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最可怜的皇子,2岁被囚57岁才获释,出狱后六畜不分形同白痴

明朝最可怜的皇子,2岁被囚57岁才获释,出狱后六畜不分形同白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13 更新时间:2024/1/26 2:57:56

按照常人的理解,皇子们平日里锦衣玉食、出尊入贵,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羡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命运坎坷、晚景凄凉的皇子其实并不在少数,他们的结局有时还比不上普通人。就明朝而论,最可怜的皇子非建庶人朱文圭莫属。

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恭愍太子朱文奎的胞弟,生母为孝愍让皇后马氏。作为生不逢时的皇子,在朱文圭还是个襁褓之中的娃娃时,叔祖父朱棣便通过“靖难之役”篡夺皇位,时在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京师沦陷后,马皇后在宫中自焚而死,而建文帝和太子朱文奎的下落则不明,按照朱棣的说法是死于自焚,但民间却盛传父子二人化装成僧侣逃走。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由于不确定建文帝父子是否真的死于自焚,所以在此后多年时间里,朱棣一直都在派人暗中查访他们的行踪(郑和在七下西洋期间,同样肩负着这项使命),但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其实,让朱棣感到头疼的,不仅仅是建文帝父子的真实下落,该如何处置年仅2岁的侄孙朱文圭,同样也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对于狠厉残忍的朱棣来讲,仿效当年唐太宗对待李建成李元吉诸子的做法,将朱文圭直接处死无疑是最简单、便捷的方式,而且还能断绝一切后患,看上去是个很不错的方案。但是,朱棣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命人将朱文圭送到中都凤阳圈禁,仅仅限制他的人身自由,而没有要他的性命。

明成祖朱棣画像

朱棣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良心发现,觉得愧对大哥朱标(建文帝的父亲)当年对自己的恩情,而是在一番得失权衡后做出的明智选择。因为在朱棣看来,处决朱文圭虽然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因此而招致的舆论谴责,则会破坏他所努力塑造的“仁慈君主”形象。并且,朱棣一直以朱元璋的合法继承人自居,若杀死朱文圭,岂不是向天下人昭告他的帝位来路不正?

朱文圭虽然不能杀,但也不能就此一放了之,毕竟他是建文帝的骨肉,也是皇位真正的合法继承者,一旦建文帝的遗臣拥立他起事,对朱棣的地位无疑将构成致命打击。正因如此,明成祖在权衡良久后,最终将朱文圭送到凤阳圈禁,既留住他的性命,还不必担心他会在外面“兴风作浪”。

明中都凤阳遗址

就这样,年仅2岁的朱文圭被送进凤阳广安宫圈禁,除了被严格限制人身自由外,衣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并且规格还相当高。只不过,监管朱文圭的人碍于皇帝命令,都不能跟他多说话,更不用说谈心或教授他知识。就这样,朱文圭在四面全都是墙壁、与世人毫无交流的环境下度过了55年时光,渐渐地便成了一个六畜不分、智力低下的白痴。

由于朱文圭的身份异常敏感,所以在明成祖驾崩后,仁宗、宣宗、景帝祖孙三代都没有改变对他的政策,依旧派重兵把守广安宫,以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劫持朱文圭作乱。然而,正当世人都渐渐遗忘朱文圭,或认为他将圈禁至死时,明英宗的一纸诏令,却让“建庶人”(明朝对朱文圭的称呼)在临死前又品尝到久违的自由味道。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原来,明英宗复辟成功后,因为此前有过被景帝圈禁7年的经历,所以对朱文圭的遭遇很是感同身受,难免会滋生恻隐之心。最终,经过与大学士李贤的商议后,明英宗最终下达了释放朱文圭的命令,时在天顺元年(1457年)。不仅如此,明英宗还允许朱文圭在凤阳定居,并在当地自由出入、婚娶,同时还赐给他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以照料其饮食起居。

明英宗的做法固然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但也有部分朝臣表示坚决反对,认为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恐将后患无穷。对此,明英宗自信地说到:“如果朱文圭能得到天命眷顾的话,那就让他来取代朕的位子吧!”李贤听后大为感动,连连称赞明英宗有舜之心(“左右或以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大学士李贤赞曰:‘此尧、舜之心也。’”见《明史·卷一百十五》)。

朱文圭被囚禁55年才获释

朱文圭被圈禁时,还是个年仅2岁的娃娃,如今重获自由,却已是头发花白、年近花甲的老人。由于惊喜来得过于突然、情绪过于激动,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朱文圭难以自持,在获释后不久便撒手人寰,终年57岁(“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几卒。”引文同上)。朱文圭死后,按照庶人的标准下葬,直到南明弘光帝即位后,才追谥为他润怀王(一说为原怀王),这也是后话了。

史料来源:《明史》、《明成祖实录》、《明英宗实录》

更多文章

  • 手下将领贪污军饷,朱元璋没直接杀他,却让他的下场更惨百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抓贪污,朱元璋如何解决军饷,朱元璋捉了多少贪官

    谢成是明朝开国将领之一,他早年跟随朱元璋,参与过攻打陈友谅、张士诚的战役,而彭友文战功也不小,所以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派他们去驻地筑城,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军令非常严格,一旦到了规定日期,完不成任务就要斩首,所以彭友文和谢成带着500名士兵,立马就出发了。筑城的任务非常艰辛,每天还没亮士兵就要起来干活,

