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的大管家李善长,功高被颁发免死铁券,却在最后被全家抄斩

朱元璋的大管家李善长,功高被颁发免死铁券,却在最后被全家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45 更新时间:2024/2/26 3:06:42

最终,朱元璋在这些英雄豪杰当中角逐胜利,无上的荣耀背后,堆满了鲜血与艰难。从一个连饭都吃不饱,连家都无处回的小沙弥,到现在的江淮霸主,汉族首领,朱元璋经历了多少危难,多少失败,多少死里逃生,多少权谋诡计。他能够在乱世立足,最终横扫天下,建立王朝,这与他身后一众支持他的文臣武将有莫大的关系。

朱元璋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跟随他,效忠他的人也能称得上是人中龙凤,天下英才。文有刘基李善长,武有徐达,常遇春。多少次朱元璋集团身陷危局的时候,他们的出谋划策,率军出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说,刘基是朱元璋的头号谋士,能够像诸葛亮一样为刘备出谋划策,那么李善长就是朱元璋的萧何。在谋略上,刘基奇谋百出,眼光长远,为朱元璋制定了许多战略上的奇特谋划。

但是,李善长的存在,更是朱元璋集团不可缺少的。李善长擅长的是运筹帷幄,衡量计算,统筹规划。他为整个朱元璋集团提供了一个相当稳固的后方。是朱元璋的管家和粮草大营。并且,李善长才华出众,跟随朱又早,在朱元璋还是郭子兴帐下大将的时候就开始效忠。所以,他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建朝之后,李善长因为功勋卓著,被朱元璋风味六公之一,文官之首,中书省左丞相兼太子太师。一个集名望,地位与权力于一体的巨大爵位。并且为他以及他的子嗣颁发免死铁券,以表彰他伟大的功劳。可以说,洪武第一人臣便是李善长。无论宫廷巨变,以及后来的朱元璋诛杀大臣,都没有动过李善长。

但是,好日子没有过多久,朱元璋开始了屠杀开国功臣的行动。第一个撞在刀口上的,是水军大将廖永忠。他因为被人举报僭用龙凤意图谋反被朱元璋赐死。朝中上下人人自危。

真正让皇帝痛下杀机的时刻是胡惟庸案的爆发。胡惟庸被皇帝任命为丞相之后,在朝中广结党羽,嚣张跋扈,并且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专断。宫中大臣交上来的奏折,胡惟庸都自己过目,经常代替皇帝决断朝政,有时还会隐瞒奏折不上报。朱元璋知道之后,大发雷霆。

最终,以谋反罪名把胡惟庸关进监狱,并下令彻查,凡是与胡惟庸有牵连的官员一律严惩。就这样,案件开始发酵,越闹越大,前前后后,与此案有关联的人数竟然多达三万余人,整个朝廷的文官体系都混在当中了。

朱元璋处理他们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全部杀掉。三万余大明官吏全部被杀个干净,这也是对开国功勋大臣的一次大清洗。然而,李善长却闹了个满身污泥。因为最初把胡惟庸举荐给朱元璋的人,就是李善长。

虽然,胡惟庸案并没有牵扯到李善长的身上,李善长安然无恙,但是,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同为丞相的李善长和刘基,刘基下场极惨,被赐毒杀,二李善长也被排出中书省。不久之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失去官职的李善长退休了。眼看着朝堂上风云变幻,刀光剑影,他深知曾经效忠过的主公对自己的这帮功劳卓著的功臣是什么态度。他也万分庆幸自己能够躲过一劫。尤其是之后的蓝玉案之后,朝中武将也未能幸免悲惨命运,被朱元璋诛杀一空。自己年已古稀,安然隐退,实在是家族之幸。

可是,朱元璋的屠刀最终还是将领到他头上。胡惟庸案十年之后,李善长年已七十有六,却被人举报,在胡惟庸通敌蒙古的时候,曾经接到过胡惟庸密信,但是李善长并未上报,此举有谋反之嫌。这样一来,朱元璋忘记了曾经颁发过免死铁券的事情,下令将李善长全家处死。

李善长的死,是明朝开国初期最大功臣的覆灭,标志着明朝皇权达到顶峰。也验证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的残酷真理。

更多文章

  • 1385年,徐达望北而坐、狂笑数声后身亡,朱元璋:永失我万里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害死徐达,朱元璋为何信任徐达,徐达最后有没有被朱元璋杀害

    “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自1353年加入红巾军后,徐达就成为朱元璋最信赖的武将。32年的东征西讨中,徐达立下了盖世功勋,成为军中第一大将。然而,向来推崇“狡兔死,走狗烹”的朱元璋有没有对徐达动过杀心呢?他与朱元璋的关系如何?徐达又是因为什么暴亡的呢?大将之才徐达,

