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赏赐两武将,一个要官,一个要女人,二者有着不同的结局

乾隆赏赐两武将,一个要官,一个要女人,二者有着不同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28 更新时间:2023/12/20 10:41:58

而仔细观察这些皇帝在面对大臣时的态度就会发现,其中绝大部分皇帝都共通一个原则:我可以给,你不能要。甚至哪怕我问你要什么赏赐,你也必须要让我满意才行,要不然以后一定抽空找机会弄死你。

后人很难理解,为啥皇帝心思总是这么复杂,其实原因就在于皇帝们对权力爱得深沉

当大臣们眼含热泪,无比委屈之时,皇帝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以乾隆皇帝为例,虽然主动提出要赏赐两名武将,但他们提出官位和女人的不同请求以后,最终的下场却也完全不同。其中一个被诛杀,另一个则被贬谪后再次

乾隆皇帝

在了解故事具体经过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乾隆皇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甚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乾隆的一生足以让所有国家的帝王、君主们羡慕。

其一,执政专权时间长达64年,前60年以皇上的身份享受天下,后4年则以太上皇的身份享受朝堂。这一时期,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他产生威胁。

其二,乾隆皇帝登基的时间节点也太好了。别说他自己是在25岁的时候获取最高权力,就他治理天下的过程也十分顺利。

前者以他父亲为例,硬生生从九子夺嫡中杀出重围,才终于坐稳了皇位。后者则是在他继位以后,顺治、康熙、雍正三位先帝,已经为大清王朝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乾隆根本不用费什么心思去管理。

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乾隆的一生都活得比较自在随意,他的人生轨迹,也完全是随着自己不同年龄段的心境改变而改变

像年轻的时候,乾隆皇帝就奋发图强,立志要让清朝更加强大。到了中年以后,那就要开始享受自己的成果(连同先辈的成果一同享受)。直至晚年,雄心壮志消失不见,唯有对权力的把控依然是他心中的执念

史学家们对乾隆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最值得肯定的是,他绝对算得上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创造性

而这一执政方针,不仅影响到国内发展,甚至还影响到清朝的国际交流。为什么乾隆能够提出闭关锁国的法令?难道他不知道外国的洋玩意儿的确比清朝更好?他知道,只是他不愿意接受

除此以外,到了执政后期,六下江南的巨大开销,他也同样知道。可谁让他有足够的本钱,又没有相应的负担

原本经过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的努力,清朝国富民强、国库充盈,可乾隆真就仅凭一己之力,将整个国家的财产都给挥霍一空。如果不是他的话,也不至于清朝的整体发展,从康乾盛世迅速转变为道咸衰世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来,乾隆皇帝刚愎自用的特点,远超清朝其他皇帝

也正因如此,当他选择对两名武将进行赏赐的时候,就很“严谨”地遵循了“我可以给,但你要想好了再说”的皇帝特点。

而这两名武将便分别是海兰察以及乌尔登,他们的不同选择,也注定了他们会有不同的结局。

金川之战

事情还要从彼时的金川之战开始说起,乾隆执政第十一个年头(即公元1747年),金川地区发生严重叛乱

原本乾隆皇帝想让海兰察前往平叛,结果当时海兰察在家病,根本没有办法远征金川。无奈之下,乾隆只好令温福为主将,乌尔登为副将,两人共同率领精兵前往平叛。

可让乾隆没有想到的是,金川地区的叛军不仅来势凶猛,甚至就连当地老百姓都对他们十分支持

在地利人和都不具备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清军被“请君入瓮”,损失惨重,就连主将温福都在战斗中被敌人夺去了性命。乌尔登寡不敌众,也只好暂时退出金川地区,向乾隆皇帝请求支援。

得知消息以后,乾隆皇帝的愤怒可想而知。堂堂“天朝上军”(出自乾隆皇帝自称清朝为天朝上国),竟然连流民叛逆都打不过,这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于是乾隆立即安排此时已经痊愈的海兰察率兵支援,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叛逆全部消灭,并且打出清军应有的风采。让天下众人都知道,朝廷的实际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而海兰察也不负乾隆皇帝的期望,抵达金川外围以后,海兰察稳扎稳打,从外向内,一步一步的蚕食金川抵抗军力,让叛军通晓地形的优势消失于无形之中

