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385年,徐达望北而坐、狂笑数声后身亡,朱元璋:永失我万里长城

1385年,徐达望北而坐、狂笑数声后身亡,朱元璋:永失我万里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600 更新时间:2024/2/16 9:49:00

“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自1353年加入红巾军后,徐达就成为朱元璋最信赖的武将。32年的东征西讨中,徐达立下了盖世功勋,成为军中第一大将。然而,向来推崇“狡兔死,走狗烹”的朱元璋有没有对徐达动过杀心呢?他与朱元璋的关系如何?徐达又是因为什么暴亡的呢?

大将之才

徐达,安徽凤阳人。1353年,22岁的徐达加入朱元璋的队伍,从此成为红巾军一员。在朱元璋麾下诸将中,徐达虽不如汤和加入的时间早,但他才能卓著,能文善武,极受朱元璋信赖。

朱元璋攻打和州时,郭子兴抓走了老对手孙德崖,而孙德崖的部下趁朱元璋不防,也将他捕获。当时,郭子兴并不愿意为了朱元璋而放走孙德崖。因此,徐达提出用自己替换朱元璋,保全了朱元璋的性命。

和常遇春一样,徐达也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在军中的定位却与常遇春不同,他并不像常遇春那样冲锋陷阵。他坐镇军中,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掌控大局。正如郑观应所说:

“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徐达,大将也。”

但只要朱元璋在时,徐达就会退居幕后。1355年6月,徐达跟随朱元璋拔掉采石,攻下太平,降服康茂才。然而,朱元璋坐镇后方,徐达就是前线的最高将领,在攻打芜湖、溧阳时,徐达指挥有方,连战连克。尤其是在拿下南方重镇应天的作战中,徐达功盖诸将,堪称第一。

可在朱元璋征讨婺州时,徐达就要返回应天,留守大本营。可见,在朱元璋的心中,徐达是与他一样的统帅。坐镇应天时,他可以毫不保留地将几十万大军交到徐达的手中;身临前线,他就将家人的性命托付在徐达手中,从未怀疑。

1359年,徐达、俞通海攻占陈友谅的池州,随后挥兵攻打安庆。当时,安庆守将是陈友谅麾下大将赵普胜,此人智勇双全,徐达两次攻占都以失败告终。然而,徐达能坐此高位,绝非一介莽夫,他巧施离间计,诱使陈友谅诛杀赵普胜,最终大获全胜。

仁慈的将军

徐达不仅有勇有谋,他还有一颗仁心。陈友谅围攻池州时,在九华山遭到徐达、常遇春的埋伏,损兵折将,三千人被俘虏。当时,常遇春力主将俘获的三千人全部坑杀,而徐达却不赞同。常遇春不听,执意坑杀,徐达只好连夜奔赴应天,请朱元璋做主。可惜,朱元璋虽赞同徐达的做法,但在命令下达前,常遇春已经坑杀大半降军。

对此朱元璋曾多次批评常遇春,千万不要乱杀俘虏。可见,常遇春虽与徐达同是朱元璋麾下最为重要的将领,但在理解、执行朱元璋的政策时,常遇春远远不如徐达。

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上演生死大战。当时,徐达正在泸州作战。按照以往惯例,朱元璋与徐达从不在同一战场出现。可此战事关生死,意义重大,且朱元璋兵微将寡,与陈友谅的实力悬殊极大。因此,朱元璋特召徐达前来,会战陈友谅。

在战场上,徐达身先力诸将,奋勇杀敌,击溃陈友谅前部先锋,军威大振,为朱元璋树立了赢得战争的信念。

与陈友谅交战数日后,徐达就返回应天,坐镇后方,防备张士诚。原本蠢蠢欲动的张士诚收到徐达归来的消息后,放弃了两路夹攻朱元璋的想法,龟缩城中,任由朱元璋消灭陈友谅。

陈友谅兵败身亡后,元末乱局尽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下。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之流虽然兵强马壮,却再难撼动朱元璋的地位。因此,朱元璋在应天自称吴王,而徐达晋位左相国。

自此以后,朱元璋鲜少身临前线,大小战事,皆由徐达指挥。在扫清陈友谅的残余势力中,徐达自江陵一路横扫,攻占潭州、衡州等地,直达宝庆,功勋卓著。而在朱元璋针对张士诚的作战中,徐达力排众议,摒弃左相国李善长“徐图缓之”的想法,大军急进,仅用数月,就攻占湖州、杭州等地,诱降大将李伯升,逼死了张士诚。

张士诚坐镇浙东多年,国富民强,而朱元璋麾下大多草莽出身,喜好劫掠,因此攻进平江后大多磨刀霍霍,准备大抢一场。然而,徐达却下达严令:抢民财、毁民居、擅离营者死,挽救了平江百姓的性命。