  • 朱祁镇真的是一无是处的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祁镇是个昏君,朱祁镇的过人之处,大明暴君下旨赐死朱祁镇

    所以,朱瞻基对于明朝贡献颇大,可以位列明君之列。然而,朱瞻基即位时间短,没有统治几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朱祁镇却在新的统治时期,酿下“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差点灭国,连皇帝都被蒙古掳去,可以说得上是明代王朝当中的奇耻大辱之一。所以,朱祁镇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他宠信阉宦王振,败坏朝纲,把朝廷政务搞得

  • 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和资治通鉴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嬴政的一生,资治通鉴对嬴政的评价,一张图了解秦始皇嬴政的一生

    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若是评选出一位最会做生意、生意做得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个人认为非吕不韦莫属。商人摇身一变政治家,还混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的。奇货可居是吕不韦经营商业成功和官至秦国宰相的做事秘诀之一。吕不韦见到秦异人第一言,回到家中便与父亲进行了经典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吕不韦:“耕田之利几倍?

  • 从苏轼的诗词以及人生沉浮浅,看宋神宗变法的的得与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轼讽刺宋神宗的诗,宋神宗为什么贬苏轼,宋神宗 苏轼

    一:苏轼的诗词和人生的沉浮苏夫子作为早年就成名的人物之一,在科举上,自然也是手到擒来,对比范进之流蹉跎于科举之中的艰难,苏轼可谓一举成名。好比西晋的左思。苏夫子的这次科举也是达到了当时的“洛阳纸贵”的水平。在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议题中,年纪轻轻的苏轼技惊四座,欧阳修对于苏轼的”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

  • 朱高炽身患残疾,不受朱棣喜爱,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与朱高炽的矛盾,朱棣与朱高炽的关系怎么样,朱棣为什么选朱高炽做太子

    然而,每一个皇帝需要操心的事情都非常之多。朱棣也不例外。他之所以取得这么多的成就,成为一个勤政爱民,青史留名的雄主,他烦心的事情也是数不胜数。不仅要考虑每天堆积如山的国事和政务,还有一件让他难以抉择的事情,那就是在他百年之后,他应该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哪一个儿子。可以说,朱棣的儿子当中,能够有资格

  • 1367年,张昶身中数刀、骨肉分离后身亡,朱元璋:扔到河里喂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昶朱元璋,明朝张昶简历,明朝张昶怎么和朱元璋认识的

    “张昶极善理财,他的本事胜我十倍,只怕也不次于李善长。”朱元璋恍然大悟,当即释放张昶,委任他为参知政事,位列李善长之下。在应天,张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受朱元璋宠信。然而6年后,朱元璋却突然下令将张昶碎尸万段,扔进河里喂鱼。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与张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阶下囚”张昶张昶

  • 明朝灭亡真的是偶然吗?崇祯到底有没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崇祯不死明朝会灭吗,明朝灭亡的原因都在崇祯身上吗,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明朝会亡吗

    一:决定性之一的明末最大军阀在明朝的末年,平心而论,在军事力量的建设上面,明朝政府因为连年的赤字,对军队的后勤配置,军备更新是相当的不行的。当时明朝的税负主要是依靠自两宋依照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所带来的丝绸,农业,商业兴起并且发展的江南富庶地区,这块长江中下流域所富养的土地和辛勤的人民为当时的明廷提供

  • 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社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人评价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还剩多少年,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会南迁吗

    行政措施方面的改进。最开始的明朝在当时的张太后和“三杨”的辅助之下,国家的政治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到了正统七年的时候,王振开始逐渐地掌握国家的统治权力。王振本人是一个十分注重奢侈享受的人,根据张廷玉在《明史》中记载:“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兴麓川之师,西南骚动。” 由此可知,

  •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女子各个社会生活层面的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代儒学世俗化原因,宋代儒学体系,宋代儒学的核心思想

    一、宋代儒学对在室女的教化1.宋代儒学对在室女的礼仪规范传统社会十分注重礼教,养成一定的礼仪规范,是女子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礼仪规范主要是指女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导子女在各种场合下的正确的举止,有助于养成谦逊、恭敬、孝悌的良好品德,也有助于维护女子的形象和家庭中的地位。七岁的时候,男女便

  • 澶渊之盟明明很屈辱,为何却有很多人认为这个盟约很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澶渊在哪儿,澶渊之盟基本史实

    到了宋真宗,赶上萧太后大举入侵宋境,宋真宗在寇准的建议下,赶到澶州前线督战,在形势利好的情况下,却签订了“澶渊之盟”,以每年向辽国交钱进贡平息了两国战火。从此,后世不少学者一提宋史,无不以“澶渊之盟”为耻,但随着近年学者们的研究,也有不少人认为“澶渊之盟”很成功。究竟哪种观点更恰当,我们先看正反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