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战为中原埋下了百年隐患,从此,宋朝再无力收复西北之地了

此战为中原埋下了百年隐患,从此,宋朝再无力收复西北之地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49 更新时间:2024/1/15 12:04:18

西夏原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它只是大宋王朝附属的一小部分罢了。并且,刚开始的时候它也并不叫西夏,而是叫“大夏”,只是由于当时这个政权建立的地方正好属于大宋王朝的西部,于是,宋朝将其称之为西夏,久而久之西夏王朝的叫法也就渐渐传开了。

那么,这个王朝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说到这,我们就必须把历史追溯到唐朝时期了。

据说,西夏的建立者,具有鲜卑拓拔氏王族的血统,他们的祖先名叫:拓拔思恭。当年大唐境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史称黄巢之乱。当时的党项族,一直盘踞在四川松潘高原,多年的经营让他们在此地拥有了不小的势力,次起义更是让他们看到了党项族进一步扩张的机会。

并且,当时平夏部的首领拓拔思恭,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眼看着黄巢起义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一直未能平定,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率领着自己的族人,投入到了清剿黄巢叛军的队伍中去。由于,在此平乱过程中,拓拔思恭表现的十分出众,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大唐朝廷当然要对其论功行赏。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少数民族首领来说,要怎么封赏也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情。如果,封赏的太高的话,怕它会居功自傲,日后难以管理,如果,封赏的太低的话,又怕会引起该部族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反复斟酌之后,大唐朝廷决定赐予其国姓“李”,并让其担任夏州节度使。自此,新鲜出炉的李氏一族,算是深深的扎根在了夏州这块土地上。

经过数代的世袭割据之后,夏州算是彻底成为了他们的囊中之物。再经过数代的经营之后,他们则不再满足于割据一方,但是,实际上他们仍旧要受到朝廷掌控。于是,在公元1038年,已经承袭平西王爵位的李元昊举起了独立的大旗。他派人送信给宋朝,希望宋朝承认大夏已经独立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乱臣贼子,宋朝当然不会轻易的放过他。

对此,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请求皇帝趁着大夏立足未稳之际,立刻派兵剿灭这个新生的政权。此举正合宋仁宗的心意,于是,他很快下诏剥夺了李元昊的官职和爵位,并迅速出兵讨伐此人。至此,大宋王朝和西夏的战争也正式拉开了序幕。双方之间虽然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但是,今天我们重点要说的,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延州之战。

这场战争主要发生在宋朝的延州地界,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延安。据说,西夏的国主李元昊是一个十分擅长打仗,并且,诡计多端的人。公元1040年的时候,他亲自带领着西夏军队展开了“以吞并宋朝领土为目的”的对外扩张之战。他此战的主要目标就是宋朝的延州,也深知自己如果想要进军中原的话,就必须取道延州。

因此,无论对于宋朝还是对于西夏来说,此地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成功的拿下这个地方,李元昊也算是煞费苦心了。开战之前,他曾多次派人进入此地刺探军情,通过探子反馈的情况,他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宋王朝对这个地方也十分重视。那么,宋朝对此地重视到了什么程度呢?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它在此地的军事部署,看完之后,想必大家也就明白了。

之前,由于此地的地域十分辽阔,而周围的城寨还非常稀少,并且,在守卫此地的将士,也大多是些老弱病残之辈,现今,在宋朝的刻意经营之下,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宋朝在此地靠北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名叫“金明寨”的军事重寨。此外,宋朝又结合当地的地形,在周围建设了三十六个寨子,这三十多个寨子不但在地形上互为依托相互照应,而且,每个寨子里都有重兵把守。甚至,在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宋朝廷竟然还调派了十万番兵驻守,宋朝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所以,西夏想要攻下这样一个既有地形优势,又有强兵驻守的军事重寨,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李元昊并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他企图利用反奸计,离间寨中的守军,但是,他的计谋却没能成功。眼看着反间计失败了,他一计不成再生二计。当然,他所有的战前准备工作并不是白做的,通过之前的调查,他了解到:宋朝的守军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的团结,相反的,他们内部其实是矛盾重重。并且,当时的守军将领李士彬,对自己的部下十分严厉,因此,军中的许多人都对他的意见很大。

针对这一情况,李元昊又想出了新的计谋,他首先利用金银财宝收买宋军中的将士作为自己的内应,并允诺:事成之后,将对这些人许以高官厚禄。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财帛动人心”这句话,自古以来都是非常有道理的。面对李元昊送出的真金白银以及许诺的高官厚禄,很少有人能够不动心。