1367年,徐达、常遇春领兵北伐。在决定统帅排序时,朱元璋曾下诏,说道:

“徐达足智多谋,治军严整,是不可多得的帅才。而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没有人能胜过副将常遇春。”

可见,在朱元璋心中,徐达是不可替代的统帅人选。在北伐中,徐达至睢宁分兵北上山东、河南,于陈桥降服左君弼,虎牢关击溃元将托音的5万大军,随后西进陕西、甘肃,直达青海,大小数十战,攻无不克。

应天病亡

1368年7月27日,回师大都的徐达攻占通州,将元顺帝围困在开平。当时,常遇春立功心切,力主强攻,俘获元顺帝。可徐达却故意放开一个口子,将元顺帝放走。对此常遇春极为不解,徐达说道:

“元顺帝虽是夷狄,却久居帝位,今日若将他俘虏,主上是杀还是封官供养?杀他毁坏主上名声,给他封地供他颐养天年又怎能让主上心甘?不如放了好!”

常遇春病逝后,徐达多次领兵北伐,先后击溃李思奇、王保保、江文青等元末名将,彻底收复甘陕,平定北方。在班师回朝后,朱元璋亲自在龙江迎接,改封徐达为魏国公,授右丞相,赐免死铁券。

此后多年,徐达大多时间都是在北平度过。他虽是朝中丞相,却几乎不过问政事,专心负责军事。徐达的功劳远超诸将,他却越发谨慎,在廖永忠、胡惟庸胡作非为时,徐达总是低调行事,从不妄言。

有一次,胡大海之子胡德济领兵面对王保保的敢死队时,竟擅自逃跑,致使军中大乱,损失惨重。按照军中规定,胡德济之举与逃兵无异,即使将他斩杀,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徐达深知,朱元璋与胡大海感情深厚,胡大海死后,朱元璋甚至追封他为越国公。因此,徐达并未贸然处死胡德济,反而将他送往应天,留给朱元璋处置。

徐达效仿卫青不杀苏建的举动赢得了朱元璋的赞赏。在朱元璋心中,徐达随时统兵大将,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但在涉及到朱元璋的宠臣时,他只能当一个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一旦徐达越权,必定会招致朱元璋的强烈报复。侍奉汉武帝、朱元璋这样权力欲望极高的君主时,做将军的必须低调内敛、隐忍大度。

而在胡惟庸把持朝政,四处结党营私,拉拢朝臣时,徐达始终与他保持着距离,甚至引来杀身之祸。而在徐达不与胡惟庸结交,遭到胡惟庸谋害时,也不做声张,只是常常告诉朱元璋,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的职位。这就是徐达的聪明之处,即不让朱元璋猜忌他与恩宠中的胡惟庸明争暗斗,又不让朱元璋怀疑他与胡惟庸结为同党。纵然朱元璋不处置胡惟庸,凭借没有揭发胡惟庸的暗害之举,也能够保全性命。

1382年,朱元璋表彰徐达的功绩,特将“吴王府”赏赐给他。若是换做蓝玉,必定欣然接纳,引来朱元璋的猜忌。可徐达却连连拒绝,甚至连朱元璋特意为他建造的“大功坊”,也没有住过。

两年后,驻守北平的徐达身患背疽,朱元璋听说后,立即派遣徐达的儿子徐辉祖手持他的亲笔信前去慰问,并将他接到南京治疗。然而,回到南京不久,54岁的徐达屡受病痛折磨,在人生最后时刻,他仍忘不了永远的敌人蒙元,他席地而坐,望着北方,狂笑数声后,随即身亡。徐达死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追封徐达为“中山王”,特赐三代王爵。

在说到徐达时,朱元璋常常泪如雨下:“受命而出,凯旋而回。徐达不贪财好色,不居功自傲,如此美德只有他一人,因此他才能善终啊。”而徐达的死,也让朱元璋永远失去了“万里长城”。

更多文章

  • 朱祁镇真的是一无是处的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祁镇是个昏君,朱祁镇的过人之处,大明暴君下旨赐死朱祁镇

    所以,朱瞻基对于明朝贡献颇大,可以位列明君之列。然而,朱瞻基即位时间短,没有统治几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朱祁镇却在新的统治时期,酿下“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差点灭国,连皇帝都被蒙古掳去,可以说得上是明代王朝当中的奇耻大辱之一。所以,朱祁镇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他宠信阉宦王振,败坏朝纲,把朝廷政务搞得

  • 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和资治通鉴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嬴政的一生,资治通鉴对嬴政的评价,一张图了解秦始皇嬴政的一生

    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若是评选出一位最会做生意、生意做得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个人认为非吕不韦莫属。商人摇身一变政治家,还混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的。奇货可居是吕不韦经营商业成功和官至秦国宰相的做事秘诀之一。吕不韦见到秦异人第一言,回到家中便与父亲进行了经典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吕不韦:“耕田之利几倍?

