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生不再立后”,徐妙云能得朱棣如此誓言,足见她的不简单

“此生不再立后”,徐妙云能得朱棣如此誓言,足见她的不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37 更新时间:2023/12/17 10:22:50

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着青质九翟衣的徐妙云在经过隆重的典礼之后见到了姿貌秀杰、目重瞳子、龙行虎步、声若洪钟的朱棣,她一见倾心。

徐妙云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幼时便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她喜欢安静、喜欢读书、爱好兵书,凡是所看所学皆能过目不忘。

因为研究兵书,她在排兵布阵上也颇在行,世人称她“女诸生”。声名远播的徐妙云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一个注意,就让世上多了一对佳偶,燕王朱棣有了一个好王妃好妻子。

1376年,十五岁的她嫁给了十七岁的他。

婚后她细心照料燕王朱棣,谨慎侍奉公婆。马皇后也很喜欢这个儿媳,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夸赞徐妙云。朱棣对这个妻子也很满意。

1381年,二十岁的她随他离开南京去北平任藩王。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十岁的皇长孙朱允炆成了皇位继承人。

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至今行踪成谜的一个皇帝。

建文帝继位后便开始大力削藩,燕王朱棣因为不甘无缘皇位而暗中筹谋。深知丈夫雄心的徐妙云,半点也没有害怕,她一直与朱棣共进退。

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朱棣带兵离开北平一路南进,称要“清君侧”,讨伐建文帝身边的齐泰黄子澄等人。

建文帝得知这一消息,派李景隆带领朝廷军50万直扑北平。

此时的北平城内连老幼屏弱都算上也不及一万,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徐妙云与长子朱高炽以及守城将军官兵一起出谋划策、守卫北平。

勇敢的徐妙云担负起了她作为燕王妃的守土为民的责任,她站在城墙上,面对艰难守城的将士们,大声地鼓励着将士们坚守阵地等待燕王回师救援。

因为兵力不足难以抵挡朝廷大军,徐妙云发动城中将士们和百姓们的妻子共同守城。

每个女人一副盔甲,在徐妙云的带领下,站在城楼上抛石块、扔瓦砾。

冬天到了,徐妙云想到向城墙下泼水很快便会结冰,这样就不会轻易攻上城池。终于,她带着不足1万人抵挡住了50万的大军,等到了朱棣的回援。

她用她的智慧、果敢、坚毅,一次又一次的渡过危难。

她的智谋胆略,非一般女子所能及。

1402年,朱棣占领了南京,夺下了皇位,徐妙云也离开了生活了21年的北平。11月,徐妙云从燕王妃变成皇后,彼时她已至不惑之年了。

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徐妙云并没有墨守成规,她除了仔细照顾朱棣的饮食起居认真管理庞大的后宫,她还时时关注前朝政事。

朱棣是个疑心极重的皇帝,初继位的他动辄打杀前朝旧臣,诛三族、诛九族、诛十族、瓜蔓抄……让人胆战心惊。徐妙云深读史书,知道此举并不可行。

她便直言朱棣:

“南北之同,连年战争,兵民应进不增,为政应当宽检,务必要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人才难得。从前伊尹辅佐商汤姜尚辅佐周武王,这些都是杰出的人才。今日的贤才都是太祖高皇帝培养造就出来的,望陛下在选拔任用时,不要分什么新旧,要一视同仁,一体擢用。”

同时,徐妙云在地方官员选拔方面也与朱棣交谈过想法,她的种种想法都令朱棣十分赞扬和欣赏,故而很多都被朱棣听进去了也都采纳了。

看着丈夫每天处理政事越来越晚,她忧心不已。

她便问朱棣一般都与哪些大臣商量政事,得知那些大臣姓名后,她便将他们的妻子都召进宫。徐妙云先是表示了对她们的敬意,然后赐给他们衣物财物,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做妻子的,侍奉丈夫,不能仅注意饮食起居,还要在事业上有所帮助。朋友之间,有些话可听可不听,夫妻之间说什么就容易接受。我在宫中日夜侍奉皇上,经常和皇上谈论如何以民生为念,让百姓安居乐业,我的不少建议都为皇上采纳,希望你们也能这样关心支持丈夫们的工作。”

