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丁杀死季历,为何纣王释放姬昌?甲骨文改写认知

文丁杀死季历,为何纣王释放姬昌?甲骨文改写认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12 更新时间:2023/12/8 5:22:04

商纣王时期,西伯姬昌实行仁政,吸引了众多贤达投奔,这引起了邻居崇侯虎的嫉妒,于是就诬陷周文王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于是纣王就将姬昌囚禁了起来。七年之后,纣王释放了姬昌,还“赐之弓矢斧钺”,让姬昌有了征伐之权。

同样都是囚禁周人首领,文丁杀死季历,为何纣王释放姬昌?按照史记记载,纣王释放姬昌的原因在于他经受不住“美女+糖衣炮弹”的打击。当时,纣王见到周人献上的宝物,激动的手都在颤抖,犹如一个没有见过市面的土老帽:“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

然而,堂堂商朝帝王,什么稀奇没有见过,自然不可能因为糖衣炮弹而释放姬昌,史记上的“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这一句话,完全不可能出自纣王之口,大概只是民间传闻。既然如此,纣王释放姬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甲骨文给出了接近真相的解读。

纵观中国古代史,任何一个王朝统治期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反叛势力,尤其到了王朝晚期,随着天灾人祸、实力下降之后,更是会冒出很多叛乱势力,商朝也不例外。

早在商王武丁时,东夷就曾叛乱过。武丁时的甲骨文有“征伐夷方”记载,或是武丁亲征,或是侯告与妇好征伐,不过规模不大,说明大部分东夷部落臣服商朝,造反的只是极少部分。

到了商纣王时期,东夷叛乱规模越来越大,最先叛乱的是“人方”(甲骨文中“人”通“夷”)。甲骨文记载:“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在十月又二,往征夷方”,“在十月,王(纣王)来征夷方,在攸侯喜”,“在三月,来征夷”等,俘虏夷方三万多人,夷方战死者无数。甚至于,纣王一度亲征,商夷战争非常激烈。牧野之战中,纣王临时武装了10多万东夷俘虏,当时商夷战争的规模可见一斑。

可以说,持续多年的商夷战争,耗尽了商朝的国力,所以《左传》中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既然攻打东夷,会大幅度消耗国力,那么商朝为何要与东夷过不去,一定要将之打败呢?

武丁妻子妇好,她墓中的甲骨文显示:征讨东夷的目的之一是“取玉”、“正(征)玉”。在妇好墓中陪葬了大量珠宝玉石,学者研究发现不少源自东夷地区,而战国或汉初的《尔雅》中就有提到“东夷之玉”。

周朝《诗经·鲁颂》记载:“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臣服的淮夷,进献了巨龟、象牙、美玉,还有南方盛产的铜等。西周青铜铭文中,也有很多“孚”(俘)戎器、“孚(俘)金”,“孚(俘)吉金”的记载。

除此之外,还有二个重要物资,即盐与贝,其中贝是货币,三星堆很多贝壳源自印度洋,商朝可以就近获取,但前提是东夷臣服。

因此,纣王执意攻打东夷,不仅仅只是政治上的原因,背后还有获取各种战略物资的原因。为了维持王朝运转,为了杀鸡骇猴震慑其他野心家,为了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军队的青铜兵器等等,于是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商朝无法对东夷妥协,除非东夷臣服,但长期的商夷战争已经消耗了大量国力,不仅导致内部对纣王不满情绪增多,而且极有可能已经无法压制其他反叛势力了。在这种情况下,商朝如何应对日益强大的周方国呢?

由于商朝无力镇压,于是只能采取阴险的手段,将姬昌骗到殷都囚禁起来,以此让周方国投鼠忌器,而不敢直接将姬昌杀死。因为一旦纣王将姬昌杀死,那么就会激化矛盾,极有可能激反周方国。

一旦西边周方国造反,东边还有东夷叛乱,南方楚人蠢蠢欲动,那么商王朝就更无力应对。古今任何一个帝国,一旦面临双线、或多线作战的话,往往都会很快崩塌,明朝就是如此,因此纣王不能杀死姬昌。

也就是说,文丁时东夷臣服于商朝,当时商朝没有其他强大的反叛势力,所以文丁敢于杀死季历;而纣王时东夷造反,长期的平叛战争消耗了商朝国力,且为了避免双线作战,于是纣王对姬昌只是“囚而不杀”,估计是等到真正平定东夷、恢复一定国力之后再征讨周方国。

既然姬昌是纣王制约周方国的一枚重要棋子,那么为何纣王又会释放姬昌呢?原因很简单,《左传》中记载当时西部诸侯蠢蠢欲动,背后可能是周方国的策动,以威胁商纣王,为了西部的稳定,加之姬昌表演得非常忠诚,于是纣王不得不将姬昌释放,并赐予“弓矢斧钺”,让他拥有征讨西部不臣诸侯的权力。

笔者认为,纣王释放姬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双方达成了一项交易,就是纣王赐予“弓矢斧钺”,其实是承认了周方国在西部的主导地位,以换取商朝平定东夷、恢复国力的时间。