  • 从苏轼的诗词以及人生沉浮浅,看宋神宗变法的的得与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轼讽刺宋神宗的诗,宋神宗为什么贬苏轼,宋神宗 苏轼

    一:苏轼的诗词和人生的沉浮苏夫子作为早年就成名的人物之一,在科举上,自然也是手到擒来,对比范进之流蹉跎于科举之中的艰难,苏轼可谓一举成名。好比西晋的左思。苏夫子的这次科举也是达到了当时的“洛阳纸贵”的水平。在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议题中,年纪轻轻的苏轼技惊四座,欧阳修对于苏轼的”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

  • 朱高炽身患残疾,不受朱棣喜爱,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与朱高炽的矛盾,朱棣与朱高炽的关系怎么样,朱棣为什么选朱高炽做太子

    然而,每一个皇帝需要操心的事情都非常之多。朱棣也不例外。他之所以取得这么多的成就,成为一个勤政爱民,青史留名的雄主,他烦心的事情也是数不胜数。不仅要考虑每天堆积如山的国事和政务,还有一件让他难以抉择的事情,那就是在他百年之后,他应该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哪一个儿子。可以说,朱棣的儿子当中,能够有资格

  • 1367年,张昶身中数刀、骨肉分离后身亡,朱元璋:扔到河里喂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昶朱元璋,明朝张昶简历,明朝张昶怎么和朱元璋认识的

    “张昶极善理财,他的本事胜我十倍,只怕也不次于李善长。”朱元璋恍然大悟,当即释放张昶,委任他为参知政事,位列李善长之下。在应天,张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受朱元璋宠信。然而6年后,朱元璋却突然下令将张昶碎尸万段,扔进河里喂鱼。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与张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阶下囚”张昶张昶

  • 明朝灭亡真的是偶然吗?崇祯到底有没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崇祯不死明朝会灭吗,明朝灭亡的原因都在崇祯身上吗,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明朝会亡吗

    一:决定性之一的明末最大军阀在明朝的末年,平心而论,在军事力量的建设上面,明朝政府因为连年的赤字,对军队的后勤配置,军备更新是相当的不行的。当时明朝的税负主要是依靠自两宋依照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所带来的丝绸,农业,商业兴起并且发展的江南富庶地区,这块长江中下流域所富养的土地和辛勤的人民为当时的明廷提供

  • 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社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人评价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还剩多少年,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会南迁吗

    行政措施方面的改进。最开始的明朝在当时的张太后和“三杨”的辅助之下,国家的政治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到了正统七年的时候,王振开始逐渐地掌握国家的统治权力。王振本人是一个十分注重奢侈享受的人,根据张廷玉在《明史》中记载:“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兴麓川之师,西南骚动。” 由此可知,

  •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女子各个社会生活层面的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代儒学世俗化原因,宋代儒学体系,宋代儒学的核心思想

    一、宋代儒学对在室女的教化1.宋代儒学对在室女的礼仪规范传统社会十分注重礼教,养成一定的礼仪规范,是女子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礼仪规范主要是指女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导子女在各种场合下的正确的举止,有助于养成谦逊、恭敬、孝悌的良好品德,也有助于维护女子的形象和家庭中的地位。七岁的时候,男女便

  • 澶渊之盟明明很屈辱,为何却有很多人认为这个盟约很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澶渊在哪儿,澶渊之盟基本史实

    到了宋真宗,赶上萧太后大举入侵宋境,宋真宗在寇准的建议下,赶到澶州前线督战,在形势利好的情况下,却签订了“澶渊之盟”,以每年向辽国交钱进贡平息了两国战火。从此,后世不少学者一提宋史,无不以“澶渊之盟”为耻,但随着近年学者们的研究,也有不少人认为“澶渊之盟”很成功。究竟哪种观点更恰当,我们先看正反方所

  • 此人是朱元璋唯一没杀的开国功臣,他到底是如何做到寿终正寝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唯一没有杀的功臣是谁,朱元璋留下了多少功臣没杀,朱元璋杀了多少个功臣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开国元勋,哪个不是罪名昭昭?理由充足。汤和也有惹过朱元璋不开心的时候,是汤和驻守常州的时候,有事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回去喝点闷酒,说了醉话:“我镇守此城,如坐屋脊,左右为难。”朱元璋听说后,竟怀恨在心。在封汤和为信国公时,不但列举他在常州的过失,还把那些过失刻在了世袭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