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室贤才
此人名叫刘陶,字子奇,是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刘陶出身汉朝宗室,他的先祖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淮南王刘长。刘长的儿子之中,有个名叫刘勃的,被封为济北王,刘陶就是刘勃的后裔。刘陶“为人居简,不修小节”,他所交往的朋友,必须是与他志同道合的,“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
刘陶在洛阳太学学习期间,就心怀国家,当时“桓帝无子,连岁荒饥,灾异数见”,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向朝廷上书。当时,有人认为“货轻钱薄,故致贫困,宜改铸大钱”,引起了朝野的广泛讨论,刘陶再度上书反对。后来,刘陶被推举为孝廉,出任顺阳长,他到任后打击当地的豪强恶霸,深得百姓的爱戴,后因疾病离职。
二、揭发张角
没过多久,刘陶出任侍御史,并且多次得到汉灵帝的接见。当时,张角利用“太平道”招纳部众,“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刘陶对此事非常重视,他在183年向汉灵帝陈说此事,“宜下明诏,重募角等,赏以国土。有敢回避,与之同罪。”
但这并没有引起汉灵帝的重视,他反而下旨让刘陶去负责修书。第二年黄巾起义爆发,引发天下大乱,汉灵帝这才想起刘陶的话,“封中陵乡侯,三迁尚书令”。之后,刘陶又被任命为侍中,因为他多次向汉灵帝劝谏,引起了朝中权贵的不满,将他改任为京兆尹。按照汉朝的规矩,刘陶出任京兆尹,要缴纳上千万的“买官钱”。
三、闭气自杀
刘陶是个清官,素来清贫,又以买官为耻辱,所以称病不到任。汉灵帝还是比较注重刘陶的,没有追究刘陶的“罪责”,将他改任谏议大夫。不久后,凉州爆发了叛乱,刘陶“忧致崩乱”,他再次向汉灵帝上书,将矛头对准了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这些宦官们也急了,他们反咬一口,诬陷刘陶“与贼通情”。
汉灵帝毕竟是个昏君,他相信了宦官的话,将刘陶打入黄门北寺狱。在狱中,刘陶被严刑逼供,他自知必死,于是对使者说:“朝廷前封臣云何?今反受邪谮。恨不与伊、吕同畴,而以三仁为辈。”刘陶为自己不能像伊尹、吕望那样匡扶朝政而感到遗憾,最终他用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方式自杀,“遂闭气而死”。消息传出后,“天下莫不痛之”。
参考资料:1.《后汉书》;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