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农民力量。
李自成之所以有机会能够将实力强大的明王朝一举推翻,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朝的腐败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而李自成率领的军队则趁此机会,针对社会百姓的需要,提出了各项对于百姓有利的政策措施。根据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记载,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三年免征,一民不杀”以及“买卖平等”等等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由此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所以当时许多受到明朝统治者迫害的农民都主动地加入到了李自成的队伍,这就使得李自成的军事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成为战胜明朝的重要条件。
在李自成率领军队刚刚攻占京城的时候,依旧实行着许多安民的政策措施,同时李自成还严格的要求军队的士兵不能够骚扰百姓,如果有士兵违反这项规定,还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京城的百姓对于李自成的军队和政权都是十分拥护的。
但是由于农民军自身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所以当时李自成的军队在粮饷方面存在很大的短缺问题。为了解决军队的粮饷问题,当时李自成实行了一项措施叫做“追赃助饷”,将京城中的富豪乡绅的家产进行搜刮来满足军队的需要。随着军队战争的不断频繁,军队所需要的粮草也就更多,以至于这项措施直接演变为了凡是乡绅富豪都要一并的进行拷打搜刮,这就造成当时许多的富豪乡绅无辜受害,从而也使得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变得更加尖锐。
除了对于乡绅富豪进行频繁的搜刮之外,李自成的军队对于普通百姓也开始进行了随意的搜刮何抓捕,甚至强抢民女的事情也是频繁发生。百姓的生活在李自成的管理之下又重新过上了艰难困苦的生活,对于李自成的拥护之心也就逐渐下降了。因此在后期李自成从京城地区离开之后,许多地区的将领开始反对李自成的统治,起兵将李自成派遣在各地的官员都进行追杀。此时的李自成却因为失去了人心,百姓不再支持他,自然也就不愿意在再追随李自成进行作战,李自成的军事实力自然大幅度下降,最终无力抵抗各种反对势力,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农民阶层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李自成率领的军队都是出身于农民阶层,这就必不可免的会受到农民阶层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的影响。在李自成率领军队占据京城,并且建立了大顺政权之后,自身的惰性就开始展现出来,李自成开始骄傲于自己的军功,农民军队也不再积极的进取,他们开始注重享受,整日欢喜享乐,从而忽视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威胁。
当时的外部环境中,除了明朝残存的势力之外,还有逐渐发展强大起来的满清政权的存在,他们同样对于中原地区虎视眈眈。同时在占据京城地区之后,他们并没有把京城当作自己的领地来进行更好的治理,反而只是把京城作为供应自己享乐的场所,不择手段的从京城之中搜刮各种金银财宝,对于当地的百姓进行随意的掳掠和杀害。根据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当时李自成甚至
“贼分宫嫔各三十人,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亦各数人”。在统治集团的这种风气的带领之下,当时的大顺朝廷中腐败和骄奢淫逸称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李自成的统治也是十分的残暴不仁,他将吴三桂的父亲进行拷打,并且查抄了吴家的家产,还将吴三桂的爱妾强行夺走,使得大顺政权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军事盟友,增加了大顺王朝所面临的敌对力量,使得大顺王朝陷于一种十分危险的状况之下,最终也只能面临失败的局面。
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冲突。
在李自成作为统治者的腐败统治的影响之下,当时朝廷中的许多官员也都是沉迷这种奢侈享乐的生活,他们再也没有当初打败明王朝统治的那种斗志和激情。在李自成派遣大将刘宗敏、李过率领军队到山海关作战的时候,他们却因为贪图享乐而按兵不动,最终李自成只能够自己带兵进行与外敌的作战。
当时受到李自成重用身居丞相高位的牛金星,同样也充分的展现出这种奢侈的作风,并且他还在私自招揽门客,在朝廷当中培养自己的势力范围,使得当时朝廷的政治统治更加混乱,朝廷之中结党营私的现象更加严重。不同的党派之间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就开始进行相互的斗争。同时,朝廷所任命的许多负责“追赃助饷”的官员,在执法的过程中经常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统治集团已经很难发挥出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了。
面对如此腐败并且严苛的统治状况之下,当时许多的反动人员都纷纷的逃离了大顺统治的范围,而他们的逃跑,也为后来再次向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发起反击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大顺政权内部经常出现官员之间相互打压的状况。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李自成派遣李岩去镇压河南的叛乱,而宰相牛金星却在其中进行挑唆,向李自成进言说李岩存在谋反之心。而李自成没有经过任何调查,就将李岩和他的弟弟李牟全部杀害了。事实上,李岩不但没有反叛之心,而且在李自成率领农民作战的时候,为李自成提出过许多的正确建议,因此李岩被杀引发了当时军队中许多人的不满。大顺王朝内部的文武官员之间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冲突。
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频繁,在面对战争的时候却不能统一团结,在作战中自然也就不能齐心协力,这就使得军事和政治统治力量被分散瓦解,大顺政权自然很难长久的存在下去。
李自成对于当时的形势没有正确的认识。
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政权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被消灭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李自成自身没有对于当时的形势进行正确的认识。
虽然当时明王朝被李自成的军队给迅速的推翻了,但是对于一个在历史上存在了如此之久的王朝来说,推翻容易,但是想要彻底消灭却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即使将政权推翻,但是其背后的势力依旧还需要警惕,但是李自成却被这迅速的胜利给冲昏了头脑,提早开始享受自己的政权统治,从而疏忽了对于明朝剩余势力的防备。
同时他对于当时吴三桂的势力也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然当时吴三桂对外号称军队数量不过三千,但是实际上,吴三桂所率领的军队人数超过了数万人,加上长期驻扎在山海关,他们已经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对于士兵的训练也都是毫不松懈,每一个士兵都是十分骁勇善战的,军事战斗力可谓是十分强悍。再加上吴三桂联合了当时势力更加强大清朝军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自然是无力抵抗,自然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失败了。
大顺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农民政权,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对于明朝和清朝的社会历史进程来说,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大顺政权之所以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灭亡,还是因为统治者自身的领导错误以及社会环境的状况所导致的。
参考文献
计六奇,《明季北略》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