最终,在绝对优势兵力作战的情况下,海兰察与乌尔登两人共同取得对金川叛逆的胜利,也成功安抚金川地区的民众。尽管此次战役耗费五年之久,但结果却让乾隆皇帝十分高兴。

为了体现皇室的恩宠,乾隆皇帝特意安排宴席,为两位将军接风洗尘

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在宴会之上表示,两人想要什么赏赐都可以和自己说。只要皇帝能够满足的,那就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满意。豪宅美女、升职加薪等等,千万不要客气。

只是皇帝可以这样说,但臣子决不能这样听

要知道古代很多皇帝的赏赐,往往都会伴随着试探。要得少了,皇帝会认为臣子城府太深、目的不纯,那以后再用该臣子的时候,就会暗中防范。可要的多了,皇帝又会认为臣子贪得无厌、德不配位。

就像韩信当初帮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项羽还没死,韩信就找刘邦要异姓王的赏赐,这不就是给刘邦上眼药吗

应对

对于乾隆皇帝的试探,宴会中的大臣们都心知肚明。而在他们看来,出生平民的海兰察,一定会选择升职加薪;出生贵族的乌尔登,则知道自己应该“适可而止”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当时海兰察对乾隆皇帝说到:“我没有什么太大的愿望,只要皇上能够赏赐我几个美女,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对于海兰察的回答,不仅乾隆十分高兴,在场众多大臣也哄堂大笑。虽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身为国家大将军,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这样说出来,实在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不过食色性也,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就这样,海兰察成功收获几个美女回家开枝散叶,而乌尔登则等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其他赏赐

原来当时听闻海兰察的回答以后,乌尔登却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帮助乾隆镇守四方,保护国家安定。话虽然说得漂亮,但实际含义可就没那么动听了。

在场所有人都能看出来,乌尔登所求,不仅是加官进爵,还想着能够掌握更多的兵权。无论是否是真心想要保家卫国才提出这个要求,都已经触犯了帝王的大忌。

更重要的是,乌尔登出生贵族世家,他提出的这个要求,和出生平民海兰察还有很大的不同。海兰察想要军权,乾隆多半会给,为什么?

一方面是海兰察的确有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海兰察孤家寡人,乾隆收拾起来也比较简单。可乌尔登军权提升,其家族势力也会因此水涨船高。到时候乾隆不仅要防范他,还要防范他的家族。

于是乌尔登悲剧了,尽管乾隆皇帝当时没有反驳或指责乌尔登,但后续等到海兰察和乌尔登两人再次出征并失利以后,海兰察仅仅只是被革除官职,乌尔登则是被直接杀头谢罪

分明是同样的错误,结果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完全是当初两名武将给乾隆皇帝留下了不同地印象以后,导致的不同结果。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立功的时候,皇帝不好驳斥功臣们的面子。但要是“不知好歹”的话,那皇帝的小本本上,绝对会将功劳彻底抵消掉。

在乾隆眼中,无论立了多大的功劳,都是臣子们的份内之事。自己给予赏赐,纯粹是格外开恩

也正因如此,哪怕是真正到了处死乌尔登的时候,乾隆也绝没有任何心慈手软的想法。

结语

事实上,这就和现如今的上班族一样,员工业绩做得好,老板都会给予奖励。可员工如果贸然请求更多的奖励,老板就要考虑的更多

只不过现代社会之中,老板们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员工们也不会那么弱势,所以情况有所好转。

可封建时期,敢向皇帝主动索取赏赐的前提,那就是让皇帝放心才行

就如同秦始皇时期的大将王翦出征以前连续向秦始皇索要无数田地资产,就是为了让秦始皇放心

这样的套路老祖宗们玩了几千年,原本应该人人都了然于胸才对。可真到了自己去选择的时候,总有人经受不住诱惑。

不得不说,权力这东西虽然不错,但也的确要明白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重要性才行。

更多文章

  • 乾隆告诉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不听,15年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乾隆身边非常得意的大臣,大家最为熟悉的便是和珅了。在大家的印象里,和珅最大的标签便是贪官,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过的风生水起,得到乾隆重用。甚至乾隆在临死之前还告诉自己的儿子,一定不要杀了和珅。可是嘉庆偏偏没有听自己父亲的劝阻,赐死了和珅。直到十五年之后嘉庆才深刻的明白,父亲不让自己杀掉和珅的良苦用

