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的画像为何露着2颗牙齿?古人:历代圣贤都想这样,意义非凡

孔子的画像为何露着2颗牙齿?古人:历代圣贤都想这样,意义非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95 更新时间:2024/1/21 23:07:39

对于孔子这位千古名人,国内外的人们心中对他都是充满敬佩和尊崇的,这也就意味着多数人会对他的生平更加感兴趣,其中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人们对于孔子的外貌是极其好奇的。

实际上,现在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不少孔子画像,多数画像都呈现出孔子虽已衰老,但精神状况依旧矍铄的姿态。可若是你看过足够多的孔子画像就会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孔子的牙齿都是外露的,这让孔子画像看上去显得有些不和谐,那么这又是为何?

[var1]

孔子:一生不凡、卓越过人

春秋各个诸侯国争霸时期,世道混乱,孔子的父亲,即叔梁纥为了避战而带着一家由宋国逃去鲁国,因此,孔子实际上是宋国人。叔梁纥一家安全后他又愁了起来,因为他的子嗣中都是女儿。

他其实已经有了九个孩子,但奈何都是女儿,直到小妾生下了一个儿子,可不成想却天生愚笨且患疾,因此,他当下最希望的是能够拥有一个健康且聪颖的儿子。

[var1]

某次,已经六十六岁高龄的叔梁纥与比他小了四十来岁的颜徵在相识并生了情愫,这段情自然是不被任何人看好的,更罔论祝福,于是,为了能够安心自在地一起生活,他们决定秘密去到至尼山开始定居,很快,孔子就出生了。

颜徽在对孔子在各方面都极其严格,尤其是学习方面,好在孔子也十分勤奋和懂事,另外,孔子的母亲本身性格温和,在日常生活中便是如此,只是在学习上完全相反。

[var1]

因此,孔子日后获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母亲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之所以能够对教育理解如此透彻是因为他从小受到的便是良好的熏陶。

有着如此渊博的学识和自己对事物独到的见解,孔子走上仕途似乎也是很合理的,在他20多岁时,他开始走上仕途,很快也得到了许多不同国家君主的看重。

直到他55岁时,由于在鲁国时和君王的观念完全不和,于是他便带着弟子们离开了此地,在周游列国的同时想要找到新路,这一游历就是几十年。

[var1]

在此期间,孔子开始了私人讲学 在各个国家都有他的学堂,传授的都是人们所追崇的君子之道,这也是为什么孔子在各国文人眼中地位极高并且被称为“孔圣人”。

也是在此期间,孔子和弟子还完成了著名于世的经典著作——《论语》,这部著作也成为了学习儒道必看的入门之作,其实孔子的思想不仅仅是对中国人起到了极大影响,同时对世界来说,影响也是非同凡响的,世界各地盛行的孔庙和孔子文化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var1]

面相异于常人、象征意义尊贵

人们对孔子在知识上的了解已经不少了,于是人们开始好奇孔子的真实面貌,其实根据《史记》就可以了解到他的外貌::“生而首上圩顶,因顾名曰丘云。”这句描写指的是孔子出生时脑袋就不平整,反而坑坑洼洼。

之所以会取名为“丘”,也是因为他是在尼丘山上降生的,《史记》中还有对孔子身形的描写,从中可得:孔子身高不低,共长9尺有6寸,人们都以“长人”为称,且对他感到惊异。

[var1]

这放在现代来说其实也不奇怪,孔子出生在山东,这个地方从古至今出的都是些典型的“壮汉”,不过孔子的身高在山东还是属于较高的一类了,放在如今也有两米左右。

想要获得孔子的史料信息,除了最有说服力的《史记》,曾经还出现过一个名为孔元措的金朝文人自称孔子后代,并且写下有关孔子外貌的文书,大体说的是孔子有“七露”,分别表现在耳、眼、口、鼻等面部上。

[var1]

总体综合来看,孔子的面相似乎非常奇怪,不过在世人眼中,这或许是这位传世的大儒的独特而尊贵的象征,而对于他的画像中总是暴露在外的牙齿,可就没那么多奇怪的说法了。

他的牙齿之所以一直暴露,主要是因为他的牙齿本来就大,而且并不整齐,因此只能如此,在现代来看,就是较为严重的“龅牙”,不仅是孔圣人,很多历史名人同样有“骈齿”,也就是龅牙,例如李煜帝喾等。

或许在现代人眼中,龅牙是畸形的、必须矫正,但或许在古人眼中,这是异于常人且尊贵的面相。

[var1]

著名画像皆保留真实面貌

古时候并没有逼真到可以以假乱真的画术,因此,想要直接了解孔子的真实面貌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的著名历史画作流传了下来。

这是因为孔子的影响范围非常广,而且又周游列国,可也正是因此,很多画像都有不同的地方,画的孔子也都有自己的特色。

[var1]

不过流传得最广也最有可信度的是历史著名画家——吴道子画下的孔子像,而且有传闻表示:吴道子在画孔子之前就查阅过大大小小的史料极多,还包括了《论语》,为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还原真实的孔子。

开始画作以后,吴道子就全身心投入于此,经过一番努力,才画成了举世闻名的《先师孔子行教像》,这副画作中的孔子一身飘然古衣、挽着发髻,发带和衣襟都随风而动,给人一种于孔子的气质相符合的“洒脱感”。

[var1]

画作里的孔子并不年轻,已经两鬓斑白,可是眼神却是如此的有精气神,再和伟岸的身姿搭配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老而不靡”。

