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被弟子气得说了句脏话,没想到流传2500多年,却成老师惯用语

孔子被弟子气得说了句脏话,没想到流传2500多年,却成老师惯用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72 更新时间:2024/1/26 1:57:07

[var1]

美国的最高法院门前矗立的三座哲学家雕像,第一位就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创始人孔老夫子。

在我们中国,自从西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封建社会中的正统学说就此定为儒学。

而大思想家孔子也就此成为历朝历代所尊崇的人物,甚至子孙后代也沾了光被历代皇帝封为衍圣公世袭罔替。

[var1]

所以,就算不曾了解过孔子的人,看到以上描述之后,也会想象得到一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圣人形象。

然而,就算是身为万古圣人、我中国文化的先哲的孔子,有的时候气急了也会说脏话,而且至今甚至流传了2500多年。

朽木不可雕,粪墙不可圬

我们知道,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而鲁国自古以来也是礼仪大国,再加上孔子对于周礼的喜爱。

[var1]

这使得孔子一生都在为天下能够恢复礼制而奔波。他在鲁国遭遇挫折后开始周游列国,一路上也收获了不少弟子。

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孔门七十二贤之首、被后世称为“复圣颜子”的颜回,以及忠实憨厚的曾参。

但是他还有一位弟子,与这两位同为孔门七十二贤,且还是位列在孔门十哲中,但是他确实最叛逆的一位弟子。

[var1]

他叫宰予,能够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弟子们,不是品行极高就是深得孔子赏识喜爱的人,但这个宰予恰恰相反。

他不仅经常顶撞孔子,还经常不服从孔子的管教,但就是这样的宰予,为何也能够在孔门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呢?

宰予在孔子弟子中是出了名的口齿伶俐,擅长辞辩,而且性格乖张,个性张扬,在学业上也是不上心。

[var1]

而且宰予还经常与老师孔子的主张背道而驰,这些都让他的老师孔子非常闹心。就比如在鲁国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次,鲁哀公想要考察一下宰予的才识学问如何,于是就向宰予提问为何自古用于祭祀用的牌位都用木头制成。

宰予直接就回答道:“夏朝祭祀用松木,商朝祭祀用柏木,但是周朝祭祀用的是栗木,是为了让平民百姓颤栗。”

[var1]

这很明显就是在暗讽周朝的制度就是剥削平民老百姓,此时一向尊崇周礼的老师孔子站在一旁感觉到十分生气。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宰予不是那种一味地迎合孔子的主张而出名的人,而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特性格的弟子。

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周礼中关于守孝的讨论。自古以来就是父母逝世后身为子女要为其再坟茔旁守孝三年。

[var1]

对于孔子来说,这非常符合周礼的规定因此孔子也非常赞同这种制度。但是宰予对这个守孝时间又提出了不同看法。

宰予认为,父母逝世后子女守孝时间三年太长了。因为一个人如果三年的时间不学习礼仪,那么礼仪一定会崩坏。

要是三年的时间都不学习音乐,那么音乐方面也一定会落败。但若是只守孝一年,去年的谷子刚吃完新谷子又长出来了。

[var1]

于是孔子问他:“我们出生后三年才能够离开父母的怀抱,那么他们死后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至少守孝三年吗?

要是只守孝一年的话,你的内心能不能安定呢?”没想到宰予面对孔子的追问,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心安。

这就让孔子好像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让孔子一时语塞。于是最后感叹道:“看来宰予不是一个仁义的人啊”。

[var1]

还有一次孔子在为众弟子讲学的时候,扫视一周,其他弟子都在认真地听讲做笔记,唯有宰予在哪里打瞌睡。

这让孔子对他求学的态度十分气愤,于是走过去问宰予为什么不像其他弟子一样认真听我讲课。

宰予这才从梦中惊醒,但依旧睡眼朦胧的回答说:“我并不认为学习就是得认真听讲做笔记这些东西。

[var1]

学习的关键应该在于从内心去感受知识,而非一味地摘抄。”于是又开始在自己的梦中会周公去了。

这让孔子再也忍不住,于是脱口说了一句脏话,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就这一句随口说的脏话,竟然流传千年。

这句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而这句话也是通俗易懂的,就是在说宰予此人的特点。

[var1]

就像一块儿烂掉腐朽的木头,怎么也不可能雕刻成作品;就像一堵已经到了被泼上粪水的墙一样不能再玷污了。

而宰予听见这话之后也如梦初醒,他明白孔子此时并不是再说他一事无成,而是生气自己对学习不认真。

于是宰予开始认真改过,不仅在学业上名列前茅,并且凭借着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的天赋也经常被派往列国出使。

[var1]

各国的君主以及才子都对宰予有着较高的评价,然后就是这么一位天降奇才也逃不过英年早逝的命运。

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宰予后来在齐国担任临淄大夫一职,但是当时齐国丞相田常权势很大。

而宰予也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人,因此与田常分庭抗礼,结果最后与田常夺权失败后,被田常设计杀死。

[var1]

而孔子听闻宰予逝世的消息后,先是一阵悲伤,但是又听说了是由于夺取政权混乱朝纲被杀,又感到非常耻辱。

但其实孔子对于爱徒的逝世,肯定是难掩其悲伤,毕竟是与自己争吵了数年,自己循循善诱数年的弟子。

但是后世对宰予的评价却极其之高,后世皇帝追封宰予为齐国公、临淄公。到了明朝的嘉靖九年。

[var1]