  • 顺治皇帝不禁大怒,两天后,硕贵妃自缢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硕贵妃简介,顺治皇帝死亡之谜,顺治皇帝最后的下场

    顺治(清世祖年号),爱新觉罗·福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福临六岁即位,十三岁亲政,是清朝的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即位早年,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年龄虽不大,但发生在他身上的离奇故事却很多,其中就有他的贵妃和太监偷情的故事。事情是这

  • 民国奥运女将杨秀琼:15岁横扫泳池,18岁因一次失败,备受非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秀琼资料,民国游泳冠军杨秀琼,杨秀琼真实身高

    这是1934年民国雅士们之间流传的一句话。里面的“美人鱼”指的就是杨秀琼,能够与备受世人喜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亚洲球王”李惠堂相提并论的人物,想必一定不简单。人们的热议并非空穴来风,1933年,年仅15岁的杨秀琼首次亮相于南京,参加了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与她同行的还有她的姐姐杨秀珍。在这次比赛中,杨

  • 曾国藩是怎么变聪明的?谁来拯救笨小孩?这一招非常的实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极具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即是晚清中兴的重要大臣,不仅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不好听的称号,可谓是褒贬不一的人物。但是无论是觉得曾国藩好的人还是认为曾国藩坏的人,都对曾国藩的语录和家训推崇之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家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书信,而是具有着人生中的大道理。同时这也是

  • 和珅被抄家时,官员不慎撞上柱子听到一阵响声,砸开后皆目瞪口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被抄家明细,和珅抄家抄了多少钱,和珅被抄家到底被抄到多少财产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清政府在几次近代战争中战败,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中所有的赔款数额加在一起还不到七亿两白银。那么这些钱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又是一笔怎样的巨款呢?熟悉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需要赔偿4.5亿万两白银,按照当时清政府的税收

  • 康熙公选太子,为何张廷玉和胤禛都保举废太子?其实二人目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清朝著名的皇帝,无论是雍正还是康熙,都是人精之中的人精了,没有点本事,也无法将大臣们治的服服帖帖。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当初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后,也是举行了一场新太子的公选活动,每个大臣皇子们都可以保举自己心目之中的新太子。这也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了,毕竟走错一步就是错到底,就比如说佟国维!

  • 大清最幸运的原配皇后,生前受到丈夫宠爱,死后她的儿子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清十大著名皇后,清朝死得最惨的皇后是谁,大清有多少个原配皇后

    在那个复杂,残忍的后宫中,只有得到皇帝的宠爱才能在那个残忍的后宫中立足,而作为嘉庆帝的原配皇后喜塔腊氏就得到了嘉庆的宠爱,可以说这个宠爱伴随着喜塔腊氏很长时间,就算是后来喜塔腊氏去世,嘉庆也时常缅怀喜塔腊氏,在她的忌日总是要坐上一会。喜塔腊氏是在她当上皇后不久之后死的,在这之前已经给嘉庆生了个嫡子-

  • 笏板先秦时便已出现,天子也使用,后来成为臣子之物,清朝则被废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代笏板,唐代笏板怎么拿,笏板皇帝用吗

    而朝笏的历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礼记·玉藻》中对朝笏的记载比较详细:“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也就是说,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了朝笏的使用制度,其材质更是各不相同,天子的

  • 皇太极时期“八分”制度逐步出现,随后产生“不入八分”的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皇太极爵位,清朝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区别,皇太极时期的官制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辽东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自立称汗,建立金国(后金),改元天命,和大明开始分庭抗礼、对峙作战局面,努尔哈赤就是后来被子孙追尊为皇帝的清太祖。同年,努尔哈赤把下辖的军事力量编为固山、甲喇、牛录三种等级,并加以调整组织,重新改造,设立了八个旗分作为日后军政管理的最高机构,分别

  •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的原因史书并未明言,史学界有诸多看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太极改国号,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对吗,皇太极改国号真实事件

    改“金”曰“清”,系皇太极所为。皇太极(1592年——1643年),即清太宗。努尔哈赤第八子。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继“后金”汗位。改年号为“天聪”,仿明官制,设立六部。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年),改“后金”曰“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改“女真”曰“满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