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和资治通鉴给出答案

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和资治通鉴给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81 更新时间:2024/2/16 9:47:48

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若是评选出一位最会做生意、生意做得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个人认为非吕不韦莫属。商人摇身一变政治家,还混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的。奇货可居是吕不韦经营商业成功和官至秦国宰相的做事秘诀之一。吕不韦见到秦异人第一言,回到家中便与父亲进行了经典的一问一答的对话。

吕不韦:“耕田之利几倍?”吕父:“十倍。”吕不韦:“珠玉之赢几倍?”吕父:“百倍。”吕不韦:“立国家之主赢几倍?”吕父:“无数。”吕不韦:“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这段对话看似是吕不韦在多此一举的自问自答,其实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和从父亲那获取一定的支持。吕不韦的确是赚大发了,护送秦国质子异人回关中并帮助其成为秦王后,吕不韦因此功直接登上秦国宰相之位,爵封文信侯,食邑是中原洛阳的十万户,所得利益达到了成本的无数倍。

当时的天下,吕不韦说的话比秦王说的话还管用,简直是秦国的无冕之王——太上皇。

这种情况持续到嬴政加冠礼,清除嫪毐之乱后。被嫪毐之乱牵连,吕不韦被撸成平民,全家流放偏远的蜀郡,吕不韦在途中饮鸩自尽。

吕不韦和嬴政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多年,即使是当事人吕不韦和赵佶都说不清楚。古时候没有合理、科学、有效的鉴定亲子关系的方法和措施,所谓的滴血认亲是骗人的。所以关于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我们从史书中找答案,看看写史书的古代史家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两本重量级的史书,揭露一个“惊天秘密”。

《史记》的两处不同

先说《史记》,《史记》成书于西汉年间,是时间上距离秦朝最近的正史,由司马迁父子历经两代人数十年编撰而成,里面大大小小的事都经过一系列各种考证。嬴政身世,《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首先司马迁就说出他认为嬴政是秦庄襄王的观点,其母亲赵姬是吕不韦的姬妾,还是秦国质子的异人初见赵姬就迷上了,吕不韦顺水推舟地送出去,赵姬因此怀孕嬴政。《吕不韦列传》记载的东西就有趣了,司马迁就差直接说:赵姬肚子里的种是吕不韦留下的,秦异人见之甚喜,强行留下,而赵姬有身孕一事被隐瞒下来,待到生育之日,嬴政出生。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吕不韦和赵姬同居过很长一段时间,让他怀孕了,也就是秦异人见到赵姬索要之前就已经得知自己怀孕的事。这可要命了。司马迁特意在《吕不韦列传》记下这件事,表示他认为可信度还是挺高的,不能说完全否定。

《吕不韦列传》这一段有一个有趣的词语:大期。这个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妇女足月的分娩日期,二是十二月。至大期时:到了该分娩的时候;到十二月时。为什么不在《秦始皇本纪》这样写呢,因为司马迁觉得这事不现实啊,商人与舞姬之子登上秦国王位?

还是以《秦始皇本纪》嬴政身世为主好,《吕不韦列传》中的记载为辅,随便你信哪个,反正摆在这给你看了,算是互为补充。

结论

《资治通鉴·周纪五》记载:“吕不韦娶邯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请之,不韦佯怒,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异人遂以为夫人。”内容与《吕不韦列传》大致相同,唯一的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孕期年”,《资治通鉴》说赵姬是差不多怀孕一整年才生下嬴政的,这种情况不是不存在,不能说荒谬吗,只能说不常见。

总得来说,这两本重量级史书都或多或少认为:嬴政是吕不韦的子嗣,他并不是嬴异人的亲生儿子。嬴政登基前后,不是没有人拿这个攻击,但均被其一一镇压。最清楚这件事应该是赵姬和吕不韦,可是他们都没有亲口说出什么话来肯定这件事。要是现在就简单多了,鉴定下血缘关系,一了百了。总之史实答案给你们了,大家自行判断吧。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从苏轼的诗词以及人生沉浮浅,看宋神宗变法的的得与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轼讽刺宋神宗的诗,宋神宗为什么贬苏轼,宋神宗 苏轼

    一:苏轼的诗词和人生的沉浮苏夫子作为早年就成名的人物之一,在科举上,自然也是手到擒来,对比范进之流蹉跎于科举之中的艰难,苏轼可谓一举成名。好比西晋的左思。苏夫子的这次科举也是达到了当时的“洛阳纸贵”的水平。在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议题中,年纪轻轻的苏轼技惊四座,欧阳修对于苏轼的”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

  • 朱高炽身患残疾,不受朱棣喜爱,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与朱高炽的矛盾,朱棣与朱高炽的关系怎么样,朱棣为什么选朱高炽做太子