嘉靖皇帝又追封宰予为“先贤”,被请入孔庙接受世人供奉与祭祀。恐怕宰予生前也想不到自己死后能获此殊荣。

结语

孔子也没有想到随口说的一句话竟然被流传至今,不仅自己是老师的鼻祖,甚至“脏话”也成为当代老师的口头禅。

但其实这句话其实并没有诋毁讽刺的意思,其中夹杂包含的主要是老师对待学习不用功的学生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战国时代的赵国就能击溃匈奴,西汉却需要几十年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国和秦国一起打匈奴,赵国与匈奴的关系,秦国赵国是如何抵御匈奴的

    记得2009年,那时候某浪博客还真有忒多的好文章。记得那一年,小编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大一统”削弱了华夏族群的战斗力。而例子就是战国时候,赵国的李牧就能大破匈奴,反倒是大一统的西汉帝国,消耗了数十年时间,才打败匈奴。[var1]那时候小编其实就不赞同这个理念。如今,十三年过去了,小编决定解释一下这

  • 《春秋左传》中的春秋到底是何意?又是如何由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墨子·明鬼》中记载了许多奇闻异事,虽然前两篇失传了,但是下篇保留了下来,而且明确记载了各种怪事的出处:著在周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著在齐之《春秋》。足以见得当时各国均有春秋,而且春秋不过是史书通名而已。[var1]但是春秋也不仅仅是各国史书的通名,它同时也是鲁国史书的专名

  • 春申君相关问题之春申君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申君故事,春申君的结局解析,春申君的人物评价

    对于这个字义,历来提出了封号名称、地名等看法。杨宽在《战国史》里指出封君的三种类型,即是“以封邑名为封号、以功德为封号、只有封号而无封邑(宠臣)。”杨宽认为,春申君与张仪(武信君)、吕不韦(文信君)及廉颇(信平君)相同,都是以功德为名的。对于封君的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以战功为名的白起(武安君)、赵奢

  •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实行已经被证明危害极大的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晋分封制,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司马炎分封制的弊端

    西晋评价低的主要原因是短命而亡并在灭亡后出现了长达数百年的乱世(五胡乱华、南北朝),后世基本将西晋视为大分裂时代的短暂统一而已。而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分封制引发的“八王之乱”。西晋建立后,司马炎大封司马氏皇族成员为诸侯王,数量约有几十个。这些西晋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独立的选官权、行政权、财政权

  • 商契为何叫“商契”,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商朝重视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商朝甲骨文简介,商朝甲骨文跟埃及文字,商朝甲骨文记录了什么

    商契之名的由来,史书上并未记载,但甲骨文重现天日之后,却揭示“商契”之名意义非凡,暗藏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与此同时,搞清楚“商契”之名的由来,再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就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商朝为何更重视鬼神。首先,商朝为何大规模使用甲骨文?以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唯有商周两朝使用过甲骨文,但周代主要是在

  • 《夏小正》成书时间应该在东周甚至西汉,并非夏朝典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小正历史,夏小正是什么朝代,夏朝最详细讲解

    也就是说,夏之是否存在是另外的事情,但起码不可以《夏小正》证明之。《夏小正》因载入戴德的《大戴礼》而流传。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里,将其收入属于先秦古文的《记》之中,为二百一十四篇之一。班固对于《记》之选择标准,是以为皆七十子后学者所“记”,而并非先秦“六经”典籍。郑玄稍晚于班固的郑玄,在其

  • 《夏小正》应流传于夏商,成书于西周甚至商朝,对研究夏朝有重要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朝与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夏朝历史推演,商朝与夏朝有何进步之处

    如今,通过考古发掘,中国上古的三个朝代——夏、商、周,商朝和周朝的历史脉络因为有考古发现和文字记载,至少在王朝脉络等方面得到了比较一致的共识,但是,对于夏朝,却连其到底是否存在都要打上问号。所以《夏小正》这部书就有了更大的研究价值。《夏小正》的简单考释今天流传下来的《夏小正》正文最早见于汉朝时期戴德

  • 两千多年前的井田制,如果真的实现均等主义,庶民们或有余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井田制走向崩溃的原因,赵国井田制,井田制下有私田吗

    中国的两三千年前,因为有了“井田”,也才有了封建,封建本就是依托于“井田”而成的。周天子们正是把天下之土地划分为一块一块的,给了亲族和功臣们。这些亲族功臣们变成了地方诸侯,又把土地分封给了亲族和臣僚,如此层层分封,到最底层的庶人的时候,庶人就没有权力分封了,便只能耕种于田地之上,如同与天子诸侯签订了

  • 商纣王真是昏君?因为妲己仅60天就被灭国?专家:别再泼脏水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纣王与妲己真实历史,妲己历史上是真的把商纣王杀死吗,商纣王跟妲己有关系吗

    在中国,商纣王实在是一个“昏君”、“暴君”的标准模板。纵观史书上的记载,商纣王骄奢淫逸、残害忠良、不恤民力、统治残暴,基本属于是一点“拟人”的事都不干。而纣王这一通作死下来,自然就引发了“武王伐纣”,身死国灭,但是,如果我们捋一捋武王伐纣的时间轴,就会发现,武王从起兵到灭掉商朝,前后竟然只用了两个月

  • 周朝国都西岐,商朝国都朝歌,这两大名地都位于如今什么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朝的西岐是现在哪里,朝歌与西岐,朝歌和西岐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像如今的西安,古时候的长安,不仅好听还有着美满的寓意——“长治久安”。而在《封神榜》中也有两个极为美丽的都城名字,一个是周朝的西岐,另一个是商朝的朝歌。那要是从我们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这两座都城又是位于哪里呢?周朝西岐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古公)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