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有八贤王这个人吗? 八贤王赵德芳是什么人?

宋朝有八贤王这个人吗? 八贤王赵德芳是什么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26 更新时间:2024/1/16 8:54:48

我们在看以北宋为背景的戏曲或影视作品时总会出现一个和蔼可亲又正气凛然的老头,就是八王千岁赵德芳。从八贤王的名字赵德芳来看,他的原型应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在观众的印象中这个老头就是正义的化身,多次在忠臣遇险时出手相救,与奸臣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他的地位与皇帝相等,都是君主级别,可以面见皇帝或接受圣旨的时候不叩头。另外他手里有御赐的瓦面金锏,上打昏君不正,下打奸臣不忠,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因此民间老百姓甚至认为他的地位要在皇帝之上,因为他有监督皇帝的权力。

但有关八贤王的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而都是来自于小说、戏曲。对于八贤王的名字也说法不同。比如在明代熊大木小说《杨家将传》里八王爷的名字是赵德昭,而在小说《三侠五义》里八王爷只出场一回,也没留下名字。而后大量的戏曲、评书及影视作品里八王爷都名为赵德芳。之所以叫“八王爷”是因为他一个人领八个王爷的俸禄。这八个王爷的具体封号按程派名剧《贺后骂殿》中的说法是: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而在评书大家单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侠》里八王的具体封号为:一天王、二地王、三才王、四喜王、五德王、六敬王、七贤王、八大王。只有五六两项相同。由此可见不仅八王爷的人名不一致,而且封号也不一致。也就是说那个正气化身的八王爷形象仅仅是民间传说而已。

不过疑似八王爷的两个人赵德昭与赵德芳历史上倒是确有其人,而且也的确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匡胤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亡。二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都是在宋太宗赵光义称帝不久之后相继亡故。赵德昭是因为赵光义怀疑他有自立之心而遭斥责后自刎而死,而赵德芳则是暴病而亡。但这哥俩去世时年一个28岁,一个23岁,都是年轻人,而且也没有多大的权力。所以不可能是八王爷的原型。其实赵光义这个皇帝当得名不正言不顺,他哥哥赵匡胤死得也不明不白,因此民间才有“烛影斧声”的说法,认为是赵光义谋杀自己的亲哥哥之后篡了位。而他这两个年轻力壮的侄子却在两年内相继过世,也很蹊跷。

所以这也说明在君权神授,等级森严的封建年代,皇帝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如果真有八王爷这么碍事又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早就除之而后快了。别说是皇帝的侄子或者堂兄堂叔,即使亲生父子,同胞兄弟为夺皇位大开杀戒的情况上比比皆是。所以就不可能有八王爷这样的人存在。那么八王爷的故事又是怎么来的呢?

八王爷的形象最早是捆绑杨家将的故事而来的,杨家将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当时南宋偏安一隅,金国不断入侵,忠良岳飞无端惨死,使得民间对于当年英勇抗辽的杨家一门忠烈十分怀念,因此杨家将的故事不断在民间成形,在故事形成中因为杨家屡遭奸臣陷害,便迫切需要一位保护神来罩着他们。而此时的皇帝是当年的太祖幼子赵德芳之后,因此民间便把八王爷的交椅给了赵德芳,把他当做可以制约君权,为民请命的正义化身。

至于这位八王爷的原型,有人考证是宋太宗的第八子赵元俨,因为他排行第八,而且也有贤名。在民间老幼妇孺都知其名,称他为“八大王”。这个八大王很了不起,好文词,能书画,为人正直刚毅,在朝廷有很高的地位,去世时60岁,同民间所描述的八贤王赵德芳很相似。但因为他是疑似篡位的赵光义之子,所以不可能用他的名字来安在八贤王身上,因此就只能用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的是赵德芳的名字,而以赵元俨为模板刻画出了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历史上的这位八大王也仅仅是个贤王,并没有小说所写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八王爷赵德芳的形象是一代又一代民间文艺工作者不断艺术加工之后而形成的。

所以总结来说历史上确实有赵德芳其人,但没有那么厉害的八贤王。而历史上的赵德芳因为去世过早并没有留下太多资料,现存的资料显示他有四位夫人及三子二女。父亲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很喜欢这位侄子,对他封赏很多,他生病时还去看望。至于他的死因有人认为是他哥哥赵德昭自杀后他颇受刺激,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忧郁而死。他死后太宗赵光义很悲痛,车驾临哭,废朝五日,以示哀悼。尽管他既没当皇上也没有当八王爷,但他的后代却还是继承了皇位。

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没有子嗣,在他生前就把皇位传给了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自己做了太上皇。而后的两任皇帝也都是赵德芳一支的。而传到了宋宁宗赵扩这,因为他的儿子都夭折了,于是继位的便是赵德昭的九世孙赵昀,此后的皇位便在赵德昭的后代中传递。所以宋朝的皇位最终又传回到了开国的赵匡胤一支,也是算是对这位盖世英雄以及他两个早逝的儿子的一种补偿吧。

尽管戏剧舞台上的八贤王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却也寄托着底层百姓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在封建年代里,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而且也是神圣而不容侵犯的。所以我们看一些古典小说的时候,大凡忠良被陷害,百姓遭欺压都是奸臣做乱,皇帝只是一时被蒙蔽。哪怕是像《呼家将》里的呼延丕显全家被满门抄斩,但其后代呼延庆在铲除奸臣庞文后还照样对杀他全家的皇帝忠心耿耿。这就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但皇帝总是不可避免有昏庸的时候,而且一昏庸起来就要乱杀人,而如果能做到既不反皇帝又不被皇帝杀,便只能塑造一个和皇帝平起平坐的八王爷来制衡了。但这也是一种比较可悲的想法。因为即使有八十个王爷的封号也只是个王爷而已。而在历史上皇帝弄死王爷的事情几乎历朝历代都在发生,只想靠一个人就能制衡皇权是十分幼稚的幻想。但在中国的古代并没有出现民主的思想,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还有一点民主的苗头,但却没有实施的土壤。而后随着儒家倡导的等级制被无限夸大,皇帝的绝对权威更是不可动摇。所以没有民主制度保障,甚至连民主思想都没有的封建年代也只能幻想八王爷这样的人物的出现了,但却只能注定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更多文章

