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皇帝姓什么跟他从什么地方发迹往往大有区分,要定国号的话,通常是决定于后者而不是姓氏。一般来说,前代皇帝曾经封过的王名可以成为新国的国名,譬如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那后来曹操的后人建立魏国,就自然建立的是魏了嘛!赵匡胤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即帝位后,便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的“宋”字为国号,这也是将封地为名来做国号的。就这件事情本身看,前代皇朝的封地名字还是影响蛮大的,但是老百姓不太上心,反而是对皇帝的姓氏来源和这一门姓氏从此产生的尊贵感各种亲戚关系更感兴趣。
我们知道,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先生,原来呢是后周的一名大将,后周皇帝柴荣快死的时候,来了个临终托孤,任命他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可谓是把皇室的存亡交给这个赵兄弟了。后来,北部契丹部落大肆侵犯边境,咱们这位赵兄奉命前往御敌。可走到当时的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在其弟赵匡义以及亲信等设计下,带领着士兵们把刚酒醒的赵兄弟披上黄袍,搪塞不过,就这样“不情愿”的登上了皇帝宝座。
其实,大家也知道,赵兄弟早就有取而代之的心,奈何还需要点面子不是,顺水推舟岂不是更好,不得不说还是蛮佩服他。在这位赵皇帝登上帝位之前,担任归德军节度使,其藩镇所就是当时的宋州(今河南商丘)。这个位置对于后周及后来的北宋都很重要,是南进、北伐、东征的要冲,由于他是在此势力逐步壮大的。因此把它视为龙兴之地,就把国号定为宋。建立宋朝以后,把宋州升为应天府,后来在祥符七年(1014年),又升为南京,作为北宋的陪都存在。我们知道南宋皇帝赵构也是在此登基,因此商丘有“两宋龙潜之地”之称,实至名归。
宋朝是一个特殊朝代,因为开国皇帝赵匡胤不是宋地人,他出生在洛阳,他称帝前没有爵位,最高是殿前都点检,而且宋也不是没有含义,他的说法有来历,因为这个国号是事出突然仓促起的。赵匡胤之前一直是后周世宗柴荣手下的大将,本来没有机会当皇帝。但是柴荣因为谶语点检做天子的原因,撤换殿前都点检张永德,选择了他认为比较忠诚的赵匡胤,随后柴荣因病去世,幼子柴宗训继位。主少国疑,赵匡胤起了篡位之心,但是他不敢保证能够成功,于是只顾着策划变没有考虑国号的问题。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盛传契丹联合北汉进攻,一时朝廷大乱,于是只得派赵匡胤带兵前往。结果到了陈桥驿发生了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领兵回来没有按照正常程序,执掌朝政,加九锡,封王建国,禅让皇位,而是直接夺了皇位。
赵匡胤没想到皇位得来如此容易,登基了他才想起国号问题,但是此时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只能仓促选择他曾经担任的归德军节度使的所在地宋州的宋为国号。赵匡胤对宋这个国号不满意,因为宋国在历史上是被人欺负的小国,毫无存在感而且南北朝时就有一个宋还是短命的半壁江山,但是已经取了这个国号,已经无法改变了。后来为了宋朝皇帝高兴衍生出了天赐国号的说法。赵匡胤之父名叫赵弘殷,而殷,就是商朝最后一个都城,后来殷商并称。商朝灭亡后,建立了宋国都城就在宋州也就是商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