就提到了锦衣卫。原文如下:国王大喜道:“妖贼安在?”三藏道:“现被小徒锁在金光寺里。”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

  • 白起和岳飞两位顶尖军事统帅,如果各带10万大军对决,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岳飞和白起谁更强,白起打败的名将都有谁,岳飞与白起哪个厉害

    秦国若无白起,可能不会这么快统一中国。秦国其他的大将,如王翦,蒙恬等,在历史上虽然也有建树,但是他们的地位都没有超过白起。大宋朝、与秦国不同。宋朝自它建立之日,好像就是一个病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灭掉了柴周,后来北边的辽国,西夏,还有西边的吐蕃和南边的南诏,经常对宋朝进行骚扰。宋朝建立以后,为防止百

  • 成吉思汗陵墓有没有可能在宁夏境内?这种概率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吉思汗真正陵墓成谜,成吉思汗墓在宁夏吗,成吉思汗墓究竟在啥地方

    第一,成吉思汗1225年秋亲征西夏,围猎意外受伤至甘肃六盘山休养,一代枭雄纵横欧亚大陆的铁木真,最终病逝在六盘山下清水县,按照成吉思汗意愿灵柩需运回蒙古,但蒙古大军与西夏鏖战至关键时刻,耶律楚材等商议后决定“秘不发丧”,蒙古军队照常围攻西夏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为成吉思汗灵柩进入宁夏境内提供可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