  • 宋朝弱小,为什么还能抗过三百年的王朝大限?一个制度作用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强盛和衰败的时期,宋朝的耻辱史有多严重,宋朝有多弱小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根据《避暑录话》的记载:赵匡胤在建国之后,非常神秘地在太庙中树立了一座石碑,并将其称为“誓碑”。赵匡胤立下祖制,每逢新君即位,皇帝必须前往太庙祭拜先祖,随后,带着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阅读石碑的内容,“瞻默诵讫”。因为,太庙是皇家禁地,连侍奉在皇帝身边的内臣都无权进入太庙,而唯一能陪

  • 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到底是对还是错?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袁崇焕怎么杀的毛文龙,明末袁崇焕杀毛文龙视频,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原因是什么

    话说,在崇祯二年六月,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双岛斩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年之后,袁崇焕也被崇祯以九条罪状磔死,也就是凌迟。四百多年来,学者们围绕着袁崇焕和毛文龙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力挺毛文龙,认为:袁崇焕妒贤嫉能,与后金联手杀了毛文龙;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毛文龙是罪

  • 岳飞虽死,后代却是一代比一代牛,二十一世孙战功不输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岳飞的五个儿子后代谁最厉害,甘肃秦安岳飞后代,岳飞的23世孙

    从古至今,英雄层出不穷,他们以傲人的气势和英勇的事迹闻名千古。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仅仅古代的英雄就数不胜数,刘备、项羽、蒙恬、霍去病等。无数的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后人铭记与仰望。但是要说哪位历史上的英雄最让人敬仰,那必然是岳飞。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代名将,一生金戈铁马,战功赫赫。岳飞从二十岁就

  • 宋朝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历史绝对很有趣,宋朝最有趣的人和事,宋朝那些有趣的人和事音频

    范仲淹求学时读书非常刻苦,且抱负不凡。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真宗率百官去亳州朝拜太清宫,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时,学子们争先恐后地去看,唯独范仲淹不受其扰,仍旧闭门读书。同学跑来叫他,说你怎么不去看呀?范仲淹笑着说:“将来再见也不晚。” 换玉带丁谓随真宗出游,真宗下诏,赐给随从众臣每人一条玉带

  •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除了实在打不过之外,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辽澶渊之战兵力对比,宋辽澶渊之战历程,澶渊之盟对辽宋的影响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现在的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四省市的大部分地区。这块区域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较为充足的降水,所以,适合发展农业。经过历代人的辛勤开发,这块区域已是当时全国人口、经济位居前列的地区了。再加之,这块区域因为自己的地理条件,是历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因此,北宋初期的几十年

  • 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人是谁?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18天皇帝,李自成当了皇帝后干了哪些事视频,李自成为什么只做了42天的帝王

    可以说,李岩作为李自成身边最具谋略的人,是他最早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方针,为起义部队赢得了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拥戴。可以说,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然而,往往就是这样的功臣,最后,却是不得善终。据《绥寇纪略》记载,定州失败之后,有人传来河南所有起义军向明军投降的消息。李自成听闻此消息后,火

  • 汤和年过70,却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汤和被朱元璋降为征南将军,汤和与朱元璋谁大,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提出辞职

    这是明史通俗读本《明朝那些事》所记载的一段辛酸故事,而汤和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所要讲的主人公。那么汤和是谁呢?他是明朝开国大将,与朱元璋是同乡,乃是布衣之交,也是明朝开国六大公爵之一,在明朝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也是少数躲过朱元璋屠刀的功勋大臣。那么位高权重的他,到底是如何善始善终的呢?汤和是濠人

  •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崇祯皇帝吗?其实,是他的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年少时,很是“嘴甜”,每次去探望后宫陈皇后时,说话很是乖巧,极得皇后欢心。即使皇后身体不适,也不会拒绝见他。朱翊钧登基后的9年时间中,对首辅大臣张居正极为尊敬,跟随其读书时态度恭敬有加,几乎每年都会重重赏赐其父母。张居正一次腹痛,他亲自下厨做面。张居正身体痊愈后,朱翊钧很是高兴,拉着对方的手,连

  • 朱元璋当皇帝要为父母迁坟,刘伯温一看:这座祖坟一动就会坏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坟墓,朱元璋哭被刘伯温看见,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什么反应

    但凡是事业有成者,必然都经历过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过程,这一点已经成为从古至今的定律,何况是像朱元璋那样一朝成帝王的人,过往的经历更是让很多人瞠目结舌,根本无从想象。朱元璋从小的生长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之中,因为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又有一个别名朱重八。当时因为家庭条件特别不

  • 朱元璋请名师教子,名师反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只说了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给后辈立下的规矩,朱元璋的三个绝招,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为何无法严厉

    自然是要请一个名师来教导,找来找去之下,他找到了宋濂。此人1310年出生,从小十分聪明,记忆力很强,有神童之称。闻人梦吉、吴莱等人是他的师傅,宋濂尤其精通五经,在学识上就连刘基也夸赞不已。早年元朝就听说过他的名声,邀请他去担任翰林编修,但宋濂拒绝了。他的心里只有著书,他在那个年代也可以说是学富五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