    然而,每一个皇帝需要操心的事情都非常之多。朱棣也不例外。他之所以取得这么多的成就,成为一个勤政爱民,青史留名的雄主,他烦心的事情也是数不胜数。不仅要考虑每天堆积如山的国事和政务,还有一件让他难以抉择的事情,那就是在他百年之后,他应该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哪一个儿子。可以说,朱棣的儿子当中,能够有资格

  • 1367年,张昶身中数刀、骨肉分离后身亡,朱元璋:扔到河里喂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昶朱元璋,明朝张昶简历,明朝张昶怎么和朱元璋认识的

    “张昶极善理财,他的本事胜我十倍,只怕也不次于李善长。”朱元璋恍然大悟,当即释放张昶,委任他为参知政事,位列李善长之下。在应天,张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受朱元璋宠信。然而6年后,朱元璋却突然下令将张昶碎尸万段,扔进河里喂鱼。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与张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阶下囚”张昶张昶

  • 明朝灭亡真的是偶然吗?崇祯到底有没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崇祯不死明朝会灭吗,明朝灭亡的原因都在崇祯身上吗,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明朝会亡吗

    一:决定性之一的明末最大军阀在明朝的末年,平心而论,在军事力量的建设上面,明朝政府因为连年的赤字,对军队的后勤配置,军备更新是相当的不行的。当时明朝的税负主要是依靠自两宋依照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所带来的丝绸,农业,商业兴起并且发展的江南富庶地区,这块长江中下流域所富养的土地和辛勤的人民为当时的明廷提供

  • 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社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人评价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还剩多少年,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会南迁吗

    行政措施方面的改进。最开始的明朝在当时的张太后和“三杨”的辅助之下,国家的政治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到了正统七年的时候,王振开始逐渐地掌握国家的统治权力。王振本人是一个十分注重奢侈享受的人,根据张廷玉在《明史》中记载:“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兴麓川之师,西南骚动。” 由此可知,

  •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女子各个社会生活层面的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代儒学世俗化原因,宋代儒学体系,宋代儒学的核心思想

    一、宋代儒学对在室女的教化1.宋代儒学对在室女的礼仪规范传统社会十分注重礼教,养成一定的礼仪规范,是女子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礼仪规范主要是指女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导子女在各种场合下的正确的举止,有助于养成谦逊、恭敬、孝悌的良好品德,也有助于维护女子的形象和家庭中的地位。七岁的时候,男女便

  • 澶渊之盟明明很屈辱,为何却有很多人认为这个盟约很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澶渊在哪儿,澶渊之盟基本史实

    到了宋真宗,赶上萧太后大举入侵宋境,宋真宗在寇准的建议下,赶到澶州前线督战,在形势利好的情况下,却签订了“澶渊之盟”,以每年向辽国交钱进贡平息了两国战火。从此,后世不少学者一提宋史,无不以“澶渊之盟”为耻,但随着近年学者们的研究,也有不少人认为“澶渊之盟”很成功。究竟哪种观点更恰当,我们先看正反方所

  • 此人是朱元璋唯一没杀的开国功臣,他到底是如何做到寿终正寝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唯一没有杀的功臣是谁,朱元璋留下了多少功臣没杀,朱元璋杀了多少个功臣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开国元勋,哪个不是罪名昭昭?理由充足。汤和也有惹过朱元璋不开心的时候,是汤和驻守常州的时候,有事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回去喝点闷酒,说了醉话:“我镇守此城,如坐屋脊,左右为难。”朱元璋听说后,竟怀恨在心。在封汤和为信国公时,不但列举他在常州的过失,还把那些过失刻在了世袭凭证

  • 大明王朝1566:陈洪跟裕王等人闭门说的话,嘉靖怎么会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明王朝1566陈洪之死,大明王朝1566嘉靖片段,大明王朝陈洪和嘉靖

    都说做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相信海瑞本人对于嘉靖皇帝除了传统的忠君报国之心外,还是有一颗报答嘉靖的知遇之恩的心的。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最终因为触碰了帝王的那个逆鳞,而引起了君王的杀人之心。好心办了坏事。自古以来多少人因为写书,写文字被杀了头,跟他们相比,海瑞是幸运的。一篇《治安疏》洋洋洒洒6000余

  • 陈桥兵变,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其实这只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样一位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他只能将后周政权交给年仅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周世宗为了不让后周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在他临终前设置了三方辅政。首先是外戚,皇太子的生母死的早,所以周世宗立皇太子的姨母符氏为皇后,符氏家族在当时非常显赫,周世宗认为在他死后,小皇帝就可以依靠外戚来巩固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