  • 明朝最有权势的保姆,掌控后宫8年,一手扶植起魏忠贤,最终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魏忠贤资料,明朝奸臣魏忠贤是被谁杀死的,明朝著名奸臣魏忠贤

    作为明朝最有权势的保姆,客氏本名客印月,北直隶定兴人,是当地村民侯巴儿的老婆,生性妖冶、心肠歹毒,不是个老实本分的女人。客氏18岁时,通过关系进入皇宫,成为王孙朱由校(明熹宗,1620-1627年在位)的保姆,由此跟后者建立起亲密的联系。朱由校自幼缺失父爱,母亲王氏死得早,而养母李选侍对他又不好,因

  •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什么不顾名声,执意要杀死亲叔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宣宗朱瞻基简介,明宣宗朱瞻基有多厉害,明宣宗对朱瞻基的评价

    在史官的笔下,明宣宗朱瞻基被描绘成一位宽厚仁慈、勤于政事的明君形象,而他在位的10年间,也被后世赞美为“盛世”,可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相媲美。但是问题来了,明宣宗既然贵为一代明君,却为何不顾名声,执意要杀死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煦?一切,还要从朱高煦的经历说起。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虽然生性凶

  • 忽必烈之后元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本应中兴帝国,却因除恶不尽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皇帝列表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一生,忽必烈是元朝的第几任大汗

    自元世祖忽必烈驾崩后,元朝的国势便如“王小二过年”一般,一年不如一年,仅过了74年时间便走向覆灭。实际上,元世祖之后的皇帝们也并非都是庸碌无能、得过且过之辈,其中也有奋发图强、孜孜求治的君主,而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便是典型代表。元仁宗画像硕德八剌,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嫡长子,蒙古汗国第九任大

  • 比方孝孺还惨的明朝忠臣,因刺杀朱棣失败被灭族,连家乡都被屠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1-46集电视剧,朱棣和蒙古公主,朱棣最惨无人道的一件事

    在热播历史大剧《大明风华》中,孙若微、胡善祥姐妹的生父,是被明成祖朱棣灭族的大忠臣景清。其实,景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其下场比被“诛十族”的方孝孺还要惨。那么,景清到底是怎样得罪了朱棣,以至于得到残暴的惩罚?景清生于元朝末年,原籍陕西邠州宜禄驿,在父母相继亡故后,被寄养在真宁县寨子村外祖父家中。据

  • 明朝最可怜的皇后,生性善良因无子被废,在《大明风华》中被黑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最惨的皇后,大明风华明朝皇后,明朝死得最惨的皇后和妃子

    在历史热播大剧《大明风华》中,“女二号”胡善祥被塑造为一个阴险毒辣的坏女人形象,不仅与汉王狼狈为奸,而且还嫉妒、陷害姐姐孙若微,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指。其实,胡善祥在史上确有其人,不过她的真实形象却跟影视剧中完全相反。那么,历史上的胡善祥究竟是个怎样传奇的女性?她最终的结局如何?胡善祥,山东济宁人,锦

  • 水浒传中的柴进,在朝廷有免死金牌,为什么上了梁山后却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水浒传柴进怎么上的梁山,柴进上梁山前经历,柴进为什么有免死金牌

    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大祸,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家里的花园,被高唐州知府的妻舅殷天锡抢占,李逵陪柴进一起去处理,结果李逵一怒之下打死了殷天锡。柴进让李逵逃走,他以为自己有丹书铁券,高廉不敢把他怎么样。谁知道,高廉以“抗拒官府”的罪名将柴进打了个半死,投入了死囚牢。后来宋江亲自带了二十多个头领,又找来公孙胜

  • 水浒传中,为什么宋江不敢惹鲁智深和公孙胜?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鲁智深与宋江对比,宋江为啥要害鲁智深,宋江和鲁智深关系好吗

    宋江不论在武功和智谋方面,没有过硬的本领。虽然靠假仁假义,收买人心,在晁盖归天后窃得寨主之位。但其中也只有花荣拿得出手;李逵则武功平平,心智欠缺,匹夫之勇而已!至于吴用,是元老派中投降过来的,并没真心归附。当时,梁山派系复杂。除了宋江派系,还有最早占据梁山的原始派系(林冲为首);真正使梁山形成規模的

  • 水浒传如果宋江死了,谁会成为梁山新的首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突然死亡,如果情况紧急,那肯定是卢俊义临时名义上承担首领职责,因为本身卢俊义就是副寨主,这个义不容辞。但是卢俊义本身领导能力有限,发号施令应该是吴用全权负责。在卢俊义石秀被困大名府,宋江因背疮无法领兵的时候,就是吴用单独领兵出征,指挥若定,成功将卢俊义和石秀救出。这次出征显示了吴用除了会害人之外

  • 此人因说错话要被朱元璋杀头,拼命想出一计脱险,知道的人都想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佳姐说历史朱元璋,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朱元璋免费高清完整版

    明太祖朱元璋生性多疑、果于杀戮,在他手底下做官需要怀揣十二万分小心,稍有不慎,轻则在朝堂上被打屁股,重则被杀头灭族,结局都没得好。出于避祸就福的天性,闯祸的臣子们大都想尽办法求生,而所用的手段却各不相同,其中以监察御史袁凯的策略最奇葩,也最“重口味”。那么袁凯用了什么办法来求生呢?他最终能否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