大臣们的妻子听到都很激动,此后下定决心效仿徐妙云,做好丈夫的大后方。

后来,徐妙云又召见了内阁大臣们的妻子。徐氏对内阁大臣的妻子们表示了亲切的关怀和慰问,赐给她们礼物,让她们体谅丈夫,因为她们的丈夫作为皇帝的左右手,政务相当繁忙,务必要好好服侍他们,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为朝廷尽忠尽职。

此后,内阁大臣和他们的妻子们都很感激皇后的恩典,皇恩如此浩荡,他们自然更加卖力为朱棣效劳了。他们的办事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这一切最大的功劳当属徐妙云。

对丈夫徐妙云尽心尽责;对百姓徐妙云深深关心;对大臣们徐若云亲切问候;对她的孩子们,徐若云也温和仁慈,悉心教导。

徐妙云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对待子女的教育,徐氏因人施教。三个儿子也都对他们的母亲敬佩非常。

“本之以慈爱,临之以严恪。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恪不至于伤恩。”

这是她的教养孩子之道,在她为女子编制的《内训》二十篇中,便加进去了这一条。

另一边,徐若云还派人到处搜集古人的良言善举,集成《劝善书》。

她的这些举动都无形中为朱棣赢取了民心。

但是,她的才学和智慧还没有被彻底挖掘时,她就与世长辞了。

1407年,做了4年皇后的徐妙云离开了尘世。

在大明前行的路上,她留下了她深深的印记。

面对这个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活为天下而活的女人,朱棣悲恸不已,立下了不再立后的誓言。

在朱棣的心中,将永远惦记着怀念着徐妙云。

十五年后,朱棣病逝,与徐妙云合葬。

终于,他们又到了一起。

徐妙云作为燕王妃,果敢坚毅,足智多谋,一心为民,一心为君;

徐妙云作为成祖皇后,贤明淑德,善良正直,忠心为国,赤心为君;

徐妙云作为母亲,温和仁慈,悉心培养,关心体贴,认真劝谏。

她短短一生,却在史上留下了浓墨一笔。

更多文章

  •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有多可爱,读完这首词,你就都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清照少女情怀,李清照十首必背词,李清照雨打芭蕉的词

    十六七岁的李清照,是一名朝气蓬勃,青春袭人的少女。昨晚刮风下雨,李清照睡不着,看看书、写写字,依旧没有睡意。她一眼望到了桌子上的酒杯,就想着喝点酒解解愁吧,于是起身坐在桌前开始饮酒。对于爱喝酒的她来说,这一喝就控制不住。也不知喝了多少杯,她借着酒劲沉沉睡去,第二天醒来已是晌午。宿醉后的头疼让李清照很

  • 朱元璋曾是张无忌手下,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张无忌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是张无忌手下吗,朱元璋和张无忌到底有关系没,历史上张无忌与朱元璋什么关系

    有多少人曾经迷恋在《倚天屠龙记》中的侠客情谊之中难以自拔的呢?又有多少人曾经拜倒在英俊潇洒的张无忌脚下呢?不得不说张无忌这号人物在作品中的塑造还是相当的成功的,他肝胆相照的英雄情怀以及仁爱的品性打动了无数为之痴狂的影迷和书迷。这是一个发生在元末明初的小说,时值乱世,遍地狼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要废除殉葬制?他真的不是好皇帝只是好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祁镇为什么终止殉葬,明英宗朱祁镇是好是坏,明英宗朱祁镇传奇一生

    这是某位著名畅销书作家对于明英宗朱祁镇的评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着“土木堡战神”、“明堡宗”、“瓦剌留学生”、“蒙古导游”等一系列头衔的朱祁镇做皇帝十分失败。无数的明军精锐葬送在他手里,挽狂澜于既倒的民族英雄于谦死在他手里。这样一个人,自然不是个好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庸的皇帝,在生命的最后一