在安排好内应之后,他开始实施了自己计划的第二步。常言道“骄兵必败”,显然,李元昊也深谙这一道理。他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每逢与宋军交战时,都做出溃败而逃的假象。反复多次之后,李士彬及其手下的将士,渐渐开始骄傲了起来,他们渐渐的认为:西夏军队也不过如此罢了。眼见时机已经成熟,李元昊正式开始了自己第三步计划的实施。

他让自己手下的士兵在交战中,要么,假装被俘,要么,索性直接投降。面对大批的西夏降卒李士彬渐渐的感到头疼不已,于是,他索性将这一棘手的情况上报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延州经略安抚使范雍。他向其提议:将这批战争中的降卒,安排到远离西北的南方地区。范雍听后觉得这个提议可行,于是,爽快的答应了他的提议。

并且,为了笼络人心,范雍还下令重重的奖赏了这些投降的西夏人,但是,为了防止这些人联合做乱,他们又想出了将其分散编入金明寨周围各个据点的方法。就这样,西夏人兵不血刃地混入到了宋朝的守军之中,而宋朝守军也一步步落入到了李元昊的计谋之中。眼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李元昊迅速带领自己手下的军队对金明寨发起攻击。

在宋军内应以及投降者的里应外合之下,他们不但生擒了守寨主将李士彬,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金明寨及其周边的其它军寨。最终,当这道最坚固的屏障被打破之后,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西夏军队的脚步。自此,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挥兵延州,很快他们就包围了延州城。眼看西夏军队已经兵临城下,延州城早已做好了与其决一死战的准备。

眼看着延州城即将落入西夏人的手中,宋朝廷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因此,它很快就派出了刘平石元孙两员大将,昼夜行军奔赴延州。朝廷原本以为:一旦两人的军队到达之后,很快便能解决延州之困,可是,显然李元昊早已预料到了他们的作战方案。二人的军队还未到达目的地,便遭遇了西夏军队的伏击双双被俘。这场突然而来的伏击,打乱了宋朝早先的作战部署。

最终,这两人只能率领部下仓促应战。在敌方兵力绝对的优势之下,两人率领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了,这两位将军也在这场战役中成为了俘虏。眼见着最后的援军也被歼灭了,延州城破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机,或许上天都站在宋朝这一边吧,正在双方战事胶着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得十分寒冷。

由于是远距离作战,面对突然而来的天气变化,西夏军队的御寒物资并不能及时的抵达战场。没有御寒的衣物,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大大减弱。而且,恰恰在这个时候,西夏境内又传来了宋朝军队大肆进攻的消息。眼见着自己的大后方即将失守,李元昊不得不班师回朝。如此一来,延州城的围困危机才算是彻底解除了。

虽然,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之下,宋朝成功的打退了西夏军队的攻势。但是,战争从来没有绝对的胜利者,两个国家都为这场战役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西夏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之后,都秉承着“与民休息”的原则,两个国家开始坐下来和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两国暂时签订了停战条约。

至此,两国之间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更为西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军事基础。

延州之战后,黄德和反诬刘平降敌,刘平家属被官方逮捕。金明寨有两士兵逃回说明真相,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在河中府置狱,派庞籍前往调查,庞籍调查后称“德和退怯当诛。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黄德和被判腰斩,枭首于延州城下。此时,宋廷以为刘平已死,追赠朔方节度使,谥壮武,“子孙及诸弟皆优迁”。

不久,有党项人来报刘平“在兴州未死,生子于贼中”。宋廷不信,后来,同被俘的石元孙放还返宋,才确定刘平未死,刘平后来卒于兴州。

参考资料:

【《宋史》、《简明西夏史》】

更多文章

  • 都说宋朝最大的奸臣是秦桧,这个人比秦桧还奸诈,逼皇帝给他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十大奸臣秦桧,宋朝四大奸人秦桧,南京秦桧博物馆中的秦桧雕像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遗臭万年的秦桧,而南宋后期就出现了一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大权臣—贾似道。贾似道出身于名门,其家族乃是西汉名臣贾谊之后,祖父贾伟做过地市级的官员。而他的父亲贾涉先从一个基层的小官吏高邮尉做起,之后,因自己的努力屡建军功,做到了军区司令一级的大官。据记载,贾涉为官期间,数次击退金国的进

  • 宋朝有八贤王这个人吗? 八贤王赵德芳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八贤王赵德芳,八贤王赵德芳骂昏君戏曲,赵德芳八贤王完整视频