由于东夷的存在,牵制、消耗了商朝国力,并让商朝内部混乱不已,让周人得以迅速崛起,姬昌、姬发野心进一步膨胀,最终周人抓住机会灭掉了商朝。可以说,商末之局势,大致是商夷鹬蚌之争,周人渔翁得利。

参考资料:《史记》、甲骨文编等

更多文章

  • 西周灭亡的原因,战国竹简改写认知,难怪诸侯敢杀周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周天子简历,西周灭亡的原因和启示,西周诸侯和天子的关系

    西周灭亡之后,“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太子姬宜臼继位,史称“周平王”,看到成为废墟的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阳,由此开启了东周历史。然而,东周开始之后没多久,就爆发两件大逆不道的事件:首先发生“周郑交质”的怪事,周平王与诸侯郑庄公互相交换质子;其次郑庄公与周桓王爆发“繻葛之战”,还一箭射中他

  • 为什么周朝要把土地都分封出去,自己只统治一小块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商朝灭亡于自己的势力,比不过臣子们的势力,周朝也是走了前朝的老路,所以很多人就疑惑,为什么不把土地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要不断分封,即使不分封,把土地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也一样可以唯我独尊,分封越多的诸侯国,虽然可以削弱诸侯们的势力,但是只要他们一旦团结起来,那么,王朝的正统地

  • 夏朝都城在河南,为何商汤灭夏却打到山西?DNA印证考古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汤灭夏的真实历史,夏朝都城简介,商汤灭夏动画片

    因为二里头文化的下限是公元前1520年,此时不仅进入了商朝纪年,而且就在同期的偃师和郑州分别发现了商文化的城邑,即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但奇怪的是,从二里头文化兴盛的二期再到进入商纪年的第三、四期(前1610—前1520年),二里头遗址不仅没有呈现出任何王朝衰亡迹象,反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人口在增加

  • 良渚、陶寺都比夏朝早,为何只有夏才算王朝?考古:家天下是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良渚遗址和夏朝文明,陶寺复原图,良渚遗址的陶制有哪些

    早在西汉时期,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就单列了“夏本纪”一章,不仅与第一篇中以人物为中心的“五帝本纪”不同,也和《尚书》中“虞书、夏书”的篇章写法迥异。这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夏朝才能算是王朝,是国家文明的开端。此后的历朝历代史书,包括现如今的教科书,也都把夏朝列为“第一王朝”,而将早于夏朝的历史归入“远

  • 商朝灭亡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成语,一起来看看这个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朝灭亡典故,与商朝有关的成语,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殷商纣王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先后经历了先商、早商和晚商,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王帝辛,也就是纣王少年登基后,向东征讨莱夷,向南攻打九苗,将商朝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连年征战,导致国力消

  • 最早的变法家周厉王,如果成功,后面根本不会有春秋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最著名的三个变法,战国中的四大变法,周厉王弭谤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二十四史更是汗牛充栋,能通读完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历史本身不会重现,我们对历史的感知,主要都是通过文献记录得来的。学过历史课本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是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也就是共和执政的开始。被赶跑的那个残暴的国君叫做周厉王,顺带着他还给我们贡献了一

  • 春秋之卫国的由来与周公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时期的卫国在哪里,春秋时期卫国公子,春秋卫国详细历史

    01三监牧野之战,周武王吊民伐罪诛杀纣王,周兴商灭。按照当时的传统,周武王并没有对殷商王族大肆杀戮,而且还要保证殷商祭祀不绝。于是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为诸侯,继续祭祀殷商先祖。《史记》中记载:“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

  • 从周朝到宋朝,古代是如何从贵族统治过渡到精英统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继承了周朝哪些制度,周朝宋朝历史简介,周朝到宋朝相差多少年

    从夏商周到隋唐,在绝大多数时期内,贵族都始终垄断着权力,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不同时期、不同朝代贵族的更替罢了,除了权力洗牌时期,寒门想要获得上升通道极为困难。受奴隶制和宗法制的影响,经夏商两朝的发展,到周朝时贵族统治已经形成定制,周朝的统治者更是通过“礼乐制度”对贵族阶层进行了严格

  • 《姜子牙》模仿西方神话,口碑下滑?国产动漫之路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动漫宣传图,姜子牙国漫评价,姜子牙动画好看么

    且不论历史上苏妲己的真实原型,真正使她为人所知的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书中写到苏妲己是千年妖精附体,受命来祸乱殷商,纣王在其魅惑之下残害百姓,最终被伐。《封神榜》《封神演义》《封神传奇》等电视剧的火爆,更使“苏妲己狐狸精附身,祸国殃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可谁想过?苏妲己坐在轿子上前往商国时,早已

  • 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古代人殉制度的始与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朝传位制度,商朝历史殉葬制度,商朝的杀殉习俗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说无可得焉,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墨子·节葬》说起盗墓,不少人会脊背发凉。但对于古代的那些盗墓者而言,他们却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