  • 明朝义军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下场如何?正史三个字让朱棣难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赛儿个人简介,唐赛儿起义,侠女唐赛儿是怎样死的

    近年来世界兴起了女权运动,其运动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在国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以至于退化为女拳疯狗。真正的女权应该是什么样的?明代以农民起义立国,但明初就发生了农民起义,而且此次起义还是由女性领导的,这在农民起义史上并不多见。而这位领导起义的女性,也被后世史学家、文学家披上了种种神怪的外衣,她就是唐赛

  • 明朝首富沈万三,为何被朱元璋流放,其家族又为何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首富沈万三为何惨遭朱元璋流放,历史上朱元璋和沈万三有关系吗,明朝首富沈万三怎么起家的

    沈万三是如何起家的?有人说沈万三在地里挖到了金矿,有人说他学会了点金术,还有人说沈万三因行善救了一批青蛙,然后得到了聚宝盆……事实上沈万三荣登顶级富豪排行榜,最主要是靠海外贸易。元朝鼓励海外贸易,而沈万三则踩到了政策的关键点,从而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借此沈万三慢慢发家致富。而金兔今天要聊的是沈万三是怎

  • 横跨1000多年——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之前自然观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代宋应星,论宋应星的自然哲学思想,宋应星科学成就特点

    在当时盛行“心学”的中国封建社会,宋应星具有胆识才略,毅然反其道而行之,在总结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自然哲学的概括,提出了许多可贵的理论,尤其是“形气论”,与当时流行的“心学”形成了对立的哲学路线,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也启发了后人要更加自觉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更好的改造自然。宋应星

  • 不是开国皇帝也敢称“祖”!明朝有一位,清朝两位,包括朱棣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棣大臣名单,朱棣是明朝最优秀的皇帝吗,明朝的十六位皇帝谁最厉害

    第一,称谥号,如汉高祖;第二,称庙号;第三,称年号。约定成俗的规律,汉隋谥号,唐宋庙号,明清年号。有人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些朝代竟然有两个祖,甚至达到三个。说祖的,或者称宗的,都说的是庙号。所谓庙号,是皇帝死后所评定的,这是将皇帝供奉在庙里祭祀时用的名号。如唐太宗!庙号起源于商朝,但在周朝被废除

  • 村里发现明代“禁碑”,稻麦两季,这些人是不能进入粮田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初屯田政策,明清农业稻麦轮作,中国最古老的稻类文化遗址

    《天下粮田》热播中,其实不止是清代,我国自古对于粮食生产就十分重视,对于良田管理的各种规定也有不少!黄山脚下的郭村,古名谷城,村史可追溯至三千年前商纣时期。相传郭村林姓系殷商纣王之叔比干的后裔,周武王因其生于长林遂赐以林姓。林姓原籍福建莆田,后迁居江西婺源,为躲避战乱,南宋宝佑年间又由婺源迁居于此繁

  • 朱元璋为何非要分封藩王?因为不给儿子兵权就要给武将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68年,在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北伐,打破了不能由南自北统一的魔咒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成功开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之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以后,其他作为上可能有争议,可以讨论讨论,但是分封藩王这件事上,被大众一致认为是一大败笔,是明朝的一大弊端。身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并非是有勇无谋之人,不然怎

  • 李自成死后其妻高桂英等人率军投靠南明,后高桂英不知所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自成夫人高桂英之死,李自成与高桂英的后代,李自成投降南明

    当时高桂英的哥哥高立功是监狱里的狱卒,和李自成本就交好,所以每天给李自成送茶送饭。高立功觉得李自成定不是普通之人,便助他逃离了监狱,并带他回家。李自成就是在高立功的家里遇到了高桂英,高桂英和弟弟高一功都对行侠仗义的李自成敬佩有加。高桂英十分照顾李自成,直到李自成痊愈。二人在期间也建立了感情基础,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