    我们在看以北宋为背景的戏曲或影视作品时总会出现一个和蔼可亲又正气凛然的老头,就是八王千岁赵德芳。从八贤王的名字赵德芳来看,他的原型应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在观众的印象中这个老头就是正义的化身,多次在忠臣遇险时出手相救,与奸臣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他的地位与皇帝相等,都是君主级别,可以面见皇帝或接受圣旨的时候

  • 宋朝弱小,为什么还能抗过三百年的王朝大限?一个制度作用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强盛和衰败的时期,宋朝的耻辱史有多严重,宋朝有多弱小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根据《避暑录话》的记载:赵匡胤在建国之后,非常神秘地在太庙中树立了一座石碑,并将其称为“誓碑”。赵匡胤立下祖制,每逢新君即位,皇帝必须前往太庙祭拜先祖,随后,带着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阅读石碑的内容,“瞻默诵讫”。因为,太庙是皇家禁地,连侍奉在皇帝身边的内臣都无权进入太庙,而唯一能陪

  • 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到底是对还是错?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袁崇焕怎么杀的毛文龙,明末袁崇焕杀毛文龙视频,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原因是什么

    话说,在崇祯二年六月,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双岛斩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年之后,袁崇焕也被崇祯以九条罪状磔死,也就是凌迟。四百多年来,学者们围绕着袁崇焕和毛文龙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力挺毛文龙,认为:袁崇焕妒贤嫉能,与后金联手杀了毛文龙;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毛文龙是罪

  • 岳飞虽死,后代却是一代比一代牛,二十一世孙战功不输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岳飞的五个儿子后代谁最厉害,甘肃秦安岳飞后代,岳飞的23世孙

    从古至今,英雄层出不穷,他们以傲人的气势和英勇的事迹闻名千古。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仅仅古代的英雄就数不胜数,刘备、项羽、蒙恬、霍去病等。无数的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后人铭记与仰望。但是要说哪位历史上的英雄最让人敬仰,那必然是岳飞。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代名将,一生金戈铁马,战功赫赫。岳飞从二十岁就

  • 宋朝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历史绝对很有趣,宋朝最有趣的人和事,宋朝那些有趣的人和事音频

    范仲淹求学时读书非常刻苦,且抱负不凡。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真宗率百官去亳州朝拜太清宫,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时,学子们争先恐后地去看,唯独范仲淹不受其扰,仍旧闭门读书。同学跑来叫他,说你怎么不去看呀?范仲淹笑着说:“将来再见也不晚。” 换玉带丁谓随真宗出游,真宗下诏,赐给随从众臣每人一条玉带

  •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除了实在打不过之外,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辽澶渊之战兵力对比,宋辽澶渊之战历程,澶渊之盟对辽宋的影响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现在的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四省市的大部分地区。这块区域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较为充足的降水,所以,适合发展农业。经过历代人的辛勤开发,这块区域已是当时全国人口、经济位居前列的地区了。再加之,这块区域因为自己的地理条件,是历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因此,北宋初期的几十年

  • 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人是谁?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18天皇帝,李自成当了皇帝后干了哪些事视频,李自成为什么只做了42天的帝王

    可以说,李岩作为李自成身边最具谋略的人,是他最早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方针,为起义部队赢得了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拥戴。可以说,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然而,往往就是这样的功臣,最后,却是不得善终。据《绥寇纪略》记载,定州失败之后,有人传来河南所有起义军向明军投降的消息。李自成听闻此消息后,火

  • 汤和年过70,却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汤和被朱元璋降为征南将军,汤和与朱元璋谁大,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提出辞职

    这是明史通俗读本《明朝那些事》所记载的一段辛酸故事,而汤和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所要讲的主人公。那么汤和是谁呢?他是明朝开国大将,与朱元璋是同乡,乃是布衣之交,也是明朝开国六大公爵之一,在明朝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也是少数躲过朱元璋屠刀的功勋大臣。那么位高权重的他,到底是如何善始善终的呢?汤和是濠人

  •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崇祯皇帝吗?其实,是他的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年少时,很是“嘴甜”,每次去探望后宫陈皇后时,说话很是乖巧,极得皇后欢心。即使皇后身体不适,也不会拒绝见他。朱翊钧登基后的9年时间中,对首辅大臣张居正极为尊敬,跟随其读书时态度恭敬有加,几乎每年都会重重赏赐其父母。张居正一次腹痛,他亲自下厨做面。张居正身体痊愈后,朱翊钧很是高兴,拉着对方的手,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