结语

同时在这副画里,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孔子的面貌,更多的还有吴道子对画作的用心和对孔子的充分尊重,因为他并没有忽略或者直接抹去孔子的“骈齿”,总的来说,古人与现代人的思想鸿沟是不小的,但现代人决不能用只属于我们的现代眼光看待或者评价古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如果穿越到秦国当了秦始皇,你能否阻止秦国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回到秦国,几个现代人穿越到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是怎样逃回秦国

    有同学回答,当然能,办法也很简单,大搜天下,抓住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不问三七二十一,推出去就给咔嚓了,于是,世界终于清净了。[var1]事情就能这么简单,然而,秦国灭亡能全怪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这些个英雄吗?说白了他们不过是时势造出来的英雄,秦国灭亡有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倘若这个原因不彻底消除

  • 战国的首位霸主,为何是强敌环伺的魏国,而不是疆域辽阔的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时期楚国魏国哪个厉害,战国历史上的魏国,战国时期魏国有多厉害

    [var1]历史上战国的首位霸主,不是别的诸侯国,正是当时脱胎于晋国的魏国。魏国的霸业在战国时期,维持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经历了魏国三代君主。魏国的霸业,可以说是一段堪称佳话的传奇。“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这句话,对于魏国百年霸业的评价更是不为过。在魏国霸业持续的时间里,列国在不同程度上

  • 长平之战后,秦国也损失惨重,其他五国为何不趁火打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之战秦国的损失,长平之战秦国是惨胜吗,长平之战秦国输了会怎么样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对于赵国来说,正是因为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45万精锐士兵,从而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根本,并且这也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var1]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在长平之战中,获胜一方的秦国也是损失惨重,俗语有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冷兵

  • 诸葛亮南征南蛮时,魏国是否有兴兵来犯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平定南蛮后攻打魏国几次,诸葛亮征讨过魏国吗,诸葛亮北伐是进攻魏国吗

    [var1]在此期间,魏吴两国并非没动作.先来看吴国方面,吴蜀此时双方大玩谋略战,由于蜀国于夷陵战后国力衰退,但是此时吴国大都督陆逊深知蜀国暂时没有威胁性,反倒是魏国才需要提防,所以并未进一步攻打蜀汉.吴蜀两国反倒是在刘备死后谋和.但是,雍闿的叛乱,吴国就给了他一个口惠的永昌太守名分.但是吴国一直没

  • “奋六世之余烈”,大秦王朝除了秦始皇之外,哪个秦王最有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奋六世之余烈哪六世,秦国哪位皇帝最优秀,秦国最霸气的4代君王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才完成了统一大业。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是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也不全是自己的功劳,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结果。[var1]从秦孝公开始,秦朝出现了好几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正式由于这些出色的君主,秦国才一步步发展壮大。秦国从建

  • 秦灭六国,建立了首个大一统王朝,为何不能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秦始皇如何能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影响

    [var1]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秦朝可以看作是华夏文明的另一种正统起源,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华夏文明才会成为一个整体的文明,才不会四分五裂。要知道,如果没有秦的统一,那么,当时的战国七雄可能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不同的意识形态,就如同现在的西欧一样,大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共同体,只是一种联合,但是

  • 长平之战时秦军战损25万,为何赵军只损失了5万,却选择了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之战赵军全军覆没,长平之战秦军为什么能围住赵军,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可能突围

    因为写少了吧,显得长平之战不够牛掰,写多了吧,又怕人家看出来是估出来的。因此在太史公笔下,秦军投入了60万大军,而赵军投入了45万大军。问题是,后来太史公兜不住了。毕竟这玩意儿是估算出来的,没有具体根据,所以就造成了前后矛盾的情况。尤其是在秦军战损25万人之多的情况下,赵军才损失了5万大军。最后白起

  • 秦始皇为什么命令秦军在秦国危亡时不允许秦军回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为什么禁止秦军回防,秦始皇死后为啥秦军不堪一击,秦始皇与秦军的关系

    这个故事的出处大概就是《大秦帝国》小说,作者出于对秦始皇的美化,才杜撰了这么一个情节。秦始皇建立的是皇权专制国家,也就是私天下。国家就是秦始皇一家的,秦始皇还梦想自己的基业能够千秋万代。他对反叛自己的势力从来都毫不留情,为的就是巩固大秦帝国的统治基础。秦国都快要灭亡了,秦始皇还要那个岭南做什么?中原

  • 75岁的秦昭襄王,打得六国俯首称臣,如果他多活几年能否一统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昭襄王的十大名将,秦昭襄王有实力一统天下吗,历史对秦昭襄王的评价

    可是白起被秦昭襄王灭了,如果说秦昭襄王是一把枪的话,那么白起就是一颗致命的子弹。现在子弹退了膛,你让没子弹的枪怎么去征服天下呢?同样秦始皇其实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王翦和王贲父子,秦始皇也未必能够一统天下。打赵国未必是李牧的对手,打楚国用李信,更是一败涂地。个人的力量,的确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这在封建时

  • 历时10年完工的郑国渠,为秦国带来了多大的收益?粮食产量翻6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郑国渠,秦朝郑国渠从哪到哪,秦国的郑国渠何年开始修建

    为了保住韩国,韩桓王想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帮助秦国修建一条河渠,这条河渠工程浩大,需要十多年时间,外加数十万人的努力才能修建而成。这么一来秦国就会花大力气在修渠事业上,便无暇顾及东出了。既然没机会东出,那韩国自然就能够得到保全了。这条渠的名字就是郑国渠。[var1]一、郑国渠花费了秦国10年时间。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